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6530900000009

第9章 追求内心爱情之机缘

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否存在纯粹的爱情?是什么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相随?是什么让温莎公爵舍弃江山和王位?难道真的是他们幼稚或一时冲动?我相信不是。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感情,除了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否则你无法感受到爱的幸福。但是爱情的附加值是可以替代的:如果你希望能够通过爱情获得财富,那么在得到财富的同时你就不认为你还需要和财富提供者在一起了,尤其当你成长起来的时候,并且建立了自己的财富王国,你就不能再忍受最初的为你提供财富的那个人。

世间值得追求的东西有很多,但唯有爱情,是必须真心相爱才可以尝到它的滋味的:也许是酸甜苦辣样样都有,而其他东西,你得到它的途径有很多,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和一个人结婚才可以,既然这样,人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爱设立那么高的门槛呢?不是担心你对爱的要求太高,而是担心迈进你门槛的人恰恰都是与爱无关的人:因为真爱是不需要门槛的;爱是两情相悦,两相情愿,又不是在自由市场挑西红柿,非要找性价比最合理的。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一种情感依赖,爱的文化进程就是博弈,它的结果是情,爱与情是一个像物又像魂的物势影像,定义为爱情,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爱情也是人与人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高级情感。爱情是男女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渴求发展亲密关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女性通常会爱上健康、平和、有趣、善良和大度的男性。而男性选择短期伴侣的时候则倾向于忽略女性的智慧以及教育程度、忠诚度、幽默感和年龄;但男性选择长期伴侣则看重基本的美德。爱情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婚姻的不同阶段也会产生变化。男性容易爱上女性的年轻美貌,而女性容易爱上男性的财富地位。但是,每个人需找的爱情是不同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选择爱人的影响最为重大。

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由激素和荷尔蒙所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经大脑识别,知其喜好,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有些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有些感情是后天发展的,比如战友情、手足情、爱情、爱国情等。爱情是一种相互依偎,是付出而不是一种单向索取。

爱情往往通过男女之间的接吻、拥抱、爱抚以及性的行为表达出来。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他/她,能不为他/她操劳吗?)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最后,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会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通过以上特征可以判定爱情的质量。爱情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情感以及肉体上的依赖,而失去爱人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胸闷、无食欲、失眠、愤怒、沮丧、怀旧、空虚、寂寞、绝望、郁闷、疲劳、反胃、哭泣以及失去信心。治疗失恋最好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强制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擅长的事情上面以提高大脑多巴胺浓度,增加自信心和希望。此外,运动和阳光也是治疗失恋的好方法。同时,帮助失恋者确认爱情能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也至关重要。

有那么一对情侣,女孩很漂亮,非常善解人意,时不时出些坏点子耍耍男孩,男孩很聪明,也很懂事,最主要的一点,幽默感很强,总能在两个人相处中找到可以逗女孩发笑的方式。女孩很喜欢男孩这种乐天派的心情。他们的爱情一直发展不错,女孩对男孩的感觉,淡淡的,说男孩像自己的亲人。男孩对女孩爱甚深,非常非常在乎她。所以每当吵架的时候,男孩都会说是自己不好,自己的错,即使有时候真的不怪他的时候,他也这么说,他不想让女孩生气,就这样过了5年,男孩仍然非常爱女孩,像当初一样。

有一个周末,女孩出门办事,男孩本来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听说她有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在家里待了一天,他没有联系女孩,他觉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扰他。谁知女孩在忙的时候,还想着男孩,可是一天没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气。晚上回家后,发了条信息给男孩,话说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当时是晚上12点。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手机,连续打了3次,都给挂断了。打家里电话没人接,猜想是女孩把电话线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门了,他要去女孩家。当时是12点25分。女孩在12点40分的时候又接到了男孩的电话,用手机打来的,她又给挂断了。

一夜无话。男孩没有再给女孩打电话。

第二天,女孩接到男孩母亲的电话,电话那边声泪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车祸。警方说是车速过快导致刹车不及,撞到了一辆坏在半路的大货车上。救护车到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女孩心痛到哭不出来,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了。她只能从点滴的回忆中来怀念男孩带给她的欢乐和幸福。

女孩强忍悲痛来到了事故车停车场,她想看看男孩待过的最后的地方。车已经撞得完全不成样子。方向盘上,仪表盘上,还沾有男孩的血迹。男孩的母亲把男孩当时身上的遗物给了女孩,钱包,手表,还有那部沾满了男孩鲜血的手机。女孩翻开钱包,里面有她的照片,血渍浸透了大半张。当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的时候,赫然发现,手表的指针停在12点35分附近。女孩瞬间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后还用最后一丝力气给她打电话,而她自己却因为还在赌气没有接。男孩再也没有力气去拨第二遍电话了,他带着对女孩的无限眷恋和内疚走了。

