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励志系列(套装共9册)
6886100000004

第4章 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4)

高中,我和J相识了。他和我并不是同个班级。

那时我在学校外面的琴行报了培训班,才发现自己那把琴音色并不好。只能当作一个练手的乐器。吉他老师是一个乐队的主唱,他一边开琴行,一边做吉他老师,还一边接着各种小商演。高中的校园不大,谁有吉他,大家很容易就能知道。

J所在的班后面有一片空地,他们都把吉他放在那片空地上,老师都会把那几把吉他视为洪水猛兽,但老师管不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我的吉他也在他们班教室后的空地上。J的班上有几个男生玩吉他,每次下课哪怕只有短短的10分钟,我都会跑到他们教室去,和J以及他的几个小伙伴一起练琴。那时候我们经常练的歌,大多是Beyond的《真的爱你》《不再犹豫》《大地》,或者《冷雨夜》。

我的琴艺相对来说比较烂。但每次学会弹奏一首歌都特别开心。而J却能够把手里的琴玩得炉火纯青。记得有次他拿着琴跑到我们寝室一起练琴。几个人一起做同件事情,总会相互感染,集体感带来无意识的相互促进,练起来都特别带劲。

两个人一嗨,也就不记得时间和声音了。夜里,寝室的灯已经熄火,我们开着小台灯看着谱子练,然后还跟着哼唱起来。大概是太嗨了,没多久宿管老师就敲开了我们的门。大半夜,J违规串门不归寝室,我和他则半夜不睡觉影响其他同学,一起被拉到了宿管办公室。大半夜我们拿着吉他,站在办公室里接受训话,那次也写了我人生中第一次保证书。而J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转身拿着吉他出来之后,就给我递了眼色。

J长得还行,现在回想起来隐约有点像信乐团主唱苏见信的模样。吉他玩得很好,声音略粗,并不太像黄家驹那种能够站在舞台上把控舞台的艺人。但他却是我同龄同学里吉他弹得最好的同学。他自己也写歌,写得也相当不错。那时候我也模仿他的样子,自己写起了歌,也是此生唯一写过的一次歌,写得很烂,最后拿着曲谱和歌词找到吉他老师。很多天之后,吉他老师只是笑笑跟我说不行,并没有说太多。

后来那张写着曲谱的纸不知被我放在了哪里,还是撕掉了,不得而知。

J高中毕业之后,去了沿海的一座城市读书。他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在练琴上,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去了南方一所三本学校念书。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的那个下午,我们在球场的阶梯上坐了很久,也没说太多,只是相互勉励着,有机会一定要一起继续玩音乐,一起唱歌。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不过我常常在QQ上得知他的一些消息。突然,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他的消息。某天,J突然在QQ上问我,我现在在哪里,在干什么,还有没有玩吉他。我说,早已经不练了,在写小说。

J说他大学没有念完,觉得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三本大学,学着不知所以的专业,完全是在浪费青春。后来他背着吉他去了北京,拿退学时拿到的一笔学费和自己存的一些钱,在北京的地下室驻扎了下来。

那时候和他一起住在地下室的有好多是玩音乐的,也有好多是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民工,也有一些流里流气的闲人。那时他认识了一个乐队的主唱,在北京有琴行,这在北京已经很不容易。他便认了他当吉他老师,一起跟着在北京的各个酒吧里驻唱,不管是后海的酒吧,还是各个高校附近的酒吧,他都去过,但一直不温不火。

他还说,他耗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吉他老师的琴行里买了一把两万多元的吉他。那把吉他是他所有的财产,比他身上所有的东西都要值钱。

他在北京混迹了好多年,长期在各个酒吧之间赶场。为的是生活,为的也是尽可能地抓住机会表演,在他们这类音乐爱好者耳边,流传着神话般的传说,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在哪家酒吧,唱着哪首歌,你会遇到你人生中的贵人,台下的星探发掘了你,从此你就走上了正式的音乐生涯。

可到现在,他都没有遇到那个人生中的贵人。

不过他说,也是值得了。至少自己唱了,见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样,还在默默追求的人,有的人比他先退出了,还有很多人到他离开北京的时候都还在坚持,他们过着可能不那么好的生活,但一直在坚持,常常大家还会周末聚聚,去郊区的树林间野餐,拿着吉他练歌。那时同行的歌手,凑钱买了一辆皮卡,那辆皮卡长期被当作他们转场,或者出去玩的交通工具。

折腾了那么久,25岁,从他退学北上到离开北京整整5年了。他觉得自己终于算是发现这条路不适合自己。他打算回重庆找一份工作,或者开家琴行,把他那把两万多的吉他当作镇店之宝。

