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重建巴别塔:全球化时代的中西当代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346500000006

第6章 非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异同辨

我们今天所说的非洲艺术通常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非洲的艺术,它不包括埃及艺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直到19世纪下半叶亦即在欧洲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一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的原始社会。这一地区的艺术亦保持着原始艺术的风貌,在内容上以表现原始宗教(特别是拜物教)、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主题为主,造型简化夸张,在风格上则具有类型化和装饰性的特点。因此,长期以来,在世人眼里非洲艺术被看成是原始艺术的活化石。

1907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毕加索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对面、塞纳河右岸的特罗卡德洛宫(Palais du Trocadéro)人类博物馆(Musée de l’Homme)看到了非洲木雕面具。这次邂逅使得原始的非洲艺术与现代的西方艺术产生了联系,因为在毕加索随后创作的《亚威农的少女》一画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有着非洲面具般面孔的姑娘。而毕加索的这幅画被视为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此外,在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德兰和另一位立体派画家布拉克的画中,我们也能看到非洲艺术的影子。于是,有人据此宣称是非洲艺术导致了立体主义的形成。与此相关的另一句名言也产生了,这就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

“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这一论断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史上是有道理的,但原始艺术(亦即非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联系不是形式上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应仅仅从风格学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原始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有着更内在的本质联系。仔细考察西方现代艺术史,我们发现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史学含义。原始的怎样成为现代的?原始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究竟有何共同之处?我们知道,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这三重关系,既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全部内容,也是包括艺术在内的人类所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主题。在原始社会,阶级尚未产生,神学更未创立,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征服自然,以期成为自然的主宰。征服自然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又包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原始艺术的中心主题。而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历史按螺旋形发展轨迹重又回到一个既原始又崭新的起点。此时,民主政治已经实现,阶级观念已经淡化,人与人的关系亦即人的社会性不再成为艺术关注的主要课题。此时,宗教亦被轻视,灵与肉或人与神的关系也被排除在艺术关注的课题之外。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亦即如何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成为西方人面临的核心课题。正是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共同关注,使得不同时空的原始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有了沟通的可能。

然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绝不是原始艺术的翻版,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西方艺术史按自身规律和逻辑发展的产物。就非洲艺术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关系而言,非洲艺术的影响作用不可高估,换句话说,没有非洲艺术,立体主义照样会在此时产生。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立体主义之前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史。

塞尚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之父。他的绘画题材有人像、静物和风景,但他无意描摹对象的外在形貌,也不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而主张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描绘对象,揭示对象内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结构形体。塞尚开创的这条以科学研究为主旨的形式主义美学观在随后出现的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野兽主义绘画虽然也保留了人像、风景等自然母题,但它不重模仿,焦点透视法几乎被抛弃,画面物象采用平面化处理方式。与塞尚将感性和情感完全排除在艺术表达之外的主旨不同的是,野兽主义希望通过形与色的经营,使画面给人以纯视觉的美感。不过,野兽主义的这一追求仍然是建立在另一门科学,即色彩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立体主义将塞尚的几何结构形式的探索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在立体主义绘画中不仅出现了塞尚所说的几何形体,而且,其画出的形象与我们从现实中看到的东西相去甚远,难以辨认。立体主义者将对象分解,把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同时展现于画面上,使被描绘的对象成为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必须指出,立体主义来自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的视觉观念和空间概念。这类绘画所描绘的不再是从一个固定视点所看到的物体的情形,而是不同视点所看到的物体的不同侧面的综合面貌。这实际上是将运动和时间因素引入了空间。有人将毕加索的贡献和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提并论,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所展现的恰恰就是爱因斯坦所发现的相对论空间。

许多人在分析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区别及其对现代主义艺术史的贡献时都说,野兽主义是色彩的解放,立体主义是形体的解放。而我认为它们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野兽主义将传统绘画的三维空间变成了二维空间,立体主义则把三维空间变成了四维空间,它们都是对传统绘画空间的背叛,反映的是现代人观察世界的两种新方式。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与非洲艺术的相遇,与其说是必然不如说是巧合。非洲艺术或原始艺术早已存在,在立体主义之前的西方人早就见过,但那时的西方人对此视而不见。也就是说,非洲艺术只有在立体主义本该诞生的时候才显示出它的价值。这反映了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以我为本,各有选择,为我所用。

虽然非洲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有形式上的相似,但两者之间又有着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别。非洲艺术来自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来自感性与经验,与蒙昧相关联;西方现代艺术来自现代西方人对自然的征服,来自理性与科学,与工业文明相表里。最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人类不同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

原始艺术是人类童年的艺术,人类会眷恋童年,但文明不会倒退,让我们带上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原载《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2005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