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6687000000088

第88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21)

在审讯中,侯景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供称:“……侯景逃跑时,曾将玉玺交给我,并说,倘若他死了,就让我将玉玺丢人江里,千万不要让外人得到。不幸,我在逃亡中,在京口渡江时遭遇到了一群盗贼,情急中我将玉玺扔到路边草丛中。逃到广陵后,我将情况如实地告诉了郭元建,于是,郭元建派人在那草丛中果真找到了玉玺。郭元建在投靠北齐的过程中,将玉玺献给了北齐行台辛术,辛术又将玉玺献给了北齐朝廷。”

从此,南朝的传国玉玺遂为北齐高氏所占有,萧绎只好放弃了寻找。

南朝兵戈暂息,北齐主高洋派散骑常侍曹文皎南下示好,南朝湘东王萧绎也派散骑常侍柳晖北去回访求和。

“萧梁的那些人不是守信之人,他们目前内斗并未能平息。我劝陛下不如趁此机会,出兵攻打萧梁的秦郡,一定会一举而下!”南朝叛将郭元建大声地向齐主说道,“陛下切不可答应柳晖的和谈条件啊!”

“攻打秦郡,郭爱卿有多大的胜算?”齐主高洋问郭元建。

“请陛下降旨,命令司空潘乐率军与臣一起围攻秦郡,萧梁的秦郡指日可下!”郭元建说。

“眼下两边信使往来,边境安宁,我劝陛下不要无端起兵!”行台辛术起身阻止道。

“辛爱卿连年用兵辛苦,暂可歇息。这事还是由潘乐和郭元建去办,行台不必劝阻!”齐主向行台辛术说。说罢,齐主立即令潘乐和郭元建出兵攻打南朝。

镇守在京口的陈霸先听说北齐大军南侵,遂派徐度、杜真前往抵御,随即又自率大军直赴秦郡,并且一举击败了齐军。

接下来,王僧辩又一次联合百官,奉请萧绎即位。萧绎这时才在江陵欣然登基,即皇帝位。于是,新皇颁布诏书,册立皇子萧方矩为太子;封萧方智为晋安王,萧方略为始安王。

此时,江陵峡口之东,以长江为界,江北属于北齐;西蜀被益州刺史武陵王萧记占有;岭南由萧勃占据;而萧绎的梁国其实只不过江南千里而已。

话说江陵名将、宣州刺史王琳,因其姐妹都已入宫成为萧绎的嫔妃,所以很受萧绎宠信。王琳受宠后,囿于义气,遂放纵他的那群江淮盗贼出身的部将们,听任他们胡作非为。王僧辩压制不住他们,只得秘密地向梁主萧绎上奏。

“启奏陛下,我梁朝初定,百废待兴,然而,王琳却令其部属恣意妄为。千里之堤,将溃于蚁穴。陛下不能不防!所以,微臣恳请诛杀王琳,以便抑制王琳部下的那群盗寇!”王僧辩激愤地向萧绎奏道。

“王琳部属胡作非为,朕也有所耳闻。朕暂且将王琳外调为湘州刺史,以便抑制他部众们的气焰!”萧绎慢慢地对王僧辩说,“唉,王琳也算是个皇亲国戚,朕不忍立即诛杀他,暂且宽恕吧!”

“哦,那么只有暂且如此……”王僧辩忧虑地说道,随即怏怏而出。见王僧辩不悦,梁主萧绎心生畏惧,遂下阶出宫向王僧辩追去。

“王爱卿不必忧伤,朕将依照爱卿的意见去办!”王僧辩刚要出殿,忽然又被萧绎叫住。

“皇帝圣明——”王僧辩转忧为喜,随即回殿跪伏在地上,大声谢道。

六十八、蜀起兵,王琳遭贬赦

再说,王琳被调出京,他也已经得知王僧辩与皇帝之间的议论,因此,他很是不安,生怕自己会遭到不测。于是,王琳急忙召集部属们商议对策。

“王僧辩对我们江淮将士,颇有微词,今日陛下已对我起了疑心,倘若我有不测,你们将怎么办呢?”王琳在出发前,向部属们问道。

“大将军在去江陵之前,可以让我们率众先去湘州,以便我们占据湘州,作为基地,保存实力。”王琳的长史陆纳献计道,“大将军此次去江陵向陛下谢恩时,要十分谨慎,以观动向!”

“倘若我一去不返,你们又将如何处理?”王琳又问部属。

“我们乃是大将军你的生死兄弟,当以死来报答大将军——”陆纳等人听罢,齐声大哭道。

于是,王琳与部众们洒泪作别。

到了江陵,王琳刚人大殿,就被卫士们拿下,并打入狱中问罪。梁主萧绎改命始安王萧方略为湘州刺史,廷尉黄罗汉为长史,让他们与大舟卿张载一同去巴陵安抚王琳部众。

进城后,萧方略、黄罗汉等人忙召集王琳部众训话。

“王琳因罪目前正在江陵待审,今日新刺史始安王到来,希望众位全心听命!”黄罗汉首先向众人说道。

“王琳大将军无罪,何故受冤?我们不服——”见新刺史来接管湘州,陆纳等人都大哭着以死抗拒。

“朝廷圣旨,你们竟敢违抗!”张载见了大怒,当即呵斥诸众。

“你是何人,敢在此逞凶?”陆纳听到张载的吼声,突然暴跳如雷,“兵士们,还不将此人捆绑起来?”

