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
6473100000009

第9章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8)

中国和缅甸、泰国、老挝都有不错的关系,包括以前的经济发展关系。现在,仅仅经济发展可能还不够,通过对湄公河航运安全问题的共同处理,四国有效地建立了这种最初级的合作机制——我们不能说这个机制多么高级,只能称为最初级的合作机制。但是这比没有机制要强千百倍,比发生了问题后,各国政府、警察部门临时坐下来开会讨论怎么办要快得多。

就像在国际冲突学说界的一句话:哪怕一个漏洞百出的预案,也比没有预案要强千百倍!哪怕一个初级的机制,也比没有机制处理起问题来要得心应手得多。

湄公河各方建立起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共同维护和保障湄公河航运安全,维护湄公河沿岸的经济发展、禁毒、反恐,这符合各方的利益。从这个方面来看,是东南亚经济合作逐步向安全合作扩展的一个非常好的趋势。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好的趋势是由一场悲剧开的头。

根据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四国共同组织实施联合行动,打击危害湄公河流域安全的严重治安问题,其中打击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犯罪是四国联合巡逻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有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武装力量借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扩大影响力”,在东南亚打开一个新的“战略前沿”。

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是在追求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的,有利于保障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发生了惨案后,中国不和湄公河沿岸国家建立合作机制,西方肯定会评论,说中国根本不拿自己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当回事,也不拿当地人的生命安全当回事。而且会说,中国在国际禁毒、国际反恐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出了这么大事都不作为,可见中国不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我们如果不做,它们肯定得出这个结论,攻击会很厉害。

中国有所作为后,对中国及沿岸各国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地区禁毒、反恐都有很大益处,这也是中国履行地区义务的一种表现。当中国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又出来了,说中国要以此来控制湄公河,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泰国、缅甸、老挝之所以乐意和中国合作,是因为它们知道中国追求的绝不是控制,各方追求的目标一样,是合作,是共同地维护地区安全,让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获得一个更大的安全空间。

黄岩岛事件

2012年4月,美国与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这次军演虽然是美菲两国的年度例行联合军演,但演习地点从菲律宾的东北方向移到靠近九段线的南海边缘,紧贴南沙群岛。同时从时间上来看,这次军演与菲律宾和中国在黄岩岛海域舰船对峙事件的时间重合。

这个敏感的时间、敏感的地点,很大程度都是媒体炒出来的。比如说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对决,完全是菲律宾无事生非,这叫什么敏感的时段?完全是它在挑衅。黄岩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渔民在那儿捕鱼,那是天经地义的,是合理合法的,菲律宾抓捕我们的渔民,本身就是对中国领土的侵犯。

美国每年在亚洲举行军演,数量极大。媒体把美菲军演提出来,与南海问题结合,与菲律宾和中国在黄岩岛的对峙结合,这是有点可笑的,它是一种巧合。

美国有在西太平洋举行军演的权利,菲律宾有参加美国军演的权利,中国和俄罗斯有在黄海举行军演的权利,各方都有这个权利。当然,各方都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

菲律宾有权跟美国紧紧地绑在一起,中国也有权除了坚决捍卫黄岩岛的主权之外,还对菲律宾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你愿意跟它绑在一起,把你的发展,把你未来的和平,跟美国完全绑在一起,完全可以。

当然,菲律宾的政治家,不会愚蠢到这样一个地步。

菲律宾如果把它的全部东西都放在美国身上,力图邀请美国在亚洲再进行一个冷战态势,围堵中国,而用美国的力量来恐吓中国。想通过美菲军演达成这样的意图的话,那这个意图是肯定达不成的,而且它今后肯定要为这个意图付出更大的代价。

捍卫国家利益,不是靠嘴皮子来捍卫的。如果仅靠嘴皮子捍卫国家利益的话,中国1840年以来,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入侵、签订这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捍卫国家利益要靠实力。

