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愿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励志系列(套装共6册)
6886200000005

第5章 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5)

结果自然没有改成。那时,父母送给我的是另外一句话:“不要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自豪,要让你的名字因你而骄傲。”

我们追求一致拒绝分歧并不一定是因为懒惰,我们希望圆满厌恶挫折并不一定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害怕,因为对安全感的天生渴望。可是,如果一个人不敢面对并拥抱真实的自己,也就无法充分开发自己的天赋,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哪怕他看起来也很忙很辛苦,终归是一无所得。

那些我们拒绝的部分,其实只是我们无法接纳自己的借口。我们觉得它不好,不能给我们助力,甚至会拖我们后腿,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

要知道,人们只有在一个人真的一无所成时,才会将焦点放在他的“缺陷”上;当一个人本身有所成就时,人们会自动忽略那些我们耿耿于怀的所谓“污点”。或者说,人们只会拿你优秀的一面定义你。

更进一步,当你超越生活本身时,你的“缺点”反而会成为“特点”,让你在众人里面脱颖而出。所以,不需要过分介意,更不必克制自己的奇怪之处,这其实表明了我们的一种态度:我拒绝变得平凡普通!

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是多少人心中的偶像,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患有先天缺陷。他是近视眼,两脚还不一样长,右脚比左脚短5厘米。所有这些身体上的问题,都是习武的大忌,并且难以改变,这种打击足以击垮任何一个人追求卓越的心。

李小龙反而打破常规,眼睛近视,他就从咏春拳学起,做贴身格斗;两只脚不同,他就用左脚做远踢、高踢,右脚就专事短促、隐蔽性的踢法。这反而让他的姿态优美,自成一体,成就一代美名。

所以,事物都有两面性,与其悲观、消沉,不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心态找方法,以乐观的心态做创新,同样能够成就自我,甚至创造经典。

美国哲学家哈伯德说:“每个圣人的光环背后都有古怪之处。”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对自己有所不满,或者是身体的不足之处,或者是性格问题,或者是自身的条件背景,或者是所处的环境……不同之处在于,有的人本身的优秀和取得的成就已经掩盖了那些“缺点”,人们觉得他与众不同,他自己也因为自信不再介怀;有的人自身就是一团糟,他对生活稍有异议或抱怨,便被视为不思进取不知感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无法面对自身的“不同”,千方百计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可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讨人喜欢,跟别人一样,我们就不得不做好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协的准备,这会让我们瞻前顾后、丧失自己的立场和方向。

想一想,多少次我们为了不那么格格不入,隐藏内心的怪念头;多少次我们为了和大家看起来一样,强迫自己不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举止;多少次我们因为脸上的一颗痣、身体的一点小缺陷甚至一个名字陷入长久的自卑……其实,人们完全可以包容不同,如果他们无法包容,那也不是我们的错。

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与其把焦点放在表面的“不尽人意之处”,不如把精力用在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上。只有坐上王座的人才有足够的权威指点江山,同样地,要想对生活提要求,你要先达到足够的高度。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我也很努力了啊,甚至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为什么结果就是不好呢?”说实话,你辛不辛苦,人们其实并不在乎,人们在乎的是你做出了什么成绩。因为成功者的辛苦是勤劳勇敢,而失败者的辛苦则会被视为愚蠢懦弱。哪怕结局悲惨,我们还可能觉得他自作自受!因为他什么成果都没有,人们只能抓着它的错误不放了。

与其抱怨,不如勇敢地突破自我的限制。请记得,大多数人的成就根本就不足以对生活评头论足,他们只是把自己禁锢在熟悉的一方小天地里,整天忙忙碌碌,却没有任何成效,反过来,又因为自己不想承担风险和责任,抱怨生活。

就我的经验,人们唯一愿意聆听的心酸史都是有所成就的人。诉苦,是成功人士的特权。一个一无所成的人的抱怨,会被人视为托辞;而一个成功人士的抱怨,甚至会被人当作幽默。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因为,一旦你迈出第一步,转机就随之降临。

