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的那些皇子
6568300000011

第11章 万千教育独缺“德”——胤礽

胤礽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的皇太子。他聪慧好学。在与贤达交结的过程中,胤礽谦和贤明,给当时著名知识分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他数次监国听政,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

然而,康熙对胤礽过分骄纵和溺爱,固执地认为胤礽的过错都是身边的小人教唆所致。长此以往,胤礽不可一世、蛮横无礼、乖戾暴躁、德行不端。康熙对他期望最高,失望也最大。

护子心切辱师长

康熙有许多儿子,他对儿子们的学习培养,非常重视。皇子们读书启蒙,康熙亲自教,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

康熙曾说:

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今诸皇子虽非大有学问之人所教,然已俱能读书。朕非好名之主,故向来太子及诸皇子读书之处,未尝有意使人知之,所以外廷容有未晓然者。

因此,皇子的老师大多是著名的大学士,有名儒张英、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和满大学士熊赐履、徐元梦、汤斌、耿介等等一代大家。李光地、张英为总师傅之外,还有特别挑选的满蒙师傅。教满蒙文者称“内谙达”,教皇子弓箭骑射者称“外谙达”。皇子们必须学习满、蒙、汉文字。

皇子们的儒家经典教育,选择的是与明朝教授皇子相同的教科书:《四书》《五经》《资治通鉴》《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清朝帝王圣训、顺治所辑《资政要览》等祖宗家训亦是必读之书。还有吟诗作文及骑射等,各师傅依自己的专长为皇子皇孙设计一些教材。

康熙也对诸皇子从学业到为人处事各个方面都有训诲。雍正登基后,把康熙的语录辑为《庭训格言》。

在皇帝和老师们的教育下,皇子们个个能说满语、蒙语、汉语等多种民族语言,而且都聪慧过人,多才多艺,学富五车。太子胤礽出阁讲学,他的学业以及论理、书法很优秀,大臣们都感叹不已。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皇后,生下胤礽产后大出血去世。

1657年(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岁时就考虑到立储是关系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统治是否能够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他就按照明朝立嫡立长的传统,选中了嫡出的、刚刚一岁大的胤礽为皇太子,还亲自教他读书。

胤礽六岁时,康熙在畅春园的西面,为他修了一座小园林居住,又特请大学士给他当师傅。胤礽经父、师教诲,文通满汉,武熟骑射。

胤礽渐渐地长大,康熙特地命人修葺了紫禁城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奉慈殿,改为毓庆宫,作为太子东宫。毓庆宫紧挨着后宫禁地乾清宫,东墙外是皇室祭祖的奉先殿,西墙外就是斋宫。

畅春园无逸斋,位于康熙所住的澹宁居旁边,是太子读书的地方。太子与皇帝近在咫尺,太子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皇帝的火眼金睛。

康熙让人在畅春园无逸斋外种上庄稼,开水稻田,他还经常到这里打理庄稼,以身作则,借此告诫胤礽要简朴。

太子的讲学,要求“卯入申出”,一天要学习十多个小时。

每天寅时一到,乳母就来喊他:“太子起客!”

点灯,起床,一群宫女和太监进来,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侍候胤礽穿衣洗漱,然后送他到康熙住的地方——澹宁居。太子到澹宁居,是要来给父亲请安。

康熙听了太子的汇报,又拿起太子书写的字帖一张一张地验看。同时听太子背诵他昨天所学的功课,自己再给他讲今天的功课。

烛光闪耀,映照着父子俩的脸,康熙给太子讲完课,胤礽带着新的压力走出了澹宁居,而康熙已经准备换朝服,马上就上朝了。早起的大臣们,已经赶到了早朝站班列队。

这时候,天还未破晓,小太监们提着白纱灯在前照路,一群人前后围绕着,把太子护送到尚书房。

书房被烛火照得大亮,负责太子读书的讲官已经等候多时。老师按照惯例,向他恭行臣子礼,侍立在东侧负责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孙遹则侍立在西侧。

一切准备就绪。胤礽再给老师们赐座,轮值的满、汉、蒙族讲官依次上来,先给胤礽复习昨日学习的满文、汉文、蒙文。

胤礽按照康熙特命,背诵书经。背完后,当日值班的老师靠近案前听他背书。老师们跪着,捧接胤礽递给他的书。听完胤礽的背诵,若是一字不错,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划一段,再学习新的一段,捧还经书,退回到原来的地方。