包括这回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对峙,大家要特别注意一点,菲律宾出动的是军舰,我们出动的是海监船只,是渔政船只。

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的海上纠纷,首先都不是派军队来解决问题的,都是派海监、海政、海警这样的力量解决问题。菲律宾首先就派海军来解决问题,我们并没有闻鸡起舞,海军也没有马上上去,我们出动的是渔政船只。

在此期间,我们两条比较大的渔政船只,横在菲律宾军舰和我们的渔民中间,有效地保卫了我们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行动保护,不是语言。

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黄岩岛对峙,陷入僵局后,作为缓解事态的表示,中方主动撤回两艘船只,但是菲律宾在派出同级别海警船进行换班以外,还增派了一艘环境监测船。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一再挑衅,是把中国的战略克制当成了自己的战略机遇。

我们战略克制,因为我们不想与周边小国发生这样的纠纷,我们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谈判的方式在冷静的环境下解决问题。

菲律宾完全把中国这种战略克制看成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从菲律宾的角度来说,它觉得中国很孤立,没有人支持中国,它觉得自己背后有美国支持,所以菲律宾明显提高自己的价码,明显是一种傍大款的心态。

菲律宾本身没多大力量。它觉得中国的局限很多,它料定中国要以发展经济为要务,料定中国主要的问题是维护内部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无暇他顾,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这样的纠纷。它认为中国受大量内部问题的限制,如果等到中国将来把内部问题都处理好了,它就没有这样的机遇期了。

所以它要利用这个机遇期,达成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呼吁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做法表明立场,是希望借此让中国陷入孤立,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

菲律宾历来是这样,像在2011年东盟会议,还有2012年年初的东盟协商会,菲律宾就想把这个事情闹大,想在东盟会议上让中国陷入孤立,然后有很多国家来支持它,达成它自己的利益诉求。

实际上南海问题非常复杂,有多个国家牵扯到里面。菲律宾提出的,所谓西菲律宾海这种利益诉求,不但跟中国的主权范围重合,而且也跟越南所宣称的范围重合,和马来西亚所宣称的一部分也重合。

好像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矛盾,实际上闹得最凶的两个国家——菲律宾和越南,它们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也不小。

黄岩岛完全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在黄岩岛争端上,其他国家表现了一种清醒和冷静,包括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并没有参与菲律宾的鼓噪。这一点让菲律宾非常失望,也是它始料未及的。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大国,它们看见菲律宾依仗美国达成自己的主权诉求,将给这个地区带来危险。所以这些东盟国家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菲律宾,这一点让菲律宾感到非常失望,和它闹事之初所设想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中国在黄岩岛主权问题上没有丝毫退路可言,否则必将产生连锁示范效应,从而引发南海局势的进一步混乱。

我们要有条不紊地把它们区别开来,菲律宾与中国的黄岩岛争端和南海的争端,还不是一回事。

当然它是大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能引发大问题,有产生连锁效应的可能。假如中国一退再退,菲律宾这回搞成了,它把黄岩岛拿到手,中国政府彻底后退了,那么它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必然要导致越南、马来西亚提出更多的利益诉求。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肯定要引发南海局势的进一步混乱。

当然它仅仅是个假如而已,中国是不会在黄岩岛问题上做任何后退的。它们企图利用这一点来占便宜,是不可能达成的。

而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坚持、坚定、坚决不退让,实际上是在维护南海大局的稳定,而不是在南海展开一种军备竞赛。

中国只要在黄岩岛的主权问题上坚持传统的立场,而且进一步巩固这个立场,南海问题会获得一种稳定,让那些想冒险的也不敢冒险。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2012年,美菲两国政府外长和防长4月30日举行首轮“2+2”会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对南海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不持立场,美国支持采取相互合作的外交程序解决南海问题。

菲律宾根本没有与中国发生冲突的主导权和实力,只想在黄岩岛问题上借助美国力量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获取利益。但美国明显不愿意做这种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事,没有美国撑腰的菲律宾很难再有底气挑衅中国,所以菲律宾与其说与中国抗衡,不如说是在美国那里讨些筹码。

