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健康参照书
6401900000014

第14章 中老年养生保健与医疗(1)

一、医疗养生保健知识

如何从中医获得保健

中医的“辨证”

在中医中,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气血津液的“辨证”。所谓疾病,就是机体所具备的防卫军对由内部或外部侵害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即机体的敌我力量所进行的战斗。来自内部的有癌变、病变以及自身免疫病等。来自外部的有细菌、病毒、疟原虫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光线、尘土和烟雾等。所谓防卫军就是由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即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维持机体健康。疾病就是这两种力量以身体作为战场进行交战的一种状态,交战双方,必有胜负。

在中医中,将处于优势的时期叫做“阳”,将处于劣势的时期叫作“阴”。这就是说,阴阳既是表示疾病发展的“标准”,同时又是表示体力消耗和增长的“标准”。

中医的治疗方法

前面已经详细讲过,阴阳这一“标志”,是表示机体处于优势还是处于劣势的一种状态。就是在一般的战斗中(指战场上的战斗),在处于优势而不断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时期,或是处于劣势而不得不采取守卫的时期,其战术是完全不同的。

机体内的战斗也是这样。当机体处于优势,即在“阳”的时期里,由于体力(即战斗力)仍然非常旺盛,就会主动出击,由此身体如同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那样而出现发烧、出汗、说胡话、躁动不安、脸色发红等症状。这样,在治疗上就要以用让患者出汗、呕吐或者腹泻等积极用体力去战胜敌人的处方为原则。

相反,在处于劣势的“阴”的时期里,就必须像战场上所采取的利用战壕去进行守卫的消极战术那样,去保存剩下来的较少体力,通过各个击破的办法,逐渐地消灭敌人。具体来说,就是要采用保暖、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的处方,慢慢使身体康复。

由于在“阳”的时期与“阴”的时期,其处方性质完全不同,所以在诊断时,如果将“阴阳”诊断错了,有时就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上面提到虚实“辨证”也是同样如此。当处于实证状态时,就要把不利于身体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虚证时,就要补充身体的正气。这样看来,虚实的诊断同阴阳的诊断是一样的,如果将虚实弄颠倒了,同样也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事实说明,中医治疗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诊断上。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

汤剂是将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后取汁服用。汤剂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配伍组合的复方煎煮而成。

水是汤剂的主要溶媒,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来水。煎汤时的加水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一般认为,水要加到超出药物3~5厘米为宜,煎第二次时应加水到超出药物1~2厘米。药物加水后,还必须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时间约为30~6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浸泡时间应缩短。煎药以陶罐为好,也可用玻璃或陶瓷制品,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一般煎药时先用武火将药品煮开,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约30分钟即可,滋补保健类药品煎煮时间可以稍长,可煮1小时左右。一剂药一般应煎2次,然后把2次煎取的药液合起来分次服下。中药汤剂一般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滋补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长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并与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保健,服药后,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会降低补益药物特别是参类药物特有疗效。

膏滋剂的使用方法

膏滋剂是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汤,然后经浓缩,再加入糖或炼蜜制成。在家庭中自制膏滋,需备齐煎药锅、小棉布袋或淘箩、纱布、陶瓷罐、大口玻璃瓶等物品。

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如下:将处方中的药物洗净,然后置于陶瓷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浸泡6~12小时。用武火将药物煮沸,然后改用文火微煮3小时,倒出汤汁,加水入锅再煎取汁,连续3次,最后将3次所煎之汤汁混合。

将药渣倒入小棉布口袋或放入淘箩中榨出剩余药汁,倒入汤汁中。在陶瓷罐或大口玻璃瓶口上蒙3~4层纱布,将上述汤汁混合液缓缓倒入瓶罐中过滤。将过滤后的汤汁放入敞口煎锅内,不要盖锅盖,先用武火烧开,捞去浮沫,待汤汁变浓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不断搅拌,避免焦化黏锅,直到汤液浓缩到用筷子挑起呈片状落下如薄粥汤时为止。取上述浓缩液与等量的炼制蜂蜜搅拌混匀,用文火再熬片刻,除去浮沫,装入陶罐或大口瓶中即成膏滋。需要注意的是:在膏滋制作过程中,应做好有关工具和容器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遭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刚熬好的膏滋,可先在其容器口上盖两层清洁纱布,待其冷却后再盖上盖子密封贮存备用,防止水蒸气落在膏滋表面日久霉变。

