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燕山脚下。我们采油班毕业20年的同学,相聚在北京东郊的怀柔风景区。两天的时间里,大家一同游览了红螺寺、慕田峪长城以及青龙湖等京郊名胜。两天后大家又再一次各奔东西。
相聚的日子里,大家彻夜长谈。我原本想用散文的手法,来记述那团聚时的一个个动人场面,可先后起了几个题目,都不能表达我的心情。比如说,我想用《走进秋天》,来表达我们选在金色的秋天里相聚,而正是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班的同学各有成就,如:陈燕萍从事航空航天事业,参与了将“神六”送上太空的神圣工作;田平学有所用,几渡重洋,到世界各地去开发石油;刘仁杰、秦义、穆江鸿、张玉强、李士文、吴国栋、沙其林、胡万武、李玉清等,做官、经商,各有千秋。我想用《难忘这20年》来为每一位同学画一张“脸谱”,可这些年来,我与大家接触甚少,要写,只能作点表面文章,如:程凤亭还是当年大姐大的样子,话不多,但很稳重;史鹏飞仍然保留着他那风风火火的性格;李玉清、杨亚恒等头发少了许多;李四清、游新立一身素装而来,原本想裹住她们的美丽,反而给男生们平添了几多想象。
上述这一切,无论怎么写,都表达不出我们20年后再相聚的心情。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琐记”,或称之为“花絮”的俏皮手法,趣味地记录下了我们相聚的部分场面。
10月28日晚上,晚会尚未开始,宣新亮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沓子打印好的材料,一一分给大家。那是他写的长篇叙事诗《我心中的港湾》和《20年的感悟》。
宣新亮在他的《感悟》中说:他来参加20年同学聚会之前,曾犹豫过,毕业20年,他拿什么面对自己的同学?论权力,他不是一个善于交际之人,仕途上一事无成;论家庭,并不富有;论友情,又不善于言谈。但他知道金钱会花完的,权力不能持久,爱情甚至会褪色,只有同学情是难以忘怀的。
大家正品味宣新亮《20年的感悟》的味道时,主持人穆江鸿用调侃而幽默的开场白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他首先风趣地告诉大家,一些同学因国事、家事、飞机误点、小秘缠身等诸多原因未能前来参加同学会,之后,话题一转,隆重地推出我们班当年最后一任班长刘仁杰上台致辞。
原以为刘仁杰随意说说也就罢了,没想到他有备而来。他摸摸索索地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了“组委会”为他精心准备的讲稿,激情洋溢地从校园的小路,讲到教学楼里午夜的灯光,从课堂上某某人喜欢做小动作,讲到我们去北京门头沟地质所实习时发生的一幕幕,如数家珍一般,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20年前。
接下来,穆江鸿安排我和田平代表油田以外的同学和国外归来的同学讲话,那原本是“黄金时间”里露脸的时刻,可话筒传到我手里时,我看到餐桌上酒菜已经摆好了,心想:时候不早了,还是先喝酒吧。所以,我面对话筒,只说了两句话:
我想念大家,同时,也担心大家想念我。
我来了!
随后,我把话筒传给田平,没想到,田平还像当年做班长时有板有眼的样子,什么工作呀、读书呀,以至国内国外,生活的苦与乐,都说了。说到最后,她突然打开了胸前紧紧抱着的一个小本子,微微一笑,问大家: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这个小本子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里面的《毕业之歌》是我们班的大文人写的。说这话时,田平的眼睛向我望了一眼。
随后,田平朗读起20年前,我写的那首十分稚嫩的《毕业之歌》。就在她朗诵到“永定河畔”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台去,与田平共同朗诵了我们的《毕业之歌》。
其间,朗诵到“有愁皆悲”一句时,田平忽然感到不能理解,小声问我:“怎么还有忧愁呢?”
