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FBI犯罪心理
6391200000007

第7章 年仅10岁的少女杀手

导语:一个10岁的女孩先后杀死了两个三四岁的男孩,还参加葬礼,挑衅死者的亲属,面对警察的盘问信口开河。她的残忍和狡猾从何而来?

玛丽·贝尔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她有着一头长长的黑发和一双大大的蓝眼睛,初次见到玛丽的人,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姑娘。可是,谁也想不到,年仅10岁的玛丽竟是一个“混世魔女”,她曾经杀死了一个3岁男孩——拜恩和一个4岁男孩——马丁。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玛丽杀人之后,她不但不会表现出惊慌失措和害怕的情绪,相反,玛丽还会摆出一副纯真可爱的面孔去向死者的家属报信,并且带着死者的家属去找尸体。

更有甚者,玛丽还会笑嘻嘻地去参加死者的葬礼,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玛丽就是凶手,可她的的确确是凶手,而且是一个年仅10岁的儿童杀手。

1968年的夏天,警方在距离英国伦敦440公里远的斯哥特伍德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是3岁的拜恩的。小拜恩长着一头卷卷的金发,是一个生性乖巧的小男孩,他经常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在自己家附近玩耍。

可是,有一天,外出玩耍的拜恩一直没有回家,紧张不安的家人立即报了案,当警察发现拜恩的时候,拜恩已经死去十几个小时了。拜恩是被人扼死的,他被发现的时候全身都是伤痕,并且拜恩的小腹上被人用剃刀刻了一个字母“M”。

很快,警方将视线锁定在了拜恩身边的几个小孩子身上,其中玛丽和13岁的罗拉也成为了怀疑的对象。罗拉是玛丽的好朋友,两人经常出双入对。

据拜恩的姐姐佰特交代,由于外出玩耍的弟弟一直没有回家,她就外出寻找拜恩,这时玛丽和罗拉主动过来请缨,帮助佰特寻找拜恩。就这样,玛丽和罗拉将佰特带到了小孩喜爱聚集玩耍的铁路旁。

这时,玛丽指着铁路旁一堆烂砖碎瓦说道:“拜恩可能就藏在那里面玩。”玛丽的这句话让佰特吓了一跳,不知为什么,佰特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看都没看一眼,赶紧转身回家了。最后,在玛丽指的地方,警方发现了拜恩的尸体。

根据佰特的交代,警方认定凶手很可能就是玛丽和罗拉两人中的其中一个。警方开始观察玛丽和罗拉,结果他们发现,自从拜恩的尸体被发现之后,玛丽和罗拉都变得十分兴奋,她们总是情不自禁地发笑,好像拜恩的死是一件十分有趣儿的事情。

随后,警方对玛丽和罗拉分开进行了审问,罗拉告诉警方,玛丽曾经跟她说过是自己杀死了拜恩,并且还带她去看了拜恩的尸体,并要她保证不告诉任何人。听了罗拉的口供,警方立即抓捕了玛丽。

在刚刚被抓的时候,玛丽还有点惊慌失措,但是她马上镇静了下来。玛丽极力否认是自己杀死了拜恩。虽然玛丽年仅10岁,可她在回答警方的审问的时候滴水不漏,最后玛丽将杀死拜恩的责任推到了同伴罗拉的身上。

玛丽告诉警方,在拜恩遇害那天,她和拜恩、罗拉3个人在铁轨附近玩耍,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拜恩和罗拉忽然打起架来了。这个时候,失去理智的罗拉像疯子一样掐着拜恩的脖子。

这时,玛丽就站在旁边极力劝架,但罗拉就是不听,直到最后将拜恩给掐死了。掐死拜恩之后,罗拉就威胁玛丽,不准说出去,否则下场和拜恩一样。就这样,在玛丽答应了要替罗拉保密之后,两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对于玛丽向警方陈述的情节,警方弄不清楚哪一部分是真实的,哪一部分是编造出来的,但是,毫无疑问,拜恩的死是和玛丽与罗拉脱不了干系的,因为法医在拜恩的尸体上发现了玛丽和罗拉衣服的纤维。最后,警方以谋杀的罪名将玛丽和罗拉一起起诉到了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玛丽和罗拉被关起来的第一天就将拘留室闹得天翻地覆,据门卫交代,玛丽和罗拉隔着铁门互相臭骂对方,玛丽在骂罗拉的同时,还曾经凶狠地诅咒过自己的母亲。

其实,在拜恩的案子之前,还有一宗案子,那就是4岁男孩马丁的死亡,马丁是在拜恩被害的前一个月被人杀死的。

在人们发现马丁的尸体的时候,玛丽曾经和罗拉手拉着手朝着马丁尸体被发现的地方走去,可是,刚到那儿,他们就被大人轰走了。离开那之后,玛丽和罗拉又跑去给马丁的母亲和阿姨报告马丁的死讯。

玛丽和罗拉围着马丁的母亲和阿姨不停地问:“马丁死了,你感到难过吗?”“你想念马丁吗?”“你有没有为马丁哭?”,等等。玛丽和罗拉的这些问题彻底将马丁的母亲和阿姨给刺激到了,她们赶走了这两名搞恶作剧的小姑娘。

可是,人们发现,在马丁死后,玛丽曾经有一些非常古怪的动作,她曾经尖叫着说自己是杀人凶手,警察也在玛丽的家里找到一些纸片,上面写着“我杀了人,现在我可以回家了”;“我们杀了马丁·布朗这个小杂种”,等等。

