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6530900000017

第17章 励志人生自我定位

励志人生

一位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铅笔,一位商人匆匆而过,向乞丐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但忘了取铅笔。过了一会儿,这位商人返回,取了一根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然后匆匆离去。几年以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时,一位衣冠楚楚的人士向他致谢,告诉商人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他的生活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如果乞丐一直没能遇到这样一位商人,自己一直未能觉醒,一直就甘心做一名乞丐,也许,他的人生就少了一份成功。因此,自己要能给自己定位:你认为自己只能做乞丐,当然你就只能做乞丐;你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富商,当然你就得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从而就具备了这种可能。

这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做什么的?是一位商人,还是一个卖铅笔的乞丐?如果你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乞讨者,你将永远是一名四处流浪的乞丐;而一个乞丐如果从内心里不把自己当乞丐看,而决意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商人,尽管暂时他只是乞丐,但他会尽一切努力慢慢改变现状,经过种种磨难,最终走上无限光明的人生之路。

其实在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本来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后来由于各自对职业生涯的定位不同,各自的未来也就有了很大差异。一个人要有光明的未来,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个定位,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以顽强的毅力朝这个目标奋斗。这就好比一部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这两样是极为关键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只是把自己的生涯定位于一个土豆,那你再怎么往地里补充养分,最终也只能长出一个土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涯定位于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呢?再加上勤施养分,那你收获的就是甜蜜的大西瓜。

自我定位

一个人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有一个通俗名词———定位。在心中你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因为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工地公司,甚至一个人,都需要定位。

人生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做好所有这个位置要做的事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最心安理得,也最长久。

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池塘岸边的浅水洼里留下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进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里,虽然近在咫尺,却回不了池塘的深水中。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

池塘边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对那些小鱼视而不见。他在心里想“: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的鱼,以我一人之力是根本救不过来的,就不要白费力气了。”

第二个孩子在水洼边弯下腰去,他拾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送到池塘深处。

第一个孩子讥笑第二个孩子:“这水洼里有这么多鱼,你能救得了几条呢?还是省点力气吧。”

“不,我要尽我所能去做!”第二个孩子头也不抬地回答。

“你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有谁会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第二个孩子一边回答,一边不停地捡起小鱼,“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第三个孩子在心里嘲笑前面两个家伙没有脑子,天上掉馅饼,多好的发财机会呀,干吗不紧紧抓住呢?于是,第三个孩子埋头把小鱼装进自己的衣服口袋里。

岁月如梭,多年后,第一个孩子做了医生。他当班的时候,因为嫌家属带的钱太少而拒收一位生命垂危的伤者,致使伤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迫于舆论压力,医院开除了见死不救的他。他心里觉得委屈,他想到了多年前海滩上的那一幕,始终不愿承认自己错了。“那么多的小鱼,我救得过来吗?”他常在心里想。

第二个孩子也做了医生。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待患者不论有钱没钱,都精心医治。最终他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名医。他的脑子里也经常浮现出多年前海滩上的那一幕。“我救不了所有的人,但我还是可以救一些人的,我完全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他常常对自己说。

第三个孩子开始经商,他很快就发了横财。成了暴发户以后,他又用金钱开道,杀入官场,并且一路青云直上,最后,他因贪污受贿事发,锒铛入狱。刑场上,他的脑子里浮现出多年前海滩上的那一幕:一条条小鱼在他的衣服做的布袋里垂死挣扎,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死死地瞪着他……

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脾气,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合适的定位。

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并且把它做好。但并不是每个行业你都做得最好,你需要寻找一个你热爱、最擅长,能够做得最好的行业。

职业生涯定位就是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生命目的是什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什么工作才是自己最好的工作,什么工作自己才能做得最好。

一个人的职业定位清晰,可以鉴定自己的信念,可以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可以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毕竟,人生有限,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左右摇摆当中。

马克思认为,研究学问,必须先找好自己的定位,然后在某处突破一点。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事情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这一门一定是最适合他的,并且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大学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只要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就好像有了基础一样,定位越准,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给自己定位时,有一条原则不能变,即你无论做什么,都要选择你最擅长的,只有找准自己最擅长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