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纸醉金迷(上)
6792000000010

第10章 纸醉金迷(10)

这堆栈里一个年老的陈伙计,秃着头,翘着八字须,脸上红红的。卷起他灰布长衫的袖子,正端了粗饭碗在抿酒。放下碗来,钳了半块豆腐干,向他招招手道:“来来来,李老板,我们划几拳。”李步祥的床铺,在半间楼的最里面横头。这像坐统舱的边铺,是优待地位。他正要经过这两个吃花酒的席面。走到陈伙计面前,见有两张粗纸放在花生堆边,纸上洇着两大团油晕,还有些酱肉渣子。便笑道:“怎么着,今天打牙祭?”陈伙计笑道:“什么打牙祭?他们敲我的竹杠。”李步祥道:“那未必是老兄赚了一票,要不然,他们不会无缘无故敲你的竹杠。”

吃酒的人中有位刘伙计,便道:“李先生,你要知道,你也该喝他四两。陈先生令弟,由西康来,和他带来三两多金子。在西康不到三万元收的,到了重庆作四万五卖给别人了。那三两金子,根本就是带一万多块钱货到西康去换来的。前后也不过四个月,他赚了个十倍转弯,这还不该敲他一下吗?”陈伙计本来是端了酒碗待抿上一口,听了这话,笑得牙齿露着,胡子翘着,把碗里的酒喝不下去,索性放下碗来,笑道:“你不要听他们夸张的宣传。赚是赚了一点,哪里就赚得了许多呢?”

李步祥说着话,走到他的床边,将壁上的西装木架子取下,将身上穿的这套西服脱了挂上去,另在床底下箱子里,将一套旧的青呢中山服穿起。原来在重庆的商人,只要是常在外面活动的,都有一套拍卖行里买来的西服。就以这半个楼面上的住客而论,在家里挤得像罐头里的沙丁鱼,出去就换上了西服。你在街上遇到他,想不到他是住在这鸡窝里的。

陈伙计看到李步祥换下了西服,倒想起了一件事。笑道:“李先生出去跑市场,舍不得穿这套西服的?今天忙到这时候回来,有什么好买卖?”他毫不考虑,笑道:“抢购黄金。”陈伙计抓了把花生走过来塞到他手上,笑道:“别开玩笑了。”他是江苏人,憋了这句京腔,那个开字和玩字,依然是刻字晚字的平声,实在不如本腔受听,全楼人都笑了。

李步祥剥着花生,笑道:“你以为我是说笑话吗?我是真事。明日一大早,我就到中央银行去排班。明日上早操的朋友,希望叫我一声。”原来这楼上也有一位国民兵团的壮丁,是堆栈里两位学徒。他们没有吃花酒的资格,各端了本川戏唱本,睡在床上念。就有个川籍学徒答道:“要得。往常买平价布,赶汽车,(川人对乘船乘车,均日赶)都是我喊人咯。”

陈伙计道:“李先生真去买黄金储蓄券。若等一天,我们一路去。”李步祥道:“我不说笑话。你若是打算买,那就越快越好。听说下月一号,不是提高官价,就是停止办理黄金储蓄。这消息虽然已经外露,知道的人,还不算多,等到全重庆的人都知道了,你看,银行门口怕不会挤破头。所以要办……”

那位陈伙计,本已坐到那三屉桌子边,缓缓地剥着花生。听了此话,突然向上一跳的站了起来,问道:“李先生,这消息靠得住?”李步祥倒不是像他那般紧张,依然坐在原位上,剥了花生米,落在右手掌心里,张开嘴来,手心托了花生米,向嘴里一抛,咀嚼着道:“不管他消息真不真,决定了办,明天就办。早一天办,拿了储蓄券,将来就早一天兑现取金。”

有位坐在床上端酒碗的张老板,是个黑胖子,穿了西装,终年顶了个大肚子,颇有大腹贾的派头。谈起生意经,倒只有他是陈伙计的对手。这时,他把酒碗放下,将五个指头,轮流的敲着桌子,因微笑道:“老兄,我刚才和你商量的话怎么样?你何必一定要买十两?你手上有十五六万先买他七八两,等凑到了钱,再补二两,那还不是一样?老兄,你要知足,你一万多块钱,变成了三两多黄金。黄金卖了十五六万,再去作黄金。黄金卖了十五六万,再去买黄金储蓄,半年之得,有半斤金子了。”陈伙计听了龇开了牙齿,手摸了几下胡子,笑道:“既然是对本对利的生意你为什么不干。”

