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论优秀孩子如何养成(套装共3册)
6885500000004

第4章 西点军校:培养优秀男孩的22堂人生课(4)

【点亮孩子的天空】

坏习惯谁都有,做家长的明知道抽烟不好却迟迟放不下手中的香烟,孩子也是一样,明知道吮指头不卫生却难以抑制把手放进嘴里的冲动。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一个好习惯可以引领你走向成功,与此同时,坏习惯也足以把你推向坟墓。

褪去孩子身上的坏习惯远比褪去他身上的污垢来得麻烦,所以家长们不要寄希望于一下子就改掉孩子的坏习惯。你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了解坏习惯的成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至于适得其反。拿孩子乱丢东西这一坏习惯来说,家长首先就应该找出孩子养成这一习惯的原因所在。一般来说,坏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三个因素:模仿,重复和纵容。身为父母,你们平时是否就是一个邋遢的人,用过的东西随意摆放?孩子久居这样的环境,受父母影响也会养成乱丢东西的习惯。孩子有了第一次乱丢东西的行为,家长就应该及时制止,决不纵容。沉默有时也是一种许可,是一种心理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就放开手去做,终成恶习。

及时干涉,反复纠正。意识到孩子存在坏习惯就要及时加以干涉,不要觉得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纠正习惯要对症下药,最好是反复纠正,把纠正的过程也内化为一种习惯,所谓“以毒攻毒”,这样不仅可以改掉孩子的习惯,还能杜绝复发。

*温馨小提示:父母的不当教育促成孩子的坏习惯*

对孩子要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孩子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养成欺骗的坏习惯。

2.“蚁穴”与“寸土”——病灶往往始于微末之处

【来自西点的星火】

西点非常注重学员的细节培养,在西点的课堂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

一战期间,法军一个旅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地下指挥部,人员深居简出,十分隐蔽。同时,他们的长官还养了一只小猫。

而正是这只该死的猫让法军暴露了。德军一个参谋人员在长时间观察战场中注意到:每天八九点,这只小猫都会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这只猫究竟和法军有没有关系呢?参谋仔细地思索着。

首先,这只猫肯定不是野猫,野猫白天不会出来晒太阳,更不能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晒太阳;再有,猫的栖身处就在坟包附近,可周围却没有人家,会不会是法国人的猫呢?如果是的话,那不就是说法军设立了一个地下掩蔽部吗?仔细观察,这只猫可不是普通的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谁还有条件能在打仗时玩这种猫?想来想去,普通的军官恐怕没这闲情雅致,从而断定那个掩蔽部是高级指挥所。

于是,德军集中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突袭,祸从天降,指挥所里的人员全部阵亡,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被一只猫咪出卖了。

真可谓“一只小猫引发的血案”。其实在军事素养上,两军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法军不注重细节问题,结果就像千里之堤,最后毁在一个“蚁穴”上;另一方面,德军将领细致入微,思维缜密,看到了对方的破绽,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点亮孩子的天空】

中国人习惯以小见大,看一个人做小事的态度就能预测到他未来的造化,是故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能做好,事事尽力而为,自然在大事面前轻松自如。相反,不屑于做小事的人,或者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可想而知,面对大事也必然是茫然失措的。

孩子打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全然在于父母如何在白纸上描绘。孩子的所有优缺点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就像是白纸上色彩斑斓的图画,靠的是一笔一画地累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之圣贤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是以刘备临死前用这句话嘱咐儿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往往正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病害葬送了硕大的躯体。孩子成长中的细微病害,我们做家长的又了解多少?即便知道,我们是不是又以一句“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就搪塞过去了呢?纠正孩子生活中的小毛病,远比在他们耳边唠叨如何成才的大道理要更有用。