作为证据,警察将玛丽家发现的纸条带回警局让玛丽看,玛丽说这只是一些恶意的玩笑,她只是为了好玩。就这样,在这种亦真亦假的情况下,已经有两个男孩子死去了,而杀害他们的最大犯罪嫌疑人均指向玛丽和罗拉。

之后,玛丽和罗拉被带到法庭上接受了审讯,在审讯的过程中,玛丽就像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她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早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她是一个10岁的女孩。

而与玛丽相反,罗拉表现得非常小女孩,在说到杀人的时候,她会流露出恐惧和惊慌失措,会被吓得大哭。最终,罗拉获得了陪审团对其的怜悯之心,再加上罗拉律师的极力辩护,罗拉被看做是因为爱搞恶作剧而被玛丽牵扯进案子的,她被无罪释放。而玛丽毫无疑问成为了杀人凶手,被判处“终身拘禁”。

在玛丽服刑期间,由于她是未成年人,不适合进监狱和精神病院,因此,玛丽被安置在关押男孩子的少管所。在这个少管所,玛丽还会经常和里面的男孩子打架,直到1972年,在玛丽16岁的时候,她被转送到了一所成人监狱。

1980年5月14日,23岁的玛丽出狱了,当时玛丽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托儿所任职,但是玛丽的监管人员觉得玛丽并不适合这份工作,随后玛丽又去应聘,成为了一名侍应生。

在正常的生活中,玛丽恋爱结婚了,玛丽说,正常的生活让她懂得了自己年少时候所犯的错误,她说如果自己小的时候是一个魔鬼的话,那么现在的她就是一个正常人。虽然当时玛丽还是一个在监管下的在家服刑犯,但是法院允许了玛丽当母亲的要求,1984年,玛丽的孩子诞生了。

有了孩子的玛丽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玛丽对孩子关爱有加,也会在外人面前流露出因为自己之前所做事情的痛苦和内疚,她将自己小时候犯的罪解释为一次意外和一种无意识的冲动。但是很多人依旧在质疑玛丽的改变,他们无法相信一个杀人恶魔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慈祥的母亲。

1998年,玛丽出版了她的自传——《听不见的哭声》,在这本书里,玛丽讲述了自己由一个冷漠的杀人恶魔到慈祥的孩子母亲的故事。这本书出版以后,引起了英国国内的激烈争论,很多人都批评玛丽,竟然依靠贩卖自己的罪恶来赚钱,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公开指责了玛丽的无耻。

但是,面对众人的质疑,玛丽没有退缩,她坦言道,她没有靠这些罪恶来发财,她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故事。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她慢慢失去兴趣,让她过上真正正常的生活,而不是孜孜不倦地打探她的小道消息。

【FBI犯罪心理透析】

玛丽的案子完结之后,人们将玛丽定性为一个“魔鬼”,FBI犯罪心理专家则认为玛丽是一个典型的病态精神病患者,她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残酷、邪恶、毫无愧疚感,同时玛丽拥有高人一等的智力和可怕的聪明。那么,年幼的玛丽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毫无疑问,玛丽的犯罪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玛丽的父亲名叫比利·贝尔,比利是一个惯偷,他没有任何工作,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他命令孩子在外人面前喊他“叔叔”,这样,他们家里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领取政府补贴的单亲家庭救济,而玛丽的母亲贝蒂则是一个妓女,她经常夜不归宿。在外人眼中,玛丽的家就像一个毫无温暖可言的空壳子一样。

对于玛丽而言,她的童年就像一个噩梦,玛丽多次被母亲抛弃,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这些经历使得小小年纪的玛丽已经养成了孤僻和冷漠的性格。

据周围人讲述,在玛丽两岁的时候,母亲每次打她,她都不哭,只是用憎恨的眼睛盯着母亲,上了幼儿园之后,玛丽非常好斗,她总是欺负别的孩子,基本没有人愿意和她玩耍。

在杀死拜恩和马丁之前,曾经有其他孩子也被玛丽伤害过,有一个3岁的男孩被玛丽从楼梯上推了下去,导致头部血流不止;有3个女孩子遭到玛丽和罗拉的袭击,其中一个女孩说玛丽曾用手狠狠地扼住她的脖子,差点导致她窒息。

FBI犯罪心理专家提出,正是玛丽母亲对玛丽粗暴的教养方式才养成了玛丽好斗的性格,同时,由于玛丽的家庭长期缺乏亲情和温暖,也使玛丽养成了极度冷漠的性格,即当玛丽杀人以后,她没有流露出一丝愧疚和焦虑,也没有眼泪。她甚至将杀死两个小孩子视为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还兴致勃勃地去参加被害者的葬礼。

玛丽曾经公开承认,她自己喜欢欺负和虐待小东西,看着比自己弱小的人和动物根本无力反抗自己的时候,她感到十分快乐。玛丽甚至梦想长大后成为一个护士,因为这样,她就可以把针筒狠命地插进别人的身体里。

据说,在玛丽被拘留期间,门卫觉得这个小姑娘可怜,抱来一只猫给玛丽做伴,但是玛丽不但不爱惜这只小猫咪,甚至还狠命地掐着猫的脖子泄愤。玛丽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残忍性,让周围的人觉得不寒而栗。

从被捕到法院审理,玛丽都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只字不提,甚至面对在法庭上假装哭的父母时,玛丽都是恶狠狠地瞪着他们,玛丽的冷漠和复杂让人害怕,也令人同情。

所幸,成年之后的玛丽正在沿着一条正常的人生轨迹发展着,希望年幼时候的罪恶真的只是一场玛丽的噩梦,这场噩梦之后,玛丽能积极、阳光地面对以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