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6583900000021

第21章 早期犹太人

这一章,我们要了解的是希伯来人,这是闪米特系族的后代。就后世的历史来看,他们当时对社会的影响远不如现在。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希伯来人就已经在犹地亚定居,他们的首都是耶路撒冷。犹地亚国家的北面,是去往埃及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个国家的历史与其周边亚述、巴比伦、埃及、叙利亚等国的历史关系密切。

希伯来人之所以出名,还在于他们文化的发展,其中文字巨著《圣经》,便是这样一本集合赞美诗、法律、纪年学、世界史为一体的文字作品,其中不乏诗歌、小说、箴言及政治议论等名篇。这本书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前5世纪,《旧约》这个名字,则是后来基督徒对它的称谓。

《圣经》的第一次编写可能是在巴比伦完成的。当时埃及法老科尼二世对正在与其他国家交战的亚述进行侵略。于是犹太国统治者约书亚奋力抗击尼科二世的入侵,结果在公元前608年被杀死。至此,犹太国对埃及称臣。至亚述分裂,迦勒底帝国,即第二巴比伦帝国将尼科二世赶出亚述,准备将犹太国变成自己的傀儡国。可惜,希伯来人并没让迦勒底的尼布甲尼撒王如愿,他们将巴比伦派去的官员全部杀死了。这让尼布甲尼撒王产生了灭掉犹地亚国的想法,公元前587年,他派人对耶路撒冷进行侵略、屠杀,没有死去的希伯来人则被视为战俘,全部关押到巴比伦。

一直到公元前538年,居鲁士攻占了巴比伦,被关押的希伯来人才得到释放。他们回到犹地亚之后,在耶路撒冷又重新修建了圣殿。

应该说,在此之前,希伯来人的文明程度及团结意识都不高,在他们当中,可以读书写字的人也少之又少。按他们的历史记录进行推断,那时几乎没有人读过《圣经》这本书,哪怕是书籍的开篇也不知道。直到约书亚统治的这一时代,历史才出现了《圣经》的相关记载。巴比伦人囚为战俘的经历让希伯来人的思想得到开化,同时也变得更加团结。回到祖国之后,他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提升自己,让整个民族慢慢迈入头脑聪明、政治优秀的行列中来。

《圣经》在那时只有5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旧约》开篇前5章。另外,还有一些赞美诗、箴言及纪年史,但都是独立的篇章。希伯来人将这些与《旧约》前5章进行集合,最终才有了自己民族的《圣经》。

《圣经》的开篇就是创世纪、亚当夏娃、大洪水的故事,这些传说与巴比伦传说并没什么区别,而且,所有的闪米特系族都对此深信不疑。至于摩西、参孙的说法,同样和巴比伦、苏美尔文明一致,只不过,对亚伯拉罕的记载,希伯来人在里面加入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思想。

亚伯拉罕,约为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人物,就生活在巴比伦,为闪米特牧民的族长。《圣经·创世纪》中对他漂泊、后代的故事进行了记载,同时包括被埃及俘虏的故事。书中说,在亚伯拉罕迁徙到迦南时,上帝特别把这块富饶的土地赐给他以及他的子孙后代。

亚伯拉罕的子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埃及,后来才在摩西的带领下去别处漂泊。在不断漂泊的50年时间里,队伍越来越大,最后这些人被分成12个部落。然后,他们开始向着迦南扩展,这应该是公元前1600~前1300年之间发生的事情。至于摩西和迦南的记载,并没有在埃及资料中有所提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希伯来人的扩展也只是对一些丘陵进行占有,并没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征服城市。因为当时的地中海沿岸并不是被迦南人统治的,爱琴人和腓利斯人才是此处的真正统治者,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很多城市,比如加多、加沙、乔帕等。希伯来人虽然有侵占这些城市的行为,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因此,他们只能在丘陵地带居住,成为那时并不惹人注意的种族。不过,在《旧约·士师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断与周边城市、种族进行斗争的资料。可以这样说,书中记载的,几乎就是希伯来人反复失败、反复经历不幸的真实资料。

士师,是那一时期希伯来人的长者们专门挑出来行使祭司任务的管理者。直到公元前1000年,他们才有了第一个真正的统治者,他就是带领希伯来人战争的首领——扫罗。但扫罗的能力似乎并不比士师强,他在带领大家与腓利斯人进行战斗时,不幸被箭射死。他的尸体就被放在城墙上,而盔甲则被供奉在维纳斯神庙中。

继承扫罗国王之位的是大卫,他比扫罗更有能力,在他统治的时间里,希伯来种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而这种成功就来自于和提尔城国的结盟。提尔城国为腓尼基系族,国王海勒姆既有战略眼光又有远大的经济发展眼光,他之所以要与希伯来人结盟,就是想要在希伯来人境内开一条直通红海的贸易之路。当时腓尼基的商人们想要从自己的国家去红海经商,只能由埃及通过,但埃及战乱不断,而且沿途路况堪忧,这对国家贸易非常不利。所以,海勒姆才与希伯来人结盟,让本国的商人得到希伯来人的保护。不过,希伯来人也因为有了海勒姆的帮助,才于耶路撒冷修建了自己的宫殿、城墙以及神殿。这样一来,贸易、商业在两国之间不断发展壮大。大卫的儿子(即所罗门王)继位之后,整个希伯来民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埃及法老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耶路撒冷虽然相比之前已经非常富饶,但依旧是个小城市。而所罗门王也没有在位多久,很快便死去了。之后,埃及法老西谢克攻占了耶路撒冷,城市积聚的财富也瞬间被洗劫一空。不过,现代研究者对于《圣经》中记载的所罗门拥有的巨大财富表示怀疑,大多数人认为,这应该是希伯来人出于对国家的热爱而加入了夸张的成分。但是,我们若能对《圣经》细细阅读,则会改变对所罗门王国财富记载的质疑,因为当时所罗门王的宫殿与一座小教堂不相上下。而亚述人在纪念碑上记录着,所罗门王的后代曾经与亚述交战,他们派出的队伍约为2000人,按这些人数计算,所罗门拥有1400辆战车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另外,《圣经》中还有记载,说所罗门王贪恋奢华,他执政时期,百姓们的赋税、劳役极为沉重。他死之后,北部地区便马上宣布独立,成立了以色列王国。当然,耶路撒冷仍被希伯来人视为永远的首都。

希伯来人的鼎盛并没持续多长时间,海勒姆王离世后,他的国家不再对耶路撒冷提供帮助。同时,埃及又一次壮大。这样,以色列王国与犹太王国都成了列强国家之中最不起眼的小国。他们的北方是叙利亚、亚述以及巴比伦国家(3个国家经常通过战争成为该地区的主导者),南边则是埃及。这一时期,希伯来人所经历的除了战争、灾难,就是统治者的压迫。公元前721年,亚述攻占以色列王国,全国人民都成了战俘,国家就此灭亡。但犹太王国始终不懈地与强国斗争,至公元前604年才被攻占。希伯来人的历史,在《圣经》中被记了下来,除去一些值得需要探讨和批判的细节之外,其他基本都可称为真实的,因为这些经历在巴比伦、埃及、亚述所发现的历史资料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当希伯来人成为巴比伦的战俘后,就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从实质上进行改进。至被居鲁士放回国,人们在精神与知识上都有了很大改变,已经远远超过了做战俘的时候,这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文明人。在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群体,那就是先知,这个群体对希伯来人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为先知的出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力量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