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6548200000001

第1章 在继往开来中创新发展

刘同生

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一要看创作作品的质优量多,二要看基础科学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创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小说、戏剧、诗词、歌曲等实用性强的“热门货”,甚得宣传文化部青睐,编成专集出版发行的多不胜数。唯独散见于各种报刊学报的论乐谈艺文章和理论研究成果,成了很少有人能顾及的冷门,要想争取公费或社会赞助出书是很困难的,市场上能见到的几本专著,除特殊者外多为自费出书。这种偏重实用技能,忽视基础科学、应用理论与素质教育的急功好利思想,以及知识性、学术性专著论集遭受冷遇慢待的现象,在宁夏各地还是较为普遍的。

作为一名在民族地区文化艺术领域辛勤工作六十余年的老音乐工作者,1980年拨乱反正,落实文艺政策之后,因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组织上把我从工作了二十年的专业文艺团体调到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部,负责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民歌、器乐、曲艺、戏曲四项音乐集成宁夏卷”的主编撰稿工作,同时兼职宁夏音协理论研究部的负责人,全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抢救普查、整理选编、论证研究的重任,绝大部分落在了我的肩头。虽然我自幼受过传统文化和新式教育的熏陶,在部队文工团的培养下,完成了从音乐爱好者到“一专、三会、八能”的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转化,但从以音乐创作为主转为以理论研究为主,单靠以前三十年的积累显然是很不够的。从1979年开始,在集成志书全国编审委员会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哲学、美学、比较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艰苦深入的田野现场调查中,对史志典籍中有关宁夏民族地域音乐文化的记载,进行了查阅摘抄。靠着自幼养成的博学多思、求真务实、排除困难、刻苦锻炼的习惯,在经费缺、人力少、干扰多的情况下,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按照国务院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规范体例,陆续完成了“四项音乐集成宁夏卷”音、谱、图、文、像资料的收集整理、选编撰稿、三审修订、验收出版工作,还应聘为《歌谣集成》《曲艺志·宁夏卷》等完成了有关音乐部分选编撰稿。二十年修志编书的艰巨历程,不但是系统积累民族地域历史文化资料、提升自己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的过程,也是为宁夏培养辅导理论研究新人的大好机遇。宁夏社科系列评定专业职称时,最早被评定为宁夏音乐学科唯一的研究员,陆续应邀为全国或地方编纂出版的辞书专著或重点科研项目,撰写过有关回族音乐、宁夏民俗音乐方面的专章、专文、辞条等一百余篇(条),填补了以往全国编著的专著、辞书、教材很少有回族与宁夏音乐的历史空白。1980年以来,陆续被聘到宁夏师专大专音乐班、宁夏艺术学校、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音舞系、宁夏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客座教师,讲授中国音乐史和中国传统音乐,为学院编写了多种实用教材、题库和专题讲义,先后指导、辅导区内外教师、学子、专业文艺工作者,撰写学术性论文六十余篇,应邀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与音乐院校举办专题讲座和专栏节目二十余次。

1998年正式离休后,本想将六十余年来积累珍藏的资料和创编的音乐作品学术文论等,系统地整理一下,为宁夏建立一个民族民间音乐文献资料中心,并将作品文论编成各种选编专著,将一生辛勤耕耘的成果财富保存下来,留给后人参考应用。因个人财力和精力有限,仍按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和老方法,多次写报告计划按级呈报,想在经费和人力方面求得支持赞助,但对我离而不休、热心未泯的精神,称赞表扬者多,领情兑现者少。幸赖一些多年来同行共事的学术界朋友和曾受过我指导辅导的学生,给我提供了一些机会和帮助。2000年以来,我陆续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外聘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银川市非遗中心专家组组长、宁夏大学音乐学院教研室客座教授。承担指导了《宁夏宗教音乐》《宁夏民族民间音乐人文资源数据库》《中国西北回族宴席曲大观》《六盘山回族山花儿选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考察研究》《回、东乡、保安、撒拉族伊斯兰教音乐专章》《宁夏鼓吹乐考察研究》《宁夏佛教音乐大系》《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回族专章》《第十三层中国·银川金鸡百花电影节培训教材·宁夏文化部分》《花儿十讲》《花儿十论》《世界伊斯兰乐系中的中国回族音乐》《宁夏青少年吟唱作品集·音乐部分》等十余部专著的选编撰稿、论证审定工作。谁约稿出钱为谁编书的市场经济运作方法,虽然为我开辟了一条继续发挥收藏资源和才智学识的新路,但不顾年过古稀,不计个人名利回报,长年累月,甚至废寝忘食地进行艰苦吃力的案头工作,还要抽时间应付一些社会活动,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体力不济之感。家人好友一再规劝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但我总感到还有很多心愿和未尽之事,需要在有生之年尽力了却完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好在注意养老保健、适当休息运动的同时,继续承担些想推又推不掉的项目。

正当我为区党委宣传部策划主编的《宁夏花儿全书》忙得不可开交之时,我一直辅导的学生李玮等主动提出愿意为我排忧解困,承担一部分积稿的编撰出版工作。我将曾指导辅导他们撰写发表于各种报刊学报的论乐谈艺方面的文论,及少量埋没太久有一定历史文献价值的文稿,清理出来托付给她。把散见于期刊学报的论乐谈艺文论汇编成书籍以达到在继往开来中创新发展的目的,这是我一直想了却的心愿之一,李玮女士雪中送炭,帮我了却了一个未实现的心愿,特为其作序并表示衷忱之谢意。

2011年元月于银川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