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将帅故事
6526800000033

第33章 安禄山 史思明——巨蠹豪逆,暴兴亟灭(1)

唐朝是个辉煌的王朝,继唐太宗、武则天之后,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前期,英明睿智,重用贤相,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高度发展,创建了“开元盛世”的宏丽气象;后期宠信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迷恋杨贵妃,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头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破坏程度而言,这两人可以说是天字第一号,最为凶烈,超过以前的所有将帅。

安禄山(公元704~757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他的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的巫婆,父亲是来自西域的康姓胡人。阿史德氏婚后多年不育,祈祷于突厥族的战神轧荦山,感应而孕,生了儿子,遂以“轧荦山”作为儿子的名字。后来,阿史德氏改嫁突厥人安延偃,轧荦山改称安禄山。安禄山长大,忮忍多智,善测人情,通晓六种胡人语言,在东北边境任“互市郎”(翻译兼经纪人)。开元中期,安禄山投靠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任“捉生将”(侦察兵头领),并被张守珪收为养子。安禄山曾两次到过洛阳。一次是作为信使,当时的宰相张九龄见后,预言说:“乱幽州者,此胡雏也!”一次是作为败将,张九龄批示处斩,而唐玄宗见其长相奇特,予以赦免,从而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史思明(公元704~761年)本名史窣于,突厥人。长相猥琐,鸢肩伛背,廞(怒)目侧鼻,须发稀疏,脾气暴躁,性格谲诈。天宝初年,他也到过长安。唐玄宗御赐名字“思明”,说:“尔贵在晚,勉之!”其后,史思明升任大将军,兼北平太守,成为安禄山的铁杆副将和帮凶。

安禄山生性豪猛,初任平卢兵马使。朝廷派遣御史中丞周利贞慰问边将。安禄山曲意逢迎,送给周利贞大量金银珠宝,并委托周利贞,捎给宰相李林甫一份厚礼。周利贞回朝,极口称赞安禄山,李林甫跟着帮腔。因此,安禄山升任营州都督、平卢军副使、顺化州刺史。安禄山尝到了贿赂朝廷官员的甜头,放手大干,声誉日显。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升任平卢节度使,兼任柳城、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军、民、财、政大权在握,成为东北一带的土皇帝。

天宝年间,安禄山多次到长安朝拜唐玄宗。京城的富庶,皇权的威严,以及皇帝荒淫、奸臣弄权、贵妃专宠,使他逐渐产生了野心,渴望拥有更大的权力。为此,他竭力伪装忠诚和痴傻,骗取唐玄宗的欢心和信任,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其势力向中原推进了一大步。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安禄山第二次到长安,说:“臣生蕃戎,宠荣过甚,无异才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而且无耻地认杨贵妃为“义母”。是年,安禄山四十四岁,而杨玉环还不到二十八岁。其后,安禄山见唐玄宗和杨贵妃,必先给杨贵妃磕头。唐玄宗询问原因,安禄山嘻笑着说:“臣本胡人,按照胡礼胡俗,总是先拜母后拜父。”唐玄宗并不生气,还让安禄山和杨贵妃堂兄以兄弟相称。安禄山见到皇太子李亨,故意不拜,说:“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何官也?”唐玄宗说:“皇太子是储君,朕百年以后,他就是皇帝。”安禄山装出恍然大悟和惶恐的样子,赶忙跪拜,说:“臣愚蠢,光知陛下不知太子,罪万死!”

安禄山身体肥胖,却善跳《胡旋舞》,快疾如风。唐玄宗大为赞赏,指着安禄山的大肚子说:“胡腹中何有而大?”安禄山傻笑着说:“惟赤心耳!”唐玄宗据此认定安禄山是个大忠臣,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封其妻段氏为国夫人。

安禄山的大本营在范阳和渔阳(今天津蓟县)。那里驻扎着他的精锐部队,营垒绵延数十里,号称“雄武城”。雄武城一带,屯兵积粮,仅安禄山收养的胡人养子就有八千人。另外还有军马三万多匹,牛羊五万多头(只)。每年,安禄山都要在其地检阅部队,陪同的除史思明外,还有谋士高尚、严庄、张通儒和武将崔乾佑、安太清、田承嗣、孙孝哲等要员。在范阳和渔阳,安禄山就是皇帝,不论走到哪里,全体将士和大官小吏,都要行跪拜大礼。他检阅了部队后,必在帅帐举行歌舞宴会,高坐于胡床之上,上百名妻妾环列左右,火炬燎香,美酒怪珍,尽情享用。歌舞是胡人特有的歌舞,时而是装扮怪异的女巫,扬臂踢腿,边唱边跳;时而是一群武士,赤膊短裤,持刀执盾,一面舞蹈,一面发出“嗨嗨”的喊声。乐器中最突出是鼙鼓,数百面鼙鼓同时击响,声音雄壮激越,犹如翻滚的波涛,冲锋的马阵,听来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安禄山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静。他安排部将刘骆谷长住长安,专门刺探和收集情报,对于朝廷情况了如指掌。他不停地向唐玄宗进献奇珍异玩,而且进攻北方的契丹,斩杀平民八千人,谎称战事“大捷”,派人献馘阙下。唐玄宗受其蒙蔽,赐给安禄山不死铁券,封柳城郡公,再封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这是破天荒之举,表明唐玄宗不惜拿最高的官爵做赌注,以换取安禄山的“忠诚”。安禄山的三个儿子俱封高官,就连安禄山早死的继父安延偃,也被追赠为范阳大都督。

唐玄宗在长安给安禄山修建王府,富丽堂皇,宛若宫殿,理由是“胡人眼高,王府务要建得奢华,勿令笑我!”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安禄山在长安过生日,唐玄宗给予他无数的赏赐。杨贵妃和三个姐姐为了取乐,按照蜀郡的习俗,用锦绣做成大襁褓,把安禄山包裹起来,放到彩车上,拉着在宫中游行,美其名曰“洗干儿”。安禄山每天进宫参加朝会,因为身胖体重,途中必须换马。唐玄宗再命在他换马处建一高台,号称“大夫换马台”。唐玄宗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宴请群臣,自己和贵妃坐于正殿上,而在正殿的左侧专置一桌,供安禄山坐,中间用透明的绣着金鸡纹样的丝帐隔开,称做“金鸡帐”。太子李亨看不过眼,说:“自古以来,这正殿不是人臣所能上的,而父皇如此礼重安禄山,只能助长他的骄狂气焰。”唐玄宗却自欺欺人地说:“这胡人有异相,朕这样做,实是一种魇禳。”

安禄山在长安一天也没闲着,特别注意观察长安可以驻军和屯粮的场所,还到武库参观,发现武库里的兵器,久未更新,刀枪戈戟生锈,如同废铜烂铁。安禄山虽然已是两镇节度使,又以路远进京不便为由,希望再能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满口答应,而且还让他另兼云中太守。当时,全国十镇节度使共有镇兵四十七八万人,军马约八万匹。而安禄山一人就同时任三镇节度使,手下有镇兵二十多万人,军马三万多匹。这是一支何等强大的武装力量!更重要的是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都处于安禄山的控制之下,攻可进,退可守,这又是何等优越的地理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