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谷是前苏联堪察加半岛上的峡谷,它位于基赫皮内奇火山脚下,长约2千米,宽100~300米不等。谷中地形极其复杂,沟壑纵横交错,到处是深坑。经常可以看到堆积在那里的蜡黄色天然硫磺,还有横七竖八地躺着的狗熊、狐狸、老鹰等野生动物尸体,它们是中毒而死的。
死亡谷中死去动物中了什么毒呢?科学家们认为动物的死亡与火山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很可能是在火山爆发时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使动物丧亡的。有人分析这种有害气体有可能是硫化氢,或是二氧化碳。因为这两种气体是火山喷气中最常见的气体,并且浓度很高,造成人和动物死亡。持不同观点的人则认为,这两种气体虽然有害,但不是剧毒,它们的作用缓慢,因而动物在死前应该能逃出危险区。
由于科学家们没有取回有毒气体的样品,所以死亡谷中动物的死因至今还是个尚未解开的谜。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连接地带的山中,也发现了一条很长很大的死亡谷。它长达225千米,宽为6~26千米不等,面积达1400多平方千米。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峻。1949年,美国有一支寻找金矿的地质勘探队伍,因迷失方向而走到这里,几乎全部死亡。只有几个爬出去,但不久也神秘地死去了。后来,有些前去探险的人员也都死在此谷中,至今未能查出死亡的原因。奇怪的是,飞禽走兽却能在这里大量繁衍。这里有鸟类200多种,蛇类19种,蜥蜴17种,并有1500多头野驴。至今,谁也弄不清人类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死亡谷中生存,而动物却能。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诺湖附近也有两处与前苏联和美国相类似的死亡谷。而这两个死亡谷只对飞禽走兽很凶残,对人类却很仁慈。据科学家统计,每年在这两个谷中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达3.76多万头,所以意大利人又称这两个谷为“动物的墓场”。虽然意大利的科学家曾多次对死亡谷进行现场考察,然而至今没有大的发现。
印度爪哇岛上有个更为奇异的死亡谷。在谷中共分布有6个庞大的洞,每个洞对人体和动物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胁。只要人或动物靠近洞口六七米远,就会被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吸进洞内,再也逃不出来,因此洞里堆满了野兽和人体残骸尸骨。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找到这些人体和动物的真正死因。
南极为何有热水湖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这是无人不知的。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科学家们在这个冰封雪地的白色世界里却发现了一个水温很高的热水湖——范达湖。这个湖最深处有66米深,水温高达25℃,盐类含量为海水的6倍多,氯化钙的含量是海水的18倍。在南极这个干冷的世界上却出现了这么一个温暖的湖泊,科学界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日本、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的南极考察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这一奇迹加以解释,但都不能够说服人们。其中有两种学说似乎有较大的说服力,一种是“太阳辐射说”,另一种是“地热说”。
太阳辐射说认为,热源来自太阳辐射的积蓄。夏天,当强烈的太阳直射湖面时,太阳光中的短波光线透过冰层和湖水,把湖底、湖壁烤暖了,剩余的辐射能量几乎都被底层盐水所吸收、蓄积,湖面的冰层又能产生一种“温室效应”,阻止了湖内热量的散发。而氯化钙之类的盐类浓溶液又能有效地蓄积太阳热,南极热水湖恰恰就是这种类蓄热的巨大天然装置。但有人不赞成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南极夏季日照时间虽然长,但阴天非常多,因而实际到达地面的辐射能很少,再说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辐射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表面水温升得很高。另外,暖水下沉后,必须使整个水层的水温升高,而不可能仅仅使底层的水温增高。
地热说则认为,范达湖距罗斯海50千米,而罗斯海附近有活动的默尔本火山和正在喷发的埃里伯斯活火山,表明这一带地底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岩浆上涌现象非常严重。受地热的影响,湖水的温度就会出现上冷下热现象。这种解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国际南极干谷钻探计划实施以后,科学家们发现范达湖所在的赖特干谷区中并没有地热活动,这一学说也就宣告失败了。
这样一来,太阳辐射说就比较有权威了。持这种观点的美国学者威尔逊和日本学者鸟居铁经过多年的研究,又提出新的论点。他们指出,虽然南极阴天多,地面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很少,但是冰是有一定透明度的,它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这样,表面以下的冰层也或多或少地能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再加上这个地区风特别大,冬天的积雪被风吹走,因而积雪层很薄,大多成了裸露的岩石,这样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就增多,从而使气候比较温暖。日积月累,表层及以下冰层的温度便有所上升,最后到了融化的程度。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水不会升至表层,结果,就使高温的特性保留下来。同时,表层水冬天有失热现象,底层水由于有上面水层的保护,失热很少,因而温度特别高。近来,人们又观测到底层水温有缓慢升高的趋势,为太阳辐射说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地热说虽然不被人们所接受,但持这种观点的人们不同意威尔逊和鸟居铁的说法,认为他们的解释有许多是通过想像而得出的,例如,几十米厚的冰层究竟能透过多少光能?这些透过冰层的光能使冰层融化并使水温升高,有什么科学依据?如果事实真的像威尔逊、鸟居铁所说的那样,那么,类似范达湖这样的湖泊就会有很多,可事实并非如此。持地热说者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正在寻找新的证据来揭开南极热水湖之谜。
