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雄霸三国
6634800000277

第277章 有备而来

七月初六日的这天,临汾、闻喜之间的古隘口南面爆发了一场双方预料中的战斗。

对于这场战斗的胜负魏越有足够的信心,不说跟他征战历练出来的精锐步兵,也不说典韦率领的超重装部曲亲兵,就宋武所部四百余压阵的重装冲骑就足以保证战场的优势。

战场宽度有限,双方投放兵力也有限,并非全面决战。

然而战斗一开始,胡才部前军的表现就超乎魏越的预料,竟然没有分兵修造营垒,而是分作前后两个大横队摆出了交替防守的架势。

魏越意外之余很快就释然,不经有些遗憾轻叹一口气:“原来如此……稍差一步而已。”

他身侧一众军官也是惊疑不已多有懊悔神色,观战的孟陀也根据胡才部前军的表现迅速推断出了胡才部的作战意图。

胡才部自昨日迅速改变行军速度和方式,以此扰乱了河朔军可能存在的伏击计划;而后前军迅速集结上前,摆明了是在给中军扎营争取时间。不论前军战绩如何,只要把河朔军牵制在古隘口一带,那么中军就能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倾尽全力修筑营垒。

此刻紧抓时间修筑营垒的胡才部中军,必然是大部分兵力在劳动,只有少部分军队担任警戒。若河朔军早有大股兵力潜伏,那么这时候抓住战机完全能卡死、打崩胡才部的计划。

可问题也在这里,若早有伏兵,或许面对胡才部冒失前进的前军……早就会发动伏击。毕竟胡才部的前军足有万余人,这么大的一股兵力放过去,伏兵若被察觉,会被胡才部前后合军围剿,所以没道理放过去。

整个河东被白波军劫掠、裹挟一空,故而出现在魏越视线中的胡才部前军是汉军军容,就连队伍行进,旗号编组的方式也与汉军类似。除了训练程度比不上汉军,导致阵列稍显混乱之余,这支军队与寻常的地方军并无太大区别。

魏越感觉到自己的威严受到了胡才部的挑衅,明知道自己有重装冲骑最能突破,结果前军摆出两个大横队要与自己拼消耗……更该死、气人的是胡才部中军竟然单纯的认为前军可以拖住自己?

哪怕决定养贼自重,可魏越还是想给胡才部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骑兵优势。

“虎步营到了何处?”

“已到隘口十里外,因压阵之故,军士疲敝难堪大战。”

“令虎步营原地休整恢复气力,若绛邑李乐部出城来战,务必阻李乐部于隘口北,保我后路通畅。”

“再令刘浑率本部支援典韦,听候宋武节制。”

连续两道军令发出,魏越目光落在成廉脸上,成廉昂首出列抱拳:“主公?”

“余下各曲集结坡下,人马饱餐待命。”

魏越说着抬头瞥一眼蓝天,现在午后温度灼人不适合重甲突击。吃饱喝足看典韦、宋武与敌前军厮杀,等气温下降、贼军体力耗尽后再配合战场形势发动突击,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顿了顿,魏越又道:“联系西岭之中潜伏的夏牟部,许其主动进袭干扰敌阵,以策应战场。”

古隘口北,随中军杂兵运输器械、辎重移动的卫仲道见传令羽骑往来疾驰,不由问回来不久的桓典:“桓公,不是说明日才会与贼军交锋么?”

“兵势多变,岂能一言蔽之?”

桓典盘坐在一片草地上纸笔书写,抬头扫一眼四周,见两里外的虎步营各曲不再交替移动,而是聚拢摆成防御为主的鱼鳞阵,不由发愣:“或许贼军势态有大变,不过即便李乐、胡才合兵倾力来攻,有扬祖所部熊虎之士,又有何惧?”

卫仲道可不愿再被白波军俘虏,也不敢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魏越所部的战斗力上,与桓典应付几句,便开始武装自己可怜兮兮的三十余仆僮。

古隘口南二里,姜武所部一千三百步军阵列已开始缓缓前进,两翼司马叙部搏杀重骑、宋武部冲锋重骑也开始缓缓跟随移动,而姜武所部后面跟着的是典韦率领的三百超重装步兵。

三百或五百,就是典韦临阵指挥的极限了。

这个数值并不低,大多数人面临死亡压力还能冷静调度百余人就难能可贵了。就连魏越,临阵战斗时能指挥自如的兵力也不过二三百骑,再多的话就会浪费战斗力,无法合理发挥。

战前调配兵力并没多少压力,难的是被战斗波及时还能否冷静的思考,并合理的下达战斗指令。

显然,胡才部前军是以拖延时间为主,自然不会主动上前邀战。

其前军能抵达战场,目的无非是寻找适合列阵防守的地势而已,毕竟古隘口与裴柏村的间距二十里长,胡才部前军向前寻找合适列阵地点时,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战场范围。