药酒的制作方法

药酒是用白酒浸泡药材而制成,对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病症有良好疗效。酒剂的制作方法简单,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为冷浸法,另一为热浸法。

冷浸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药物配齐、洗净、晒干、切碎。然后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或黄酒,密闭浸泡。每天将瓷坛或玻璃瓶拿起倒1~2次,达到搅拌的目的。1周后,每周倒搅拌1次。浸泡30天后,将酒液倒出。把剩下的药渣压榨一下,榨出液与酒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糖液或蜂蜜,搅拌均匀,再密封静置半月。取3~4层纱布,将静置液过滤后,酒剂便制成了。

热浸法的具体步骤是:先将药材和酒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然后将瓷坛或玻璃瓶放入锅中,在锅内加水,紧接着像蒸鸡蛋一样用武火隔水加热到沸腾,立即将其取出倒入清洁容器中,加糖或蜂蜜,待溶解混合均匀后,密封30天。最后将酒液与药渣榨出液合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即成酒剂。

药补与食补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有一利,就有一弊,补药也是如此。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呕吐、腹泻;又如人参是补药,可是阴虚火盛的人服用人参则有害无益。

俗话说,药补常常不如食补。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只要不是严重疾病造成特殊需要,就不必花大钱去吃补药。

二、医疗养生保健方法

捏脊疗法

捏脊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民间疗法。主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而产生的食欲不振、腹胀、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具体做法是:让病人卧床或端坐。操作者将双手握成空拳状,沿脊柱两旁,用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将皮肤提起,由长强穴起顺背部正中,自下而上,左手和右手交替捏提,向前推进至大椎穴为止,依病情轻重重复3~5遍,每天1~2次,6天为一疗程。捏脊宜在清晨空腹时进行,操作者双手用力要均匀,捏拿皮肤的厚薄松紧要适度,一般捏起皮肤高度在0.5~1厘米左右为宜。捏脊疗法对心脏患病者及背部化脓感染者不宜采用。

刮痧疗法

指用汤匙、硬币等蘸豆油或麻油,选定一定部位,以一定方向轻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条痕(痧)为止。可采用食指和中指蘸白酒或水,夹住皮肤用一定力量捏,滑落后再捏,重复此动作,至局部出现痧痕。

头痛、头晕

刮前后颈部6~8条,前部用提法,后侧用刮法。

恶心、胸中闷

刮前胸及两锁骨窝。

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刮胸部、背部。

关节炎

刮局部。

刮时要注意用力适当,避免刮破皮肤。急性传染病、急腹症不宜刮;毛发部位、静脉曲张部位不宜刮。

拔罐疗法

拔火罐可以散寒、化淤、止痛,是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具体做法是,取一只边缘光滑的玻璃瓶或雪花膏瓶、小陶瓷杯等,当做火罐用。让病人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将蘸酒精的棉花球用夹子夹住点燃,放入罐内,几秒钟后迅速抽出,随即将罐子扣在患处,放置10~20分钟取下。亦可用一小张薄纸点燃放入罐内,待纸烧灭,立即将火罐扣在患部。启罐时,只要用手压一下患部旁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就自然脱离患部。启罐后,患部皮肤呈紫红色隆起,患者顿觉轻松。

拔火罐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优点,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心脏部位、乳头部位、毛发部位及生湿病和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不要拔;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水肿、腹水及婴幼儿、久病体弱病人以及孕妇的腰部和腹部都不能拔火罐。