音乐洞和音乐泉为什么会发出乐声
在我国湖南省有一个神奇的音乐洞。这个洞位于湖南省辰溪县仙人湾乡西北10公里处,是由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洞内到处是钟乳和石笋。离洞口1千米处,有4排相连的石壁,这些石壁都由9~12根间隔均匀、大小长短相近的石梗组成。不管是哪排石壁的哪根石梗,只要用岩石或铁锤敲它就能发出声音,敲一排中的任意7根石梗,都会依次发出“1、2、3、4、5、6、7”的音阶,甚至在同一根石梗上敲击不同的部位,也能发出不同的音阶。而且它的音质优美动听,绝不像敲击一般岩石的声音。一位中学教师慕名来此一游,用一根铁棍连续敲出《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大海啊,故乡》等10首歌曲。
在美国新泽西州也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布满了音乐岩。这是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奇异世界。这些岩石看上去平平常常,可是如果拿出指南针,就会发现它在这里不能指出方向,最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岩石都具有优美的音色。如果用铁锤敲击,每块岩石都会发出不同的音阶,甚至在任何一块岩石上敲击不同的部位,也能发出不同的音阶,而且音色极优美。但如果把这个地方的岩石搬到别处再来敲击,其声音变得就不那么清脆了。这众多的奇异岩石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它们又为什么单单在这里才能发出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音乐洞和音乐岩中的这些自然之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圣泉为什么能治病
1858年,法国卢乐德地区有一名乡村妇女,在一个水泉洗完澡后,身上的病全好了,后来,又有64名垂危的病人用这泉水洗浴后也神话般地痊愈了。从此以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患病者到这里来朝拜治病。人们称这里为“圣泉”。
圣泉的水能治百病这一事实,引起了许多医务工作者极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借科学力量解开“圣泉”治病之谜。经过多年研究却一无所获,这些康复病例在科学范围内无法解释。现在仍有医学专家在研究“圣泉”之谜。老医师曼贾帕和几十名医生所组成的医学团体,对在卢尔德水泉洗浴后病愈的人进行了详细的化验和研究。在这些病人康复前,曼贾帕的医学团体为他们做X光透视及生化检验,证实病人的病情确实很严重。曼贾帕医生说:“痊愈的病人往往在很突然的情况下直接好转过来,根本没有经过该病康复所需要的康复时间,而且他们康复得非常彻底,最少在三四年内不会复发。”这些奇迹,使所有的医生都无法解释。
卢尔德圣泉究竟为什么能治病,患者为什么不经过一段时间而是直接康复了呢?迄今为此还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为什么建造峭壁建筑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峡谷之中,有一片神奇的建筑群落。这些神奇的建筑就是印第安人阿纳萨扎伊部落的峭壁建筑群落。他们的所有建筑都修在峭壁之上,是北美著名的文化遗址。
阿纳萨托伊部落在13世纪离开了这片土地,不知去向。
据考证,这个神秘的印第安部落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他们的居住地,到了公元1050年,他们就已经在这里建成了12座城镇。从那时起,这里就已成了这个部落的宗教、政治、商业中心,是一个具有5000多居民的核心居民点。
尽管这个北美印第安人的古代聚居地已经废弃了700多年,但是,建筑物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害。
今天人们看到的峭壁建筑共有500多幢。其中,被称为“峭壁王宫”的最大建筑物,约建成于11世纪。它有200个房间,是用了几十万块扁石头和2万多条松木十分考究地修建起来的。
在峭壁王宫的周围,盖有许多地下室,这些地下室都是圆形的屋子,人们称它为“凯沃”。考古学家们认为:地下室是供部族内部进行社交活动和敬神用的,居民的炊事和其他家务活动则都是在露天庭院中进行的。
在这里名列第二的峭壁建筑被称为“云杉木屋”,建于12世纪。它有100多个房间,而且也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
在这些建筑中还有专门用于敬神的太阳庙以及阳台屋、雪松塔、落日屋、方塔屋、回音室等等。
在峡谷两侧的坡地上还保留着峭壁居民开辟的梯田,谷底有他们修建的水泥。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由他们制作的各种造型精巧的陶器。
许多考古发现表明:阿纳萨扎伊人有着极其丰富的创造力。他们虽然没有文字和计算方法,但同样可以成为出色的天文学家。在峭壁上留下的抽象壁画和人们在谷中发现的他们用绿松石、贝壳制成的精美饰物,都表明他们的文明程度很高,工艺水平堪称一绝。
大量考证表明:阿纳萨扎伊人身体强壮,身高也不低于同时代的欧洲人。
这就使人难以理解,这些具有发达文明的和强健身体的人们,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频频发生旱情的荒凉峡谷作为本部落的生存之地?为什么要把房屋都修建在峭壁之上,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放弃了这块世代居住的地方?这一直是个难解的谜。
“红崖碑”的碑文是怎么回事
著名古迹“红崖碑”座落在贵州省关岭县境内的晒甲山上。
