书城艺术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4000000002

第2章 自序

本书的初版于2011年5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是以裸体艺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集,所以用其中一篇的题目《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做了书名。这次选入学术文库再版,修订时视野略为放宽,收入了基础理论、文化评论、人物研究和创作体会等方面的内容。当然,重点还是裸体艺术,旨在《裸体艺术论》及几本论著研究内容的延展与深入。

第一编“裸体艺术”,是主体,内中《历史大转折与中国裸体艺术》,梳理和论述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一百年来,由引进至成长阶段的中国裸体艺术发展的历史和有关的重大问题。《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是关于人体美的最原始的源头的探究,属于前沿的理论探索,获第三届中国文联优秀文艺理论奖。还有评析现实的《中国进入泛裸体时期》,这是2005提出的新概念,当时属观点新锐,引起学界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美术观察》2006年第7期“热点述评”栏目还就此问题发表了学术界有关专家的一组专题研讨文章。可以说,第一编从裸体艺术以至更大范围的人性文化领域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涉及到了。文章虽然独自成篇,但相互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也存在相对的历史演进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专题论著的效果,并可视作《裸体艺术论》的姊妹篇。另外,因为是论文,论述相对集中,尤其一些论断比较浓缩精炼,时有引用。如下面两段我就曾用作有关著作和画展的前言和后语:

“从人的抗争到生的歌赞,从欲的追求到美的享受,从物质文化到裸体艺术……这里经历了多少艰辛的超越,又寄寓了人类多少希望与祈求!裸体艺术,以其极大的真诚直面人生,有如人类的降临与归去一样,赤裸裸,坦荡荡!当我们从尘世的扰攘中回到这个纯净的仙境的时候,会感到一种灵魂的充实;当我们的世俗贪欲在这无瑕的天地得到满足的时候,会超脱更多的烦恼与纷争……从这个意义理解,净化,也许并不应该是抽象的!当人们以一种裸体的精神赤诚相待的时候,自由,可能就相距不远了!”(摘自《生的歌赞》)

“人类在把握裸露的同时,却更深刻地认识到掩蔽的意义。……从深层的意义考察,人类不同意回到赤身裸体年代,也依旧并非为了风化。真正的原因是,人类需要掩蔽,人类需要不断施展自身的智慧。维护风化,说到底只是人类相约的一种托词,人类真正永远需要的是好奇、是求新;是诱惑、是追求。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人们都一丝不挂、‘赤诚相见’,人们的感受绝不会是兴奋愉悦而肯定是索然无味。因为人们可以模仿原始人类的外表,但无法回到原始人类的思维。我们拿掉的看似仅仅一丝掩蔽,但实质上取消了的是人类的创造本能。性刺激和羞耻感的麻木、‘卑劣的贪欲’的消亡,绝不是文明的前进,而恰恰是文明的终止。

“女神的腰蓑,当它一旦挂上去的时候,就再也取不下来了!”(摘自《女神的腰蓑》)

第二编“基础理论”,是有关美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全面把握中西艺术的美学特质》,是纯理论研究论文,把中、西艺术的传统精神做了比较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未来的大师就在我们当中》则针对当前全球化冲击的现实问题进行论述,获第四届中国文联优秀文艺理论奖。第三编“文化短论”,实质上还是基础理论,也有批评,只是针对性强一些,简短扼要一些。内容主要是就艺术以至文化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发表议论。第四编“感想随笔”有点特殊。因为我有幸当了三届也即15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两会”、视察、调研、写提案等活动,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阔的视野上接触和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言,所以从视角、感受、目的、责任等都有其特殊性。如《观礼随想录》《最是中华扬眉处 神舟一箭啸长天》,在时间、地点、场合和意义等都是非同一般的。第五编“创作体会”。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是我艺术生涯的两个组成部分,也借此以自己的个案分析和探讨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第六编“美学漫笔”,多是应约做的一些讲座或常识性介绍的文章,这也是我们应尽的一部分社会义务。第七编和第八编都是研究人的。第七编“大家风范”写的都是前辈大家,其中有我大学的导师周本义先生和研究生导师王朝闻先生。前者引导我走上了绘画创作的道路,后者引导我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我能有今天的成果,都归功于他们的教导,他们是我永生难忘的恩师。第八编“征程回顾”,是笔者带有阶段小结性文章,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为人处世的回顾与思考,解剖自己,策励前进。既是心灵的独白,也是行为的表述,是读者、观众了解作者的一个直观的窗口。文学,说到底是人学。艺术创作,印下的是作者的心路痕迹、人格投影。最后,我想引用《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人的一生,犹如在一根丝线上串珠子,做一件事,就是一颗珠子。所以,它们有闪光的,亦有暗淡的,甚至个别是裂缺的。我们祈望有更多的好珠子,但更着重在串的本身,只要带着这个祈望一个一个往下串,直至串不动为止,就无愧于自己的一生。人人都祈望串成一根闪闪发亮的链条,而正是这无数的祈望才组成了闪闪发光的历史。在我的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珠子要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