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不成林”,这句俗话道出了一条普遍真理。是呀,一棵树怎么能形成一座森林呢?
但是,世界上却居然存在着一种大树,它就能“独木成林”!这种树生长在印度的山地,被称为“印度榕树”。它的阴影面积竟可以达到一万平方米。
原来,这种树有一最大的奇特之处,就是树枝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自行长根深入地下,逐渐长成一棵新的树干。这样,除了主干以外,一棵印度榕树还拥有几十棵、几百棵树干,形成一座茂密的森林。
这就说明了世界的复杂,许多事物除了它们之间相同的共性即普遍性之外,还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即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许多动物是吃草的,这是常识。但是你可知道,有许多种草却是吃动物的。比如在我国广东一带有种叫“落地金钱”的植物(学名叫茅膏菜),它长在原野湿地上,高尺余,上面开着的花和小菊花相似,它就能吃蚂蚁、苍蝇之类的小动物。这些动物落到了它那紫红色的、有毛和黏液的叶子上,马上就会被包起来,不到一两小时就会被消化掉。在东非海岸,甚至还生长着一种会吃人的树。粗大的叶子上满生着尖刺。不论人或野兽,一碰到它的树叶,立刻会被紧紧裹住,越是挣扎,它越缠得紧直到人或野兽血肉模糊死去为止。
我们知道,一般动物是雌性带子,但是海马却是雄性带子的;一般鸟是会飞的,但是鸵鸟却是不会飞的;赤道是地球上最炎热的地带,但是那里有一些山却是终年白雪皑皑。这样的例子是说不完的。
其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西欧一个古代哲学家曾以“一个人不能第二次进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来形容事物的变化和复杂。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甚至可以说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往往是更为复杂的。世界既然是如此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头脑也必须复杂化,也就是必须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教条主义者是思想懒汉,他们总是想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一切事物,其结果只有碰壁而已。
必须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但是又不要迷失在特殊性与复杂性中,看不到它们的共性和普遍性,就好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就将成为鼠目寸光的爬行主义者和否认事物客观规律的不可知论者。因为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括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也包括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说的“毕同毕异”和“相反相成”正是这个意思,科学家并没有因为海马外形不像鱼而把它排斥在鱼类之外(海马属硬骨鱼纲),也没有因为文昌鱼外形像鱼而就把它当作鱼,就是因为科学家能在事物的特殊性中认识事物的普遍性。
通过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辨别事物的特殊性,从而去发现和运用事物的共同规律,这是我们的目的。
1961年8月20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