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正道直行:修涞贵自述创业心路和人生感悟
6598000000004

第4章 借鉴·创新·超越——由外而内需要极大的勇气

企业之“道”,永远是“软”的管“硬”的、“圆”的管“方”的。道,就是规律。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我们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站得高,立意高远。

修正所有的制度都是由下而上,取之于民、取用之于民、适之于民。制度能定准的就定,定不准的就不定,等到能定准的时候再定;制度能执行的就定,执行不了的就不执行,等到可以执行的时候再执行。

一 破茧而出的康威

《庄子·逍遥游》里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是我最喜欢的一种鸟,因为它寄托了我的理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更是我向往的境界。当我们企业的标识被设计为大鹏时,我深信,冲天而起、翱于九天的那一刻就要来了。

在商海航行,要用望远镜瞭望社会趋势,用显微镜观察市场,用放大镜寻找机会。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去觉察外部世界,则组织内部的事物必将蒙蔽他们,使他们看不见真正的现实。”

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往往十分看重眼前的利益,并尽一切可能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谋求利润。因此,他们常常注重“术”的应用,讲究权谋路数。而真正的企业家往往更有眼光和谋略,并且懂得为长远利益放弃眼前利益。企业家本应“重道而不重术”,讲求按照企业发展规律做事。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不仅要洞悉市场趋势,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市场趋势应该有什么样的内部调整,这才是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

1996年企业复活之后,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狠抓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扩大产品销路,提高企业知名度。

随着规模的扩大、经营方式的转变,原来的体制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了。

1996年初秋,药厂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时,由于药厂的经营状况刚刚有所好转,员工们处于观望阶段,认为仅仅1年还不能说明问题,都不愿掏钱认购股份。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或者愿意抓住机会。别人不认购,我来认购。就这样,我多方筹资认购了所有的股份,并拿出一部分股份(4%左右)赠予了那些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人。

更名改制的时候,全厂的人都开动脑筋想厂名。面对“宏运”“吉祥”“广发”等100多个喻义平安、发展的名字,我始终没有找到感觉,拿不定主意,我希望找到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叫“修正”,因为当时我已经有了很深的修正情结,意识到了修正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人类进化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修正史,真理与谬误永远并存。适时、准确、恰到好处的修正,是人和企业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力量。

这个名字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但我本身就姓修,我儿子叫“修正”,如果我把企业的名字改作“修正”,员工会不会以为我要搞家族企业?企业刚刚有好势头,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权衡再三,我虽心有不甘,但也只好暂时放弃了“修正”这个名字。

1996年12月,改名正式提上日程。那时全国上下正在为庆贺香港回归做准备,全国人民都很兴奋,我们还特意资助圆明园建了一个鼎。当时,我题的词是“康威是中国人民的需要”,意思是中国人若想永不挨打,就一定要健康威猛。

当企业欲改名为“修正”的想法暂时搁下后,我的脑子里就蹦出“康威”这个词。因为我们是做医药健康产业的,目的就是要使国人健康威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达到“修元正本,造福苍生”的愿景。

于是,康威药业诞生了。康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顺利注册。至于产品商标的名字,我没太在意,用了大多数股东和员工喜欢的“红利牌”。岂料就是我的这个疏忽,让康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然,这是后话了。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一种文化的支撑和一种精神的引领,否则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康威人赋予“康威精神”8个字——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康威作风”也是8个字——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企业的标志设计也让我们大费脑筋。碰巧这个时候大哥修涞荣从外地回来了,大哥自幼就喜舞文弄墨,一直为我们所敬重。他思索良久后,对我说:“咱们中国人起名字一要图吉利,二要表示对未来的希望,三要有士气。设计标志也是如此。”

他这一句话启发了我,那就用斧子吧。在我们东北农村,“斧”和“福”同音,新娘子嫁进婆家,首先要在炕上坐福,就是在炕中央放着两床红绿被子,被子夹层里放着一把乌黑铮亮的新斧子,每个新娘子都得坐上去,这样才有福气。有了福气,才能和和美美。斧子自古也是宅中避邪之物,我不迷信,但却欣赏它所象征的正气。

