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语故事
6422500000008

第8章 三画(2)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出师表》

【故事启示】刘备三顾茅庐,使得诸葛亮出山坐阵,辅助刘备打下一片江山。如果不是刘备的持之以恒,哪能求得诸葛亮这样的能臣?古人给我们以启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成功之门将向我们打开。如果有朝一日成为管理者,想要把事业做得如日中天,就得像刘备那样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不怕挫折。就算成不了管理者,我们也要努力去做诸葛亮式的人。足智多谋、才华横溢之人,到哪里都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

【成语释义】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活用例句】新上任的张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近义】礼贤下士

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有两个边境相邻的国家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换人质作担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作人质。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决定派大臣庞恭(一作“庞葱”)陪同儿子前往赵国。

庞恭是魏国一个很有才能的大臣,在朝廷中有一些和他作对的官僚,所以他非常担心自己离开魏王以后,有人会趁机陷害他。于是,临行之前,他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

庞恭又问:“如果有两个人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如果有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

庞恭无奈地又问:“如果有三个人都来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迟疑一会儿,回答说:“如果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只好相信了!”

听魏王这样回答,庞恭就更担心了。他叹了一声说道:“大王,您想,老虎是不会跑到大街上来的,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三个人都这么说,大王您就认为大街上真有老虎了。邯郸离我们魏国的都城大梁,比王宫离大街远得多,而且背后议论我的人可能还不止三个。”

魏王听懂了庞恭的意思,就点点头说:“你的心思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去吧!我不会因为听到一些人说你坏话,就怀疑你的忠心的。”

就这样,庞恭陪同魏王的儿子去了邯郸。

庞恭走后不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对魏王说起了庞恭的坏话。起初,魏王总是为庞恭辩解,指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忠臣。可悲的是,当庞恭的政敌三番五次对魏王说庞恭的坏话时,魏王居然真的相信了。后来,庞恭从赵国回到魏国以后,魏王就一直不许庞恭再去拜见他。

——《韩非子·内储说上》

【故事启示】在陪同魏王之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之前,庞恭巧用“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的问题,对魏王表达自己此行的忧虑,暗示魏王千万不要听信小人谗言,怀疑自己的忠诚。可惜,魏王最终还是重蹈了“三人成虎”的覆辙,对那些奸臣反复之言,信以为真。从这种意义上讲,魏王可真是一个不明辨事理的昏君。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引以为戒,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成语释义】三个人谎报街上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形容人言可畏或舆论的力量很大。

【活用例句】谣言的可怕之处在于~,说的人一多,会使你分辨不清真假。

【近义】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接龙游戏】三人成虎→虎背熊腰→腰缠万贯→贯穿而入→入不敷出→出生入死→死不瞑目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带着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拜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孙武说当然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训练。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成两队,并且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还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等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宫女们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宫女们说:“明白了。”

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反反复复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宫女们不仅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宫女们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妃,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服从!”于是命手下将两女队长斩首,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整齐。吴王阖闾检阅阵容后,拜孙武为将军。

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启示】孙武训练宫女们时,为了规整阵形,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将吴王阖闾的两位爱妃斩首示众。因为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乃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训练的结果充分表明,孙武不愧为一代军事奇才。

【成语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活用例句】虽然领导~地强调要控制成本,但本月成本仍超出预算。

【近义】千叮万嘱

【反义】言之不预

千里送鹅毛

唐朝贞观年间,南方一少数民族首领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奇珍异宝前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点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白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谁知白天鹅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扯得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一时间,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接下来,缅伯高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北上,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人到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来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于是,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罗泌《路史》

【故事启示】缅伯高是一个对君主绝对忠诚并怀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他坚忍不拔,克艰度险,最终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读完这个故事,我们禁不住佩服缅伯高的机智与才华,更赞赏开明、重视情义的唐太宗。在古代社会,身为皇帝,能够意识到情意无价,不以奇珍异宝为衡量臣民忠诚与否的唯一标准,难能可贵!

【成语释义】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活用例句】~,礼轻情意重。

【接龙游戏】千里送鹅毛→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色授魂与→与民更始→始乱终弃→弃瑕录用→用舍行藏→藏垢纳污→污泥浊水→水乳交融→融会贯通→通宵达旦。

亡羊补牢

《战国策》记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接下来,我们便来简述一下这段话的来历。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只顾奢侈淫乐,不理国家政事,郢都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呼呼地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小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话,那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么发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他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询问他解决的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接下来,庄辛便给襄王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没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庄辛看到襄王听得津津有味,便给襄王具体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古时贤王商汤、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上发展强盛起来的,创建了商朝和周朝。而暴君夏桀、商纣虽然有天下,却不免亡国。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合计起来也有几千里,岂止是百里左右啊。楚国都城虽然被攻破,但只要大王您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不当之处,秦国是灭不掉楚国的。”楚襄王听了,眼睛一亮,果真按照庄辛的话去做,真的度过危机,振兴了楚国。

——《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启示】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道吃喝玩乐,又闭目塞听,将忠言规劝视为耳旁风,国都被敌军攻破是必然的。这启示我们,一个人如果只知道贪图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可喜的是,楚襄王及时悔改,在庄辛的指导下,重整旗鼓,终于又复兴了楚国。由此可见,出现错误以后,如果赶紧采取挽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还不为迟。当然,事后的“亡羊补牢”总是比不过事前的“未雨绸缪”。

【成语释义】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活用例句】虽然电脑中了病毒,不过马上安装个杀毒软件,也是~,为时未晚。

【近义】见兔顾犬

【反义】未雨绸缪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蜀地的刘备以后,再攻打吴地的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对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最后,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在作战方案上采取火攻。

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如果燃起大火,战船不能迅猛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