按摩疗法

按摩是运用手指、手掌在人体上进行连续性的揉按动作,以达到一定的医疗保健目的的治疗方法。按摩可分为按、摩、推、拿、揉、捏六法。

按法

即用手指、手掌、单手或双手摩压的方法,常用于治疗局部肌肉肿胀麻木、四肢疼痛等。

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单手或双手,依靠腕力,由内向外,由上至下,由轻到重在病体适当部位做轻揉研摩。常用于四肢关节、头部、胸部、腰部、背部。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

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单手或双手,向前后左右用力推动,可分拳推、侧推、指推,根据病情部位又可分为直推、平推。肝胃不和者,取仰卧位,用平推法;腰背痛者取俯卧位,用由上至下的直推法;四肢麻木者采取侧卧位,用侧推法。常配合摩法使用。

拿法

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用劲,把皮肤用力提拿起来,或单手或双手,以病人拿后感觉轻松为宜,适于四肢疼痛、落枕等症。

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贴附在皮肤上,做转移性的回环揉动,揉时不能离开病人的皮肤,适于四肢扭伤、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常配合捏法。

捏法

用指挤捏皮肤、肌肉,可单手也可双手,适于治疗头、颈、背、腰四肢疼痛。常配合拿法用。

按摩手法要先轻后重,由慢而快,由浅入深,先治急,后治缓。

患有内科急性炎症、传染性皮肤病、妊娠期中的腰腿疼、恶性肿瘤者不宜接受按摩。

中华气功疗法

气功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宝。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有机整体,精神对人体起着巨大的作用。气功则是运用意识对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锻炼方法。通过主动控制意识,掌握自身内在行动,调动和增强人体各部分的机能,激发和启发人体的固有潜在力,从而使人体心身机能得到加强,收到病可除、弱可强、老可壮的功效。

气功总的可分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姿势,运用松、静、宁、息等练意方法,着重于身体内部精神、脏腑、气血、津液的锻炼,所以也叫做“内功”。动功是采取与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拍打及自我按摩等方法,以锻炼脏腑、筋骨、肌肤。因为它有动作表现在外,所以也叫“外功”。气功中的“硬气功”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有机结合,就是通过吸气、运气、屏气、充气等,加上借助外部拍打撞击,使肌肉更加健壮结实。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气功,已证明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是有客观物质基础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形象的一种特殊表现。

练气功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乱练一气,不仅对身体无益,还会有害。所以练气功要在气功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体质、疾病的功法,根据练功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效果。

耳针疗法

中医认为,人的耳朵是人体全身的缩影,耳朵上分布着许多穴位(称为耳穴),与全身各脏器或部位密切相关。耳针疗法就是指针刺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奏效迅速等特点,很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耳穴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整体来看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一般地说,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上,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耳穴的主治一般也以各点同名部位的疾病为主。

人体有病时,往往耳廓相应的区域内会出现反映。一般认为针刺反映点的疗效较好,但到底反映点出现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各个病人是不完全一致的,即使同一个病人,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其反映点也略有差异。所以在针刺时除参考耳穴分布图外,还应结合探查来确定耳穴的位置,以助提高疗效。寻找反映点的方法有:一可以用肉眼观察耳廓上的病理反映点(鳞屑、水泡、丘疹、硬结色素沉着等)。二可用探针、火柴头、针柄按压,有压痛的地方即是反映点。

治疗时可使用较短的(半寸)毫针或皮内针或压籽法(王不留行籽、菜花籽等)按贴。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必须注意严格消毒,以防耳部感染。

药枕疗法

药枕可以疏通经络、安和五脏、健身益寿,一般适应于头痛头昏、失眠健忘、耳鸣目花、神经衰弱、颈椎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口歪、肩关节周围炎等。下面介绍一些药枕:

菊花枕

菊花吹干入枕,有清心祛风、平肝明目功效,多治疗心烦失眠、高血压、目赤头晕。

降压枕

菊花、川芎、丹皮、细辛、白芷入枕,有降压止头痛作用。

抗衰老药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