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6583900000054

第54章 法国大革命和君主制在法国的复辟

在英国丢失美洲的部分殖民地后,法国社会开始迎来大动乱。正是这场动乱的发生,才让欧洲人看清了一个事实: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可能永远存在。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法国一直实行君主制度,而且是欧洲各国家中最为完善的君主政体。这种制度,曾经让很多欧洲王室羡慕不已。不过,这种君主政体再怎么完善,依旧是以不公平为基础的。在表面上看,这个国家充满光彩与进取,可事实上,它大量挥霍人民的财富,很多人为此送命,王室贵族以及神职人员拥有免税的特权,国家财政因此全部倚重于中产阶级以及底层阶级,农民们因为沉重的缴税负担,几乎无法生活,而中产阶级虽然缴税,仍旧受到贵族的侮辱与压迫。就因为这样的现实,法国最终的命运自然躲不过解体。

1787年,国王路易十六发现国家财政亏空严重,于是召集各阶层进行会议,研究如何解决负债问题。1789年,各贵族、神职主教、人民代表于在凡尔赛宫举行三级会议。这与英国的议会相同,但法国自从1610年至今,还是第一次召开。这种做法看上去是给了受压迫的平民一次表达意见的机会,可是会议期间,平民阶层想要控制会议,于是与贵族和神职人员产生了争论。最终,平民阶层赢得了这一争论,致使三级会议成为国民议会。国民议会对王权提出与英国议会相同的限制,这让路易十六不能接受,因而完全忽略这一要求。为了镇压平民阶层,他召集了军队,但正因为他的做法,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

平民阶层在被压迫太长的时间后,终于赢来团结一致的反抗,这让君主政治制度摇摇欲坠。民众们将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监狱攻克,起义队伍很快席卷整个法国。在贵族们生活的东、西部地区,农民们将其城堡烧毁,地契销毁,连同大地主们,不是杀死就是驱逐。那一度不可一世的贵族制度,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便完全土崩瓦解。王室贵族们为了保全性命,纷纷跑去国外。民众们在法国的重要城市进行政府、军队、武装力量的建设,他们要与国王进行斗争。法国人民提议,必须重新建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社会以及政治制度。

这个要求,对于国民议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最终,国民议会将那些不平等、带有压迫性的专制制度以及免税权、农奴制全部废除,贵族的称号和特权也被取消,一个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在巴黎开始建立。路易十六因此从凡尔赛宫搬出,最终住到了杜伊勒里宫。

国民议会通过与国王长达两年时间的争论,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政府机构。虽然很多工种都是尝试性的,有些条令也在不久之后就被取消,但更多的、完善的措施得到实施。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合理的措施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刑法中的有些条款便被取消了,比如随意监禁、压迫异教徒、拷问逼供等。同时,有些地方也被从州划分为郡,比如勃艮第、诺曼底等。而军队也采用晋升制,只要努力,任何一个士兵都有晋升的机会。法院对审理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不过,因为法官的任期并不长,所以这项措施并没有全部完成。另外,国家全权管理并没收教会财产,那些并不能为慈善与教育做出贡献的宗教组织全被解散,神职人员的报酬由国家统一发放。这种决定对生活在最底层的教士是有好处的,长久以来,他们都收入寒酸,完全无法与上等的教士相提并论。对于神父和主教的任职,也必须要通过选举来决定,这和过去罗马教会的规定完全不同,教会权威被这种规定彻底打破。应该说,国民议会这样做,就是想将国内教会进行改变,哪怕是形式上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让通过选举而来的神父和忠于原本体系的神父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集合自己的拥护者以及王公贵族,展开大反抗,这让刚刚建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度夭折。此时,外国军队就在法国东部边境虎视眈眈,法国王室为了保全性命,开始想方设法外逃。但他们跑到瓦雷内时,被人们抓了回来,并带回到巴黎。这次事件让法国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共和主义热情。共和宣言被提出来,爱国者认为,必须要与普鲁士以及奥地利进行斗争。1793年1月,法国国王因为背叛人民而被判决死刑。

后面,法国进入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激起了法国人民前所未有的保护家园的激情,他们坚决不称臣,不妥协。国内拥护君主制以及反对共和制的人,都被人民进行镇压,而国外,所有想要革命的人都将法国视为保护者。法国人认为,不只是欧洲,全世界都应该实现共和制度。所有的年轻法国人都积极投入共和国的部队中去,那首如同烈酒一样催人奋进的《马赛曲》被人们到处传唱。法国的步兵队伍唱着这首歌,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至1792年,法国领土的扩张早已经超过了路易十四时代,不论是布鲁塞尔还是萨瓦,甚至是被荷兰人征服的斯凯尔特河,都被夺了回来。只不过,共和制的法国做了一件大错事,那就是在处死国王之后,他们将驻于国内的英国大使驱逐了。这种做法让英国非常不满,他们马上宣布与法国开战。之所以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就是因为法国步兵、炮兵虽然强大,但在革命浪潮中,他们将很多拥有武装力量的贵族也赶跑了,这让国内的海军力量无法与英国抗衡。同时,英国国内原本支持法国民众行为的人,也因为这件事,而开始对法国产生敌视。

