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光荣与梦想
6543100000001

第1章 序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在中冶集团打造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实现“美好中冶梦”的伟大征途中,公司历时四个多月汇编完成的《光荣与梦想》劳模先进事迹一书,今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对于公司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促进公司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创造价值,也创造历史。在公司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劳模先进是公司的巨大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在艰苦奋斗的历史岁月里,还是在如今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历经风雨考验,先后涌现出了王新芝、王元喜、童家荣、顾红飞、张建军、庞希奎、李士伟、吴永伟等一批老劳模先进代表,也培养出了周世丽、苟胜全、彭军、李文清、刘欣、徐建华、耿会良、张晓东、徐旭文等一批新劳模先进代表。他们是公司员工队伍中的精英,也是广大员工学习的楷模。他们奋发有为,勇于攀登,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果。

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为建设美好中冶家园,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冶金生产运营服务商,实现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事业磨砺品质,也锻造精神。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创新为员工干事创业、追求梦想提供了发展大舞台。近年来,面对钢铁行业微利的严峻形势,作为钢铁服务企业,公司生产经营深陷困境,经营压力巨大。广大干部职工励精图治,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保持了公司生产经营长足发展。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基础管理创新提升,经济指标保持良好,经营质量不断改善,员工队伍总体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稳健,再次印证了公司员工的团结、智慧与力量。员工们也在干事创业中磨砺了品质,锻造了他们严细、认真、忠诚、奉献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壮丽的人生之歌,凝结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四海为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奋战、敢于拼搏的精神;快速响应、雷厉风行的精神;刻苦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严格要求、认真做事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光荣源于梦想,也呼唤超越。实现公司二次创业,再创公司发展新辉煌,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光荣与梦想》书中所展示的是公司的最先进代表,广大先进典型中的一个缩影。人生事业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公司发展的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工作岗位上的成就,只有通过科学劳动才能创造。我们阅读《光荣与梦想》,既是以书为媒,感知劳模的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学习他们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和忘我的拼搏精神;更是对照自我,激励自己学习新知,苦练内功,增强本领,提升素质,早日进入有智慧、懂技术、能创造、会发明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行列。公司要迅速掀起向劳模先进学习的高潮,要学习他们对事业无限忠诚、执着追求的崇高情怀;学习他们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乐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高风亮节;学习他们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不懈努力的优良品德;学习他们大公无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求实创新的开拓意识。要通过学习劳模先进事迹,大力倡导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把公司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加快发展的目标上,凝聚到公司二次创业、建设“美好中冶宝钢技术”的发展事业上,凝聚到打造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中冶发展梦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形成人人为公司发展争作贡献的良好局面,让公司全体员工为工作、生活在中冶宝钢大家庭而感到自豪、感到荣光!

光荣源于事业,梦想创造未来。中冶宝钢技术公司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奋斗史,是一部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顽强拼搏、激人奋进的发展史,将极大地鼓舞着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夺取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胜利。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劳模先进精神的激励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中冶集团和公司的业绩,为实现美好中冶梦、企业梦、个人梦而不懈努力。

高武久[1]

注释:

[1]序言作者高武久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