显然,她是在指责我当年用词不当。可那是我20年前即兴写的,我用胳膊肘轻戳她一下,示意她别追究了,继续朗诵下去。还好,接下来,我与田平的朗诵配合默契,且声情并茂,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当晚,酒宴过后,又有舞会,至深夜12点,舞厅里的服务生告诉我们,他们的服务时间到了。言外之意,大家该散伙了。
可此刻,秦义不想走,大家也不想这个夜晚就这样散伙。秦义带着酒兴,很想把那个夜晚永远留住,他跟舞厅里的服务生商量,想在舞厅里再坐一会儿,可对方不依。
这时候,有人提议到大厅里。秦义一挥手,领着大伙去了。没想到,门厅里没有暖气,太冷!几个女生尚未入座,就抱着肩膀叫冷了!
无奈之下,秦义招呼大家到他房间里去坐。
这下好啦,秦义那间小小的客房,一下子涌进二十几个同学,床上、椅子上都坐满了,还有人贴墙站着。即便是那样,也没有一个人想离去。
秦义看大伙都来到他的房间,如同他领进家门的客人一样,让吴国栋去搬酒来。不一会儿吴国栋抱来一箱“易拉罐”,秦义不论男同学、女同学,只要是坐在他身边的,或是他目所能及的,一一敬酒,一个都不落下。
我在他的盛情之下,“咣咣”跟他碰了两个满杯。可第二天清晨,我去他房间里找我的茶杯时,他竟然两眼朦胧地问我:昨夜喝酒时,你跑到哪里去了?可想而知,当晚,秦义的酒喝得够劲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大家回忆当年。男同学之间,相互揭老底儿,看到“居委会主任”一样的杨娟芳时,无不想起她20年前唱的那首《党啊,亲爱的妈妈》。
那一年的元旦,全校师生在大礼堂举行歌咏比赛,我们男生中,有几位被尊称为“老人”的老大哥们,如周观荣、商立新、张玉强等幕后操纵,左右着班里的男生们,正式比赛时,男生中竟然只张嘴、不出声,气得当时的班长田平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眼看我们班就要出丑,陕西来的黄毛丫头杨娟芳,突然间涌起一股“爱班级”之情,往前跨了一步,亮开了嗓门,独自一人,大声唱起了《党啊,亲爱的妈妈》,总算把尴尬的场面给打发过去了。
一转眼,20年过去了,大家一看到额前留有一缕俏皮卷发的杨娟芳,顿时都想起当年她那首为班级荣誉而唱的《党啊,亲爱的妈妈》。尤其是当年给她出过难题的“老大哥”们,直冲杨娟芳伸大拇指。
女生相聚,热闹而有趣。她们中,不知是谁带来了当年毕业时的女生合影,这一次见面,13位女生又按照当年所站的位置,重新照了一张。美中不足的是,当时李四清还没有赶来,田平、游新立又急着回京有事,当初的13位女生,照片中只好空缺李四清了。但私下里有男生给她们出歪主意:采取电脑处理的办法,把李四清的头像给搬上去。
这次同学会,我们班里的13位女生算是到齐了,其中给大家印象较深的是周虹和她那十分优雅的舞步。她穿了一件黄马夹,那可是十分上镜的颜色哟!她忙里忙外,直至晚会开始,她还在那里算人头、数房间,安排第二天的行程。当胡万武走到她的身边,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欣然起身,且脚尖点地,身轻如燕地步入舞池,看得我两眼发呆。
刘文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年前,她似乎没有和班里的男同学讲过话,可这一次见面,大不一样了!班里所有男生都是她的哥们儿。而且,相当自信,同学会上带来了三四条长短不一的裙子,一会儿换一条,一会儿又换一条,即使到各个房间串门时,也不忘记挎上一个雅致的小包做点缀,发型更是变来变去,魅力多多,有意无意间,吸引着很多男士的眼睛。
变化不大的是蔡慧、刘蕴、安广霞。尤其是刘蕴20年前就喜欢从镜片后面看人,如今还是那样。
善于打扮的是陈燕萍。20年前,陈燕萍就曾大胆地把自己的一头乌发烫成卷儿,并俏皮地扎成一对刷子坠在脑后,如同两串黑葡萄似的,在脑后摇呀摇,招引得许多男生心神不定。20年后,她的穿着打扮仍然很新潮。一件海水蓝的坎肩,既不遮风,又不挡雨,可松松垮垮地穿在她身上,煞是好看!如果不是她亲口告诉我们,“神六”上天,有她一份功劳,谁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水水柔柔的弱女子,会与冰冷的钢铁联系在一起。要知道,“神六”上天,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而我们班的陈燕萍参与了这一工作,那可是全班的骄傲哟!
