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5800000005

第5章 《夜茫茫》:挣不断的锁链

波兰影片《夜茫茫》的结尾是撼动人心的:影片女主人斯泰芬妮在爱情受挫、受尽凌辱、生命垂危之际,以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呼唤着:“太阳,我要阳光!阳光!”

这是贵族至上的社会中一个平民弱女子渴求光明的呐喊。然而在那个黑暗如磐的世界里,光明到哪里去寻觅呢?她终于不甘愿地闭上了眼睛。唯一守卫在她身边的恋人瓦尔迪马双目呆滞,肝肠寸断,欲哭无泪。他怎么也想不到,他对爱情的坚贞,他追求幸福的勇敢,最后竟会带给斯泰芬妮如此结局!

透过这场悲剧的帷幕,我们看到了悲剧制造者的形象:他不是一个人,而是等级森严,以家族制和血统论作为政治、道德基础的社会制度。

应该说,这正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类似反映门第观念酿成爱情悲剧的文艺作品,中外比比皆是。我国传统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即是一例。但有些作品之所以不成功或者力量单薄,常是把这种门第观念归结于个人,从而减少了对社会的批判。《夜茫茫》对贵族社会腐朽、罪恶本质的揭露是入木三分的。斯泰芬妮是个质朴、美丽、富有教养的姑娘。在贵族马修公爵家里,她勤奋地工作,小心翼翼地生活。但,当这个贵族社会一旦发现她与本阶级的青年瓦尔迪马相爱,便向她张开了巨大的吞噬之网。古堡游园会这场戏着重描写了这批贵族阶级顽固的阶级偏见。在他们眼里,斯泰芬妮因为是家庭教师,长得美,也是“可惜的”。而一个家庭教师居然进入他们的社交圈子,这又是不可想象的事。当瓦尔迪马首先邀请斯泰芬妮跳舞时,更把他们激怒了。他们一个个离席而去。这场戏是贵族们居高临下、仗势欺人的精神世界的展览。他们对斯泰芬妮的无礼举动不是随意之举,而是反映了他们根深蒂固的等级偏见。公爵夫人主持的家族会议则一针见血地暴露了他们排斥斯泰芬妮的卑劣动机。“我们身居社会的统治地位是由于得天独厚,只有保持我们的纯血统,我们才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历史地位。”这就是他们不同意瓦尔迪马与斯泰芬妮婚事的实质。由于瓦尔迪马不顾整个家族的反对,决心打破传统的家族观念和斯泰芬妮结婚,贵族成员表面上妥协了,实际上却蕴藏着对斯泰芬妮更为残酷的围剿。订婚舞会这场戏把这批贵族狡诈、凶狠、毒辣的面目暴露无遗。他们精心设计了圈套,在舞会中途拉走了瓦尔迪马,然后戴上狰狞可怕的假面具,把斯泰芬妮围在中间。“麻风女”、“麻风女”的辱骂声像一阵阵毒箭向她射来,善良、无辜的斯泰芬妮只觉得天昏地暗。她挣扎着,冲出舞厅,在倾盆大雨中昏倒在茫茫的黑夜里,最终离开了这可诅咒的人世。斯泰芬妮是被整个贵族阶级、整个社会制度扼杀的。她一经与瓦尔迪马要好,就注定要出现悲剧结果,别无出路。

为了揭示瓦尔迪马和斯泰芬妮之爱情悲剧并非个人造成,影片还以另外两个人物的故事作为副线来陪衬。一是马修公爵,他在半个世纪前就爱上了斯泰芬妮的奶奶,同样是由于阶级的差别,门第的不同未能如愿,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二是另一位贵族小姐丽达。她对贵族青年特雷斯卡并无爱情可言,最后,她从瓦尔迪马的遭遇中,意识到命运之不可抗拒,“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控制”,于是,自觉缔结了虽然没有爱情,却是“门当户对”的婚约。影片借此说明,在贵族社会中这一悲剧并非只发生在瓦尔迪马与斯泰芬妮这一对恋人身上,而是历来如此,谁都无法抗拒。为了在艺术上强化社会与阶级的重压,影片在具体描绘瓦尔迪马与斯泰芬妮爱情时,特别突出以下两点。一是突出瓦尔迪马对爱情的坚贞及勇敢精神。影片中的瓦尔迪马确实不同于一般贵族子弟,他对斯泰芬妮的爱,更多地蕴含着一种平等的精神。在家族会议上,他面对公爵夫人为首的贵族亲戚的责难,义正词严地把他们反对斯泰芬妮的“理由”说成是“清规戒律”,认为他们只有输入新鲜血液才能“免于完全退化”。正是有了这种平等的精神,他对斯泰芬妮的爱情才敢在大庭广众中公开亮相,才显得那么勇敢无畏。二是突出周围环境对他们无形的精神压力。这部影片不同于某些同类题材的影片,没有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反面人物。瓦尔迪马姑妈尽管是瓦尔迪马与斯泰芬妮爱情的反对者,但当瓦尔迪马坚持己见而无可挽回时,她实际上也被迫同意了这门亲事。至于马修公爵,从一开始,他就由于想到自己的过去,因此对瓦尔迪马、斯泰芬妮寄予了同情,最终明确表示同意他们结婚。正是他们两人陪着瓦尔迪马向斯泰芬妮的母亲求婚,才使婚事成为事实。编导者突出这两点,用意是十分明显的。前一点说明,在贵族社会里,光是对爱情的坚贞、勇敢,并不能够避免悲剧的降临,后一点则说明,等级制、血统论已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即使瓦尔迪马的婚事最终赢得了亲人的通过,社会也不能饶恕他们。总而言之,早年马修公爵的妥协也罢,如今瓦尔迪马的勇敢反抗也罢,还是丽达小姐的“自觉自愿”也罢,最终殊途同归。在那样的社会中,要争取婚姻自主,追求真正的爱情,真比登天还难。影片结尾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当瓦尔迪马在斯泰芬妮坟前木然下跪、痛不欲生时,是那位他拒绝缔结婚约的贵族小组梅拉妮和她的父亲扶他离开了墓地。这一镜头暗示,瓦尔迪马最终必将和他的爷爷一样会投向他不爱的人——梅拉妮的怀抱。贵族社会里,谁也难以挣脱等级制、血统论的锁链。即便梅拉妮最终得到了瓦尔迪马,做了公爵夫人,她也未必真正获得终身的幸福。梅拉妮作为她的阶级的代表,尚未觉悟到,也未能摆脱她所崇尚的等级制度对其自身将带来的同样的不幸,这正是影片对于贵族社会腐朽本质进行深层揭露的意义所在。

《夜茫茫》的情节简单,人物不多,故事并不新鲜,影片之所以有着撼人的魅力,除了编导者努力挖掘这一悲剧的根源,达到较深的思想深度外,还在于影片在艺术上,十分注重人物内心世界、情感脉络的变化,注重利用色彩、光影、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来烘托人物情绪。影片对女主人公斯泰芬妮的情感描写尤为细腻,如,一开始接触瓦尔迪马时,斯泰芬妮的警惕、矜持;其后,他认识到瓦尔迪马的真诚感情时的激动、深情;及至后来,在订婚舞会上突然遭到贵族唾骂时的震惊、愤懑,都被刻画得真实而有层次。特别是订婚舞会这场戏,编导者利用舞会上光影的变化、音乐的变化,造成一种令人恐怖、压抑的氛围,一种天昏地暗、令人窒息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斯泰芬妮悲剧结局的感染力。

(原载《北京日报》198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