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时光正好,不负韶华:励志系列(套装共3册)
6885300000009

第9章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9)

5.目光长远者最懂分寸,知进退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懂得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

曾经有人说过,人生的智慧不过六个字:懂分寸,知进退。

冒进或是保守,都是不懂分寸,不知进退。人贵有自知之明,审时度势,分寸把握得当,进退有度,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俗话说:做菜讲究火候,做人注意分寸。做菜时,如果火候把握不好,很可能将菜炒煳或者炒不熟,而为人处世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容易得罪人,给自己带来不少的麻烦。古兵法中也有所谓“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的箴言。佛家也认为,人在起心动念之际,也同时种下了因果,如果动了邪念,也就种下了祸根,不但为自己留下后患,还会殃及子孙。

不但从理论上讲是这样,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为人处世把握不好分寸,百无禁忌,口无遮拦,轻则会惹人厌烦,重则会引火烧身。

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一天,高帝突然问王僧虔:“你和我的字,谁的更好?”王僧虔迟疑了一下,如果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有溜须之嫌;如果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的好,又会使高帝的面子上挂不住,弄不好还会为自己的将来带来隐患。王僧虔考虑了一下,巧妙地说:“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高帝听后,明白了王僧虔话中之意,哈哈大笑,以后不再提及此事。

王僧虔的巧妙回答,既让他免除了直接回答的尴尬,又不违反自己的原则,使大家能够心领神会,没有因“一言不慎”而伤和气,可谓巧妙至极。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懂得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做事懂分寸的人,一般都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人,他们在与人说话时,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懂得说话的轻与重、多与少。处世中,他们懂得如何既能够表现自己,又不让人感到反感,总是能够把一个最好的自己呈现在别人面前。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既能严于律己也能宽以待人,既善于与人相处又不失自我,能够把握与人交往的恰当距离,谁也不得罪,从容地周旋于来来往往之中。

在与人办事的时候,他们因人而异,懂得怎样轻松达到预想的目的,取得办事的实效,给人留下办事能力很强的印象;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他们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懂得什么事情需要冷处理,什么事情需要热处理,什么时候应该清楚一些,什么时候应该糊涂一些。他们善于把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处理问题能够做到手起刀落,药到病除。

他们有着良好的处世心态,能够以高标准处世做人,既厚道又精明,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气馁,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正因为他们能够把握这些分寸,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或者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总之,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总之,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达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做人有分寸,还要知进退。

《左传》中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其实,知所进退,何止是“军之善政”,在官场、商场、职场、情场……在几乎一切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知所进退。

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赴鸿门宴不辞而别,知进又知退,最终得以成就大业。

项羽沽名钓誉放刘邦跑路、败走乌江有船不渡宁可自刎,不知进也不知退,千古之下,仅供人轻叹一声而已。

韩信因功求封侯、拥兵不谋反,先不知退后不知进,终于被吕后害死。

范蠡功成名就,携美人泛舟五湖,知进知退,乐享天年。

华盛顿任期满,置举国拥戴于不顾而拒绝连任,以谦卑的姿态和恬淡的心态退出了政治舞台,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保留的是几乎完美的形象。

很多事情的成与败,都在于能否把握进退之间的“度”。孔子在《论语》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所说的“中行”就是中庸。它是一种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它的两端就是“狂”与“狷”。“狂”和“狷”一样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狂者易过之,狷者易不及。过之则容易冒进,胆大妄为;不及则容易退缩,无所作为。只有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方能做到进退自如,进退自如则可以趋利避害,事业可成。

进退之间,彰显人生智慧。怎样进,怎样退,是一种手段;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是一种分寸。做人有分寸,知进退,才能让自己在人生中有所成就。

6.别上了固执的当

固执的人,绝大多数是自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性格,遇事爱钻牛角尖。固执既不是顽强的表现,也不是自信的象征,它对人际交往是有害无益的。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如果一个人不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一味地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固执己见,哪怕错误也要往南墙上撞,这样的人只能掉进自己为自己挖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三国时期,蜀国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须派精兵强将驻守。马谡主动请令,诸葛亮再三嘱咐他须靠山近水扎营,并派王平为副将辅助。

马谡刚愎自用,对诸葛亮的嘱咐置之不理,打算在街亭旁边的山上扎营。王平提醒他:“丞相在我们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自己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

司马懿、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时,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的军队围困起来。

后来,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没了水源,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阵脚。司马懿、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诸葛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因为马谡违反了作战部署,按照军法,“挥泪”斩了马谡。

固执己见的马谡听不进陈平的劝说,最后一败涂地,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马谡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固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思想狭隘、看问题片面者。由于思想偏激,观念固执,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惰性兴奋中心”,一旦某种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头脑里,任何其他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

固执的人,绝大多数是自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性格,遇事爱钻牛角尖。固执既不是顽强的表现,也不是自信的象征,它对人际交往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你始终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对别人不屑一顾,在别人面前一副高高至上的姿态,那谁愿意和你交往呢?

