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6645100000053

第53章 阴沟里犯了大船

何晏这帮人确实还是有点能耐的。他们凑在一起合计,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招术,然后由曹爽那文采出众的胞弟曹羲写成一封奏疏,以替兄上书的名义呈交皇帝。

这个细节值得多提一句。皇帝曹芳年仅八岁,无法理事,曹爽身为首辅,代替皇帝处理国事。所以,这份暗藏密谋的奏疏就不能以曹爽自己的名义上书,否则就是自己上给自己了。这就会在道义上授人以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司马懿的这一群隐在幕后的对手是相当精细高深的。

这份奏疏的名字叫做《为兄爽表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其内容大致如下:

我的亡父曹真,奉事三朝,出将入相,立了功劳。先帝因为这个缘故,对我大加奖掖,可是我自己却无德无能无功。先帝圣体不豫,我虽然四处奔走,侍疾奉药,但也说不上有什么功劳。我和太尉司马懿共同领受了先帝遗诏,真是有说不出的惭愧、惶恐。

我听说舜帝排列贤人的次序,把稷、契放在前面;商汤嘉奖大臣的功劳,以伊尹为首。自古以来,都是按功德的大小来决定官职位次的。可是我无德无能,却位列百官之首,心中实在是不安。

无论是从德行、功勋,还是威望、年齿来说,太傅司马懿都是无人可比的。我空有其名,位次却在他之上,天下人会怎么样来看待我呢?一定会说我是沾了宗室之亲的光,却不知进退。所以,我恳请陛下能够采纳我的建议,让司马懿担任太傅、大司马,这样上可以充分显示陛下重用贤才的英明,中可以褒奖司马懿的文治武功,下可以让我免除众人的讥讽。

这封奏疏实在是太高明,太厉害了!曹爽放低姿态,将“明升暗降,明尊暗损”发挥到了极致,就连司马懿这样在政坛厮混了三十年的绝顶高手也绝无还手之力。

曹爽随后立即以皇帝的名义,下发诏书,将司马懿的职位由太尉提升至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而且,司马懿还获得了“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几项最高特权。这是当初曹操担任丞相,成为天下第一人后才拥有的特权。

诏书下发的这一天是二月二十一。曹爽和司马懿领命辅政是在正月初一。只过了短短的五十天,两位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利争夺战就拉开了帷幕。这也许是英明睿智了一生的曹叡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的吧。

曹爽通过这封奏疏,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玩了一通把戏后,名义上司马懿的地位更高了,超过了曹爽,位居百官之首。但是,司马懿宿卫宫禁、处理政务的权力却被悄然剥夺了。这也意味着司马懿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摆设,既不能亲密接触到皇帝,也失去了第一时间处理军国大事的机会。但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曹爽深明大义,礼敬老臣的光辉形象却巍然耸立起来。

曹爽的这一招,和当初曹叡继位之初的做法颇为类似,但在高妙程度上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曹爽的五人智囊团的精心思虑之处还在于,他们依然保留了司马懿的军权,而没有一概褫夺。这样既可以不至于伤害司马懿至深而引发强烈的抵触,也可以继续利用司马懿的军事权威威慑蜀吴二国。毕竟,曹氏宗亲中极为匮乏领军的将才,司马懿的作用暂时无人可以替代。

同时,曹爽还大发官帽,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被拜官为散骑常侍,还有三个儿子被封为侯爵,另外四个儿子被任命为宫廷侍从。

美国金融大亨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任何事总有两个理由。一个好的理由和一个真正的理由。”这句话揭破了玩弄权术者心底的秘密。

曹爽在智囊团的鼎力相助下,将一个很好的理由和一个真正的理由完全融为一体,成功地打落了司马懿的牙齿,却让他有苦说不出,只能和着血吞进肚子里,脸上却还不得不露出微笑。

在外人看来,司马懿真是老运亨通,福萌全家,司马氏这一家就算是鸿运当头,飞黄腾达了,却不知道,司马懿心里那份难过简直就是如丧考妣,羞愤欲死。

司马懿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曹爽这条小小阴沟里犯了大船。曹爽的无德无能和恭敬礼让,让司马懿产生了美好的错觉。他一直认为凭曹爽的能力根本就造不成什么威胁,他对曹爽根本就不曾设防,他甚至认为自己已经迎来了安然无忧的人生阶段,从此再也不用为生存担忧了。

但是,曹爽却笑里藏刀,给了他猝不及防的一击!司马懿知道,以曹爽的才智能力,绝对玩不出这么高明的花招,一定是他背后的狐朋狗友出的主意。极度愤怒的司马懿由此恶狠狠地记住了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这几个名字。

一般人面临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击。但是,坚忍与残忍已经融入血液的司马懿并没有急着反击。最初的愤怒与羞愧过后,他很快冷静下来,思考最有效的对策。

司马懿非常庆幸自己的军权依然还在。而这一点,也让司马懿推断出,曹爽等人对自己依然颇为忌惮,不敢骤下杀手!