这套程序完成之后,勤奋的胤礽又练楷书,每个字都写上一百多遍。比照明朝皇子的学习计划,康熙要求:无论是背经文,还是写楷书,都比明朝加倍。

康熙上完早朝,听取大臣们的奏本,下朝向太皇太后请安之后,又来到畅春园无逸斋,检查太子当天的学习。

康熙入斋升座,询问胤礽老师们太子的背书情况,再问起居注官胤礽的学习状况。最后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要求。检查完胤礽的功课,康熙才回宫。教育失去母亲的太子,他费尽了心思。

午膳后,没有休息,接着读书。

胤礽下午上体育课,由侍卫在庭院中树立起箭靶。

胤礽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疏讲就是老师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再由老师做点评补充。

傍晚,康熙又来检查胤礽的学习。

天色渐黑,胤礽松一口气,当日的尚书房生活终于结束了。

这时,回到畅春园无逸斋,疲惫不堪的太子还有学业要进行。

用完晚膳后,太监掌灯,胤礽开始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再预习明天讲学的内容,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熄灯就寝。

有时候很晚了,康熙会突然间想起太子,还要派人把胤礽带到澹宁居亲自教导一番。这种情况下,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睡觉了。

胤礽随着年纪渐渐地长大,性格暴戾、飞扬跋扈、奢侈骄横的嘴脸暴露出来,也就不将老迈的师傅们放在眼里了。

据记载,胤礽的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都是老臣,年迈体衰白发苍苍。这些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们,每天早晨五更就起床,提着灯笼赶路进宫,赶到尚书房的时候,天还黑着,寒星闪耀。

每天,老师在给太子教书时,必须侍立在旁,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筋疲力尽的老人们,腿脚无力,体力不支,难免东倒西歪不成体统。

但是,胤礽仿佛没有看见,要求老人们站着,礼仪不免。胤礽在背书时,老师依旧得先下跪,等到胤礽接过经书,背完,老师才可以站起来,退回原处站——这是规矩!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胤礽已十四岁。这天,师傅耿介因为天气热,又站得太久,突然晕倒在地。老师们都心怀不满,几乎都在期望康熙皇帝给一个说法。没有想到,康熙来到尚书房,听了汇报后,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怪到师傅的头上,为太子护短:“尔等侍立,朕焉得知?应坐应立,宜自言之。皇太子欲赐座,未奉朕谕,岂敢自主?”

耿介心里气愤,身体发抖,自己痛恨自己的活该,又哪里敢说一句反驳的话?作为臣子的,在太子面前,还敢奢望赐坐?还敢责怪太子吗?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康熙在灜台教皇子们射箭,帝师徐元梦也陪侍在旁,康熙让他也来射,徐元梦年迈体衰,拉不开强弓,被康熙讽刺诘责。徐元梦解释了两句,惹恼了康熙,当着皇子的面,康熙命人将徐元梦打得半死,并下令抄了徐元梦的家,将其父母流放到黑龙江。

这天晚上,康熙为了不耽误儿子们的学习,又命人去给徐元梦治伤,还命他按时去皇子们的书房。

第二天,徐元梦的父母被装进了囚车,就要出发了,被徐元梦求情拦下。观者如堵,百姓议论纷纷。滂沱大雨,徐元梦带伤跪在宫门前。宫中御前侍卫劝他回去,徐元梦号泣哭求转奏:

臣奉职无状,罪该死。臣父廉谨,为官数十年,籍产不过五百金,望圣主察之。且臣父母皆老病,臣年正壮,乞代父谪戍,尚能胜甲兵效命矣!

侍卫们都觉得徐元梦冤枉,但没人敢去转奏。到了晚上,趁没有人看见,有人偷偷请了一个朝中重臣来,带着徐元梦同入詹宁宫。康熙训斥了徐元梦一顿,算给了徐元梦面子,终于赦免了他的父母。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正月,康熙第六次南巡,接到京师三阿哥胤祉等人的请安帖,看到了错别字,顿时大怒,批示道:“这次随我来的几个小阿哥的作文,经我考察后,都不明文义,生疏而不流畅,这都是徐元梦不尽心教诲所导致的。”

康熙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调查清楚,就要将徐元梦革职:“着命阿哥们,当面监督,乾清门侍卫执法,打徐元梦三十板子。如不思改进,加倍处罚,断不宽恕。”

徐元梦实在是倒霉!被打三十板子,一个月不能起床。

徐元梦几次三番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受到皇帝羞辱!