对于英、法之间的斗智斗勇的战争,在此我们不会详细论述。反正结局就是法国受英国战争的影响,对意大利进行征服的计谋没有得逞。而到了1796年,穷困潦倒的共和国部队才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到达曼图亚和维罗纳。后来,C.F.阿特金森说:“让盟军最为惊讶的,是共和军的速度与人数,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能让这支临时组成的部队被拖延,没有帐篷、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这些不利因素,哪怕是对专业的士兵,也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安定。但这支法国部队,却对这样的现实完全接受。当时,想要给队伍运送补给,是很难完成的,因此,这个队伍马上就开始了‘自救’措施,也就是在1793年的时候,‘兵贵神速’成为现代战争的特点。这种特点最注重力量的调动,以及就地取材,于野外作战,他们会利用当地条件进行硬仗对抗,这与小股的专业军队相比,其后勤保障方法完全不一样。对这种行为来说,就是胜在果断与速度上,相比,专业军队的冒险心态要更小一些。”

当这支精疲力竭的队伍高唱着《马赛曲》进攻一个地方时,他们在心里并不明白,自己这样的行为到底算是侵略,还是对那个地区的解救?因此,这种共和激情,用最不耻的方式进行消耗。而鼓动这些人热情的,就是比他们更狂热的罗伯斯庇尔。这个人非常自负,而且他体质并不好,胆子也很小,却偏拥有这样一种争取权力的信念。所以,他按自己的想法来带领共和军队,在他看来,自己才是这支队伍不可替代的重要领袖。他很清楚,想要“拯救”共和制度,他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力。共和国的顽强精神,好像就是从各种征服与屠杀中迸发出来的。在那个时候,西部拉旺代省和南部的里昂与马赛都发生了暴动,前者是以神职人员与贵族为首的暴动,他们为自己的免税特权进行抗争,而后者则是西班牙与英国的驻军,他们以屠杀拥护君主制的人为由,制造各种动乱。

为此,法国的革命机构开始不断运转,对各种暴动进行屠杀。断头台的使用迎来最佳时期,连法国王后也被推了上去,而那些对罗伯斯庇尔行为不支持的人,也大多都被推到了断头台上,这其中包括无神论者。时间日复一日地过去,断头台也不断地运转着,死去的人越来越多……对于罗伯斯庇尔政权来说,好像鲜血才是让权力维持下去的唯一方法,这就像吸食鸦片的人,必须不断加大对鸦片的需求量一样。

一直到1794年的夏天到来时,罗伯斯庇尔终于被打败了,他自己也被人们送到了断头台上。这之后,法国政府由5人组成,称为督政府。他们对国家外战、内战进行维护、防御,一直坚守了5年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对法国政治的变革只是一个小插曲,这几个人治理得非常随意,而且相对敷衍。这时,曾经在法国盛行的革命热情传播到了德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地,这些国家都很快变成为共和国,国王被赶了出去。不过,督政府对于共和国的宣传并没让部队停止对人民财富的抢夺,国家也没因此减轻负担。而且,这种革命越来越像最初为政权而斗的争斗,完全没了为自由而战的神圣。此时的外交政策依旧沿袭法国君主制度时期的样子,这几乎是君主制在这个国家最后的特征了。5人督政府对此完全没进行一点儿改变,法国的外交保持着十足的活力。

很快,一个为法国以及世界带来灾难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征服了意大利的拿破仑·波拿巴。他用非常自我的方式,将法国利己主义发挥到极致,这给法国带来了10多年的繁荣,也最终将耻辱留给了法国。

当5人组督政府在主持法国政务的时候,拿破仑正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前途用心争取着。很快,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并将这一权力推向最高峰。拿破仑的理解力不强,不过,他的直率与超强能力非常明显。最初,他以罗伯斯庇尔的拥护者出现,并在激进的努力中获得了职位提升。但这时,他还没有能力拥有掌握欧洲形式的权力。在他的心里一直做着一个梦,那就是复兴早已消失的西罗马帝国。他想要以巴黎为中心,建设一个全新的巨大帝国,从而将罗马曾经的神圣完全取代。如此一来,当时的维也纳皇帝就变成了奥地利的皇帝,而不能再以罗马帝国皇帝自居了。而且,他一直想与奥地利公主结婚,于是,他果断地和自己法国籍的妻子离了婚。

至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实际上,这时他已经相当于法国的国王。到了1804年,他毫不谦虚地在法国称帝。当时,巴黎教皇为他举行加冕仪式,但他记住了查理曼大帝说过的话,自己亲自将王冠戴到头上。同时,他的儿子被他加冕为罗马国王。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拿破仑迎来政治上的全盛时期。他将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都征服了,俄罗斯以西的所有欧洲地区都归他统治。当然,英国人的制海权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他曾在1805年与英军在特拉法加海进行战争,但以失败告终。后来,西班牙也于1808年开始反抗他,并在英国惠灵顿军队的协助下,成功地让法军退出西班牙半岛。至1811年,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产生争执,于是,在第二年,他亲自带领60万人马向俄国进攻。但因气候的不适应,最终失败了。再之后,德国、瑞典相继开始反抗他的统治。于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他回到法国境内,本想以自己的实力重新统治欧洲,但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最终变成英国的战俘,于1821年在圣赫勒拿岛死去。

法国这场革命所产生的力量,至此被消耗一空。盟国们于维也纳召开了一场代表大会,认为应该尽可能地恢复欧洲之前的政治格局。从这一时期开始向后的40年时间里,欧洲社会一直维持着因修复国力而带来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