女孩永远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女孩也明白,不会再有人会比这个男孩更爱她了。

爱情与喜欢

人世间有种情感叫“喜欢”,另一种叫“爱”。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爱是他在的时候,眼睛里只有他一人;他不在的时候,一切都带有他的影子。

喜欢是在深夜看书时突然想起他,想象他现在做什么,心里漾起一阵轻飘飘的温暖,却从不主动给他打电话。几分钟后,注意力又重新被书中的情节吸引!爱是在寂寞的夜里,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手里捧着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惦记着他此时是否还在加班,吃没吃晚饭,他是不是如自己想着他一般想着自己。

喜欢是和他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在他面前像个刺猬一样从不认输,但在心里却早已暗暗佩服他的见地和才华。爱是希望他和自己步调一致,和自己心灵相通,他无心说的一句玩笑话也能让自己顷刻情绪低落甚至眼泪汪汪。在他面前,自己是从不设防的。

喜欢是出门在外给他发个短信,告诉他这边的天气很好,然后把手机关掉,独自在异地疯玩一个星期,晒成一个黑人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吓他一跳。爱是无论到哪都希望有他陪伴。可以站在海边给他打手机,让他听听海浪的声音;也可以因为在异乡的街道上看到一个酷似他的背影而愣在原地久久不动。

喜欢是他出差前简单地道一声“一路平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一点不舍,却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等待他归来的消息。爱是他临出差前千叮咛万嘱咐,往他的背包里塞满衣服和食物,在车站要等到火车开走才肯离开。并且在他走后的日子里天天心神不定,一遍遍地祈祷他能够平安归来。

喜欢是在受伤的时候,不想让他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在他面前把眼泪悄悄抹掉,转过头依然是一副快乐坚强的模样。爱是在受委屈的时候,趴在他的胸前痛哭,没有伪装没有顾虑,把所有的烦恼统统告诉他,并渴望从他的怀抱中得到安慰。

喜欢是和他周末逛街逛累了一起吃肯德基;是在寒冷的冬天和他抢一杯热咖啡;是和他并肩走在街上中间始终隔着半米的距离;是陪他一起在电脑前打游戏两个人笑得像个孩子。爱是周末利用半天时间亲手做出几道好菜满足地看他吃下去;是在寒冷的冬天不断为他的咖啡杯里续上热水;是和他走在街上任由他紧紧挽着自己的手;是在他旁边安静地坐着,幸福地看着他在电脑前工作时专心的样子。

喜欢是听他讲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哈哈大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爱是听他讲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微微一笑,心中更加怜惜眼前这个曾经如此调皮捣蛋的男人。

喜欢是在楼道里碰上他,愉快地和他打声招呼,再简单寒暄几句,擦肩而过的时候看见了窗外明媚的阳光,心情无端好了起来。爱是在楼道里看见他,脸上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表情,但在擦肩而过时细心感受身边颤动的空气,于是忍不住回头望一眼。

喜欢是看到他和另一个女孩牵手走过,心里有一点点疼,但很快会冲着朝阳重新扬起笑脸。爱是输不起的游戏,付出全部以后,留下的可能仅仅是刻在心底的一道伤痕。

喜欢一个人是想要他是自己的,所以,可以喜欢很多人,想要很多人都是自己的。爱是明明离不开他,却要不得不放弃他,因为他要的幸福,也许我给不了。不敢霸占他,希望看他找到幸福,即使那份幸福不是跟我分享的。

第四节分辨社会人情之纷繁

“人情”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词,对于人情一直没有办法用很精练的语言进行解释。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在这里说的人情可以用人际关系这个词来代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考察的人情,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是通过交往形成的心理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情的特点就在于他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来完成,而这种人与人的互动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考察人情的特点,就必须在实践中完成。

大学生人情之特点

大学生在情感意义上的人情通常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交往的迫切性

首先,随着个体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交友需要日益迫切;其次,是入学后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有迫切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需要;最后,择业的自主性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有迫切与人沟通、多方面获取信息的需要。

理想性仍存,实惠性需求上升

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们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他们之间的交往动机比较单纯,如结识朋友、切磋学问、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等,并且往往将之理想化,较少带有功利色彩。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毕业自主择业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显示出了新变化:据复旦大学团委日前在校内进行的一次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活动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大学生活”,仅有18%的大学生把“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作为社交首要目的。并且,交往目的也呈现出年级差别,低年级学生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寻求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实惠性需求增加的特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交往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有所强化。