因此,菲律宾对所谓菲美两国“2+2”会谈寄予厚望。所以在双方“2+2”会谈之前,菲律宾把动静炒得非常大,就是要在这个会谈中加足自己的筹码,在美国人面前讨价还价,从美国方面获得最大的利益。

结果并不如菲律宾政府的意愿,美国的态度很含糊。美国的明显态势是,它需要借助菲律宾返回亚太,需要借助菲律宾遏制中国、分散中国的力量,但是美国绝不愿意替别人打一场别人主导的战争。

菲律宾想要在黄岩岛问题上借用美国的力量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明显不愿意这样做。

所以在南海问题上表态最强硬的希拉里,在“2+2”会谈上也往后退了,她表示美国不偏袒任何一方,希望双方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这无疑给菲律宾一种很大的挫折感,没有达到预期的愿望。

从这种角度来看,美国想借菲律宾和中国对抗的态势实现战略重心东移的目标,菲律宾又想借美国返回亚太之机挑动一场美中在南海的冲突,实际上是各怀鬼胎。双方既有利益的结合点,同时也有利益的不合点。在黄岩岛问题上,美菲双方表现出的利益共同点和不同点非常明显。

既然美方的态度很明显了,菲律宾本来就没有在黄岩岛挑起一场冲突的资格和能力,本来就想借助美国,美国往回退,表示并不愿意在黄岩岛问题上、在南海问题上染指太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方的声明让菲律宾颇感失望。

美国是个现实主义国家,希拉里要到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还有多项安全合作的事项。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相比,菲律宾在美国看来也就成了一碟小菜,这碟小菜还得往后推一推,现在的问题是要把主菜做好。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正在被一些周边国家利用来扩张海上利益,菲律宾等一些国家正是利用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断制造事端,以达到侵占中国利益的既成事实。

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是通过忍让退让换来的,而是要靠我们采取有效维护主权的行动来积极捍卫,如果把维护主权和“战略机遇期”对立起来,那么就会丧失掉这个机遇期。对这一点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我们经常讲战略机遇期,它有一个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问题。客观性是指客观形势使然,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包括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进程等,构成了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我们还要注意主观的条件,任何形势绝不是天赐良机的问题,还有一个主观营造的问题。

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就想利用中国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的一种战略心理,认为我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保持战略克制,就把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变成它的战略机遇期,占最大的便宜。从这点上给了我们一个提示,主动维护战略机遇期,绝对不能让这些事情干扰了我们和平发展的进程,要坚决捍卫我们的利益。

在战略机遇期内采取有效维护主权的行动,与抓住战略机遇期不但不矛盾,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捍卫战略机遇期。如果在战略机遇期之内,我们把维护主权和战略机遇期对立起来、矛盾起来,那么实际上是把这个机遇期给丢掉了。

菲律宾绑架东盟

2012年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菲律宾试图绑架东盟一起来对抗中国,想把和中国之间存在的南海主权争端写进东盟的联合公报。由于东盟内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导致这次会议没有能够发表联合公报,这在东盟成立45年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东盟采取了正确的态度。菲律宾与中国的争端也好,越南与中国的争端也好,它是双边的问题,即中国与菲律宾的问题、中国与越南的问题。但如果任何国家企图绑架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地区性的问题,让地区性组织对自己的冒险行为表示认可和支持,这对地区组织来说是一种灾难,将对整个地区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严峻的挑战。

不管是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挑衅行为,还是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挑衅行为,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改变现状的不是中方。

虽然现状于中方非常不利,但中方并没有说要改变现状,而是菲律宾要改变现状,越南要改变现状。它们这种改变现状的行为引起了冲突,却又借东盟来替它们背书,如果东盟糊里糊涂地上了这个当,那对东盟来说将是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