于是,士兵们一拥而上,当场将张载捆了起来。并将黄罗汉也抓起来,只让王琳的外甥萧方略回去报告消息。

萧绎得报后,只好另派宦官陈旻前去招抚。陈旻等人刚到城门口,就见陆纳已将张载拖了出来,剖腹抽肠,并将肠子系在马脚上,再策马飞奔。待张载咽气后,他们又对张载进行挖心焚骨,围在四周跳舞,大声喊叫。接着,陆纳率众占据了湘州,誓与萧绎的朝廷对抗。

陈旻等人见了,魂飞魄散,随即逃回江陵去报信。梁主萧绎又令宜丰侯萧循为湘州刺史,并令王僧辩率大军征讨陆纳。

萧循来到巴陵,立营扎寨,整军待战。

“启禀刺史大人,陆纳送来降表——”突然小校进帐,向萧循送上陆纳的请降书。

“哈哈,陆纳这分明是诈降,他今晚必来偷袭我军的营垒啊!”萧循接过信看罢,冷笑道,“我军各将必须做好准备,分头埋伏,以便今夜迎战!我当独坐胡床,大开营门等候陆军到来!”

萧循的部属们依令而行。

时至半夜,陆纳果然率轻舟水兵飞奔而来,来到垒前,陆纳探头向主帐中张望了一下,远远地看见营门洞开,里面却端坐着一个人,一动不动,陆纳不禁惊诧。

“萧循营中为何如此寂静?前军立即鼓噪冲进!”陆纳轻声地向兵士令道。

于是,兵士们蹑手蹑脚地走过来,突然呼叫着,冲入大营。而当他们即将逼到垒门时,营内的那个人却仍旧端坐如故。

“启禀将军,里面的人依然静坐在堂!”部众们惊叫着,“这是何缘故?”

“哦,莫非是草人一个,立即进帐刺杀——”陆纳惊叹道。

陆纳说着,随即举起长枪正想刺入试探,不料两旁突然跃出无数伏兵,喊叫着,大刀阔斧,奋勇杀来。

“我们中计了,赶快撤退——”陆纳大惊,立即叫道。

于是,陆纳的人马仓皇逃窜,下船南奔,直到长沙,方才驻足下来。

王僧辩此时也赶来与萧循会师,共击陆军,围攻长沙。然而一月有余,王僧辩仍旧未能拿下长沙城池。

消息传到江陵,梁主萧绎无法,遂释放了王琳,让他回去劝降。王琳到达长沙城下,陆纳和全体部众全部跪拜在城头上。

“倘若朝廷肯赦免大人之罪,让大人回来,我们愿意立即开门投降,听凭梁主处置!”王琳的部属们齐声在城上大声哭泣道。

“王琳罪不可恕,你们也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一”王僧辩厉声地向陆纳等人叫喊道。

接着,王僧辩将王琳重新押送到江陵。

“必须严惩王琳,其部众也罪不容恕!”王僧辩向萧绎说道。

“……武陵王萧纪从西蜀发兵前来犯我江陵,信州刺史陆法和屯兵在峡口,与之对峙,并派人来此求援,朕是想调回你们长沙的兵马前去救援峡口啊,因此,朕只好暂且赦免王琳之罪,仍旧任命王琳为湘州刺史。”梁主萧绎轻声对王僧辩道。

王僧辩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暂且息怒。于是,王琳被恕,再次回到长沙,陆纳等人立即投降,湘州之乱遂被招抚平息,梁主萧绎随即调王琳率众抗击蜀军。

萧纪是梁武帝的第八子,从小受宠,因为益州乃是唯一可以避祸的地方,所以,在大同三年,梁武帝就命他出任益州刺史,萧纪本不想远去,但是武帝再三向他说明男子汉要自立谋生的道理,无奈,他只得与父皇洒泪相别。

侯景人都,萧纪怀念故国,日夜眼望南方痛哭。突然他见父皇从京都给他发来的密诏。

“启禀王爷,现有皇上给殿下你的密诏一封!”钦差走上大殿,向萧纪递上诏书。

“哦,感谢钦差大人冒着千辛万苦,为我送来诏书,皇上有难,不知要令我何为?”萧纪见了诏书,一把抢过,抱怀痛哭。

“陛下已晋封殿下为侍中,皇帝目前正在侯贼的欺揉之中,度日如年!圣旨让殿下立即进京救驾——”钦差热泪盈眶地说。

“遵旨!我将立即行动,率兵南下勤王,不杀侯贼,决不生还!”萧纪慷慨激昂地叫道。

“然而,殿下还要注意到蜀地的安危,留军保卫蜀地!殿下最好还是派人南下勤王,自己镇守西川!”此时,部将刘孝胜出来劝告道,“否则,一旦我蜀地有失,殿下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刘将军所言有理,我将照办!”萧纪说。

于是,萧纪让世子萧园照率军三万接受湘东王萧绎的调度,东下讨伐侯景。不料萧绎出于私心,却硬要萧园照屯兵白帝城,不准他东下救皇祖。直到梁武帝饿死在台城,萧纪再次执意率兵伐侯,却仍然被萧绎劝阻,并且萧绎还囚禁了萧纪的次子西阳太守萧园正。

于是,这样一来,益、荆二州的萧纪与萧绎便结下了深仇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