张胖子皱了眉,嘴里缩着舌头啧的一声,表示惋惜之意,因道:“我的钱都在货上了,调动不开,手边上只有两三万元,二两都凑不上。”说到这里,陈伙计突然兴奋着,站了起来,大声问道:“各位有放债的没有?三千五千,八千一万,我都借。半个比期,我一定奉还,只要能凑成四五万块钱,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照样出利钱,但我希望照普通银行的规矩,七分或八分,不让我出大一分就好。”他这样号召着。虽然有几个人响应,但那数目,都只三千两千。

那最有办法的张胖子,拖了个方凳子,塞在屁股后面,就在桌子边坐下,在花生壳堆里挑着完整的花生出来,慢慢地剥着吃,他却不说什么。陈伙计望了他道:“老张,真的!你有没有现款?”他这才笑道:“老兄,赚钱的事个个想干的啊!我有钱,我自己也去买黄金储蓄了。”陈伙计道:“我不相信你就只三万现款。”

他慢慢地还是在剥花生,在花生壳堆里找花生,而且还把喝光了酒的空碗,端起来闻上一闻。看它脸色沉着,好像是在打主意。于是大家也就沉默着,听他发表什么伟见。果然他挑出一粒花生,又向花生壳堆里一扔,然后脸子一扬道:“我倒有个有福同享的办法。像凑钱买航空奖券一样,现在我们在这屋子里的人,除了自己有钱可以去买三两五两的不算。那只能买一两八钱,或者连五钱都不够买的,可以把款子凑起来。凑到十万,我们就买五两,凑到二十万,我们就买十两。记一笔总帐,某人出了钱多少,将来兑现,按照出的资本分帐。黄金储蓄券,记着出钱最多的那人姓名,由他开具收条,分交投资的,收据由他亲自签字盖章为凭。储券也由他负责保存。大家不要以为我出的主意,我想拿这储券,我手边只有现款三万。我这个数目不会是最多数。”

他这样说着,就有好几个人叫着赞成赞成。有的说出二万,有的说出一万五千,那不够一万的,就再向别人去商量,借点小数来凑整的。都是这样说,连五钱金子都定不到,那就没意思了。那两个川籍学徒,也由床上坐起来,不看川戏唱本了。一个问道:“哪天交款?”

张胖子道:“打铁趁热,马上交款。陈先生年纪最大,我们公推他临时主席,款交给他。我们再推一个代表,明日一早到中央银行去排班。由主席今晚交款子给他,他负全责去办储蓄。将来兑现的时候,大家奉送一笔排班费。这样做,我觉得最公道也最公开。大家干不干?”这时,除了陈伙计为着凑不到款子,谢绝当临时主席外,其余的人一律同意。有的开箱子找钱,有的在衣袋里摸索。

那两个川籍学徒,是这楼上最穷的分子,各各掏摸身上,都不过两三千元。甲学徒向乙学徒道:“别个都买黄金,我们就无份,我们也凑五钱金子股本,要不要得?”乙学徒向床上一倒,把那放在被卷上的川戏唱本,又拿了起来,答道:“说啥子空话?我没得钱,你也没得钱。发财有命喀。”甲学徒走过来,拉着他道:“我和你咬个耳朵(说私话也)。”于是低声道:“大司务老王有钱,我们各向他借四千。自己各凑一千,不就是一万?”乙学徒道:“你去和他说吗,碰他那个酒鬼的钉子,我不招闲。”那甲学徒倒是想到就办,立刻下楼到厨房里去了。

约莫是十分钟,有人就在门外叫道:“买金子,买金子,要得吗!”门拉开,那个大司务老王进来了。他一张雷公脸,满腮都是胡桩子,在蓝布袄子上系着青布围襟,手捞起了围襟,只管揩擦着两手,笑着问道:“朗个的,打会买金子?我来一个,要不要得?”

张胖子笑道:“好长的耳朵,你怎么也知道了?”老王道:“确是,大家带我一个。”张胖子道:“你搭上多少股本?”老王道:“今天我有三万块钱,预备带下乡去,交给我太婆儿,没得人写信,还在我身上。让她多吃两天吹吹儿红苕稀饭,(吹吹,犹言可以吹动之米汁也。红苕即番薯)不生关系,列个老子,我先买金子再说。三万块钱,买一两五,过不到瘾。我身上还有二千四百元零钱,我再到街上去借三千元,凑起四万,买二两。列个老子,半年后有四两黄金,二天给我太婆打一只赫大的金箍箍(戒指也),她作一辈子的梦,这遭应了梦了,喜欢死她,列个老子,硬是要得。”说着,他不住伸手抓雷公脸上的胡桩子,表示了那番踌躇满志。引得全楼人哈哈大笑。