他从十多岁追求音乐梦想到二十多岁,这十多年,身边朋友们已经找到不错的工作,甚至有的人已经挣了不少钱了,他才终于告别了那个“浮夸的梦”。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他醒悟得太晚了。25岁,没有大学学历,还要从零开始去工作,简直不可理喻。可他却真真切切地是我过去的人生中最值得敬佩的几个人之一。他没有多少钱,没有文凭,但他却从那个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从南边沿海城市走到了首都北京,从一个学生到追逐梦想的驻唱歌手,撞了南墙,生活拮据,可却坚持了好多年。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了一把两万多元的吉他。

在大多数年轻人眼里,成家立业,有钱,有个漂亮的老婆,有套大房子,或者在开同学会时不带老婆还能带个小自己很多的女孩,便是达到人生的巅峰,才是一种成功,却没有了灵魂深处那种对生活本能的渴望。

相比J,我是个更早向生活妥协的人。

曾经我和他一样,是个有着音乐梦想的人,或许追梦的过程中,我清醒得太早,早得我觉得我再坚持下去,就会一塌糊涂,人生就会被别人落得很远。在大学那段时间,因为喜欢看书,便开始写小说,写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我觉得或许成为一个作家或者编辑比成为一个歌手更适合我。

在音乐梦想的这条道路上,我妥协得早,我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说我的写作之路,或者我现在编辑路断掉之后,我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挺过去,还是会迅速地换一条新的路。这样的选择显得太世故圆滑。

在音乐的那条路上,我和J或许最终都是个失败者,但J的失败是伟大的失败,是追求尝试之后的失败,是失败得也可以拿出来说的骄傲。那次我和J在QQ上聊了很久,聊起我们一起被宿管老师捉住写检讨的夜晚;聊起我们在他们教室后面弹吉他,吸引了不少他们班的女生前来围观的快乐时光;聊起我们毕业那阵,在学校足球场上,坐了一下午相互鼓励着对方,要继续把音乐玩下去……

当年初中时买的那把吉他,我留到了现在。我妥协了的音乐梦想,在和J聊起时,仍然会让我热血沸腾。之所以没有丢掉那把吉他,也没有把它送人,大抵是内心深处就算到了今天,仍然埋藏着曾经的追逐。

聊起那段梦想,看到《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纪录片,纪录片里那些留着波浪卷长发的男孩和穿着波西米亚长裙的女孩,让我看到美好与无限的自由;或者在采访punk乐队Demerit,采访重庆本土歌手重庆孩子,采访电影《once》的女主角兼奥斯卡最佳配乐Marketa Irglova的时候那种紧张,总觉得以另一种形式靠近了梦想的样子,会觉得那段和J一起玩音乐的时光,是一种哪怕失败得一塌糊涂也值得无限回味的日子。有时候有那么一个梦想酝酿在你心里,拼命追求的过程,就是一种无限美好的状态,不用管会有什么结果等着自己,哪怕最后是失败,是荆棘满布,是撞南墙,我们还是可以笑着去回忆。

曾经觉得那段热爱音乐写了一首很烂的歌的记忆是耻辱,是自己失败的劣迹,那把吉他多次想送给需要它的人,或者说把它丢到再也看不到的地方,让失败或者投降的内心好坦然忘记,但终还是觉得,留着它吧,那是我曾经追逐过梦想的痕迹。也许失败,但曾经精彩。

想都不敢想,又怎么配拥有绽放

我脑海里出现一个画面,匆忙的北京街头,她站在人群中,显得孤独而弱小,但却又强大而充满激情……

那天Y姑娘对我说,她要跳槽了。这让我有点讶异。

她是那种看起来没有什么高追求的女孩。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她的个人追求是吃得好,穿得好,找个又帅又疼自己的男人嫁了,然后逍遥自在地过一辈子。帅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她是典型的外貌协会成员。某种程度上说,这大概也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吧。

Y还是我的编辑。她对我说她要跳槽时,我的书稿已经交给她,正在编辑阶段。当时心里有些忐忑。心想,你要是走了,我的书该谁来负责啊?

我说,你不工作得挺好么?怎么突然想跳槽了呢?

她说,她那天一觉醒来,打开电脑,看到房地产新闻,顺势就点了进去,看到自己热爱的城市——北京房价均价在25000~30000元。她在北京读书、工作、生活已经快10年了,已经离不开这座城市了。现在她回不了故乡,却也不属于北京。过了太久的安逸生活,可突然被一种漂泊游移没有归属感的念头撞击,内心深处强烈的恐惧与彷徨悄然袭来。

