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励志系列(套装共9册)
6886100000009

第9章 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9)

我的豆瓣上,标记了很多看过的电影,书和音乐也有不少。看完一本书之后,我会在后面写下简简单单的一两百字的评论,标明当时的心情和收获。可短短百字又怎么能说清楚一本书?我却并没有想那么多。在豆瓣上标记完了之后,往往我还会发一条140字的微博,发微书评、微影评几乎已经是自己的习惯了,还会附上一张书影或者电影海报。

工作的杂志社副总关注了我的微博。他在某次公司例行的大会上说,编辑部的编辑应该走出去,我们作为青少年期刊,在青少年的心里编辑是近乎于神一般的存在,我们掌握着各种稿子的命运,如果我们走近他们,势必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比如某某主编喜欢汽车模型,如果你把你收藏的车模挑出一个送给读者,对读者来说那是什么样的感受?老总又提到我,你很喜欢看电影,大家都不知道吧,他几乎看过所有的电影,你给读者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看的好电影,他们是不是也会非常开心呢?

副总那番言论,“他几乎看过所有的电影”太过夸张,以至于他讲话的过程中,我一直低着头,倍感羞愧。可不得不说,我心里面却是有着几许喜悦的。他说出这番话,肯定是看了我在微博上经年累月地发的那些微影评罢了。

之所以说L的故事让我感到恐惧,是因为好像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地扮演着一个“看起来很努力的人”,我塑造了一个文艺青年的自己,喜欢看一些高品质的书,看各种类型的电影,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真的是如此么?努力做了那么多,仍然没有追赶上那些自己钦佩的人。

我打开豆瓣,看看那些我标记过的书标记过的电影,那些在下面写过点点评论的记录,我想了半天,没有几部电影或几本书我能完整地复述。我是真正地在看书看电影,还是只是为了看书看电影而在看它们?连复述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说看了、消化了、收获了?

有时候我们看起来学习了一上午,不过是刷了一上午的朋友圈;每天都在熬夜,不过是给朋友们点了赞,期待着朋友们的回馈点赞;早早地起床去上课,不过是在课堂上补昨天晚上欠下的瞌睡;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可能真的只是坐了一天;去健身房不是健身,可能只是和帅哥美女搭讪,或者请教了很多健身知识,却只是知识,从来没有能够付诸实践……

初中时,有个竞争对手W。他一直成绩很好,能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在玩。这样的玩不是什么聪明或者天赋,我想更多是他在该努力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努力学习了,该玩的时候也是认认真真地玩。只是他的努力,并没有被其他人注意而已,我们注意到的只是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人,他们记满了笔记本可还是永远难以进入到班级的前列,在后来的社会工作中,可能仍是如此。

没有计划的奋斗,没有目标的努力,可能往往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努力而已,他们就像糖衣炮弹,很容易骗过了世人,也骗过了自己。

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没有轻松安逸的人生。

工作了几年,有些不多积蓄的A,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女友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对她万般宠爱。

女孩选择和他一起打拼,也许是从小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受不了一点点儿苦,女孩开始频繁地换工作,从网站到早教,从广告公司到杂志社……两年下来,从来没有一份工作超过半年,频繁地跳槽,离职原因要么嫌弃网站工作人际关系不好,要么觉得早教销售压力和收入不成正比,再或者嫌弃杂志社奇葩克扣员工稿费……

一来二去,男孩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

于是两人经常争吵,爱的时候无所顾忌,最后的争吵却来得琐碎而鸡毛蒜皮。男孩顶不住背着两个人前行的压力,女孩又长时间地待在家里,觉得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整个大环境里,如同这般的同龄男男女女,都在匆忙中迷失了自己。

我们会抱怨,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天都黑了,太疲倦无心做饭,空空荡荡的厨房和冰箱里过期变质的东西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整天除了加班还是加班,经常忙到头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们会抱怨,因为自己的收入可能还不如夏天的送水工或者双十一的快递员。自己作为白领,穿着整洁光鲜的衣服,出入高档写字楼,逛豪华的商场,却总是舍不得下单。

我们会抱怨,因为租着北京三环以外或可能是四五环甚至更远的房子,每天大清早就起床挤着公交地铁和人流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城里涌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拥挤的地铁里空气污浊自己也昏昏欲睡。