山坡上,魏越仔细观察着战场上一丝一缕的动态,相对于气息急躁忍不住率先发射箭矢的贼军,自己的部队则足够沉稳,还在有序的前进。

突然,敌军前队从中一分为二向两翼收缩,后队则朝中集结,而且大量的超长枪立了起来,顿时密密麻麻一片仿佛风中麦秆似得摇摆。

姜武部步军阵列还在前进,他们一丈八、两丈三的长矛阵列比叛军阵列足足短了近一丈,两军阵列靠近后弓弩、标枪、投石零散攻击至于,两军枪林对戳难分上下。

隔着三四里距离,魏越看不清具体战斗,但也清楚劣势所在。

自己的军队是老兵,进攻技巧、勇气都有,问题是就缺那么一丈距离,无法戳到对方阵列,所以陷入对峙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打出漂亮的战果。

“主公,皆是竹矛。”

就近观察的战斗的斥候来报,成廉转述时提议:“竹木坚韧却不耐利刃斩击,不妨遣邓展所部剑盾锐士趋前破之?”

超长枪方阵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那就是侧翼……难道真的就正面无敌?

魏越此前也迷信枪阵,不过拥有骑兵优势后他便有些看不上枪阵了,这是穷人才玩、当做看家宝的东西。超长枪方阵正面并非无敌,因双手持矛无法配盾之故,所以非常怕劲弩攒射;其次,精锐的剑盾兵配合熟练,破超长枪方阵如砍菜。

魏越却是眯眼陷入思考,他信任手下的将领,对付这种万人级别的战斗应该不存在大的问题。

先是胡才部诡异的行军变化,现在又是突然展现出来的超长竹木长矛……摆明了都是有针对性的在克制他。这不可能是胡才的策略,应该是张举早早布置下来的。

长矛阵列抵御骑兵冲击是一种不得已,且行之有效的对抗手段;哪怕自己的重装冲骑能冲破胡才部的阵列,可产生的损失与战果做比较,绝对不划算。起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任何忠心于自己的精锐武装都是宝贵的,要尽可能的避免折损。

在魏越分析胡才部还有什么特意针对他的后手时,前线搏杀的姜武部稳步前进。

敌阵竹矛虽长,却不耐斩击,很多的竹矛都被斩成了几截,一排排竹矛被一层层斩断,长度优势荡然无存。

当双方长矛距离接近时,残酷的对戳开始了。

枪丛如林在呼喊声中整齐的戳来戳去,摆动的枪丛下双方死士挽盾提刀渗透突击,只要杀到对方阵列中就能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混乱。

姜武部战旗缓缓前进,而两翼的骑兵阵列却不做攻击,骑兵不动,贼军两翼摆出的几个持矛小圆阵也不敢动,只能眼睁睁看着姜武部向前推进,杀得己方中央阵列节节后撤,留下一地无头尸体。

“敌阵三倍于姜武,却难抵姜武攻击步步后退,为何会如此?难道仅仅是因为疲惫?可这才初步交手,正是锐气十足之际,谁敢轻易后退?”

魏越眉头紧皱,胡才部绝对是有备而来,绝不是冒然来救援绛邑。绛邑很重要,只要绛邑在白波军手中,那么就能有效牵制魏越的兵力,自然而然入侵河内的张举不会腹背受敌,可以专心对付朱儁。

绛邑在叛军手中,那么魏越也也敢深入侵攻,胡才部、韩暹部自然也就有充沛时间的消化人力、物力,将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训练成重要的战斗力。

之前判断胡才部中军很有可能现在全力修筑营垒,所以全军下意识的想要迅速击破胡才部远道而来,稍显疲惫的前军,然后追击溃兵一路掩杀,予以胡才部中军重创,尽可能的降低今后古隘口的防御压力。

口中轻声自问,魏越想到一个坑,若胡才部的中军在裴柏村并未修筑营垒,而是列阵休息恢复体力,企图以逸待劳。

而自己兵力劣势,先破其前军再追击,必然人马乏困。然后一头撞上去,虽说不至于大败,最少也要折损骨干力量……精锐的老兵、骑兵都是魏越今后的骨干。

“传令,刘浑部沿西岭穿插,断敌军归路。”

“再令,西岭夏牟部择机与刘浑部汇合,以阻断敌前军归路为要,不得擅自追击掩杀。”

“三令,宋武、司马叙二部纠缠敌阵两翼,莫使敌军逃窜;并传令姜武部,说敌情有变以稳妥为主,注意军士气力休缓,不可一意强攻。告诫典韦,不可轻易击破敌阵,待断敌军归路后,再予以重击。”

一连几道命令发出去,魏越忍不住回头向北,果然看到了冲天而起的几道黑烟……绛邑守军李乐果然率兵出城追击过来。

这是一套针对他的组合拳,可惜韩暹部没能参与进来,不然三面夹击过来,自己最佳的选择就是原路返回,迅速向太原方面后撤。

如果韩暹部已经接近战场了呢?

不可能,汉军都打不出这样精密的配合,更别说隶属两个方面的白波军。

即便运气差到了极点,韩暹部也不可能这么快、巧合的出现在战场;起码最快还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才行,何况他还有临汾城做缓冲。临汾城在手,他的后路就在,大不了不要脸面了,带着军队先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