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间,也像在文学理论工作中一样,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兴趣特别集中在现实主义传统的探讨上,甚至有的文学史著作把几千年来文学创作中的各种流派的复杂现象、文学思想上的各种形式的斗争,都概括成一个发展规律的公式,即所谓现实主义文学与反现实主义文学的斗争。尽管我们有时也给予文学史上的某些积极浪漫主义流派的作家和作品以很高的评价,譬如对于屈原和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少有人怀疑的。但是,在文学史发展的整个创作经验的概括里,现实主义的传统却一直居于所谓的“主流”地位,而浪漫主义传统或者是没有受到强调,或者简直就被消极浪漫主义的坏名声淹没了。有的杰出的作品,分明渗透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浪漫主义艺术方法的鲜明特色,却也被看作现实主义传统里应有的理想因素和艺术方法上的所谓高度概括和夸张的特点。我自己在学习和写作中,就存在着类似的偏见,总想替现实主义文学多涂抹上一些理想的光彩。仿佛在我们的文学传统里,只有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才是值得珍惜的;仿佛在我们充满着夺目光彩的优秀遗产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没有形成过不同风格的流派,以至于相互影响、相互容受、相互推动的发展历史。这种偏见实际上正如周扬同志所指出的:“说到文学艺术传统的时候,不少人往往只强调现实主义,似乎现实主义一切都好,浪漫主义一切都坏,而忘记了在整个文学艺术历史的巨流中,不断积累起来、丰富起来的优良的浪漫主义传统。”在“文学史上,有先进的富于理想的现实主义,也有庸俗的鼠目寸光的现实主义;有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也有积极的进步的浪漫主义”[2]。
片面地强调现实主义,把浪漫主义看成和现实主义不能相容,或者是有意无意地贬低浪漫主义传统的意义,其结果必然是妨碍我们全面地吸取文学艺术遗产中的一切优良传统,批判地分析、继承它们的艺术经验。更何况在我们的优秀的文学遗产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又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渗透、互为一体地融合在艺术形象的创造里,特别是在杰出的文学作品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尽管结合的程度、表现的形式都有所不同,但却很难用一种艺术方法加以概括和总结。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倡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这一方面固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根据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从当前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提出这个方法来的;一方面也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因此,这个艺术方法的提出,不仅给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百花齐放、广阔自由的天地,也为全面地吸取文学艺术遗产中的一切优良传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科学的重大准则。
自从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个艺术方法以后,经过周扬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中全面地阐明了这个艺术方法的性质和特征,现在已经引起了文艺界广泛的强烈的反应,也促进了文学研究工作的日益活跃。最近看到《文学遗产》上所展开的关于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问题的讨论,很有启发,也想从学习中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当然,运用这个准则全面地分析、研究遗产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发展、结合方面的艺术经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我只想就古典小说艺术方法的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二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史上的两个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应该说是起源于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身的特点。可以说,人类自有艺术以来就同时具有现实的和理想的因素。到后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才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流派。现实主义者偏重观察,善于描绘客观世界的精确的图画;浪漫主义者偏重想象,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向往。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实,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历史。
在我国文学史上,这两个流派的开始形成,从诗歌发展来看,几乎在《诗经》和《楚辞》里,就表现出来了。
在小说方面,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流派的形成,却应该是宋元以来说话艺术的发展以至小说、戏曲成为文学史主流的成果。虽然也有人把它追溯到《左传》和《史记》,但它们究竟还是历史文学著作。至于汉魏以来的志怪书,发展到唐传奇,虽然也能看到这两种因素的成长,但也还不能看出它们的全面发展的特征。只有“平话”和“章回小说”的出现,才充分显示了两种流派艺术方法的全面的鲜明的特征。然而,中国小说史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又不能用欧洲文学中那种“特殊概念”来解释。在欧洲文学史上对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解释,是和它的整个时代文艺思潮相联系的,壁垒分明。