她说,跳槽到底还是因为钱的关系。虽然房子给不了人一辈子的安全感,但在北京这座城市里,要想站稳脚跟,如果有一套房子,那显然解决了太多的问题。

一个没有太多梦想的姑娘,突然把挣钱列为自己的梦想,想要拼命挣钱,在北京25000~30000元一平方米的地方买一套房子。压力何其大,可想而知。

她说,无论如何,她觉得自己应该试试。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我没有丝毫怀疑这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梦想。甚至她要丢下我的书,去做些尝试和努力,让我惊讶之余反而有些敬佩。我说,跳槽吧。如果能够找到一份足够好的工作,待遇够高,在北京买房了别忘了我。

我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可能是骑着瘦马,拿着残破武器和风车决斗的堂?吉诃德,可依旧昂着头有不容小觑的骄傲。我脑海里出现一个画面,匆忙的北京街头,她站在人群中,显得孤独而弱小,但却又强大而充满激情。

大概每个梦想都始于一种近乎不可能的想象。

最近在流行一句话,“自己当年吹的牛,含着泪也要把它撑下去”。当年我们吹的牛,有时候就像是内心深处的小货车,撕拉的鸣叫声,在心底跑出一股不屈的热血。

有个还蛮厉害的畅销书作家说起过一段她的经历。

她说她曾经也做过一些高薪的与梦想无关的工作,那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生活。她拒绝了家人开的公司给出的高薪。后来凭借自己能力进了一家外企,收入待遇都很不错,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那并不是她想要的。

如是折腾了一段时间,她也有了一些积蓄。她知道这不是她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的样子。

于是她就对她当时的老板说,她要辞职。她想去写作,想出版自己的书。

当时的老板真的笑出了声。多么的冷酷无情。这刺耳的笑声给她泼了冷水。可她还是离开了这家高薪的外企。她心里很难过,走得毅然决然。

她知道,那不是一时热血上脑,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在少女时代就开始酝酿的梦想,从小喜欢写作的她,总觉得如果放弃了自己人生的渴望,放弃了支撑自己精神的东西,放弃了引领自己前进的方向,她会后悔死的。

离职回家,她闷着写了整整两年。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样书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她像所有不服气的少年一样,想过用自己的成功去扇她当时外企领导的耳光,就像很多早恋少年在老师的打压下,恨不得高考之后牵着手在老师面前晃悠的那种冲动。后来,她忍住了。

梦想是自己的,自己耗费了两年时光,辛苦坚持,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她请自己吃了一顿好的,感谢自己没有放弃。

追求梦想让她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也付出了很多的青春时光,可她终究感觉到梦想带给她的快乐。追逐的过程让她充满了激情。越往后走,越艰难,可内心也越安定,走通之后,看到的是无限的光芒。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孩都有个开店的梦想,这个店可能是咖啡店,也可能是甜品店。

小橙就有着开店的想法,而且是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

辞职第一天,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自然醒。可醒来后,却有些恐慌焦虑,渴望和同事们说说话,被拉去开会讨论进度,尽管她才辞职一天。

后来经过各种折腾,自己梦想的小店终于开起来了。问题不在她开了小店,而是为了让小店维持下去,她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艰难。

刚开始那段时间,店里就只有她和请的师傅两个人。内内外外所有的东西都得她自己搞定。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她就要去菜市场买所需要的材料,晚上关店之后,她还得一个人在店里洗很多很多的餐具,然后再把干净的餐具整齐地码放在消毒柜里,然后打扫卫生,一直要做到深夜12点左右。有时候后厨师傅看姑娘一个人那么累也很心疼,会帮着做一些活儿。可那种要想支撑一家店所要承担的压力,没有人能帮她扛。

常常,她一个人在深夜里泡着泡面,吃着自己店里的龟苓膏,幸福而又痛苦地发着呆。

渐渐有媒体关注到她的小店,发布新闻,陆续有更多的人前来。看到那么多人来,小橙是幸福的,自己跑上跑下,又做老板又做店员,还兼顾做招待和收银员。忙得她常常坐下就能睡着。后来她终于有钱可以请一个店员,可依旧没有让她轻松太多。

开店透支了她太多的精神和心力,她开始有些力不从心。她知道,小店日益开始稳定下来,自己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她有时候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都觉得不认识自己了。过度的劳累,让她变得皮肤暗黑,像街边那些三四十岁的妇女一样,她再也不是出入写字楼的OL了,涂抹再多美白霜似乎都没有变白。

可开店也让她变得越发地自信。所有困苦来临时,她感觉自己每多经历一些,自己的恐惧就少一些,每分每秒都变得无比真实。尽管无数次下水道堵、后厨出现蟑螂这样细碎的事情把她弄哭过很多次,可她还是在坚持。她也想过,干脆放弃吧,回到写字楼去生活吧。可想想之后,依旧坚持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生活有时候没有那么励志,并非坚持就一定是胜利,艰难面前,能够挺住就是一切。艰难困苦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承担消受,就因为最初自己点点滴滴的想法和冲动。想象中的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可挺下来之后,对小橙来说这家店本身意味着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