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5000000002

第2章 自序

1951年初,我在中央戏剧学院普通科毕业后,留校工作,组织分配我向周贻白先生学习中国戏曲史。“文革”前在戏剧文学系从事教学工作,讲授中国戏曲史和戏曲文学名著选读。教学相长,长时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戏曲史这个学术领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地方,其中的理论部分,基本上是一个空白。1979年底,我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之后,便把研究方向确定为戏曲理论史。这个愿望得到了张庚、郭汉城二位先生的支持。1980年初开始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便由我担任戏曲理论部分的组稿、审稿、撰稿的工作。经过三个寒暑春秋,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工作,有关戏曲理论部分的稿件不下20余万字。除了组稿、审稿,我撰写了臧懋循、凌濛初、柳亚子、三爱(陈独秀)等一些条目。三年的编撰工作,戏曲理论史的轮廓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基本形成了,除了上述稿件,还写了一篇《古代戏曲文学理论批评一瞥》,勾勒了古代戏曲理论批评史的基本发展轮廓。

如果说戏曲理论史的古代部分,还有部分的“点”有人研究过,如冯梦龙、王骥德、李渔等,戏曲理论史的近代部分,则是没有任何庄稼的纯荒芜的土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完成之后的不久,我便把精力转移到这块“荒地”上,在没有“立项”的情况下,依靠几位“散兵游勇”,依靠一点“施舍”,经过短短的三年“艰苦奋斗”,硬是把这块“荒地”“普查”一遍,写出了百万字的《近代戏曲论著总目》,在这片荒芜的处女地上栽上了第一棵谷物。之后写了那几篇近代戏曲理论史的文章:《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及其理论》、《国剧运动及其理论建设》等。这一期间所写的文章在今天看了难免有粗疏、肤浅之嫌,但可以确保它们是“鲜活”的、“首创”的。

苏国荣同志担任戏研所所长的短暂的期间里,做了一件大好事,他鼓励个人专研,组织出版了一套《戏曲史论丛书》,并得到了张庚、汉城二位先生的赞许。这使我有机会将上述文章汇集成册,题名为《戏曲理论史述要》。但出版资金有限,每册只限20万字,而且装帧纸张都很寒酸。这本书出版不久,便被韩国岭南大学汉学研究室译为韩文:书名《中国戏曲理论史》,译者李龙镇,成为该研究室五种汉学参考文献之一。

这次中国艺术研究院将此书纳入“文库”,感到十分荣幸。并想借此机会将近年来所写的与戏曲理论史有关的几篇自认为重要的文章收辑进来,改书名为《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

傅晓航

2015年5月12日于红庙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