于是我选定两把并立的斧子作为我们企业的标志,一把斧子劈山开路,创新求变;一把斧子砍向人间病魔,造福苍生。这个标志既洋溢着吉祥喜庆,又有势如劈山的正气,更像一只展开双翼的大鹏,翱翔寰宇,扶摇九霄,引领着我们一起去翱翔、去飞跃。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个标志也象征着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象征着我们企业的创新精神永无止境。

标识由红蓝两色组成。红色象征着员工们敬业的诚挚、服务的热情,代表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蓝色象征着生命,表示我们企业的胸襟像大海一样广阔、像天空一样高远。

“康威”这个名字很快在当地就家喻户晓了。

又是一年草返青,康威势如其名地壮大起来,我们相继推出了肺宁冲剂、康威双效、斯达舒等几种新药。

我们一直是凭良心做药,凭借着天麻丸和太和圣肝的疗效和口碑很快打开了市场。这些新药一投放市场就受到药商和各大药店的关注,订单纷至沓来。

医药市场很快刮起了一股“康威”旋风。我们没有花1分钱去做促销广告,产品照样供不应求。尽管我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销售方式,但来厂要货的批发商照样趋之若鹜。

1996年,太和圣肝和肺宁冲剂在北京的中国科技新产品、名优产品博览会上,双双获得金奖。这个金奖捧回来后,我们的产品更加畅销了。

1996年深秋,天刚冷的时候,两个年轻的药商从哈尔滨来厂里购买太和圣肝。他们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用现金结算,生意顺利成交。他们临走时留下一句话:“这药要是好卖,我们就长期从你们这里进货。”

10多天之后,他们果然又来了,见了我就一脸兴奋地说,上次进的货很快就销售一空了。这次他们要了更多的品种,不但有太和圣肝,还有天麻丸等10来种药品,还是当场现金结算。

下头场雪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个人又来了。这一次定了近10万元的货,大部分都是畅销品种。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由于现金带得不够,需要我们把药送到哈尔滨,到了那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老客户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并不过分。我跟大家商议了一下,同意送货。毕竟这一车货价值近10万元,又是长途运货,我嘱咐送货的小陈:“第一,路上一定要小心,安全第一;第二,不交钱,不卸货。”小陈点点头,说保证完成任务。

车走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亮的时候到达了哈尔滨。上次没有来的那个人坐着一辆出租车,在102国道口接车,并径直把他们带到一个空车库,看样子这就是他们的药品仓库了。他们要求把药卸在这里,小陈按我的指示坚定地说:“你们把钱交了吧,钱清了就卸货。”

那人说:“钱在存折上,现在才6点多,银行得8点半才上班,这一耽误就是2个小时。我们先把货卸下来,完事之后你跟我一块到银行去提钱,一分钱也不会少你的。”

骗子若要存心骗你,设计的陷阱总是天衣无缝,唯一可以躲避的方法就是“别动”,坚持你的原则别动,微微一动就掉进去了。

小陈动了,他觉得这样也合情合理。于是他们开始卸货,塞进仓库。等到所有的货都卸完的时候,才刚过8点。那人带着小陈来到附近的一家银行门口,他下了车,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路边电话,对小陈说:“你先在这儿等着,我去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一声,货到了,要付款。”

毕竟这是两个人的生意,互相打一声招呼也是应该的。小陈没有多想,坐在车里远远地看着他。

那时正是早晨上班高峰,路上车来人往,一个个身影从货车前走过,不时挡住了小陈的视线。也就是一个短暂的瞬间,等他再看电话亭的时候,发现那里已经没有人了。

人干什么去了呢?是上厕所了,还是买早餐了?小陈这样想着,便接着等,10多分钟过去了,那个人还是没有出现。小陈这才感到有点蹊跷,继而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他叫司机马上开车赶往刚才卸货的仓库。

仓库很快找到了,门是悬着的,仓库里面空空如也!从卸货到现在也不过20多分钟的时间,怎么就变成空的了呢?是在做梦吗?他狠掐了一把大腿,这不是梦。

小陈意识到,他遇到了骗子——高明的骗子。这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骗局,一个天衣无缝的圈套。

从最初到厂里买药,他们就做足了铺垫,再到要求把药送来,把货卸到仓库里,领小陈到银行取钱,再借故打电话,让小陈在银行门口等候,另一个人把药拉走,逃之夭夭。这一环扣一环,一步跟一步,设计得何等精密、巧妙。这可是价值近10万元的药啊,这下可怎么交代?