拿刷牙这一小事来说,懂得节约的孩子总会在刷牙时关掉水龙头,而铺张浪费的孩子则任由水白白浪费掉。“不就是几杯水吗?”没错。但今天孩子会浪费水,明天他就会浪费钱,浪费时间。因为在他眼里,这些水,这些钱,这些时间,都太微不足道了。作为家长,遇到这些小事一定要注意,可以跟孩子谈心,教会他们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比如在孩子刷牙的时候,帮孩子做一个试验,把每天他浪费掉的水都收集起来,一个月后,再把成桶的水倒给孩子看,告诉他,用这些水可以洗个澡,可以洗一件衣服,可以供他喝一个月。拿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孩子直观感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温馨小提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拘“小节”的孩子,难成大事。如果一个孩子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满口的脏话、满手的污泥,众人也会对他避而远之。这样的孩子,机遇如何能够降临到他的头上?要想让孩子成就大事业,注意“小节”很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注重细节的习惯,不仅穿着打扮要合体、言行举止要得体,而且在做事上养成力求完美的个性,这样有助于提高他的整体素质,提高他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正所谓“士优者居上位”,想让孩子将来从事一份优秀、体面的职业,日常“小节”更要多注意。

3.为自己列一份日程表,让生活更有条理

【来自西点的星火】

1820年7月5日的早晨,西点校长塞耶的办公室突然迎来一个矮小的年轻人,校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位眼中充满智慧但有点羞怯、弱不禁风的丹麦移民,有点担心他在西点是否吃得消。他叫丹尼斯·哈特·马汉,名字也很普通,包括塞耶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个青年日后会成为西点三巨头之一。

丹尼斯·哈特·马汉入校后被分配在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班级,在未来的战争或工作中走出了很多名人。包括古巴铁路建设的先驱者霍雷·W·威尔逊、帕罗特榴弹的发明者罗伯特·P·帕罗特。

不同于其他美国青年的喧嚣,沉默寡言的马汉在西点的生活可以描述为: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据说他每天的睡眠从不超过六小时,而且每天该做什么,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一学年他就被指定为数学助理教授,每次考试他都有不俗的成绩,在31个人的班级中第一个提前毕业。在校长塞耶的推荐下,他又担任了一年数学助理教授,之后又晋升为工程学副教授。

校长塞耶经过多年观察,发现马汉是一个真正研究和分析战争艺术的人,便极力推荐他去欧洲考察军事。

在欧期间,由于工作和读书过累,发烧和眼睛发炎总是隔三差五地来骚扰一下,勤奋向上而又身体虚弱的马汉以至于病倒在巴黎达两周之久。病愈之后马汉又迅速对法国所有的军事学校,尤其是当时被认为欧洲最好的法国梅兹军事工程炮兵学院,进行了走访和研究。同行的人都劝他再多休整几天,可他却说:“这次生病已经大大扰乱了我的日程,如果不抓紧点,我怕会完成不了自己的计划。”

文理兼通的战争理论天才从法国归来后,出版了一系列军事教材,包括:《论野战设防》、《论地雷及其他辅助器材》、《论机械》、《论永久设防》、《论兵种组成及战略》、《论建筑和切石》等。

在19世纪后期乃至整个20世纪,马汉被西点树立为一个异常勤奋和严谨的楷模,成为西点人争相学习的对象。

其实细究马汉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生从来不是在随心所欲中度过的,大到读什么大学,小到每天看哪些书,他都有系统的规划。

【点亮孩子的天空】

提起达·芬奇,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他是个画家”?没错,但你知道吗,达·芬奇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医学上他为解剖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筑领域内他还是个杰出的建筑设计师。达·芬奇绝对是个天才!可是,还有一个普通人,他去过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探险,他会驾驶飞机、潜艇、热气球等,会吹笛子、拉小提琴、弹钢琴甚至作曲,会柔道、马术,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会医术,等等。他就是约翰·戈达德。

约翰·戈达德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制片人和演说家,在15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在了一份清单上。

在这份被称做“生命清单”的纸上,127个具体项目被一一罗列。比如,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探索尼罗河、写一本书等。数十年如一日,约翰从未放弃过清单上的任何一条计划,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他最终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一步一步实现了106个目标。

约翰·戈达德没有像达·芬奇那样的超人智慧,他的胜利法则就是沿着生命的日程表一步一步迈进。有些时候,当我们前进的每个哨站里都张贴有指示我们下一站的标志物时,我们才不会停下脚步,不会感叹生活无聊。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无聊,毫不夸张地说,无聊就像鸦片,长期吸食也会上瘾的。那些生活里总是会有各种计划的孩子,每一刻他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下一步将要做什么。