胤礽见样学样,效仿父亲康熙,不仅打骂过老师徐元梦,有一次还把徐元梦推入河中。

对此,康熙从来都没有检讨过自己。康熙不但没有为胤礽做出尊师重教的榜样,反而把老师尊严一扫而光。

胤礽的暴戾骄纵,也归功于康熙过分的溺爱和纵容。胤礽小的时候,康熙为了能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特意任命了胤礽的奶公(奶娘的丈夫)凌普执掌皇宫内务府。这样,胤礽便可以任意拿取他想要的任何东西,也由此养成了奢侈无度的习性。

就这点而言,雍正比康熙要强。雍正在儿子第一次拜老师时,特意传谕说,“皇子拜师傅,礼当拜”。皇子们遵旨向老师行礼,老师们不敢受,便相互行作揖礼,后来便成定制。

两立两废为江山

起初,太子胤礽的舅爷索额图,帮助太子潜谋造反大事,康熙皇帝知情后,果断地将索额图处死。胤礽为给索额图复仇,想要集结索额图余党暗暗组成一个团队。没有想到,他的父亲洞若观火,毫不留情地将索额图的余党全部诛杀,断了胤礽的羽翼。

索额图死后,胤礽还不知道深浅,没有引起警觉,经常因为小事殴打臣民与自己的恩师,侍从们也仗势欺人横行霸道。胤礽我行我素,激起了公愤。

康熙心里气恼,再冷静地想一想,决定要斩草除根,下令将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阿尔济善和追随胤礽的苏尔特、萨尔邦阿等六名党羽立刻诛杀,以绝后患,彻底断绝太子党的根苗。

康熙以为胤礽会有所收敛,可是,胤礽却并未就此止步。

胤礽是康熙一手带大的儿子,几十年的培养工程,倾注了康熙多少心血和精力。胤礽不思回报,却一再挑战康熙。尽管康熙一再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可胤礽不知珍惜,最终被两立两废。康熙恨铁不成钢,气煞。

康熙以先贤为榜样,是出名的孝顺人。他想以仁孝治天下,当时口碑相传,满朝都学习康熙,讲究孝道蔚然成风。他幼年丧母,把嫡母太后当成了亲生母亲,像对亲娘一样地孝敬侍奉,每天都会到太后宫中请安问好。太后七十大寿,已经五十七岁的康熙还亲自下场跳起了蟒式舞为皇太后祝寿,逗母亲开心。太后病危,康熙当时重病在身,也很虚弱,腿脚浮肿麻木,走路都很困难,但他用手帕缠脚套上靴子,乘了小轿去给太后送终。

他是被祖母带大的,他侍奉祖母“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三十多年如一日,不曾怠慢。祖母爱吃鱼,他每次南巡,捕到鲜鱼,都要派人快马送回北京,给祖母尝鲜。祖母得了皮肤病,康熙亲自送祖母去泡温泉,一路上跑前跑后,服侍左右。祖母病危,康熙侍疾,几十天没有洗过一次澡。

面对儿子对自己的冷酷,康熙痛苦万分:太子不仁不孝!

九王夺嫡法不宥

在打江山的时候,无论满汉,建功立业基本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们都有机会在血雨腥风的实战中锻炼才能。康熙六下江南去南巡,或者北上承德木兰围场围猎的时候,总是把儿子们分作几批。一批带在身边。一批留在在北京监国,有时候还特派一批去处理外交。

皇帝总是想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所有的事情。康熙对皇子的培养,首选为成龙,次为襄政,又次之为领兵,再次之为务学,复次之为书画。也就是说,太子的培养目标是做皇帝,其次是做贤王辅政,又次之是领兵做大将军,再次之是搞学术,再次之是雅士。

康熙的儿子们,论才干,个个出众;论资历,亲爹都是康熙。异母同父的兄弟,凭什么就胤礽能做太子呢?其他儿子们不服。

谁都清楚,将来的事实是:不管谁当了皇帝,那时大家就不再是兄弟,而是君臣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太子和其他阿哥之间本来就亲情淡薄,阵线分明。胤礽暴戾自私人人皆知,将来坐在龙椅上,还不知道会怎么对待兄弟们呢,砍脑袋也有可能。所以,皇子们必然会培植自己的势力,和太子抗衡。