无法交代也得交代,小陈硬着头皮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药品被骗的经过。我立马血往上涌,觉得好像被人踹了个窝心脚。我只怪自己平时只关注厂里的防火、防盗,偏偏疏忽了防骗。这个时候责怪是没有用处的,我让小陈立刻报案。

在民警的闪电行动中,那家仓库的出租者找到了,查清了租者的姓名和地址,开始有目标地查找犯罪嫌疑人的下落和药品的去向。经过连夜侦察追击,第二天凌晨两个犯罪嫌疑人落入了法网,他们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供出了药品的下落。

消息传到厂里,员工们一片欢呼,我也松了口气。

做企业有三怕:一怕骗,二怕拖,三怕亏。这里面的第一怕就是怕骗,被骗就等于血本无归。做企业不要怕慢,慢搞好了就是快,快搞不好就是慢。俗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对企业发展来说,重要的不单是速度。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大趋势,理解新规则,创造新能力,先追求生存,再图谋发展。既不能惊慌失措、急于求成,又不能无动于衷、墨守成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一朝一夕可改变。只有未雨绸缪、水到渠成,才会有好的结果。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取舍”,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的生存发展高于一切,企业的和谐共赢高于一切。

二 顺势者而为之

《孙子兵法》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全局观念。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否定位准、站位高,就要看一个人的定力如何、心智如何。关键时刻,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大局观相结合,你就能抓住战机,乘势做大。

哈尔滨的那起被骗事件,尽管后来骗子被抓到了,损失也挽回了,可这件事在我心里却留下了一道深深的阴影。这起被骗事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必须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

要有自己的销售队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把销售人员分布到全国各地,每个省至少也得有百八十号人,全国合起来一算,就得有几千人之多。古语说得好:“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就我当时那个巴掌大的小厂、破烂的厂房,哪个愿意来?哪个又敢来?

拥有自己专属的销售队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一步。要想迈上这一台阶,就得硬件先到位,这个小厂房到了该淘汰的时候了。我思索再三,决定舍弃那个租借来的小厂房,另筑新巢,在一个理想的地方新盖一个现代化的厂房。

从我1995年接手工厂到1996年底,除去纳税,康威已经积累了1500万元的纯利润。1500万元做发展资金足够了,但要重建工厂,盖符合标准的现代化制药厂房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办?向银行贷款是一条路。现在的康威毕竟不同往日,找银行求助是没有问题的。但款不能轻易贷,权衡再三,我最终放弃了贷款的念头。

目前有很多企业家是非常喜欢冒险的,他们愿意用借贷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企业,而我在这一点上却总是量力而行。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四大家族企业之所以能成功渡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恰恰就是他们都遵守着共同的准则——量力而行。当危机到来时,银行会拒绝对企业放贷,关键时刻得不到银行的支持,还要支付先前贷款的利息,企业会雪上加霜,甚至会被拖垮。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破釜沉舟固然勇气可嘉,但也是无奈之举,匹夫之勇逞不得。

我仔细地盘算着。新厂房是否建成,关键要看1997年的销售情况。如果销售顺利,产品卖得好,异地改造的钱和发展投入的钱就都有了。

想到这里,心里有了底。

有人告诉我,市区有一块地,足球场大小,挨着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地价也不贵。我去看了看,觉得那块地建厂房够用,可今后要发展,就得动迁民房,不划算。我把目光转向了市郊。

浑江的两岸,山峦起伏,四季如画,一条金厂河静静地流淌在群峰之间。河边有一座大山,叫元宝岭,坐落在神奇的长白山麓,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这地方好!