大家相聚的两个晚上,我与李士文同居一室。他西装革履,上学时话就少,20年后仍然说话不多。但他的生活很讲究,晚上睡觉前,都要把皮鞋擦亮了再躺下。
他很少和同学开玩笑,但,大家讲笑话,他听得津津有味。比如,我在游船上讲的《人大李主任》,他在船上笑过了,下船后,还跟我递个眼神,继续笑着!李士文是我们同学中混得不错的一个,我俩在聊天时,我似乎悟出,他在工作中,是以人格的魅力,管理着他的企业。他让我抽空去他那里看看,我想只要我有时间,会把我们班42个同学生活的地方都跑一遍。那样的话,或许在下一次同学会上,我会像杨娟芳教给我的那样,把全班同学每人写一部书。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吴国栋。他与李四清是我们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两个。他工作在油田科技处,主管着一块业务,按理说,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啦。可他一回到同学中来,立刻就没了身价,大大小小的事,都安排他去做。
这次同学会,挂在组委会名下的是刘仁杰、穆江鸿、秦义、周虹、安广霞。可具体事情上,找到吴国栋就算是找到“延安”、或者说是找到“组织”了!
国栋人缘好,在班里算是活宝式的人物。他个子不高,可脑门挺大、挺亮堂,人也十分聪明,当年全校“高等数学”竞赛时,他还摘过第七名的桂冠哩!
如今20年过去,大家相聚在一起,不再谈学习了,可吴国栋仍有可爱的一面。长城上与女同学合影时,他原本是西装革履的很有风度,可穆江鸿逗他,说太阳光线不好,让他把外衣脱了,他真的就脱得只剩下最里面的白衬衫了。宾馆里登记房间时,女同学领了房间钥匙,俩俩结对,去找自己的“小天地”。国栋可好,生怕同学之间互相找不到,专门列出各自的房间号,贴在饭厅的显眼处。这下好啦,男女同学相互串门,聚会的两个晚上,几乎是无人入睡。
一件事说来令人心酸了。在去北京的途中,有人提议:到我们母校去看看。结果是,母校的牌子换了,大门改了;校园里的楼房多了,道路变了;道路两边的树木多了,而母校里认识我们的人少了!
好在有留校的安广霞在车上,她指给我们,哪是当年的操场,哪是教学楼、宿舍楼,哪是我们的食堂、图书馆等等。
一时间,大家触景生情,一个个都很激动,叽叽喳喳地找到我们20年前读书的教学楼时,我忽然发现今非昔比,原本是一栋奶白色的小楼,如今被涂成赭红色。我两眼茫茫地走下车,走到当初读书的那间教室门前,推门想走进教室看看,或是想去找找当年读书的“位置”,可门窗紧锁,显然,那里不再是当年我们自由读书的地方了。我就那么两眼茫茫地往当年的教室里望了两眼,然后默默地从旁边的楼梯走下去。走出教学楼后,我真想抓一把土带走!
要知道,在那里,每一个窗口,都留有我们读书的身影,每一阶楼梯上,都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在那里,有我们班42个同学相处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楼内的灯光下,楼西的操场上,楼东的田野、小树林里,以至楼前楼后的路灯下、小路上,处处都留下了我们青春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