像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俄国的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这些古典作家的作品,就都显示了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反映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特定阶段的文艺潮流的繁荣景象(当然其中每一个国家的作家,又表现了自己国家的社会思潮的特征,譬如俄国的伟大作家们的创作,就不同于法国的巴尔扎克和雨果),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每个国家整个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于是,形成了一种假象,仿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形成,就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有些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就套用这种假象来解释我们的文学发展规律,否认明代以前有现实主义文学,否认《诗经》有现实主义精神,甚至否认《三国演义》和《水浒》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而只承认《金瓶梅》是现实主义作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生硬地划分文学潮流的演变,其结果自然就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流派的特征,做狭隘的解释,以至于抹煞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长期发展中的艺术经验的积累。其实这种解释是没有看到,资本主义时代出现这两种文艺思潮,固然自其时代、历史的背景,但是,作为两种艺术创作方法,它们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创造”,而仍然是文艺形态本身发展的长期积累的成果。只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作家们,适应着这个时代、阶级的要求,在创作方法上给以更完整、更独立的发展而已。类似这样的文艺思潮,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史,虽然有过类似的思潮,如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两个艺术流派,确实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标榜过自己的风格,但其性质又已不同于欧洲的这种文艺思潮,因而,套用欧洲资本主义文艺发展的社会情况,来解释我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流派,就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从我国的古典小说的发展情况来看,那就不仅仅是没有过这种思潮的对立,而且是在长篇章回小说一出现,就表现了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水乳交融的鲜明特征。譬如《三国演义》和《水浒》,我们就很难正确地说出,它们到底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作品。当然,它们这种创作方法上的艺术特色,也是有着它们的社会现实的基础的。不过,这个基础却并非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尽管它们中间的这种结合的程度和性质也是有区别的,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它们的时代的脉搏,人民精神的鲜明烙印。它们创造了或部分地概括了富于深刻现实真实性的农民英雄典型,渗透着或部分地表现了封建时代的农民阶级的积极浪漫精神。而且就这种水乳交融的两结合的艺术特征的形成来看,它们又是直接和人民的艺术加工和精神熔铸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都并不是一个作家一次创作成功的,它们的人物和故事,经过长久的流传,从街谈巷语的传说到伎艺场中的说话艺术,经过了无数作者的艺术加工,人民和人民的艺术家为了使他们的英雄们的英雄事迹既真实可信而又能激动人心,一次一次地丰富了它们的现实生活的内容,也一次一次地提高了它们的理想熔铸的精神品质。作品形成的过程本身,就表明了不能不把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同时,把它们加工改写成功的,又是刚刚经历了元末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作家罗贯中和施耐庵,因而,这个时代的英雄现实和积极浪漫精神,就更加提高一步地通过作家的笔凝结、定型下来。这两部小说的复杂而漫长的艺术创作过程,向我们表明了,在长篇古典小说的发展中,之所以能在它一开始就产生出表现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伟大作品,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继承、发展、融合了文学史上的两个流派的艺术经验,一方面也是由于它们是生根在人民斗争、人民创造的基础上。在封建社会里,只有人民才能是社会生活的真正裁判人,也只有人民的斗争,或倾向于社会进步的斗争,才能创造出充满浪漫主义理想的英雄典型。
自然,在明代中叶,我们还出现过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它也同样的概括了这样的人民斗争的生活和精神的内容,特别是孙悟空这个神魔英雄的典型。我在《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的结晶》一文里曾经说过:“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在这个英雄的性格里,渗透着浓重的浪漫主义的理想,但是,从这个英雄形象的精神实质来看,这浪漫主义的理想,却又植根在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土壤里。孙悟空叛逆的反抗性格,实际上是反映了农民的反抗封建统治者的英雄理想,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神话英雄完完全全渗透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和形象,它也有着现实生活的基础,反映着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也是现实和理想的结晶。”[3]尽管如此,《西游记》毕竟仍然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孙悟空毕竟仍然是一个富有浪漫精神的神魔英雄的典型,它虽然也交融着现实和理想的因素,却不能认为它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因为一部作品、一个形象包含现实和理想的因素,并不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所谓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必须渗透在创造形象的艺术方法的一切方面。理想的熔铸不能离开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西游记》和孙悟空形象的精神实质,虽然有其现实生活的基础,而它的情节和形象,却是离开了现实生活真实反映的浪漫精神的幻化。它虽然也有一些现实生活细节真实的描写,甚至通过艺术的折光对明代社会生活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但它却不具备现实主义所要求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它是采用神话的形式自由地展开了它的幻想的翅膀。如果把《西游记》也说成是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那么,在我国的古典小说里,就不存在任何积极浪漫主义作品了。
在现实主义文学方面,我们的长篇古典小说,也有着优良的传统,但代表这个传统的,并不是《金瓶梅》那种近于自然主义、只有逼真的丑恶生活细节描写却缺乏崇高思想内容的作品,而是富于理想的现实主义伟大杰作《红楼梦》和《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