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6886300000017

第17章 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17)

梦想,从不为逃避打掩护

1

十月的时候,随共青团中央走基层,20天马不停蹄,从繁华的上海开始,到妩媚的杭州,再到美丽自然的湖北,最后回到人杰地灵的北京。一路虽然风尘仆仆,但也很快乐。唯一难过的是,吃得不习惯。

虽然每天都有秀色可餐,回到家还是想立马做一回饕餮。坐在回程的飞机上,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再多待几天,铁定就得把自己玩废掉。

回到长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我就收到了一封辞职信。

年前新聘的一个专业课老师果断地将我炒了,理由却让人哭笑不得。

辞职信是这么写的:

张校长:

思考了很久,虽然英语是“硬伤”,我还是准备出国留学,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工作诚可贵,梦想价更高,看到你活得那么潇洒,我也想去实现梦想。现在,我准备去实践。女神,永远支持你!

一个快乐的追梦人

追梦吗?看着这个字眼,我没觉得她该被鼓励,只是觉得有些惋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梦想已经成了辞职千篇一律的借口,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人们不工作的理由。

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总是抱怨为了工作耽误了梦想;被领导批评之后,就想去追梦;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便羡慕别人的际遇;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想出去走走;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做着单身狗,不去努力、不去攒钱、不去拼搏,却说生活对年轻的我们太苛刻,倒不如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年轻的时候,想要去旅游,也有旅行的好心情,却没钱;等有钱了,人也不年轻了,也没有了旅游的心情。许多人都这么感慨,听着还挺有道理,旅行啊,环游世界啊,追梦啊,可真高大上,十个人中有九个年轻的时候总会这么想。

我得承认,我也这么想过,十七八岁的时候,觉得能环游世界一圈,这辈子都值了,可休学去旅游、辞职去环游世界,我真没想过。

旅行是好事,出去走走也的确能增广见闻,但这却不是不工作的理由。

近两年,辞职去旅行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有不少年轻人很干脆地说走就走了。但真正能从旅行中找到自我价值的有几个?真正能在外面玩上一两个月不想回家的有几个?真正能在“看了世界”之后获得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前程的有几个?

说走就走,是真的去看看,还是只想以旅行、以梦想为由来为自己的逃避打掩护?

人生在世,自由谁都希冀,但自由却是相对的,想要自由,总得用一段时间的不自由去换取。从来没有谁,将所有的好处都占尽,说走就走之后,却也要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年轻的时候荒唐了,不年轻的时候就要用更多的自由来弥补,相反,安安稳稳地度过一段不自由的时光,却能收获更多的自由。

2

去旅行,可以啊,但不要加上辞职这个前缀;追求梦想,很好,但不要把追梦当成逃避现实的理由。

要知道,梦想,从不为逃避打掩护。

在《创业天使》栏目组实习时,我的工作非常简单,联系联系媒体,帮前辈们打打杂。看着身边忙忙碌碌的前辈,总觉得这样朝九晚五挣命的生活又枯燥又无聊,心里也总有一股递封辞职信然后一个人潇洒走四方的冲动。但盘算一下,以自己的存款,也就只能在北京城里转转,出国的话,也只能去老挝、越南、柬埔寨,连韩国都去不起,欧美国家更是只能想想。但身边的前辈们呢,工作看上去是挺枯燥的,但无论想去哪个国家,却真的能说走就走。

五一、十一、春节、端午,双休日、带薪假期,细细数起来,一年之中,能理直气壮地出去玩的日子其实也不少。既然如此,又何必辞职去旅行?而且,旅行与工作,不仅不冲突,还是正相关的关系吧。工作越努力,职位越高,带薪假期就越多,升职了,加薪了,手里的余钱多了,想去哪里旅行就能去哪里,想要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全然没必要为了一张特价机票而调整自己的假期。累了,给自己放个假,回来依旧春风得意、炙手可热,但这些,年轻而向往自由的我们,显然还办不到。

收到辞职信的当天,我把那位专业课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她的年纪不大,研究生三年级,还没毕业,就想放弃学业。关于辞职这件事,我没多劝,只是问她:“旅行回来有什么打算?”

我的问题让她茫然。

“没有什么打算,继续学英语。”

这个答案在我预料之中。

看她的表情,似乎她能一辈子都在旅途中度过,都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梦。

但事实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谁能一辈子在路上,旅途终归短暂,但很多说走就走的人却不曾为自己找好回来之后的路。

那天,谈话之后,我让她回去再想想,第二天,她站在我面前,坚定地表示自己要辞职。

我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

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和她要好的老师那里,得知了她的近况。

由于经济不独立,她一直在和父母作斗争,出国待了半个月,借宿在舅舅家里,回国后一直没有工作,在家学习英语。

3

说真的,我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我也愿意鼓励所有孜孜不倦追求梦想的人,但说走就走的你或者你们,有多少真的是去追梦了呢?