司马懿冷笑了一声,他已经精准窥见了曹爽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不够残忍!

司马懿冷冷地想到:“如果自己和曹爽易位而居,一定不会这样拖泥带水,必须是一击致命。如果曹爽足够残忍,就该将自己的权利尽数剥夺,而决不能留下最有威力的军权,然后就该将司马氏一家尽数抄斩,永绝后患。如果曹爽真的这样做了,自己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司马懿决定,自己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看看曹爽独掌大权后到底会演出一幕什么样的好戏来。

曹爽架空了司马懿后,内心畅快无比。刚开始的时候,他在表面上依然对司马懿摆出一副恭敬有礼的姿态,但很快就连这一套表面功夫也省略了,从此开始大权独揽,肆无忌惮。其实,曹爽不知道,他在自鸣得意之时,早就因为自己的不够残忍,给司马懿预留了日后绝地反击的大好机会。

古罗马的统治者凯撒说过一句名言:权力与纲纪是不能同存共荣的。曹爽用自己的表现为这句名言加上了最匹配的注脚。

为了给自己这几位立了功的心腹安排位置,曹爽先是把吏部尚书卢毓变为仆射,而让何晏取而代之。邓飏、丁谧也被曹爽任命为尚书。后来,何晏、邓飏、丁谧这三个人因为胡作非为,而被时人讥讽为“台中三狗”。毕轨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李胜则担任了河南尹一职。司隶校尉是京都洛阳所在州的州级行政长官,相当于其他州的刺史。河南尹则是洛阳所在郡的郡级行政长官。

曹爽除了把这五位心腹都安排在了至关重要的岗位上,还把自己的亲兄弟们安排到了控制中枢的职位上。大弟曹羲出任中领军,统领京都所有的禁卫军。二弟曹训,出任武卫将军,指挥禁卫军主力之一的武卫营兵马。三弟曹彦,担任皇帝的侍讲官,贴身掌控皇帝的一切动向。其余尚未成年的小弟们,都以列侯的身份,充任皇帝的侍从。

曹爽布好了这些局,就等于是掌控了整个朝政。

何晏等人把持了大权后,上行下效,甚至比曹爽还要肆意妄为,凡是迎合他们的人都可以得到提升,凡是抗逆他们的人都被罢黜辞退。

黄门侍郎傅嘏看不惯何晏等人的悖逆恶行,找到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晏外表文静而内心浮躁,巧取豪夺,嗜好利益,不求务本,我担心他会先诱惑你们兄弟走上邪路,仁人志士都将远离,而朝政也将要荒废了。”

何晏听说了之后,立即找了傅嘏的几个小毛病,撺弄曹爽将他罢免了。

大将军长史孙礼是曹叡临终前特意安排给曹爽当助手的。孙礼忠于使命,经常对曹爽提出规劝意见,曹爽感到很不爽,就把孙礼支到外地,出任扬州刺史。

曹爽一党的倒行逆施,虽然让很多仁人志士极为反感,但更多的趋炎附势之徒却看清了司马懿失势的苗头,纷纷依附奔走于曹爽之门。

司马懿的门前,车马日稀。六十一的司马懿,再一次迎来人生的低谷。并不是每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都能承受这种从巅峰骤然坠落的打击的,更何况这打击竟然来自于一个乳臭未干的无能之徒。三国中受气而死的人不在少数,但司马懿却似乎是一个用特殊材质制成的例外。他用自己的深沉,将一切的攻击与凌辱包容于内,不露一丝痕迹。

曹爽的夺权之谋,十分高明,让司马懿颇为忌惮。但是,当他冷眼旁观了曹爽一党一系列的胡作非为,心中反倒越来越有底了。他断定这不过是他们昙花一现的惊艳之作。这一帮浮华之徒,虽有几分才能,但终究品性不坚,在权力的巨大诱惑面前,必会失去定力,原形毕露。这样的人,在政治智商的较量上,还差得太远。

司马懿不动声色地耐心等待,继续观察……

心理感悟:鲜花与掌声也可能是最致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