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016-2017)
6505700000008

第8章 新闻真实性原则

复习要点提示

● 掌握新闻定义的内涵。

● 掌握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和本质要求。

● 了解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 掌握新闻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 深入理解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 了解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掌握如何坚持新闻

的真实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是我国现在普遍沿用的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

新闻定义的内涵

这一定义明确而简洁地说明和规定了新闻的根本特性——对事实的报道,并且是对真实、新鲜事实的报道,突出了新闻“真”与“新”的个性特征,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新闻定义的内涵明确简洁地概括了新闻的特点。

首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来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

其次,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构成新闻的事实,要能满足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需要。

第三,新闻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对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

第四,新闻必须是公开传播的事实,只有采用新闻手段,通过新闻渠道传播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如果报道在小范围或内部传播,就不能构成新闻。

第五,报道及时。新闻必须注重时效,失去时效,新闻就会成为旧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和本质要求

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就是: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是: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也就是说,新闻中的事实无论是时间、地点、人物还是事件发生、变化的原因,都应当是实实在在、确凿有据的,不能有半点误差。这些都是新闻报道的事实的元件,必须准确。

第二,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比如事实表现出来的特征、状态及数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都必须完全真实,不能想当然地“笔下生花”、“合理想象”。

第三,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背景材料应与事实直接相关,而不是牵强附会随意选取的。背景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语言、引文,都应当可查可考,不能任意编造。

第四,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概括的事实常常具有归纳、综合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事实的总体特征和整体面貌。但它必须真实、准确,符合实际,决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是:本质真实。

所谓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社会主义的新闻报道确实有一个反映生活本质、时代本质和历史本质的问题。对本质真实的要求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要做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实,大量的深度报道,包括一些解释性报道、评述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以及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新闻评述,等等,都属于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结合的报道。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这既是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含义,也是本质真实的含义。

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党性和真实性的一致性。显示生活是复杂的,要找几个事例来证明某个观点并不难。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及具余,尽管这一叶、一点确实在,但从总体上来看却背离了真实性。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生活,必须从整体上、大局上看问题。要防止搜奇猎异,防止捕风捉影。

坚持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新闻报道要坚持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这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

准确:是相对错误而言的。报道新闻时事实必须准确无误。这里包括构成新闻的要素要准确无误;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全面:是相对片面而言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又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可以一分为二的。新闻报道选择事实时,应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实,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地描述事实,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待事实。

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的。新闻报道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地描述事实的状态、特征、变化、内在的因果关系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报道的事实符合实际;而不应从主观意愿出发,任意摆弄客观存在的事实,或以主观意见代替客观事实。

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的、平等的态度。报道事实时,不能以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决定取舍。当人民群众对所报道的事实以及对事实所作的评论出现意见分歧时,应尊重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保持公正的立场。

准确、全面、客观、公正虽有各自的内涵和要求,但四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完全孤立的事件,而总是在全局、整体中存在着,在事件与事件的相互联系中不断发展变化着,没有对客观事实的全面把握和真实报道,自然谈不上什么客观与公平;只有坚持客观报道,坚守公正立场,才能自觉地、准确地把握事实,并作出真实、全面的报道,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坚守新闻真实性是国际新闻界共同的“铁律”。我国新闻媒体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每个负责任的新闻机构,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但是,在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一直伴随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新闻失实成了中外新闻界的一种顽症。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新闻失实是导致新闻侵权、新闻犯罪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新闻失实可能制造社会矛盾,破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

新闻失实的表现有两种:一是非故意性失实,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二是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如,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歪曲真相,耸人听闻;添枝加叶,层层拔高;不懂装懂,因果不符等。

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在观念、素质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如,传播者服务于特定政治需要,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对新闻传媒的威逼利诱制造假新闻。媒介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社会不正风气影响,有人为了名利或报复,欺骗和利用新闻媒介和传播者。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问题。采访不深入,核查不严格;思想方法片面,为突出主题不惜随意吹嘘或贬抑;“合理想象”,为抢时效,牺牲真实;知识不足,自以为是;名利思想作怪,受到钱权利诱。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虚假新闻也开始带有强烈的网络时代特征,它的发生原因、传播轨迹乃至揭发、证伪机制都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互联网既为虚假新闻的制造与传播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为虚假新闻的揭发和纠错增加了可能。互联网对传统新闻业的冲击和改造之势不可逆转,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虚假新闻将会更加深刻地与互联网纠缠在一起。

目前尽管虚假新闻的表现形态不同,但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造成媒体虚假新闻的原因绝非无解的难题,而往往是因为一些新闻业务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媒体在采访方面的失范。现代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采访行为的出现,它使得新闻记者真正成为一门职业,也是新闻不断迈向专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上百年的新闻实践,新闻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常规或惯例。互联网的出现固然便利了记者的新闻采访,但绝没有降低对新闻采访的规范标准,某种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求。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力求信息的准确、平衡和客观。相关案例则表明,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么懒得采访或索性不做采访,直接将网络信息搬到报纸版面;即使做采访,也往往缺乏探求质疑和核实精神,浮于事实的表面。他们极大地依赖互联网用户提供的内容进行新闻生产,却忘记了严谨规范的新闻采访才是区分专业与业余的核心技能。

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1.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对于新闻发挥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真实性自然也成为一切新闻传媒普遍提倡的一项基本原则。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就是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产生新闻的根源,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是通过真实地报道事实来完成自己使命的。

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明确这一理论观点,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对事实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是怎么样的,新闻报道就应该怎么样。如果在思想认识上颠倒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就会导致新闻报道的主观主义倾向,为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提供依据。

3.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遵循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在把握具体事实真实的前提下,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的整体真实;在反映事物外部状况的同时,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在了解事物个别现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事物现象的内在联系。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在弄清楚事物的各个方面之后再作出判断。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全面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从整体上、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4.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责任向党和人民及时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新经验和新问题,及时传递世界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对客观实际情况有切实了解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才能提出真知灼见,才能提出正确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衡量其工作态度、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准。坚持调查研究,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长对社会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培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良好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