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壹父母育儿系列(套装共三册)
6754700000008

第8章 有个林志玲那样的姐姐,不是幸运是噩梦

——文 晨曦

作为一个就着《康熙来了》吃了无数顿饭的忠实观众,当然不能错过蔡康永号称是给粉丝礼物的电影处女作。

整个电影看下来,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林志玲呼小S巴掌的桥段,这是一个关于姐妹比较的故事。

小S饰演的上官娣娣是一位草根谐星,参演过最重要的角色无非是一些电影里的路人甲乙,还有胃药广告里的细菌。

演她姐姐上官玲玲的,恰恰是小S在现实中恨了多年的冻龄美女林志玲,光是站在那里,无论是身高、颜值、还是气质,高下立见。

就连妹妹极力想讨好的试镜导演,对于林志玲是不是她姐姐的疑问,都会充满鄙夷地说:怎么可能,差那么多。

完美的巨星姐姐成了她永远的梦魇,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超越她。可偏偏她的心底还留存着对姐姐的爱与依赖,这种纠结让她痛苦不已。

不仅是在电影里,现实世界里的小S也是在姐姐大S的光环笼罩下长大,她曾经在《小S的牙套日记》里面说过,从她有记忆以来就不断有人对她说,大S长得比较漂亮。

虽然她嘴上说着她不在乎,可是每当看见大S整齐的牙齿,都会对自己感到失望、愤怒和不满意。

她在书里写道:我很喜欢一种游戏叫做“气自己”,就是看着照片中大S的牙齿十秒钟,然后再把目光跳到我的牙齿上,这时就会有一种愤怒油然而生。

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美国青春电影《成长边缘》也是一个完美哥哥和叛逆妹妹的故事。

青春期的小朋友永远有表达不完的愤怒,这时候如果再有个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出来缺点的哥哥,无异于雪上加霜。

一直给予她无限宽容与爱的父亲意外去世,自己唯一的好朋友也投入了哥哥的怀抱。上帝为她关上了一扇门,却好像忘了再打开窗。

她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哥哥身上,她冲他大喊,“你一直都在假装爱我,就是为了讨妈妈的欢心”。

妈妈被她的种种行径折磨得精神紧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她带到办公室反省,不时向她丢去一个失望的眼神。

又是一个活在优秀兄弟姐妹阴影下的悲剧。

艺术往往都来源于现实。名校毕业、世界500强公司华北区负责人谢嘉琪经常被人称为人生赢家,原因不只是她厉害的职场身份,还有她那一双粉雕玉琢的儿女。

儿子开朗阳光,特别爱笑,女儿心思细腻,超级善解人意。有时候朋友会开玩笑地问她,你更喜欢儿子还是女儿?

一向亲切温和的谢嘉琪总是会突然板起面孔,认真地回答说,两个孩子我都超级爱,没有更爱谁,这个问题以后可以不用问了。

有的朋友还不理解,开个玩笑而已,何必当真呢。

某次公司团建的酒会上,喝到微醺的谢嘉琪脸上露出少有的落寞,怎么能不当真呢,我小时候家里就特别喜欢拿我和我哥做比较,比得我有段时间甚至以为自己不是我妈亲生的。

她一口喝光了杯子里的酒,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有点慢热,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偏偏我哥是个伶牙俐齿的,导致我妈一度怀疑我是智障,她甚至在外人面前装作不认识我。

一阵沉默。

她眼里盈盈泛泪,深吸一口气接着说,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等我生了孩子,绝对不会让他们生活在比较里面。

人类是最喜欢比较的动物。早在远古时期,我们就知道要挑选哪个山洞更隐蔽,哪片果树更好吃。

这是人类的本能驱动,知乎上有人说“人们不是喜欢比较,而是喜欢通过比较来确定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一个个体只有在明确自己和群体中其他个体的位置距离后,才能对自己的安危处境做出判断。”

说的都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拿来做比较,唯独孩子不行。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你们见过谁会拿常见于武器柄的睚眦(yá zì)和屋脊上的螭吻(chī wěn)做比较吗?

没有!因为根本没有可比性。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即使是同一个母亲所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他们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可偏偏,爸爸妈妈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太正常了,同样是爱的结晶,同样是怀胎十月,谁不想看看自己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是长得更像爸爸还是妈妈?喜欢静还是喜欢动?画画画得好还是跑步跑得快?

所以经常有人这么说,我们家老二这犟脾气,不知道是随了谁,她哥就不这样。或者是,菜花有什么难吃的,你看你姐全吃光了!

这些无意中的比较,对于那些表现得没那么优秀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暴击。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就此种下一枚“我不如我哥/弟/姐/妹”的种子。

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比较里,这枚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枝枝绕绕的藤蔓,缠得孩子呼吸困难,步履维艰。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孩子的长项是显性的,有的孩子的长项是隐性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大多数人的长项都不是能轻易被看到的,发掘孩子长处的过程,需要父母长时间的接纳与肯定。

尤其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很有可能会出现,其中一个孩子的强项,恰恰是另一个孩子的弱点。

就好像文章开头谢嘉琪的奇葩父母,因为哥哥的语言天赋比较好,就怀疑妹妹的智力有问题。

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谢嘉琪一样坚强努力,他们很有可能因此丧失自信,影响自我认识的正确判断,这样很容易会在生活中失去斗志。

如果父母一直这样比较来比较去,在某一方面没那么优秀的孩子看到的一直都会是自己不如别人的那一面。

我也特别能理解那些热衷于比较的父母们,我们平时买个西瓜还要摸一摸、拍一拍看看哪个比较甜,更何况和自己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孩子们。

与其说是比较,更多的是对于生命的探索和好奇。有着相同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这些区别的成因是什么?

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就免不了要进行比较,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当父母们再次迎来一个新的生命,难免会把养育孩子的过程变成一种既有经验的重复操作。

即使有再多相似之处也不能忽视,你可能是第二次做妈妈,对于孩子来说他的一切体验都是全新的。

我们不能拿一个全新的生命和自己的过往经验作比较,然后得出负面的结论。比如:这孩子怎么夜里总是哭,她姐姐小的时候就能睡整觉。

可以试着找找孩子哭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你光顾着给老大讲绘本,而没有在老二害怕的时候第一时间把她搂在怀里。

这么一想,二胎妈妈真的是太不容易,可得到的收获,也会是double的。像谢嘉琪一样,忙碌一天回到家,孩子们冲过来扑进怀里,妹妹眨着大眼睛问妈妈累不累,哥哥颤颤巍巍的端来一杯水,疲惫瞬间一扫而空,感觉多美妙。

如果实在想要比较,可以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纵向比较。老大考了90分,老二只考了80分,看着是有些差距,可是老二上次只考了60分,这次进步了这么多,难道不值得表扬吗?

我们给孩子的爱不是杯子里的水,多一个就要分一半。不需要考虑可以给谁更多,而是要把他们每一个都当作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一份爱都可以是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