1997年春天,新厂房的施工开始了,元宝岭的向阳坡上建起了四个大平台。第一层,办公楼和综合楼;第二、三层,厂房;第四层,库房;空闲的半面山坡作为预留地。厂房设计得不仅宽敞实用,而且美观大方。

新厂房建筑方面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我带着技术人员外出考察设备选购。为此,我专门请了两个专业人员来把关。对每一件设备,我都要问个仔细,功能、年限、缺点等都逐一问个明白,在价格上也是对比之后再做决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设备。

一转眼到了1997年年底,这一年的纯利润近1个亿。

1个亿,连我自己也吃了一惊。从负债425万元到赢利1亿元,简直是一个神话。而且这个数字是在一个破旧不堪的小药厂里,用最原始的方式,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创造的。

有人好奇地问我的生辰八字,是不是带着大富大贵。我不知道我的八字是不是不凡,我只知道事在人为,修正的今天是我和我的员工们一起打拼出来的。检验能力的标准不是口号,不是誓言,而是成果。

1998年春节刚过,药厂乔迁。那一天,新办公大楼和生产车间都挂起了灯笼和横幅,全厂一片喜气洋洋。

企业的现代化未必就能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发展是由市场份额决定的。我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尤其是那次被骗的教训一直提醒着我,必须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

我决定组建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团队,我们最终是要向国际化标准迈进的,从现在开始就要提高队伍的专业性。我只要品行优秀、专业对口、有志气、做实事的青年,而药厂则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

近千名新员工就这样从四面八方不同的地方踏进了元宝岭,来到新“军营”。对这批新招收进来的员工,我要求按照不同的岗位进行培训,工人要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前面实操,销售人员则去开疆辟土。

一个鲜为人知的袖珍小厂,在动迁之后迎来了她4岁的生日。她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质朴坚韧的品格;她没有骄人的业绩和显赫的声名,却为以后的惊天动地积攒着力量。

修正的发展观是与势俱进,而不仅仅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跟着时间后面跑,而与势俱进则是紧跟形势的变化,在新形势下采取新方法、新措施和新手段。对于形势发展应看清苗头性的问题,把握倾向性的问题,对规律提前掌握,进而转化为生产力。这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稳妥性。所以,我们是与势俱进。

三 以退为进所需的不只是勇气

唐朝契此和尚是得道高僧,他身背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曾写过一首禅意盎然的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好一句“退步原来是向前”,它使我在处理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了深刻的启示和体味。

孔子曾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小人每天所思考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注重的是规范,小人担心的是利益。在品牌上,总有见利忘义、不劳而获的小人,他们根本不会在意产品的质量和为人的道义。

太和圣肝的成功带来了一大群“跟风者”,通化城硝烟弥漫的肝药大战因此而开始,进而引发了全国的肝药大战。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成本,许多小厂在价格上、营销上、品质上各显“神通”,搅得市场混乱不堪。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只是进行同质化竞争,最终结果必然是拼掉了小企业的销量和大企业的赢利能力,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微薄,大伤元气。

经过这次教训,我体会到,产品疗效再好,如果没有品牌,就很容易被别的企业跟进、模仿。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好产品,还要塑造好品牌。

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状况,我适时调整战术,决定减少对肝药市场的投入,开始寻找一个新的拳头产品,并决定倾力打造出一个驰名品牌。我就是要找差异化的市场,生产出别人没有的产品,这个产品一定要是独家的、有知识产权的,我才能站得住脚。

傍名牌、吃名牌现象的猖獗,反映出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保护品牌问题上的无助,伪名牌的存在大大减缓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知名企业的发展速度,将那些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品牌名声吞噬殆尽。这实质上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放弃一个赚钱的产品很痛苦,很难下决心。我也觉得很不舍,但这是必须的。做大事就要往长远看,一时的不舍很可能把自己引入绝境,不舍一时哪来一世。我狠了狠心,决定舍弃太和圣肝。

