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6381200000009

第9章

因为这个会议并不只是为了解决马耳他岛的问题,为了不占用其他问题的商讨时间,马耳他的管辖国家必须马上确定,但英国方面对马耳他的野心也是路人皆知的,虽然他们表面上说要为了马耳他的利益考虑,实际上,英国有自己的考虑,之后,他们单方面撕毁《亚眠条约》,就是不同意对马耳他的处理。英国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太久,完全没有表现出诚意,而且在之后的一些问题上,他们的表现也是独断专制。

最后,在经历了长久的协商之后,在法方的多方协调和妥协下,协议终于得以签订。就和在吕内维尔一样,我们在亚眠签订了海事协定。

这项条约的签订,巩固了之前的条约。而这项条约的签订,实际上不但影响了荷兰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了好望角的通行。

虽然双方讨论了很多关于马耳他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最终得到的结果还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马耳他被送到了耶路撒冷的圣约翰手里。英语和法语都没有成为这个地方的官方语言,因为之后出现了一种马耳他语。英国的军队在3个月之内撤离了马耳他岛。当地的驻军有一半是马耳他人。那不勒斯的亲王还被要求输送2000人来支援马耳他的驻军。马耳他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还被法国、英国、奥地利、西班牙、俄国和德国保护着。不过,它最终还是保持了中立。

杜佩先生是法兰西岛的前任地方行政长官,他治理这个殖民地已经有9年了,他是法国公使的秘书。他为条约的签订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他被推荐到议院去了。他的妻子是那不勒斯的女亲王之一,而且他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奥德纳尔德——皇帝的亲卫队成员。

波塔利斯部长的儿子,既参加了《亚眠条约》的签订,也参加过《吕内维尔条约》的签订,在两个条约签订的间隙,他娶了一位年轻的女士——霍尔斯特因,在她的家里,波塔利斯部长躲过了政变对他的迫害。

康华利斯勋爵,在会议上是英国的代表,而他本人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快有68岁了,很高,而且看着很高贵,他的行为举止都很有绅士风度。他的第一位秘书是梅里先生,梅里先生是由唐宁街指派给勋爵的,因为康华利斯勋爵是一个喜欢说实话的人,梅里先生能缓和气氛。这个秘书是一个非常不好对付的人,他说话总是很小心。他的这种态度和英国代表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在说话时总是喜欢绕弯弯。这给我们的和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而接下来的这些事,就要感谢这位德高望重的部长了。本来英法两国已经签好了协定,所有一切都安排好了,宴会、庆祝活动,然而,这时候,英国突然表示对条约的某些方面不满,希望能更改协约,但康华利斯勋爵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不会为这种事情而破坏和平。

在3月15日上午的11点,分遣队的步兵和骑兵到达与会官员们的居所,并护送他们到了城郊。官员们由市长和他的下属们一起接见。最后,法国的部长宣布马上要签署和平协定,门打开了,一队人马涌了进来。官员们签订了协约,并互相拥抱,当天晚上,整个城市欢声笑语,穷人们还受到了接济。

杜佩先生把条约带回了巴黎。在他到达荣军院港口半小时之后,他就宣布了这个消息。和平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

在亚眠会议上,英国的部长暗示要推举第一执政成为法国的国王。1800年,格伦维尔也说过这话。英国的新部长知道,法国要重回王朝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第一执政这么做,法国人民肯定会反对他,会认为他和之前的国王没有区别。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革命的概念,政府的新形式、军队系统,这些事情不都是对波旁王朝的反对吗?

但,拿破仑并没有对这个暗示有所反应。他不想在外国人的建议下做这种事,而且他也不需要别人允许他做这件事。两年之后,法国的王冠又冉冉升起,它选择了一人,拿破仑,作为它的主人,然而,拿破仑并没有当法国的国王,而是成为法国的皇帝。这不能看作是对波旁王朝的继承。一个新时代就要到来,欧洲的面貌就要改变了。拿破仑要建立的不是一个封建王朝,而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

和平,和平永远不会通过结盟、签订和约而稳定下来,它只是暂时的。在那个时代里,专制是必须的,但专制只是维护国家和平的一种手段。那个时代,没有一个比拿破仑更合适的人来统领法国前进。他建立起了法国的一系列系统,并让法国稳定下来。