你笑,便一起笑;你哭,便独自哭。只有我们有资本了,才能有充足的底气;当我们有底气了,我们才能毫不愧疚、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那点小爱好。毕竟,当我们成功之时,所有的“缺点”也会变得可爱起来。

鸟儿依靠的是自己的翅膀,而非足下的树枝

我一直认为,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阻止我们取得任何我们想取得的成就。

朋友晓晴聪慧美丽,被所有人认为一定会大有所为。然而在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当其他同学或者在公司独当一面,或者已经小有身家,或者连连晋升时,晓晴依然在原来的岗位上拿着一般的薪水。

看着别人混得风生水起,而自己依然一事无成,晓晴万分焦虑和痛苦,过往的优秀在当下看来反而成了一个笑话。内心的羞耻感让她想方设法跟过往斩断联系,她不回应同学聚会的邀请,不参与群组内的话题讨论,甚至连相熟朋友的电话都故意错过,她似乎掉入了生活的陷阱,却不知如何摆脱。

“晓晴,这个项目你去跟进一下。因为人手不足,这次由你独立负责。”听到安排,晓晴习惯性地想拒绝,方经理自己能力有限,却总喜欢接颇具挑战性的任务,然后再派给下属完成,不仅不提供任何支持和帮助,还总指手画脚让事情更加艰难,最后,做好了功劳算她的,出错了由员工承担责任。

“经理,这个项目问题太多,是公司公认的烂尾工程,投入和支持都很少,之前派过好几波人都没有解决,我怕胜任不了。”晓晴翻了下资料,断定自己搞不定,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精力了。

“必须完成。”经理强硬地命令道。

项目初期,晓晴态度消极,做事敷衍,进度非常缓慢。直到某一天,碰到另一个部门的经理:“难度这么大的项目,居然就派你一个小姑娘负责,看来你们经理很信任你啊!万一做成了估计还真能在公司引起小轰动。”

那是晓晴第一次意识到,也许自己的一事无成不是因为工作条件恶劣,而是自己态度不端,一直拿所处的环境当做自己不作为的借口。自己眼中的困难也是很多人一直渴望的证明自己的机会,自己眼中糟糕的领导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求之不得的好主管,是她的抱怨和退缩让自己原地踏步。

她对自己充满前所未有的信心,毕竟自己不是一个没有实力的人。那些障碍成了她达成目标的垫脚石,那些问题成了等待她给出答案的证明题,那些麻烦成了她提高自我的修炼,经过三个多月不休不眠的奔波操劳、艰苦奋战,她居然真的成功了!很快,她得到高层的注意,得到外派瑞士总部学习的机会,回国之后被顺理成章地提拔。

鸟儿依靠的是自己的翅膀,而非足下的树枝;我们仰仗的是自身的心性能力,而非环境的优劣。有支持我们可以站得更稳,没有支持我们可以飞得更高,而真正的传奇诞生于后者。是如坠深渊一蹶不振,还是突围而出成就自我,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设想一下,如果晓晴最终还是因为支持不足而放弃这次挑战,或者因为工作繁重而敷衍了事,或者因为认定自己做不到而假手他人,相信我,站上生活的领奖台上的一定是另一个人。

把责任推卸给环境,把决定成败的因素归结于外界条件,缴械投降,多么容易又便利!他甚至可以把那些障碍当做落脚点休息休息。可是,这也意味着人生再次毫无长进,那些意义他再也无法揭晓,那些美景他再也看不到了。

虽然去做每一件事不见得最后都能成功,但不去做每一件事则一定没有机会成功!当困难重重,机会渺茫时,当过往经验显示的成功概率几近于零时,当濒临崩溃资源不足时,为何还要尝试?为何不放弃,回家去?不必背负巨大的压力辗转难眠,不必心怀飘渺的希望劳心费力,这会轻松得多。因为我们知道,没有简单的荣耀,没有人能轻易被记得,只有从困境中成长甚至成功的人才能。

写下这些年自己认为的“我不能”,客观地评价下它们是否真实。再把“我不能”变作“我能”,看看会发生什么。它不仅可以带给人勇气和力量,让透支的体力恢复,让疲惫的大脑清明,让软弱的内心坚强,还能推动我们采取行动,激发潜能,做出很多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儿,赢得转机。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化妆师在只有250美元预算的情况下,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化妆造型师奖。也许处境看上去糟糕,但如果我们奋力一搏,会发现,它最后竟被圆满解决了。