父母不妨也帮孩子拟定一个“生命清单”,不过没有必要像约翰那样拟定孩子一生要完成的任务,那样做也是不切实际的。你可以先帮孩子拟定短期日程,像一周,一个月都可以。拟定的日程要尽可能详细。详细的任务一来可以指导孩子,避免模棱两可的任务让孩子有机可乘;二来,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有成就感,避免孩子中途停止。

父母在拟定任务时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主角还是孩子,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如果强行施加,孩子会觉得这些任务是为父母而完成的。

*温馨小提示:约翰·戈达德的“生命清单”(部分)*

探险:尼罗河,亚马逊河,刚果河,科罗拉多河,长江……

在以下地点学习原始文化:刚果,新几内亚,巴西,婆罗洲……

完成医药与探险事业(在原始部落中学习治病方法和预防)

走遍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学习印第安语和霍皮语

学开飞机

在玫瑰花车大游行中骑马

拍摄照片:伊瓜苏瀑布(巴西),维多利亚瀑布(津巴布韦),萨瑟兰瀑布(新西兰)……

造访:南极和北极,中国长城……

成为一名鹰级童子军

抓一个10磅重的龙虾和10英尺长的鲍鱼

写一本书

活到21世纪

4.恍惚一时,恍然一世

【来自西点的星火】

美国著名的航天员爱德华·怀特,是美国航天史上的一位历史性人物。1965年,他登上太空并完成太空行走任务,从此成为世界巨星。

这个出身西点的英雄,因为细致严谨的作风而被选派为太空行走宇航员,可谁能想到,他却最终丧命于他人的一时疏忽。

新闻回放:“阿波罗1号于1967年1月27日进行一次例行测试中遭遇火灾,指令舱突然发生了大火,爱德华·怀特与其他两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和罗杰·查菲15秒内全部不幸遇难。”

当时爱德华正在34号发射台土星1B号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飞船座舱里,等待着任务的实施。因为地面演练不需要注入推进剂,所以火箭并不会开火,自然阿波罗飞船在火箭顶上,也不会着火。航天器地面着火,这也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勤务人员把所有的灭火装置或者拆除或者移走,认为这些都是累赘。而大火却突然发生了……

爱德华连同另外的两名宇航员瞬间葬身在了火海之中,令人悲痛!事后,一个专门小组对这场事故作了详尽的调查,但由于火箭已经被烧得只剩骨架,确切的着火原因一直没能弄清。航天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惨剧,而导致灾难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这看似无关紧要的疏忽却关乎他人的生死。

【点亮孩子的天空】

一时恍惚在很多人看来只不过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了,“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下次还有”,你也许会这样讲。但对于军人来讲,战场上的一时恍惚可能代表了一条人命;对商人来说,商场上的一时恍惚可能代表了一个集团的消亡。上帝永远不会给弱者任何重新来过的机会,也不会告诉我们:这一刻,你要千万注意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秒钟的生活,包括教育我们的孩子也这样做。

孩子表现出的恍惚多是侥幸心理的外化,自以为马虎一点不会有大的差池,所以就纵容自己“糊涂”,一旦“糊涂”成习惯,也就看不清是是非非,难以克制自己不犯错误。

端正“恍惚”这个坏习惯,就是要培养他们凡事认真的性格。凭什么“认真细致”是女孩子的专长,男孩就应该“粗枝大叶”?男孩也要一样。一个认真细致的人也是责任心极强的人,所以,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奖罚分明,让孩子意识到态度的重要性。

把细心养成一种习惯。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能够锻炼孩子耐力的游戏,比如捡豆子、串珠子等。另外日常生活中,小处要做好,比如玩过的玩具收好,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等。

*温馨小提示: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有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0天。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毛病,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粗心的毛病。粗心意味着孩子完全有能力胜任某件事情,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了偏差或者错误,家长不必过多责怪孩子而是应多鼓励孩子吸取教训、再接再厉。

在具体的操作上,例如:当孩子做完作业后,让他先好好检查,检查时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小协议,如果下次还犯粗心的毛病,该做出怎样的惩罚。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家长多配合孩子、监督孩子,让他养成一个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久而久之,他才能彻底改掉粗心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