好像我们总是在抱怨,觉得自己吃尽了所有苦头,却总是没有看到曙光,没有见着所谓的苦尽甘来。偶然看了远子的书《十七个远方》,很好奇远子是怎样的人。北漂的他被骗了,拿不到工钱,在杂志社被安排去骗老年书法爱好者要版面费,在拥挤的人才市场里遇见心动女孩最后也天各一方。诸事不顺,他仍然驻守在北京。但在那里,他拼命地写作,攒出了自己的这本催人泪下的文集。

我认识不少像远子一样的人。

H是我大学同学。学生时代写过不少悬疑小说,也出版过几本书,毕业之后带着女友北上闯荡。刚到北京,进入一家小电影公司做编剧,自己辛辛苦苦地攒稿子,没有本子被拍成电影,靠着微薄的收入和以前写小说时的积蓄维持着生活和爱情。本以为自己的本子可以拍电影,偏在节骨眼上电影公司倒闭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电影公司倒闭那茬。房东前来查房,发现楼上漏水把墙体弄得发霉。房东一气之下,便把他赶了出去。没有商量的余地,连押金也没有退。自己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靠着偶然发现的一笔老早前打来的稿费,在小旅馆里撑着,继续找工作。找到新的电影公司之后,他才终于有了足够的资金租房子。后来他的剧本被拍成电影。陆续有几部电影上映。曾经被赶到街头的男孩,只身背负着梦想和爱情的男孩,终于可以笑着去面对那段艰苦的岁月。

小歌手E,人长得特别帅,心地也特别好。偶然的机会采访了他,得知因为经纪公司的问题,自己得不到更多的包装,要一边健身,一边写歌,还要一边和媒体打交道,自己做自己的经纪人,来营销自己的梦想。虽然过得辛苦,他还是在继续发单曲,那天采访完之后,他还笑笑说,等我出专辑了一定要送你一张。

不管是A、H、E,还是芸芸众生的你我他,我们都是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一员。这一代人注定要在忙碌中找寻生活。并不是生活只给你开了一个玩笑,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面临着事业、人生、爱情和家庭的困境。这个奔跑着的时代,只有你也奔跑起来,才能摆脱那个自怨自艾的自己。其实,并非只有你我这样,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

现在的国内新“高富帅”马云不是么?大家都乐得在双十一、双十二做成功的马云背后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却从来没想过马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马云大学毕业后出来做英语老师,同时他还兼职做导游,专门负责接待外国旅行团。后来马云做过肯德基的店长,终于有一天,在互联网概念刚刚萌发时,大家都还不知道也并不接受Internet是个什么net的时候,他想做互联网。

所有人都反对他,说根本不存在什么net,哪有什么网络。但是他还是坚持做了。他做的中国黄页,成了现在阿里巴巴的原始雏形。他说自己要做电子商务,大家都说,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做什么电子商务,中国没有银行支付系统,而且中国人的诚信问题也不适合做在线交易。马云却说,没有支付系统,就创造支付系统,诚信机制有待考验,那就做第三方资金代管。支付宝就这样问世了。

如果当初的马云,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他,都在否定他,他放弃了,固守在大学教师的岗位上,他就不会有今天。如果马云也期望找一份轻松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没有了今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在全球掀起网购狂欢。

马云时代的传奇已经过去了么?不,没有。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着自己的机遇,就像曾经马云做导游时那个点醒他的外国游客。

前些时间,公司某本杂志的负责人要被调岗,几乎进入讨论谁来接替做主编的环节。或许因为平时自己比较敬业,领导向高管推荐了我作为候选人之一。当时觉得特别恐慌,自己是否有能力能够顶下那本杂志,是不是有能力全面把握一本杂志的运作,是不是有能力协调好那些比自己资历还老的编辑和我共事……想了很多,做了各种好的坏的打算。

转眼再想,当生活没有把机会的橄榄枝伸给我们时,我们总在抱怨生活欺骗了我们,让我们拥挤在早间的地铁里,做碌碌无为的螺丝钉,但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瞻前顾后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够扛得住这个机会带来的压力。总是不满意,总是希望有个更轻松待遇更好的工作。

