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6661200000049

第49章 高温气冷堆

20世纪50年代初期,能源恐慌的情绪曾像大雾一般笼罩着英伦三岛。由于煤炭资源迅速消耗,石油资源短缺,迫使英国的工业领导人急于寻找一种新的动力资源。当时英国科学家根据他们在美国参加工作的经验,设计了一种石墨气冷反应堆。1956年12月,英国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

这种第一代气冷堆采用石墨作慢化剂,二氧化碳作冷却剂,金属天然铀作核燃料,镁合金(镁铝铍)做结构材料。

由于气体的传热能力比水差,开始时,每立方米的堆芯发出的功率只有0.55兆瓦,二氧化碳的出口温度只有345℃,电站的热效率为19.1%。这种反应堆的尺寸比较大,堆芯直径为15米,高度为10米,而且要使二氧化碳循环流动,从堆芯带出能量,要花很大的功率。为了节省自身的消耗,后来把二氧化碳的工作压力由开始的8个大气压提高到20个大气压,这时堆芯的功率密度增加到0.8兆瓦/立方米,二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也被提高到400℃,电站的热效率也相应地上升到30%左右。

然而,想再进一步提高技术性能,却遭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因为金属铀和镁合金不能承受更高的温度。由于投资大,成本高,因此不得不在70年代予以放弃。

英国设计的第二代气冷堆,称为改进型气冷堆。它采用二氧化铀代替金属铀。二氧化铀是一种类似陶瓷的材料,耐温性能大大高于金属铀。堆芯的结构材料也改用不锈钢。不锈钢与镁合金相比,会吸收掉一些中子,因此采用低浓铀代替原来的天然铀,来补偿中子的损失。这种新的组合允许堆芯出口温度提高到670℃左右,可以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并与标准的汽轮发电机组相匹配,使电站的热效率提高到了40%,单堆功率达到60万千瓦。改进型气冷堆的石墨砌体,包在一个混凝土的压力壳内,使二氧化碳的工作压力达到40个大气压,堆芯功率密度增加到2.8兆瓦/立方米,比第一代气冷堆高出了两倍以上。

气冷堆的另一个优点是气体冷却剂可以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气体的出口温度增高,则电站的热效率也相应提高。在改进型气冷堆中,若进一步提高气体出口温度,二氧化碳就开始与不锈钢发生化学作用。因此要继续向高温挺进,必须换用更为稳定的冷却剂和堆芯材料。

当时有好几个国家正致力于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工作。在这种反应堆中,他们选用不和任何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隋性气体——氦气作为冷却剂。对核燃料的组成也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采用一种全陶瓷型的热解碳涂敷颗粒,作为燃料元件的基本单元。这种颗粒和小米差不多大小。它的核心是直径为200~800微米的二氧化铀和氧化钍陶瓷材料,外面涂敷几层热解碳和碳化硅。涂敷层的厚度约为150~200微米,它可以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运行而保持其完整性。

将涂敷颗粒分散在石墨基体中,压制成燃料密实体,再将密实体装入由石墨制成的柱状(或球状)外壳之中,就成为燃料元件。

在英国和美国研制的高温气冷堆中,采用柱状的燃料元件。把几百个柱状元件布置在一起组成堆芯。燃料中的石墨既是慢化剂,又是结构材料。冷却用的氦气则通过燃料元件中的孔道,将热量带出堆芯。除了冷却剂和燃料元件不同以外,这种反应堆在形式上还保留着前两代气冷堆的基本特点。德国研究的高温气冷堆则另辟蹊径,它采用球状的燃料元件。这种元件的外径大约为6厘米,与有些居民家里做饭用的煤球差不多大小。有趣的是,它们的燃料方式也和煤球炉十分相似。在这种反应堆中,新燃料球由堆顶装入,烧过的球由堆底的排球管排出。成千上万个燃料球,随机松散地堆积在圆柱形的石墨腔内,并达到临界体积,发生裂变反应。这种气冷堆又称作球床反应堆。当然,实际上球床反应堆和家用煤球炉还是有不少差别的。球床反应堆燃料时不需要空气。氦气作为冷却剂从反应堆的上部引入,通过球床吸收热量后,从底部引出,与煤球炉中气流的方向恰恰相反。

高温气冷堆出口的氦气,温度可高达950℃~1100℃。用来发电的话,可使电站的热效率提高到40%以上。除此以外,它还可以进行高温供热,用来冶炼钢铁,精炼石油,生产氨和甲醇,进行煤的气化以及用热化学裂解水的方法生产干净的二次能源——氢。这种高温功能是任何其他类型反应堆所望尘莫及的。

在高温气冷堆的堆芯中,除了核燃料和很少吸收中子的石墨以外,没有其他结构材料,因此,中子利用的程度很高,可以在核燃料中以氧化钍的形式加入部分钍-232,让它吸收中子而转换成新的可裂变燃料铀-233,从而扩大核燃料的资源。

由于高温气冷堆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工艺,相应地提出了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拿氦气冷却剂来说吧,它在化学上是惰性的,在几千度高温下也不会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能与各种材料配合使用。然而这一特点竟然也带来新的麻烦。在驱使氦气不断循环流过堆芯的氦气压缩机中,由于转动部件在充满氦气环境下工作,金属表面不能生成氧化膜保护层,因此转动很容易发生磨损。

高温石墨气冷堆目前还没能作为成熟的堆型,在核能发电中广泛采用。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它极有可能成为最为先进的动力反应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