在众多皇子中,表现得最为露骨的就是大阿哥胤褆。按照前朝的惯例,他是长子,就应该是太子。而且,他才华横溢,稳重而文雅。然而,胤礽的母亲是皇后,胤褆的母亲纳嘛氏一直到康熙十六年才被封为惠嫔,四年后才给晋升为惠妃。胤褆始终为自己是皇长子却没能立为太子而耿耿于怀。他耐着性子,等待时机的到来。

胤褆的舅舅是大学士明珠,他野心勃勃,很想帮这个外甥执掌大位。于是,明珠集结了侍卫内大臣鄂仑岱、一等侍卫隆科多等人,组成“皇长子党”。他们打着维护皇权的名义,和索额图的“太子党”对抗。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两派的斗争日益激化,康熙考虑再三,决定维护太子的地位而将明珠罢黜,沉重打击了“皇长子党”。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巡幸塞外,带了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等儿子随行。其中,就带了才八岁的十八阿哥胤祄,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途中,胤祄生了重病,康熙非常焦虑,可是太子胤礽却无动于衷。后来,胤祄病故了,胤礽也没有难过之情。康熙训斥胤礽“毫无兄弟之谊”,而胤礽不仅不接受批评,竟然顶撞康熙,还拿起马鞭冲出去鞭打辱骂侍从和大臣。

发完脾气后,胤礽有点不祥的预兆:是不是灾难临头?他寝食难安,急于知道父亲的态度,便派出自己的亲信去侦察康熙的日常起居,甚至自己也曾在夜间偷偷到康熙帐前,扒开帏幄的缝隙,鬼头鬼脑地窥视里面的动静。不巧,这事被其他皇子知道了,毫不迟疑就报告给了康熙。这就是“帐殿夜警”事件。

太子竟然跟踪自己,康熙大为震怒,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礽不听教诲,目无法度,联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

康熙帝下令,首先惩办了怂恿皇太子的官员,继而又废了皇太子,令胤禔监视胤礽。

这次废皇太子,对康熙帝的精神刺激很大,致使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他召见随从大臣,边诉边注,罗列了胤礽的罪状;群臣也为之伤感,泣不成声。

太子被废以后,其他几位皇子争储日益激烈。其中,大阿哥胤褆甚至揣测康熙想处死胤礽!他自作聪明,向康熙进言:“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听后,大惊失色,极为愤怒和惊骇。他真没想到,这个大儿子竟然如此歹毒!

康熙随后又召集皇子们,当面痛斥胤褆“凶顽愚昧,不知义理”,“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实在是“天理国法皆所不容的乱臣贼子!”

胤禔见自己争储无望,便想推荐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八阿哥胤禩。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他十七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胤禩小时候是由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所抚养,他对惠妃的感情也很亲。所以,胤禔认为一旦胤禩被立为太子,自己便会随他飞黄腾达。

康熙曾在废除太子胤礽之后咨询重臣选立新太子:“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结果,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对此,康熙非常敏感,他认为这是臣子之间的拉帮结党,便立刻采取行动打压胤禩。

与胤礽向来关系较好的三阿哥胤祉查到大阿哥胤禔与一个会巫术的人有来往,胤祉把这件事上报于康熙。康熙勃然大怒,搜查胤禔时发现了胤禔用巫术镇魇胤礽、计划暗害亲兄弟的物证。后来,康熙下令将胤禔终身幽禁。

至于胤礽呢,自从被废黜了以后,他就行为失常,说话做事疯疯癫癫。在巫术事件后,康熙则更怀疑胤礽的种种不当行为是被鬼附身。而且,他因每天思念胤礽而暗自神伤,父子往昔的融洽欢乐历历在目。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康熙病倒了。当日回宫,他立即召见胤礽,并谕告臣下:“自此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此后,康熙经常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心里便舒适一些。不久,康熙就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并且遣派官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但是,胤礽还是那个胤礽,他又一次让康熙失望了。

当胤礽再次被立为皇太子后,他的狂妄、贪婪卷土重来,甚至谋划强行让康熙离位,自己即位。康熙得知后,怒不可遏,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原因,再废皇太子胤礽。

纵观康熙朝,最精彩的莫过于争夺太子储君之位的故事。康熙的儿子们个个文武兼备,群龙争储,纷纷落马,最后胜出了励精图治的雍正皇帝,这才有了康雍乾盛世。

人,无论出身尊卑,贵有自知之明。贪得无厌,欲望过度,灭亡,是什么力量都不能挽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