放下自己的固有思维,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是聪明的做法。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之所以能平定天下,是因为他从不固执己见,非常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让自己成就大业。

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固执己见而不愿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有的固执于金钱,有的固执于名利,有的固执于陈规,有的固执于幻想,总之,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走向失败。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走出偏执的误区,成功地解决问题。

当然,一个有主见、有头脑、有思想、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的人,无疑具备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些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

【第六章 看得远,就更懂得诚信的珍贵】

1.诚信是一辈子的财富

生活中,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做人原则。当你以一颗诚信的心对待别人时,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收获尊重、善待与合作。

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一些只看眼前蝇头小利的商贩在经营中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结果被曝光后,不但被没收了非法收入,还变得声名狼藉。

而那些百年老店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的长期追捧呢?是他们用自己一贯的高品质打造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他们诚信经营,用世世代代的口碑和品质,经历百年风雨,成为人们信赖的老招牌。而自己也因此财源滚滚,受益无穷。

古人说:“诚信是金。”一个具有诚信的人就等于拥有了金子般的财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诚信虽不是财富,但它可带来更多的财富,拥有它,便拥有了财富。从这种意义上说,诚信就是财富。甚至有人说,诚信比钱、比一切东西都要有价值,是无价之宝。

南北朝时,有个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他别无他物。一年春天,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等了半天才把牛卖出去。明山宾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从前得过蹄疾,如果劳作过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而今换了主人,不知正确使役,到时候,人家不是等于买了一头没用的牛吗?

于是,他急忙赶回去找到买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还特别嘱咐使役、饲养的方法。明山宾退还了买主一些钱,然后心情轻松地回了家。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称赞明山宾的诚实美德。

这就是《明山宾卖牛》的故事,流传已久。明山宾虽然失去了到手的金钱,却留住了比金子还可贵的诚信。

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必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诚信的家庭,必无亲朋好友;没有诚信的社会,必将是一个贪婪、欺诈横行的社会。可以说,不讲诚信的行为,就是摧毁财富的魔鬼。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丢掉了诚信,结果让自己追悔莫及。

以前有一对夫妻卖酒,因酒中不掺水,所以生意十分红火。后来丈夫外出经商,回来后发现店中冷清了许多,妻子病卧在床,丈夫问:“发生了什么事?”妻子回答说:“我在酒中掺了水,多卖了些钱,可后来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少了。”丈夫悲哀地说:“你把你的诚信仅用这样一点儿掺水骗来的钱卖掉了。”妻子听后,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一种品格,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魅力。生活中,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做人原则。当你以一颗诚信的心对待别人时,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收获尊重、善待与合作。

“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誉。我只要求你做一个正直的公民。不论你将来是贫或富,也不论你将来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儿子。”这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致父亲的悼词中追忆父亲的言谈,也是父亲对柳传志的教诲。联想的成功离不开诚信,它取信于银行,取信于员工,取信于投资者。1996年和1997年,香港联想公司因为库存积压造成1.9亿元港元的亏损,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公司的运作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笔资金需要从银行贷款。

在危急关头,联想的领导层竟然选择了首先告之银行亏损的消息,然后再申请贷款。一般人认为,先借钱再通知银行亏损状况或者干脆不通知银行,会比较容易借到钱。但是联想宁愿付出天价也不愿失去银行的信任。此举果然赢得银行的信任,并再次贷到了款。如果不是联想长期守信用,这件事根本就做不成。所以诚信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它是无价的。联想靠诚信赢得了足够的信誉度,也赢得了巨大的财富,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看得远的人深深懂得,在当代社会,一个企业、一个公司、一个产品要想立足于世、取信于人,诚信乃成功之砝码。商家不讲诚信走不远,人不讲诚信更会被社会所淘汰。试想,天底下有谁愿意与言而无信的人交往合作呢?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很聪明,特别是在经商中,更是有许多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诚信。生意从来都是分厘必赚、丝毫不让的,但是在已签订的契约面前,犹太商人总是宁愿自己吃亏也要绝对遵守。这对他们而言,是非常自然、毫无疑问的事情。在犹太商人看来,毁约是不应该发生的,更是不可以原谅的。因为犹太人深信,他们的存在是因为和上帝签订了存在的契约,如果不履行,就是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约定,当事人就一定会有灾难。在犹太人眼中,一个人的诚信比生命都重要!

看得远的人,无论何时都不会放弃诚信,因为拥有了诚信,就等于拥有了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