“红崖碑”不同于普通的古碑,它实际上是一块距地面30多米高、长达100多米的天然崖壁。这种非人工制造的硕大碑体本身就是人间一大奇景。
“红崖碑”的碑文是在这块巨大碑体的右上方宽10米、高6米的范围内,有数十个奇形怪状的古文字。正是这些文字使红崖碑神秘起来。
这些字看上去很大,刻痕很深,可是到眼前仔细看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根本就没有斧凿的痕迹。
关于红崖碑,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传说。有人说,“红崖碑”是古夜郎文化的遗留产物;也有人认为,它是殷高宗(武丁)伐鬼时的记功刻石;甚至有人认为,“红崖碑”就是传说中的“禹碑”。明清时代的学者大多认为它是诸葛亮南征时留下来的文字。
实际上,“红崖碑”中的秘密也不是没有办法揭开的。如果它还保持着原始状态,那么凭借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搞清碑文的年代。可惜清朝光绪年间,“红崖碑”被人为地破坏过。当时,永宁州官要摹一批“碑文”,用以打点上司,一个团首为求速度快而自作聪明,用桐油掺石灰涂在了凸字面,拓下一些碑文。可是,这些桐油石灰后来不能被冲刷掉,这些人竟然叫来石匠将岩石剥去一层。然后又参照原始拓本,随意地刻上一些。此举不但破坏了古迹“红崖碑”的原始风貌,也给探索“红崖碑”奥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人为地破坏“红崖碑”,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因此直到现在,“红崖碑”之谜还未被解开。
不可思议的武当金殿
举世闻名的武当山宏伟、壮观,而位于其主峰——天柱峰上的金殿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天柱峰上,金殿在日光下显得更加辉煌壮丽,光彩夺目,所以,人们就把天柱峰顶称做“金顶”。
金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神像,两旁立着金童玉女、水火二将。在金殿内,从重达几千公斤的真武大帝神像到神像前面的油灯,所有的道家陈设,都是用铜制成的。
金殿作为中国最大的铜建筑群,耸立在山势险峻的天柱峰顶,这本身就显示出它的神奇。
金殿的神奇,不仅在于它的建筑难度,还由于在它建成后的500多年里,金殿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其一是“神灯”。金殿内有一盏常明油灯,已经不间断地点燃500多年了,从来没有熄灭过,峰顶的风沙似乎对它没有任何影响。即使是殿门大开,山风狂起,“神灯”仍然会安然无恙地在那里燃烧着。
现代的学者们曾经用科学道理解释了“神灯”现象。他们认为:殿内空气不能对流,“神灯”也就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这种说法细致分析起来,似乎不那么可信。
其二是“祖师出汗”和“海马吐雾”现象。这是指每当大雨即将来临时,殿内神像上就出现许多水珠,就像是人汗流浃背的样子,而金殿顶上的饰物海马口中就“吐出”串串白雾,还喂喂有声,就像真马对天嘶鸣。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现象也作了与前面基本相似的解释:殿内密不通风,空气中水蒸气增多,所以当大气压突变时,神像上就出现水蒸气。而海马内部是空的,并且与殿内相通,殿内的湿热空气上升,然后从“海马”口中吐出,并发出声响。这一解释同样存在着漏洞:为何只是祖师神像出汗?而海马与殿内相通和殿内密不透风不矛盾吗?所以,这种神奇的现象还是个待解之谜。
每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盆大的火球来回滚动,虽然电闪雷鸣,震天动地,却丝毫无损于金殿。而且雨过天晴后,人们便会发现,金殿的污垢都没有了,显得更加辉煌。这就是金殿的又一奇观——“雷火烧殿”。
解放后,政府为使金殿避免受雷击,又在金顶上安装了避雷针,谁曾想到,金殿反倒一改几百年不惧雷火的风貌,几遭雷击,殿内的须弥座也多次被损坏。“雷火烧殿”现象也从此没有再现。
金殿的精湛技艺令人赞叹不已,同时也希望能早日揭开这一个个让人迷惑不解的谜。
无底洞是否存在
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不应该存在真正的“无底洞”,而实际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与大海相邻,在涨潮时,海水便会气势凶猛地涌入洞口,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0000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没有把洞灌满。有人猜测这个“无底洞”的地形可能像石灰岩地带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样。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就作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最终却一无所获。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去考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他们满怀信心地去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而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的原因吗?
几年后他们又进行了新的试验,他们做了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这是一种比水略轻,能浮在水中,又不会被水溶解的塑料颗粒。他们把130公斤重的肩负重任的这种小颗粒,统统投入到海水里。刹那间,所有的小塑料粒子就像一个整体,全部被无底洞淹没。他们设想,只要有一粒在别的地方冒出来,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然而,发动了数以百计的人,在各地水域整整搜寻了一年多时间,还是一无所获。
“地底洞”到底有无出口,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流到哪里去了?这至今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