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正念的革命
6381900000003

第3章 随时随地都可以全心投入

第一部分 心理钥匙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由内到外改变大脑的方法。我将告诉大家该如何观察自己的心理体验,包括那些形成我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的短暂性思想、念头、情绪及见解等,以此来重组自己的大脑,对诸如悲伤、愤怒、嫉妒及绝望等让人痛苦的情绪形成新的见解。

现实的问题在于它太过无趣,

所以我们总会想着离开现实,到更好的地方去。[1]

——查尔斯·塔特(Charles Tart)

你是否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要是现在能在别的地方,跟其他人在一起,做其他事,那就肯定会开心许多?或许,你明明在会议室里开会,却满脑子想着周末去干什么。说不定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也在进行类似的活动——没关系,我不介意!

因为我曾经也是如此!

记得有一个春天的中午,当太阳终于冲破云层露出笑颜后,整早都在见客户的我突然很想出去走走,去做一次简短的正念。我觉得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很想让自己的意识平稳下来,以便专心应对接下来的工作。正好一位客户取消了下午的预约,我空出了不少时间。从诊所出发,走一段下坡路,穿过两个街区,便是威拉米特河(Willamette River),岸两边一排排三角叶杨又高又细,河水发绿,又深又急,急水拍岸,激起层层白浪。附近有一片绿地,是散步正念的好地方。

我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抬起右腿,往前迈去,但在右腿落下之前,我脑子里突然想起了早上跟客户交流的场景。我又迈出左脚,脚还在半空,我就发现天气有点冷,于是我心里嘀咕,早知道应该带件外套。

就这样,在最开始的五分钟里,我的思绪总是被打断。于是我每走一步,都告诉自己:专注当下,专注当下,抬左腿,往前迈,放下腿,换右腿……我就这样试图封住我那活跃的思维。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任何风吹草动、任何画面都会让我走神,我满脑子都想着下午还有什么事、还要进行什么谈话。

正在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出现了,它是如此诡秘、如此迅速,以至于我一下子就彻底被它征服,就像是被深度催眠了一样。那个想法轻声地告诉我:回去吧,到办公室里正念吧,到了办公室,你就不会这么分心了……

这些话突然闯进了我的意识,我的身体一下子停了下来,我差不多听从了这个想法,一动不动地站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开始大笑起来。

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便是我的生活。此刻便是一切。此刻便是我所拥有的唯一的时刻,此刻之外,再无其他。这个感悟一下子唤醒了我,好像一股突然涌来的电流,一瞬间便将前一刻还被黑暗笼罩的地方点亮。

我又开始走了起来,这一次,我完全接受了眼前的一切:脚下的每一片草,轻抚着脸颊的凉风,以及附近公园里孩子们的阵阵欢声笑语——像悦耳的叮当声一样在我耳边回荡。我感受我在这片不平坦的地面迈出的每一步是如何将我引向前方的。

在随后二十分钟里,时间和空间消失了。只剩下我和草地、凉风、树林及河水。一片祥和。当我回到办公室时,我全身心地“回到”了办公室,我全心“接受”了这个现实,心思再也不会飘到其他地方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接受”并不是指放弃,不是说要顺从悲伤、绝望、欲望,或者是没有前途的工作。相反,它是一种释放的接受,能让你看到当下此刻——无论它被标上了什么样的标签(好的、坏的,高兴的、不高兴的)——的真谛和美好。

下一次,如果你不满于现状,请想一想,你要逃避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逃避。也许并不是现实太枯燥、愚蠢、不公、无聊,而是你的心理需要加强,你对当下的一切不够包容。要想变得包容,你可以从下面这个简单的练习开始。

下一次,当你感觉焦躁不安时,请立即停下手头的事情,但不要急于去做其他事情。相反,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情感——也许是失望、焦躁、无聊——或想法使你无法接受眼前的事情。问问自己:“我此刻正在经历什么?”看看你是否能接受它。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不要去评判,但你要能注意到自己的评判。这样的练习,哪怕只做了片刻,就能让你的意识变得更加敏锐,更容易心甘情愿地接受此时此刻。

注释:

[1]Charles Tart, Living the Mindful Life (Boston: Shambhala, 1994) p.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