不是“生活欺骗了你”,而是我们自己在欺骗自己。

每当我们拥挤在人潮涌动的地铁站里时,你能看到的每一张面孔,包括镜子里的自己,都不是毫无希望的螺丝钉,就像蝴蝶效应,一颗关键的螺丝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没有轻松安逸的人生。

你敷衍了生活,却说生活辜负了自己

如果你不去努力,就不要奢望生活给予你风光无限的成功,因为是你先敷衍了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你与之相匹配的回馈。

每天早晨起床,你首先打开电脑,然后睡眼蒙眬地开始洗漱,之后便坐回床上开始玩游戏,魔兽世界、英雄联盟,或者DOTA……忘记了今天在哪个教学楼有什么课。一玩就玩到中午,直到饥饿唤醒了你,咕咕叫的肚子带着你去到食堂,下午的课看心情,要不要去上。

或者隔三岔五邀约三五好友,几个闺蜜,一起泡在KTV里,嗨歌嗨到不知今夕何夕,更遑论魏晋。在昏黄的灯光下,唱歌,情感流露,顺便谈个恋爱,爱到轰轰烈烈最疯狂,爱到好像只有这样才叫青春。

或者每天坐着往返规律的地铁,在地铁上打瞌睡,醒来后就刷微博、微信,好像不看看这个世界,就和这个世界脱节了,好像不发发微博发发微信你就被这个世界遗忘了。到公司之后,坐下来,打开电脑,开着QQ刷着淘宝,好像什么也没做似的,就又下班了。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五天轮回,期待着周末的来临。

你或许常和好友几个谈天说地,吹牛,侃大山,说自己以后要干吗干吗,甚至看不起谁谁被父母安排进了国企或者公务员,觉得他们就是端着茶杯,看着报纸等下班,那种生活几乎是从现在就能看到老,看到一辈子。只是,你没想过,你现在过着的生活和他们一样。

也许你整天在寝室里玩游戏,玩到昏天黑地,偶然看到室友或者同学说要去图书馆复习,你会说一句,我去,装什么装,走回寝室打DOTA。或者你看到某个你的同学或者朋友考上了某某名校的研究生,你会说,他都能考上×大学的研究生啊,他当初高考不是比我考得还烂么?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只有那些窝囊的人才在过去的一点小小的成绩里找寻现在的安慰,甚至沉溺其中,不去想未来会是怎样。有个学妹,人很漂亮,可能有人觉得漂漂亮亮的女孩,可以找个高富帅男朋友,何必那么拼命。

她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已经起床,在微博上发一条微博:早安。她是在向自己说早安,向梦想说早安。然后高强度地复习雅思,假期也不休息,报了培训班,周末也要去上课,这样的生活坚持了整整一年。

也许有的人考研或者出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觉得坚持一天两天的早起,就是在努力了,可有的人比你还努力。一年几乎没有间断过地早起和拼命地复习。不久前,她跟我说大概半年之后就要出国了。她是我学妹,也是我的一个作者。我开玩笑,说别被外国男人泡走了。她笑笑说,别太想我哦!

你也许看到过谁谁网络红人或者你身边的美女校花,觉得他们很漂亮,但好像就只有漂亮。一天就靠着一副好皮囊过生活,觉得别人美得很虚假,美得不接地气。如果你是个女孩,你肯定会带着不屑的语气,说:不就是漂亮么!如果你是男人,你可能就钦慕那身皮囊。

可你永远没有想到她的美是怎么来的!有个漂亮的朋友毛豆,因为网络相识,她在网络上相当有名气,还被以跑手的身份为某知名品牌代言。大家看到她的美丽,却从来没有看到她在健身房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在跑步机、游泳池、自行车上挥洒了多少汗水。

你也根本没有看到,她那个小小的身体潜藏了多少能量,在无数个我们赖在床上起不来,和温暖的被窝抗争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跑步了。每天5公里或者10公里。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各个城市马拉松赛的新闻头条。

她的漂亮很健康,很美好,很值得人向往和喜欢。也许你只是看到了她的漂亮,也许你只是觉得不过如此。但你没有看到她的漂亮,来得多么不容易,她的辛苦值得她如此漂亮。

也许你看到,你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别人的收入动辄上万,甚至几万。凭什么?就他也能够拿那样高的工资?你觉得他能做,你就肯定能做。只是自己缺少了那样一个机遇罢了。生不逢时,给自己一个机会,可能自己比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