同时我清醒地看到,树立良好的品牌是提高企业形象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提升一个企业的知名度大有益处,否则将很难长远地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千万不要为眼前一时的成功或挫折所迷惑。

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少有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快速甚至超速成长的企业不在少数。对于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来讲,实现快速成长似乎已经不是很难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成长冲劲和组织资源的有利条件,短时期内就可以使企业迅速发展。但快速成长不等于可持续成长,关注成长的可持续性,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家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可持续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的过程。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意味着企业要和谐、均衡地发展,而和谐与均衡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

太和圣肝的成功使我们进入了成长初期阶段,但那时我们还没有驾驭市场的实力,无法由卖产品上升到卖品牌。文武之道,有张有弛,选择退出,成就了我们在斯达舒品牌营销上的大业。由卖产品到卖品牌,由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我们企业实现了成长道路上的第二个突破,由此真正进入成长阶段,企业也真正起飞了。

四 精华取自谦逊

《周易·谦卦》的注释《象传》中这样写道:“地中有山,谦。”说的是唯有大地才会长出高山,这是大地谦的缘故。

大地给企业的启示就是:一切高于我们的东西,我们都要积极去争取,拿来的前提是“低”,拿来的结果是“高”。《老子》中讲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此处所言的“私”,并非私心,而是指人的自身,“成其私”即成就人自身。老子这段话所体现出的哲理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皆可适用。企业永远不要小视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才可能看到和学到可以使自己变成高山的真经。

如果我们站在山峰之巅,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无论往哪个方向走,我们都面临着走下坡路的现实。在“风光无限”的背后,等待我们的是无路可逃的下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做企业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或决策已经完美,自己把自己推向顶峰的结果就是跌入低谷。做企业一定要脚踏实地,才会步步登高。

对很多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最困难的往往就是忘记——过去愈成功,忘记过去成功的经验愈难。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淘汰式的速度社会。当你希望尽可能地得到能够让自己更快成长和进步的方法时,首先要学会的是把自以为是的观念暂时抛开。这就是老子所主张的“致虚极,守静笃”的深刻含义。

人应该充满激情,但不可以膨胀。对做企业来说,就是永远不要自满,永远不要停止武装和补充自己,进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一个企业而言,昨日的成功经验也许会成为今天的失败教训。时移势异,倘若墨守成规、抱残守缺,那么离死期也就不远矣!

三株的失败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宝贵案例。三株是20世纪90年代最受人瞩目的企业,其产品三株口服液曾一度家喻户晓。但最后三株也毁在自己的广告宣传和技术缺失上。

三株所创造的奇迹,并不是年销售额从1994年的1亿元,猛增到1996年的80亿元;也不是1993年注册时资金仅区区30万元,4年后净资产就高达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零。三株创造的真正奇迹在于,其在中国辽阔的农村市场上的极大成功。强有力的宣传攻势让数以亿计的农民无论生了什么病,首先想到的就是服用三株口服液。

遍布全中国的销售网络加上强有力的媒体宣传攻势,让三株口服液一夜成名,由此带来了销售额的急速上升。从表面上看这正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事实却不尽然。

1996年9月,湖南省常德市78岁的老汉陈伯顺服用了三株口服液之后死亡,此事经20多家媒体报道后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尽管官司最后三株胜诉,但名声却已无力挽回。

三株总裁事后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得出了三株失败的15大失误。企业的飞速扩张、单一的产业结构、疯狂的营销手段、疏漏的内部管理,等等。即使不出现常德事件,三株的失败也在所难免。

在企业飞速发展的时候,决策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双眼会看不见除他以外的事物,双耳会听不见除他以外的声音。这样的一个人如何能看得远,如何能听得见,又谈何发展?

在营销人员培训大会上,我深刻地总结了三株留给制药企业的教训。广告可以在短期内让许多人掏钱购买你的产品,但最终长久维护企业名声的还是疗效。三株口服液作为保健品,原本可以维持它的市场地位,但一旦把它吹成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注定了没落的结局。

营销人员对我的理论大多也表示赞成,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康威推出什么样的药品?用什么样的武器向市场出击?

