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书法门外谈
6544200000003

第3章 现代书法声势浩大,内容很空

对于20世纪中国的书法,我很矛盾,比起古人讲,20世纪的书法也局限于抗战以前出生的一些人,抗战以后诞生的人就没有大书法家了。

20世纪中国书法的真正成就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动乱中所有的悲痛和欢乐,也基本上是靠通过书法来宣泄的。当代的中国书画家进入了中国文化史上生活最好的年代,表面上看是由于商品流通造成的,其实更多的是由礼品造成的,跟腐败有直接的关系。有些书画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有商品,不抒发感情;只有狂躁拉架式来吓人,而没有深深的修养来感动人。所以,近50年来的中国书法,草书非常流行,而写篆书、楷书的人很少很少,这说明我国的书法教育的基础非常薄弱。而同时,当代的书法是刺激人而不是感动人,因为感动人需要深度和厚度,刺激人就是拉架式就行了。其实越张牙舞爪,越讲究架式,就越无法掩盖其内心的贫乏和情感的空虚。

我们标榜现代书法,其实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是写的那个时代的书法,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写出古代书法,也不可能写出将来的书法。王羲之写《兰亭序》,颜真卿写《祭侄文稿》,苏东坡写《寒食帖》,我认为他们写的是当时最好的现代书法。但古人的现代书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能由当代作品转化为典范式的古典作品。而今天的现代书法,看似非常热闹,作者队伍庞大,展出也很多,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作品能转化为古典作品,而更多的是自生自灭。所以,我认为声势浩大,内容很空,是现代书法的特点。

中国书家现在之多,不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就是将来也达不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是书家最多的年代,又是一个没有书家的岁月。

这一点是矛盾的,其实也是统一的。我在老人面前不敢说老,但正因为自己也是老人,而对很临近的死亡,有一种责任感说出我内心的感受。我所想的,是我这个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哪一个人的荣誉;一个真正的评论家,应该说出一个时代共同的感受,而不是成为某些个人抬轿子、吹喇叭的工具。我们如果不把书法作为培养民族美德的一种形式,作为完善文化修养的一个武器,是很难产生大书法家的,结果只有名人,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作传世。

什么是书家呢?我想说,能提供前无古人审美形式和审美内容的人就是大师。而今很多人言行不一,心里想的是车子、画册、出国,是博取名声,是成为某些高层人士的座上客,为的是在百姓面前高人一等,这是很危险的,也是真正的艺术家所不应当追求的。

从本质来讲,书法艺术是通过线条来显示情感的密码,如果很烦躁的话,如果在篆、隶书上没有基本功,这个密码是发不出去的。真正有志的书家,是在名利之外建设自己,同时也不拒绝享受名利的成果,这就是我所期望的。我们并不希望书家都是苦行僧,都是清教徒,我们反对的只是在名利面前失去人格的浮躁和狂热,有了名之后,有小人得志的狭隘,那对艺术创作是不利的;有的人听不得一点批评,缺乏容人之量,这正是我们的书法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中国书法幅员之大、人口之多是历史上所没有的,在很多无名者之中,会有许多藏龙卧虎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会被不断地发掘出来传世。同时,我们的孩子们,只要国家重视、学校重视,那么我国的书法还是有希望的。因此,我也希望有眼光的书法家和书法领导机构,把重点放在普及打好基础的功夫上,为明天的大师准备好摇篮。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我们对书法传承充满期待。

我们不能为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浮躁而忘了我们伟大的传统;我们不能因为迷恋着传统就拒绝创新。所谓创新,是自然形成的新风貌,不是人为所创造,人为创造的东西不是创新,是对创新的一种否定。无名书家和孩子们将是明天的大师。现有的名家只要努力,只要能够在学术上成为学者型、诗人型的书家,而不是一个抄书匠,那么还是有希望的。当年的士大夫阶级以诗词歌赋、诗书画印为背景的中国书法立体的环境已不存在了,那么新的环境要求新的作品、新的内容来发展它、补充它,所以中国书家肩膀上承担着极沉重的历史使命。

生活是严肃的,人生是严肃的,艺术也是严肃的。

关于当代书法批评,首先要摆正关系,假如批评家是书法家的老师,那批评家的夫人和儿子一定是伟大的书法家,但事实不然。批评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艺术评判。它同写字完全不同,它不能代替书法,它要依托于书法。我认为,评论家和书家应该是兄弟的关系,姐妹的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批评家首先应该从一幅字里面看出比别人更多的东西,这是批评家的基本功,通过一幅字可以看到一个人,通过一个人能看到一个时代,通过一个时代能看到历史。

我认为,批评家应具备三点素质:一是要理解生活,从生活出发。书法家反映的生活是积极的、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还是用丑来冒充美,我想必须通过生活的尺子来衡量,而不是通过少数人的需要和人为的尺子来衡量,一切都是生活的产物,生活创造了一切,书法家、批评家都应该有生活,也不能例外。

二是批评家要有相对稳定的审美标准,同时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所谓不断丰富素养,就是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来扩大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所谓相对稳定,就是说前后观点要保持一致,不能早上说好,晚上说坏。

三是批评家的表达方式最好是美文。不要把批评写成翻译文字,半文不白的假古文,不要故作高深地引用一大堆洋话和古人的话,最后失去了自我。真正的批评,应该是兄弟谈心,平易近人,朋友交流,与作者携起手来共同前进,找出可以走好而且应该走好的路。

忠言逆耳,欢迎反驳!

(本文由野草整理,原载《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