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
6422600000002

第2章 内篇(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喋,大勇不忮。——《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

逍遥游

《庄子》三十三篇,以《逍遥游》居首,该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同时也深刻体现出庄子的浪漫散文风格与成就,也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最足以表现其态度和为人风格。其宗旨告诉我们: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本篇是难得的千古妙文,恢宏大气,不拘一格,让人不难领略到庄子那飘逸、洒脱的个性。读《庄子》时,我们会发现:寓言的主体大多是物,表现出来的也都是物性,而寓言的对象却是人,呈现出来的也是人性。文中的一系列寓言,奇异无比而又形象逼真。

清人林云铭曾这样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不得不说《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朵奇葩。

清人刘凤苞在《南华雪心编?逍遥游》总论中说:“开手撰出‘逍遥游’三字,是南华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辨以游无穷,乃通篇结穴处。却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端倪,所谓洸洋自恣以适己也。老子论道德之精,却只在正文中推寻奥义;庄子辟逍遥之旨,便都从寓言内体会全神,同是历劫不磨文字,而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起手特揭出一‘大’字,乃是通篇眼目。大则能化,鲲化为鹏,引起至人、神人、圣人,皆具大知本领,变化无穷。至大瓠、大树,几于大而无用,而能以无用为有用,游行自适,又安往而不见为逍遥哉!一路笔势蜿蜒,如神龙夭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至许由、肩吾以下各节,则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馀波喷涌,亦极恣肆汪洋。读者须处处觑定逍遥游正意,方不失赤水元珠,致贻讥于象罔也。”

毛泽东在其创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词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毛泽东把伟大的祖国比作大鹏,把祖国的前程比作大鹏之展翅南飞,意境宏伟,气象开阔,使大鹏的形象焕然一新,放射出时代的光芒。他笔下的大鹏形象虽然与庄子的本旨不同,但他反其意而用之,执“大”字刻划出的鲲鹏形象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深喜爱。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3],其翼若垂天之云[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南冥者,天池也[6]。

《齐谐》者[7],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去以六月息者也[9]。”野马也[10],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1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3],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1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15]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1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17];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2]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3]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4]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5]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6]天池:天然的大池。[7]齐谐:书名,出于齐国。一说人名。[8]抟(tuán):环绕而上。扶摇: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9]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风。“去以六月息者也”也可译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以”:凭借。[10]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11]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12]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13]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14]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泛指小鸟。[15]决(xuè):迅疾的样子。抢(qiāng):触、碰。榆枋:两种树名。[16]控:投下,落下来。[17]果然:饱的样子。

【译文】

在北方大海里生长着一条鱼,名字叫做鲲。它的身体有几千里那么大;有一天鲲变成了一只鸟,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如此巨大,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展翅奋飞,双翅如同垂在天边的云层那么大。这只鹏鸟呀,在大海风起潮涌时飞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上是这样说的:“鹏鸟往南海迁徙时,翅膀拍击起来的水花有三千里之长,乘着旋风冲上九万里高空,它是在六月海面波涛汹涌起大风的时候飞往南海的。”空中浮游的雾气,以及空气中自由浮动的尘埃,都是被风吹起来的。天色青青,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也许是因为天空过于遥远而看不到尽头吧。鹏鸟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是这个样子罢了。

如果水汇积得不深,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的地上,把一根小草放在上面,也可以成为船;杯子放在上面就会固定不动,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同样,风聚积的力度不够强劲,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没有力量。所以,鹏鸟飞上九万里,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才能凭借风力;脊背就如同挨着青天,不可阻挡地飞到南方去。寒蝉和斑鸠讥笑鹏鸟说:“我奋起而飞,就可以飞过榆树和檀树,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便是,为什么还要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外去的人,只带三餐饭且当天返回,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之外去,就要前一天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要准备三个月的食物。寒蝉和斑鸠这两个小东西又哪里知道呢?

【实例解读】

成功不是偶然的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成功不是偶然的,有些看起来很偶然的结果,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正是对一些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已经昭示了成功的必然。

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蟪蛄不知春秋[3],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4],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5],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7],众人匹之[8],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9]:“穷发之北,有冥海者[10],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11],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1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13]:“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14],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15]。

[1]知(zhì):通“智”,智慧。[2]朝:清晨。晦朔:从农历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3]蟪蛄(huì 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4]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5]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6]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7]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8]匹:配,比。[9]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10]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11]泰山:大山。[12]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13]斥(yàn):即雀,喻志向狭隘。鸟名。[14]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15]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译文】

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连一天都活不到的小虫,不知道什么是清晨和黑夜,活不了一年的蝉,不知道一年还有春夏秋冬。一种生长在楚国南部的灵龟,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把五百年当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种大椿树,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何况彭祖到如今还是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询问大夫棘就是这样的:“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寸草不生,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泰山,翅膀张开就犹如天边垂下的云彩,振翅高飞,乘着急速旋转而上的旋风直冲云天九万里,穿过云气,脊背紧贴着天空,然后向着南方飞去,直到飞到南方的大海。小鸟嘲笑它说:‘你打算飞到哪儿去?我跳起来飞,不过几丈高,在蓬蒿丛中自由飞翔,也就足够了。而它打算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差别。

【实例解读】

树叶的伟大

深秋,树上的叶子落光了。几只蚂蚁有些冷,便钻在树叶下避风取暖。

蚂蚁对树叶说:“都说蚂蚁渺小无用,我看你们才渺小无用。你们一生当中,没半点儿自由,一直到老了枯了,落在地上,也不能走上几步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玩耍玩耍。只有秋风可怜你们,把你们吹动几步,给你们一点儿自由。哎,可怜的黄叶,可惜你们很快就将变成白骨和尘土了……”

枯叶说:“渺小无妨,今天我能给你们挡一会儿寒冷,就已心满意足了。”

旁边的一棵大树听了它们的话,对蚂蚁说:“蚂蚁兄弟,每当别人称赞我是一棵栋梁之材时,我心里便觉惭愧,没有这些树叶,我能长大成材吗?我从心里喊一声:树叶万岁!”

树叶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的无私奉献,只问付出,不问收获。它染绿了这个世界,使天地间的一切变得生机勃勃,而当深秋来临的时候却又无声无息地飘然而逝,并用生命中最后的余热为几只蚂蚁取暖。

无知的蚂蚁永远体会不了树叶的崇高,正如渺小的人永远不懂什么是伟大。

故夫知效一官[1]、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徴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4],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6],泠然善也[7],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8],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2]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笑的样子,犹,通“繇”。[3]举:全。劝:劝勉,努力。[4]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5]数数(shuò)然:拼命追求的样子。[6]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7]泠(líng)然:轻妙之貌。[8]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