我要推出的拳头产品是一种治疗胃病的药品,名叫斯达舒。斯达舒胶囊是我引进数十位医药专家苦心研究的成果,是50年胃病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一般胃药往往只针对胃病的单一症状,而斯达舒胶囊对胃胀、胃酸、胃痛都有效。

我在弟兄中排位老四,有位员工把这个药品换了个谐音,称为“四大叔”。我听后哈哈一笑:“好,四大叔就四大叔。”

1997年,斯达舒胶囊推向市场,即使我自信它的疗效是最强的后盾,但依旧不敢乐观,毕竟近10年来胃药市场已形成了众多的品牌。

于是,我准备在全国先设10个省级销售点,做开路先锋。我自己亲自招聘省级销售主管,再由省级销售主管自主招聘营销人员。

这一年的秋天,一位曾在三株任职多年的高级营销主管姚总来到通化找我,表示愿意为我扛起康威的营销大旗。

姚总用了大半个晚上向我阐述了他的营销理念,他认为,当今要抢占药品市场,广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型武器。不仅电视广告要铺天盖地,连各地的报纸也不能放过。只有广告随处可见,才会对消费市场起到震撼作用,才会被广大用户接受,才能打开市场的销路。

我一直饶有兴趣地听着,心里着实不敢苟同。广告什么时间打,打多大的规模,这都是需要策略的,里面有极深的学问。三株的辉煌是短暂的,失败是悲壮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它毕竟是在营销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仅从这一点来说,“三株药业”的名字就应当为后来人所牢记。

做企业就应该具备谦而思进的精神,从高位到低位,从低位到空位,从空位再到持续地精进。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企业才能有快速而持续的大发展。

我将三株的失败案例铭记于心,并嘱咐自己绝不能重蹈覆辙。

许多营销人员都要求,尽快给予广告支持,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支持。我一直没有明确予以答复,我知道广告的重要性,但我更认为,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应当是依靠产品打开销路,一味依靠广告,只能培养懒汉。

1997年,康威药业没有打任何电视广告,几十位省级销售主管在全国各地拼了力气在推销。

孔子说过,“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品好的人,有君子之德的人,就不会孤单,他周围一定会聚足人气,受人尊重,被人信赖。我自信是个有德之人。

一个真正有仁德、有道德光彩的人,他会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至于获得的结果则放在后面不予计较。这样的员工你会不放心吗?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你不必管理自觉的人,如果他们的心投入了,做任何工作都会有动力。”自觉就是德啊!

五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无数

《孟子·告子下》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可见,做一件大事是非常难的,而做一件大事的开头是难上加难的。然而,我和员工们始终都相信:艰难的条件磨炼人,艰苦的环境成就人。

我决心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康威药业要造就的是一批以德行走天下的营销者,我们不缺“送药的”。

在营销人员的培训大会上,我明确地告诉大家:“各位走上各自的岗位,首先要寻找客户,利用批发、零售和医疗等多种渠道,推销我们的药品。也就是说,每个市场都要靠你们自己通过努力去开发和启动,半年之内要见成效,做不到就请让贤。我要你们做的就是,销售出去一个不够知名的企业生产出的不知名产品。至于大家热切盼望的广告支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在短期内不会有,也不应当有。因为我们要培育自己的、能在市场上经受风吹雨打的营销队伍,而不是只能送货的思想懒汉。”

会议结束后,我和姚总又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然而我们两个人都想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后还是无果而终。

1998年秋天,康威药业第一批派出的营销人员,在我坚持不打广告的前提下,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一线的营销市场。他们没有任何营销优势,没有广告推介,也没有谁知道远在通化的山沟里还有一个康威药业,更没有谁知道有一种胃药叫斯达舒。

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等待着。1个月下来,各地都有无法适应这样艰苦工作的人溜之大吉。要求广告支持的声浪又传了过来,姚总再一次和我探讨广告支持的必要性。而我依然还是那句话:没有广告,继续坚持。