英国和法国的部长的家里都打理得很好。我们都被分别邀请到他们的家里去做客。顺百利先生的太太和女儿曾经在他们的家里举办过茶会。顺百利夫人的名声都流传到巴黎了。她是一个贤内助,她知道如何料理家务。她的女儿那时候只有十六岁。她长得非常美,所以吸引了当时的许多年轻人到她家欣赏她的美貌。顺百利先生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有时候,英法双方会互派通信员,给条约上加一些重要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顺道在索姆河做过好几次远足。我们去了圣瓦勒里的海边,而且还参观了阿布维尔的服装厂和地毯厂。

康华利斯勋爵曾经常常骑着他的马在巴黎街头闲逛,陪同的一般都是他的儿子“夜莺队长”。他的儿子,布罗姆勋爵和他的女婿辛格尔顿上校有时候也会来陪他。在吃完晚饭后,康华利斯勋爵总是和“夜莺队长”一起在家里喝酒消磨时光。这是英国人的习惯。

康华利斯勋爵在协议签订后两天就回了伦敦。在离开亚眠之前,他对该地的工业表示了赞赏,而且从工厂里买了一些棉织物带回英国,向英国证明我们的纺织业确实比他们要先进。他是一个高尚的君子,一个正直的人。他把签订这个条约当作他事业的一个完美收官。但不久之后,他接受了在印度的一个职位。

法国的部长一直住在佛勒威尔先生家里,而且变成了一个常住的客人。佛勒威尔太太是一个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她会骑马、打猎、游泳,她很有勇气,但是这种男性式的教育并没有磨灭她身上的女性气质,她依然是一个温柔又高贵的女人。她有一对儿女,女儿嫁给了穆斯尼尔将军,而她深爱的儿子,英年早逝,她把儿子的尸骨放在自己的床下来纪念他。

奎尼特先生是那个区域的地方行政长官,他总是会举行一些聚会,在这些聚会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集团。市长德布雷先生也会把自己的家装饰妥帖然后承办这些活动。有一天,我们被邀请去欣赏一首没有被发表的歌曲,名字叫做“L’Ouvroir”,这首歌曲是从一首诗Vert-Vert改编来的。诗的作者是格莱赛特,这是他最好的诗之一。我们很庆幸当时听到了这首诗,他是亚眠的骄傲。

1802年1月,那时候会议还在进行,我们听说约瑟芬的女儿霍顿丝·德·博阿尔内[7]结婚了,她嫁给了路易·拿破仑,之后,他成了荷兰的国王。其实双方的党派都是反对这桩婚姻的,因为婚姻的双方影响力都很大。路易·拿破仑是在远征埃及前不久认识博阿尔内的,因为他那时候常常去拜访自己的姐姐卡洛琳,所以在那里,他就遇到了他姐姐的朋友博阿尔内。但他并不喜欢博阿尔内,因为他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但不论如何,他们还是结婚了,路易·拿破仑的夫人在结婚十个月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第一执政对这个孩子非常宠爱。所以有人就传言,这桩婚姻就是政治联姻,只是为了联合两方的势力。

约瑟芬是非常支持这桩婚姻的。因为她想巩固自己和拿破仑的关系,让他不能离婚。所以,在路易·拿破仑结婚的时候,她是很想和拿破仑举行宗教婚礼的。但拿破仑没有同意约瑟芬的要求,所以,之后他们俩离婚的时候,也没有造成太大的轰动。

注释:

[1]舒瓦瑟尔公爵:法国将领、政治家、外交官,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时期的重臣,曾支持伏尔泰编纂《百科全书》。

[2]蒲柏:亚历山大·蒲柏,英国著名诗人。

[3]蓬帕杜夫人:又译庞巴度夫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之一,也被认为是路易十五情妇中最有智慧的一位。

[4]葡月:又称霞月,是法国共和历的第一个月,原意为夕阳下的葡萄。按照法国共和月历,全年分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

[5]里格:西方古代使用的计程单位。

[6]莫罗将军: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因为坚持共和而被拿破仑放逐到美国,后应贝尔纳多特之邀请重上战场,制定击败拿破仑的战术,后战死沙场。

[7]霍顿丝·德·博阿尔内:约瑟芬皇后与前任丈夫所生的女儿,约瑟芬皇后比拿破仑大6岁,遇到拿破仑时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并育有一子一女。约瑟芬皇后嫁给拿破仑后一直未能孕育儿女,这也是导致她与拿破仑离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