广泛性与时代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通信工具的普遍应用,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主要是通过交往方式的改变体现出来。仍以复旦大学调查结果为例:有50%的学生认为“以寝室为中心”是最有效、最现实的社交方式,而在另一半的学生中,“社会工作”和“BBS、QQ等新兴网络社交”分别以26%和18%的比率占了主导地位,远远高于6%的“好朋友为主的小圈子型”传统方式。这一结果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交往方式及交往观念的改变,大部分的学生不再抱有狭隘的交友观念,转而追求建立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开辟了超时空的广阔天地,因此,以非直面性,身份隐蔽性,思想情感表达的随意性、自由性、超时空性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们时髦的、新型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选择之一。

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贫富的差别上。由于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自费和公费并轨后,学生缴纳的学费大幅度提高,有些学生特别是下岗职工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和那些家庭经济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两个不同的群体。有调查显示,经济上的拮据使得前者在人际交往中较多地表现为交往被动、性格内向等,甚至个别学生还会由此产生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

开放性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与异性的交往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来自多方面的相关因素的影响,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以及性意识的产生,对于爱情特别关心和敏感;加之大学生们对校园里广泛的同龄异性交往大多持认同态度,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点。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在一个有支持关系的集体中,人们之间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在这里,人们奉行着“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准则,没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关系。在这样的集体中,人人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当他明白这种满足感是别人给予他的时候,他也会尽量主动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种可笑的情况:甲对乙大发雷霆,而乙又对丙迁怒过去,如此迁怒不止,形成一种敌对的积累。支持也具有这种累积性质,当一个人了解到别人对他支持,于是,他也会对集体内的其他人有支持的趋向。这种支持的累积可以使一个集体内部更加团结一致、携手共进。

在人情交往过程中有些特点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了解这些特点之后,对于我们情感体验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中的人情体验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在人情体验过程中,不可采取双重标准。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人情体验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有一个老妇人在首饰店里看到两只一模一样的手环。一个标价550元,另一个却只标价250元。她大为欣喜,立刻买下250元的手环,得意洋洋地走出店门。临出去前,听到里面的店员悄悄对另一个店员说:“看吧,这一招屡试不爽。”偶尔的一次试探可以让别人显露人性某些缺点,但须知,在人情中如果长久这样下去,那么其实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

不论什么时候,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记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乞丐:“能不能给我10元钱?”路人:“我只有8元钱。”乞丐:“那你就欠我2元钱吧。”你的悲惨境遇并非由他人造成,所以,除去感恩,你没有理由在人情交往中要求别人为你做什么。另外,一定要记得在人情交往中要学会体谅他人。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呀,锅子歪了!”“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一个男人在外工作20年,终于要回家了,老板问他:你是要20年的工资还是要三句忠告?男人说我明天上路,明早给您答案好吗?老板说可以。当晚男人未眠……

早晨,他对老板说:我要三个忠告。于是老板给他三句话。

一、不要试图寻找不可能的捷径,世上没有便宜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方法……无论做何事。

二、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有可能你会因此而丧命。

三、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否则这个决定就有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遗憾。

说完老板给男人一些钱和三个面包,并叮嘱:最大的面包在到家后才能吃。男人上路了。他走了好几天,把第一个面包吃了一半了,没过多久遇到一个路口,他打听:“请问到××走哪条路近?”路人甲:“走小路吧,近”。路人乙:“走大路吧,安全。”他迫不及待要与妻子见面,于是走了小路。

走了没多久就听到有路人说附近闹山贼,于是他想起了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不要试图寻找捷径!”于是他回头去走那条大路。

又走了几天,第二个面包也吃了一部分了,他找到一家极便宜的客栈投宿。半夜听见有女子哭声,他睡不下。于是决定出门看看。这时他想到了第二个忠告:“不要对明知不是好事的事过分好奇”!于是他又睡下了。第二日启程时,店家惊道:你还活着?他不解,遂问缘由。店家说他有个疯女儿,发病时用哭声引人出来再将其杀害,昨晚投宿的客人只有你一个活着。男人长叹:“啊……”

又走了几天,当第二个面包吃完时他已离家不远了。他更加激动了。天刚黑下来没多久,他就走到了自己的村子。到家时他刚准备敲门,却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声音。他气极了,拿起一把砍柴刀就准备冲进屋子将那男的杀掉。但这时他想到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时做任何决定,可能这个决定会让你后悔一辈子”。于是他冷静下来,在屋外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他很早就敲开了门,妻子见他回来十分高兴。但他却很冷漠:那个男人是谁?他妻子笑曰:那是我们的儿啊……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这时他发现这个年轻小伙竟和自己长得相似极了。父子初次见面,相拥而泣……

一阵关切过后男人拿出第三个面包准备和妻子和儿子一齐分享……哪知,切开之后却发现20年的工资全在里面。

人情交往就是这样,当你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可能会峰回路转;当你在踌躇满志时,可能又会给你当头一棒,但终究我们可以把握其本质特点,姑且在那万变不离其宗中以不变应万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