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娘子逃婚上了瘾
676700000558

第558章 挤兑父皇,遇故人(2)

“这一对父子可真是有趣……”

“是啊,从未见过如此相处的父子。你们说这对父子的感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啊?”

“我看这对父子感情特别好。要不然那儿子能这样随意地跟老爹说话?”

“我看也对,这样子说话其实才是真的亲切啊!儿子调侃老爹,老爹假装生气,其实心里是很得意的吧?”

“那是!我要是有一个能出口成诗的儿子,我也得意。”

皇帝一行吃了羊肉泡馍出来,因为吃得太饱,也不肯坐马车,就跟着人流往状元楼的方向走去。皇帝肚子不舒服,不时瞪一眼罪魁祸首的杨彦。但看儿子也时不时地摸肚子,他心里又舒服起来。不孝子,害人害己了吧?

状元楼一带是东市文化气息最浓郁的一条街道,周围多书肆、文房用品店、书画斋等店铺。

与天香楼比起来,状元楼其实就是一座二流的酒楼。

状元楼前面是酒楼,后面是住宅,分高中低三档,其中中低等客房居多,因为几十年来出了五个状元而名声大噪。

各地学子进京赶考大都会选择住在状元楼,一来这状元楼的名字意头好;二来赶考的举子集中,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学子召集举办的文会。赶考的举子们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又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就算不是大比之年,也有很多书生学子喜欢住在状元楼,三五不时地邀约几个同窗好友在状元楼的顶楼雅厅举办文会。

为了让名声更响亮,每年的元宵节,状元楼都会购买雅致罕见的花灯,出很多灯谜,再邀请前来猜谜的文人学子举办盛大的元宵文会,以诗词歌赋论品,其中杰出者有丰厚奖励。

据说,去年给头名的奖励是三百两银子外加一方极品端砚,并一盒上好的徽墨、一套湖笔。

这些东西对有钱人家的公子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寒门举子来说就意义重大了。而住在状元楼的,多半是家里不是很富裕的寒门举子。世族出身的公子哥儿,谁肯住客栈啊?

这时,只见状元楼前面搭建的高台上已经坐了二十多位文人学子并几位裁判,高台下面还剩下两盏灯笼。

原来,每一年状元楼的元宵文会都会准备三十盏灯笼,三十道灯谜,有人猜中一个就可以取了灯笼上台去参加文会。如今,台下只剩下两个灯笼了,估计是最不好猜的灯谜了。

皇帝怂恿杨彦道:“去看看,赢个头名给我长长脸。”

杨彦点点头,立即带着安然过去看灯谜。

剩下的最后两个灯谜,竟然都是猜人物的。

第一个谜面:“唯有相知才结交。”打一历史人物名。

第二个谜面:“落花满地不惊心。”同样是打一历史人物名。

安然和杨彦细细一思索,心里就有了谜底。这谜面似乎不难嘛,怎么没有人猜对呢?两人正要对一对答案,就听后面有人挤进来道:“让一让,让一让,不会猜谜的都让一让。我家公子是来猜灯谜的!”

这声音,似乎有些狂妄了。

杨彦赶紧将安然护在怀中,转头看去,只见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公子带着两名戴着帷帽的女子缓缓走来,却是不认识。

安然从杨彦肩膀上看过去,脸色却一下子变得古怪起来。那个缓缓走过来的人,她貌似认识呢!

前面开路的小厮还在叫着:“让一让,让一让了啊,我家公子来猜迷了!”

安然忽然想使坏,对杨彦道:“不如我们将这两条灯谜都解了?看他那自大的样子就讨厌!”

杨彦笑着摇摇头道:“小气鬼,那些才子有点脾气很正常。咱们大度一点,让他们先选吧!啊?”

安然嘟着小嘴不高兴地看了杨彦一眼,到底给他面子,没有反驳,让他带着站到一边去。

那位公子走得很慢,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腿似乎有点问题。杨彦习武之人,又在边关多年,心细如发,自然是发现了。不过一般的百姓都没看出来。

杨彦感念这位少年人残志坚,理解他不是故意傲慢,原来是腿脚不便,心中反倒多了些敬佩之意。

安然要是知道杨彦此刻心里在想什么,八成得怄死。因为这位身残志坚的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前未婚夫,贺子砚贺公子是也!

贺子砚带了两位女子通行,安然猜测着其中一位多半是他的爱妾,江阳才女姜红缨。至于另一位,她就猜不出来了。到底是贺子砚新纳的妾侍还是他的妹妹贺玲珑呢?

贺子砚缓缓走到灯笼下面,看过两个谜面,仔细想了想,选了“落花满地不惊心”那个谜面,对守着灯笼的状元楼小二道:“这个谜面的谜底可是东晋名士谢安?”

那守灯笼的小二立即笑道:“公子高才,恭喜您答对了!请您拿好灯笼,台上有请!”

周围看热闹的人听了谜底,细细一想,也很快想明白了。落花满地,不就是“花谢”?不惊心,可不就是“安心”?如此合起来,可不就是“谢安”?

状元楼猜谜,是只给一次机会的,只能选一个谜面,只能答一次,错了就彻底失去继续猜谜参与文会的资格。所以,所有猜谜的学子都很慎重,没有确切的把握是不会说出答案的。

不过,这个谜面说到底其实很简单,杨彦也奇怪怎么会留下来这么两个简单的灯谜。

杨彦不知道的是,状元楼年年弄这个灯谜,再多的灯谜也有用完的时候,一年一年下来,难的都猜过了,难道还能拿来猜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