“君子和而不同。”有人格的君子讲求和谐,但绝不会盲从附和。姚总的人格我是敬佩的,他没有因为我是老总而附和。理念的对错我们姑且不谈,作为朋友,我欣赏他这种坦荡。

各地的营销队伍开始缩水。为了巩固阵地,我带着姚总等人离开通化,到各地看望大家、鼓励大家。

第一站是北京。北京的销售队伍面对销售困局,一筹莫展。我与他们开会座谈,企图说服他们接受这样的销售理念——不依靠广告,靠自身宣传去打开销路。北京的一批年轻人显然不理解我的意图,甚至怀疑来自山沟里的康威药业根本打不起广告。

从北京去武汉,我们一行三人,只买到一张下铺。我把下铺让给了一位年纪大的人,自己钻上了上铺。

在武汉的营销会上,与在北京的年轻人一股脑地要广告不同,这里让我看到了希望。很多人支持我的观点,既然要打造自己的营销队伍,就应该这样一盒一盒药卖起,只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总会被消费者认同。武汉的销售形势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月比上个月的销量翻了好几倍,不少“老胃病”到药店指名就要斯达舒,说明它的疗效确实很好,已经有了“回头客”。只要再干些日子,不愁打不开销路。

这种呼声让我感到欣慰,接着我来到了郑州。这里大多是从通化出来的人,有的是以前厂的老员工,他们几乎是无条件地相信我。他们觉得,既然修涞贵能把一个小厂做到今天这样的成绩,斯达舒就一定能打开销售市场。

老员工的信任与北京新人们的抱怨,让我想起子夏的一句话:“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君子要先取得别人的信任,然后再让别人为我所用,如果没有信任,所用之人就会不理解和不认同。老员工之所以能如此支持我,是因为他们与我一同经历了康威的化茧成蝶。我们之间的情感岂是一个“信”字了得。而那些北京新人们却不曾见证过这些,让他们信任我、理解我,也许是为难他们了。

我在营销队伍中继续大浪淘沙。时间,是对每个人最好的考验。3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广告支持,一部分人已经熬不住了,纷纷选择了离开,这其中包括姚总。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而能坚持到底的,才是与企业发展同甘共苦的真正勇士,才是我想与之同行的营销战士。对于离开的人,我只想说随心随缘吧!

在创业上,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决策上拍脑袋,执行上蜻蜓点水,管理上虎头蛇尾,都将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在创业团队的建设上,我们不要试图找到最好的人,而是要找到最适合的人。

六“渗”者为王

我一直说,“做药就是做良心,做企业就是做人心,做市场就是做民心”。消费者的心在哪边,市场主权就在哪边。做企业几十年来,我一直把民心向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心来检视产品、策略、管理等。

1998年的冬天来得很早,一进冬月,北方大地已是滴水成冰,严寒引起的感冒和气管炎成为多发疾病。我们适时地推出了治疗感冒的康威双效和肺宁冲剂两个新品。

此时的市场已经了过半年多的整合,营销人员大体稳定了下来,以省为单位的营销布局基本建成。斯达舒经过全体营销人员的努力,在市场上逐渐打开了局面,部分省、市的月回款额已经达到近百万元。我觉得这时用广告推动销售的时机成熟了。

人吃五谷杂粮,都要经过胃来消化,苦、辣、酸、甜都得胃来承受。胃病,俗称“心口疼”,自古以来就是多发疾病,世上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

胃药是医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在斯达舒之前,就有多种比较成熟的品牌占领了中国胃药市场的大半江山。要想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实际上,无论竞争多么激烈,市场都是永远存在的,关键在于你的营销能力。不管是产品的特点,还是品牌的基础,要想杀出一条血路,还靠原来那种简单的营销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一套完整的品牌塑造计划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斯达舒在古汉语中有“迅速舒缓”的意思,一语点出了药效。然而在正式投放市场以后,发现消费者很难记得住这个拗口的名字。斯达舒首先要解决知名度的问题,必须让消费者先记住这个名字。当时很多创意公司给我们设计广告,我们都不满意。他们当中并不缺乏有创意的广告,但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广告是能够带来销售额的广告。

