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常识
6689000000013

第13章 管仲

管仲(又叫管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89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管仲治理齐国,总的目标是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以成霸业。

在经济方面:主张依照土地的肥瘠,定赋税的轻重。对内开源节流,以减轻农民和小生产者的负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提倡渔盐之利,鼓励鱼盐输出。设立盐官、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事业。重视通商和手工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的贵贱。根据年岁的丰歉和人民的需求,决定货物的集散。结果齐国国用充足,仓库充实,国家越来越富庶,人民生活逐渐提高,奠定了齐国称霸诸侯的经济基础。

在政治方面:分全国为士乡(即农乡)与工商乡,不许士(上古时代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农工商四民杂处。工商免服兵役,使成专业。优待甲士(带甲的兵,甲是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有田不自耕,专练武艺。战争时,农夫当兵,士当甲士和小军官。这种促使社会加速分工的措施,对于当时生产的发展,曾起过一定作用。同时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打着拥护周天子的旗号,领导各国诸侯合力抵抗戎狄部族的侵扰。这样做,对于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和文化免受落后部族的掠夺与蹂躏,有着很大的好处。

齐国是春秋初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管仲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王业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