八 半夜奔波

老王的这番话,引起了李步祥的心事。原是预备将二十万元去向熟商人掉换本票的。一回到这楼上,大家讨论买金子,把这件事情就忘了。这就叫道:“老王,你上街借钱,我托你一件事。问问有大票子没有?你若能给我换到二十万五百元的票子,我请你喝四两大曲。”老王道:“就是吗。票子越出越大,就越用越小。五百元一张的算啥子,一千元一张的,现在也有了。拿钱来吗,我去换。”李步祥听到他说可以换了,倒是望着他笑了,因道:“你的酒醒了没有?”老王道:“你若是不放心,我们一路去,要不要得?银钱责任重大,我也不愿过手。”李步祥听他说,虽觉得自己过于慎重一点,但想来还是跟着他的好。于是把二十万元放在皮包里,跟着老王走上大街。

就在这堆栈不远,是两家大纸烟店。老王走进一家是像自己人一样,笑道:“胡老板,我有点急事,要用几个钱,借我三千元,一个礼拜准还你。”这纸烟店柜台里横了一张三屉小帐桌,左边一叠帐簿,右边一把算盘。桌子上低低地吊了一盏白罩子电灯,胡老板也似乎在休息着这一日的劳瘁,小桌上泡了一玻璃杯子清茶,正对着那清茶出神。他坐着未动,掉过脸来,笑道:“你有什么急用,必定是拿了钱去,排班挤平价布。”

老王一摆头道:“我不能总是穿平价布的命呀。今天我要摆一摆阔,凑钱买金子。胡老板,你帮我这一次忙,隔天你要请客的话,我若不跟你作几样好川菜,我老王是龟儿子。”这胡老板不免为他的话所引动,离开了他的帐桌。走到柜台里,望了他道:“这很新鲜,你也打算作金子生意,你和我借三千块买金子?你以为是金子一百二十换的时候。”老王含着笑正和他说着只借三千元的理由。

帐桌后面的小门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妇人,只看她穿着雪花呢旗袍,烫发,手腕上戴着雕龙的金镯子,一切是表示着有钱,赶得上大后方的摩登装束。她抢问道:“谁有金子出卖?”她见李步祥夹了大皮包站在后面,她误会这是个出卖金子的,只管望了他。老王笑道:“没有哪个卖金子,买还买不到手哩。老板娘,你要买金子吗?我去和你排队,不要工钱,就是今晚上借我三千元,不要我的利息,这就要得。”老板娘道:“老王,你说话算话。就是那么办。你只要在银行里站班到八点钟,我们有人替你下来,不耽误你烧中饭。”胡老板道:“他的早饭呢?”老王道:“我会找替工吗。”

李步祥听了,这又是个买金子的。人家有本票有大票子,怕不会留着自己用,这大可不必开口了。同时,又感到买金子的人到处都是,料着明天早上,银行里是一阵好挤。有一次汇五万元小票子到成都,银行里都嫌数票子麻烦。这二十万元的数目,在人家拥挤的时候,人家也未必肯数。大梁子一带,百货商熟人很多,还是跑一点路吧。他自己觉得这是福至心灵的看法。再不考虑,夹了皮包,就直奔大梁子。

重庆城繁市区的夜市,到了九十点钟,也就止了。大梁子是炸后还没有建筑还原的市场,当李步祥到了那里,除了马路的路灯而外,两旁的平顶式的立体小小店铺,全已关了。好像断绝烟火的土地庙大集团,夹了马路休息着。然而他那股兴奋的精神,决不因为这寂寞有什么更改。他首先奔向老友周荣生家。

这位周老板,住在一家袜子店后面。只有一间仅够铺床的窄条矮屋子。除了那张床铺,连方桌子也放不下,只在床头,塞了一张两屉小桌。可是他在乡下的堆栈,却拥有七八间屋子。他是衡阳转进重庆来的一位百货商人,就是住在这百货交易所附近,以便时刻得着消息。他流动资金不多,并不收进。但他带来的货色,他以为还可以涨个两倍三倍,甚至七倍八倍,他却不卖出。尤其是这最近半个月里,因战局逐渐好转,百货下跌。他和七八位和衡阳进来的同业,订了个君子协定,非得彼此同意,所有带来的货,决不许卖出。在民国三十四年春季,他们合计的货物,约可值市价三万万五千万。若是大家把货抛出,重庆市场消化不了,可能来一个大惨跌。那是百货同业自杀的行为了。所以他住在这里,没有什么大事做,每天是坐茶馆打听行市。

这时,他买了一份晚报,躺在床上对了床头悬下的秃头电灯泡看,大后方缺纸,报纸全是类似太平年月的草纸印的。油墨又不好,不是不清楚,就是字迹力透纸背。他戴起了老花眼镜,两手捧了报,正在研究湘桂路反攻的这条消息。李步祥在门外叫道:“周老板没有出门吗?”他已听出是李步祥的声音,一个翻身坐起来道:“请进来,忙呀!晚上还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