经过反复斟酌、论证,最后我们选定了这样的广告:在紧张的节奏下,一位年轻的母亲焦急地翻着抽屉,丈夫的胃病又犯了,找不到胃药,年轻的母亲急忙让儿子去找斯达舒,结果儿子却找来了四大叔,还好妈妈最后找到了真正的斯达舒胶囊。

自1999年上市,我们用了近1年的时间,利用“斯达舒”和“四大叔”的谐音,在电视广告里反复强调这3个字。我们当时花了300多万元的广告费,就为了让人们记住“斯达舒”这个名字,并且直接带动了销售额的增长。斯达舒以“四大叔”的形象,在二、三级市场很受欢迎,不少消费者认为这个广告很幽默、很好玩。然而,许多大城市里的人却不认可,甚至认为有些恶俗。但不管怎样,这个广告协助斯达舒从年销售额几千万元很快成长到了年销售额超8亿元。

在斯达舒打出知名度之后,我在2001年将斯达舒的广告诉求修正为“胃痛、胃酸、胃胀,请用斯达舒”。

我的策略是直指胃病的几个常见症状,而不像有的厂家要让消费者分清自己的病是胃寒还是胃热。对病理的判断是医生的事,消费者通常只会依据自己的病症来服药。归纳起来,不论是十二指肠溃疡还是急慢性胃炎,症状都是酸、痛、胀。经过缜密的思考以及和广告制作商深入讨论之后,最终确定了广告语直接针对胃病的三大症状——酸、痛、胀。在人们的印象中,“四大叔”版已经家喻户晓了,现在又推出“症状篇”,带来了两个广告的心理重叠效应:当人们感觉自己“胃痛、胃酸、胃胀”时,下意识就想到了“四大叔”。

简单明确的诉求带来了天文数字的销售额,斯达舒迅速跃居国内胃肠药销售排名第一。

到了2002年,我们又把斯达舒的广告修正为“胃,你好吗?”,开始了品牌传播沟通的过程。从战略上来说,就是从大众印象、到功效诉求、再到深度沟通的完整传播策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希望得到他人的祝福,此乃人之常情。我们紧紧抓住了人们的渴望意识,将自身产品斯达舒的功效、治疗对象,升华为“胃(喂)!你好吗?”的亲情化诉求理念,巧妙地将产品和企业形象融入亲情之中。

尽管画面在变换,却只有“胃(喂)!你好吗?”这一个相同的声音反复出现,轻叩消费者的心弦,使目标受众在观赏广告画面的同时,得到了亲情化的心理寄托,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强化受众的记忆,同时取得了整合传播诉求的效果。

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爱,当我们可以给予别人爱的关怀时,请不要吝啬。

画面最后,一位历经沧桑的中年男子的一声充满磁性的声音——“胃(喂)!你好吗?斯达舒,关心就在身边,修正药业!”——在山野间反复回荡。一声久别重逢的问候,一道温暖心脉的呼唤,一缕万千牵挂的情怀,充分展示了个性化的人文关怀,诉求清新、凝练、简约、得体,使受众耳目一新,百看不烦。

在对产品斯达舒的诉求中,我们将产品形象诉求和企业形象诉求结合为一体,在全面推广产品形象的同时,没有忘记企业形象的广泛树立。

当然,检验药品优劣的最终评价权,是掌握在消费者手里的。许多人反映,斯达舒不论是治疗急慢性胃炎还是治疗胃溃疡,疗效都十分显著。

那时候,秦池以标王而闻名全国,但因渠道不畅,许多地方买不到秦池产品,导致假货泛滥,冲击了正常的销售。秦池的悲剧使我认识到了“渠道为王”的重要性。

与广告相配合,我们迅速在全国建立了30个省级分公司、350个地级办事处,各县设立工作站。当时我们已有7900多位营销员服务于各级渠道,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三级市场营销网络。我们同时成立了企划中心,建立了目标管理机制,层层制定切实可行的企划方案。

斯达舒的销量快速增长,通化的生产车间满负荷生产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总部不断接到断货的告急电话。斯达舒真是卖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