只管去尝试,困难并没有人心强大。

任何时候,你可以说累但不能说不行。我们应该把每一次遭遇当作让自己新生的机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败在所难免。怕的是,当形势不利时,人们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上,而是沉溺在自己的想象中不可自拔,想着一旦发生后果有多么严重,一旦行动会怎样腹背受敌,将困难无限放大,把自己看作尘埃。结果,我们不是被生活打败,而是被自己吓倒,以至于丧失了前进的勇气,还未同困难交锋,便已落荒而逃,与伟大擦肩而过。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发现和创造的,是我们大脑的想象和内心的幻觉。

或许,我们可以学会把问题描述成一种可以改变或解决的状态。比如,把“我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怎么可能完成”变为“虽然我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我可以通过请教他人、研读书籍和实践学习这么多种方法来解决”。当我们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其实也是在改变我们的心态,将眼前的困难转化为充满希望的机会,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充满斗志的乐观。你会发现,问题总能找到解决之道。

面对困境,从描绘出具体的场景和解决的办法开始,然后为实现它竭尽全力去付出、去努力,直到成真。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自身的梦想;而人生会依照我们自己所描绘、想象的样子而实现。

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有过怎样的生活,请记住:聪明的人会在任何付出里,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来得靠谱

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我很注重金钱和时间的投资价值。比如,我会做好投资组合而不留太多闲置资金,我会把时间花在有目的性的人事上而不过分消遣。

但是,后来我发现,要想富有靠钱生钱是不行的,靠的是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要想过上理想生活靠投资外力是不行的,靠的是投资自己的深厚内功和实力。因为,在人生几个重要的拐点上,机会可能是别人给的,但能否把握住,以及把它发展到何种地步,都在于自己,半点含糊不得。

刚刚毕业时,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工资水平也差不多,职场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大同小异。但是,三五年之后,同学间便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种差异甚至会让人心生某种陌生感,尤其被远远甩在身后的我们,会困惑,会不甘,会想:到底哪里出了错?明明我也很努力。还是我遗漏了生活的某个关键?其实,答案很简单,现在位置的不同源于过去投资方向的不同,你的生活重心放在哪儿,你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金钱如何分配,都会在现在体现。

我的同学米兰是一个很稳妥克制的人,除非必需的吃饭租房,她把其他所有的工资收入都用做固定理财,一年下来也能存个10万元。她有明确的未来规划,三年后买房,四年后买车,存款达到100万时便可以依靠利息过较为轻松体面的生活。对于她来说,目标是明晰的,达成路径也是确定的。她说:“如果一件事的回报是无法量化的,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我会选择不去做。”所以,她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着本职工作,但不会主动开拓,也不深入交际。看起来,她的每一分付出都产生效益,但是她这是被动的被环境改造,而不是主动地改变和投资自己。

而另一个同学何资则是一个大方且喜欢冒险的人。她属于“月光族”,别说三年买房子,就是十年都不一定。但她不关心也不在乎,觉得只要这件事能够让自己成长就是值得的,所以,她的时间和金钱很大一部分花在自己的身上。她参加德语培训班,学习编程,考研究生深造,参加酒会,申请援助项目等等。很长一段时间,她的钱只出不进,有时还是负债,生活拮据却依然乐此不疲。

三年后的夏天,米兰如愿以偿交了新房子的首付,迈入有房一族,俨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何资就狼狈多了,虽然也升到了主管,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存款还没过万,依然租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投入那么多的技能学习,对她并没有什么帮助。

但是,就在这一年的圣诞节,转折出现了。一个师兄找她合伙,做一个技能交换社区的项目,凭借过往的积累和沉淀,团队很快赢得投资人的青睐,获得千万风险投资。上一秒的穷人摇身一变成为众人倾羡的对象,一下子完成别人十年的奋斗目标。

不可思议吗?我倒觉得顺理成章。或早或晚,哪怕不是这个师兄,我相信何资也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