环游世界的梦想我也有,绝大多数人都有,但梦想,真的不是辞职的借口,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我们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梦,这个梦,不拘旅行,不拘成就,或许很伟大,或许很渺小,五花八门,哪怕很荒诞,却也值得赞美,因为,那是梦想。

可是,梦想的实现,终究少不了脚踏实地;梦想的实现,总是要以一段时间的不自由为代价;梦想的实现总要努力,总要付出;梦想的实现,从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任何坎坷,就像人生。

每个人都知道风雨之后的彩虹最绚烂,但知道归知道,真正坚持到彩虹出现的人却很少,很多人,不是在风雨中倒下,便是带着梦想躲进了屋中。

世界很大,人生很长,旅行很美好,梦想诚可追,但,梦想真的不是借口,也不会为任何逃避打掩护。

所以,若你是真心实意去追梦,若你的确已经做好了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的准备,那么,辞职吧,去旅行也好,去创业也好,去怎么都好,因为是在为梦想努力,所以,可以无怨无悔,可以一往无前。

但若追梦只是你的借口,若你还没有做好任何追梦的准备,若你只是随口一说,小伙伴们,我得劝你们,慎重一些,别动不动就辞职,辞职之前,先低头看看自己的钱包,再转身看看身后,你有没有准备好回来之后的路?没有退路,没有规划,为了逃避而逃避,为了辞职而辞职,为了逃避困难、为了逃避不如意而说走就走,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诚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活得很潇洒的人,也有一些靠着旅行功成名就的人,有可以无忧无虑一辈子追梦的人。

但扪心自问,你是吗?你能吗?你是高富帅?你是白富美?你精才绝艳?你有一个能拼一辈子都稳赢的爹?

如果不是,请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奋斗吧。

无论是什么梦想,总要一步步地实现。工作之余,你同样能坐拥一段美好的旅途时光,这并不冲突。

慢即是快,安静之中充满力量

1

生日那天,收到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礼物,深陷资本主义“水深火热”中的死党璐璐寄来的书签。

淡蓝色的书签,不算漂亮,但很雅致,繁星的图案,星空下有一只正在奔跑的小猴子。

随着书签,寄来的还有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张牙舞爪的一行字:大圣,生日快乐!

我是1992年出生的,属猴,从相识的那一天开始,璐璐就送了我一个雅号:孙大圣。

璐璐是我的学姐,去年,研究生毕业的她,一个人去了加拿大发展,现在也算小有名气,据说,正在筹备个人画展。

同系的很多人,谈到璐璐,第一反应是“清冷”,第二反应是“骄傲”,第三反应是“不好相处”,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其实是个内心火热而善良的女子,不善言谈,只是因为害羞,骄傲的外表下,隐藏的其实是孩子般的天真与呆萌。

就譬如,“孙大圣”这个外号。

还记得,和师姐第一次见面,是在图书馆。那个洒满阳光的午后,她穿着米色的长裙,带着淡蓝的发卡,坐在窗边,安安静静地看着书,映着蓝天,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

那一刻的绝美,我至今难忘。

那个下午之后,她的身边便多了我。

璐璐是个很懂得生活的女孩,话不多,做什么事情都不急不缓、有条不紊。还记得有一次我们要陪导师去北京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出行前一天,我忙得乱七八糟,总觉得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准备,时间怎么算怎么都不够,璐璐却很淡定,依旧安安静静地看书,安安静静地喝茶,安安静静地上课,安安静静地上自习,安安静静地画画,生活的节奏一点都不曾改变。那时候,对她,我是真的很羡慕,羡慕她的从容,羡慕她的安静。

有一次,我问她:“你不急吗?”

她笑了笑说:“慢即是快。”

那时候,我不是很懂,现在才隐隐地明白,其实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凡凡,你好久没读书了,真的快变成取经路上的孙大圣了。”

和书签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张明信片,没有生日祝福,只有这么一句话。

拿着书签,一遍一遍读着这句话,我有些怔忡。

是啊,我有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过书了。

虽然平日里也翻书,但却不是读,再也没有了过去阅读时的纯粹与专注。

以前,每周都会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和璐璐一起通过邮件,你来我往地探讨。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读书笔记已经没有时间写,邮件也变得断断续续,甚至,璐璐的身影也已经模糊。

是因为太忙吗?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实在太快?还是已经习惯了没日没夜的匆忙?习惯了每时每刻都仿佛在时间中飞速穿梭的常态?

2

最近几年,似乎一直在忙碌,今天飞这里,明天跑那里,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陀螺,被一根根的小鞭子督促着不停地转,不停地转。

想要多学几门外语,想要多参加几个培训,想学马术,想练跆拳道,想继续深造,想办画展,想学作曲,想出本书,想……想做的太多,想做好的也太多,但到头来,真正“成事”的却不多。“一年减肥12斤”“给自己写一支歌”“三个月写一本小说”等“目标”,还不及开始,就已经夭折。

社会太浮躁,生存的压力太大,满目繁华中,就像手机一般,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渐渐地,我们学会了赶时间,适应了匆匆忙忙,再也不愿意坚持做一些事情,生活的主流也变成了急功近利。

一次又一次,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设置底线,给自己的心灵添置枷锁,太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活得更像一个个机器人。我们每天都在生活,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但却忘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努力。

刚去加拿大那会儿,璐璐也有些迷茫,为了能够在三年内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她也来去匆匆,每天都在为钱奔忙,每天都绞尽脑汁,生活的全部似乎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看上去更加高大上。

其间,我也跟着她着急过,也为她出过不少主意,虽然知道这样没有错,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样的她似乎已经不是我喜欢的那个她。

直到出国三个月后,她给我写了封邮件。

她说,自己想明白了,办画展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过是她人生的某一站,而不是终点站。她出国深造,是为了以后更长远的发展与进步,是为了取长补短。那之后,她又重新变得有条不紊,重新变得安静从容。而我,不知不觉间却陷入了一个快节奏的怪圈,终日忙碌,走得很快很快,却忘了欣赏一路的风景,就像一只在深蓝的夜空下不知疲倦地奔跑着的小猴子。

3

不倦吗?不,其实真的很累,很累。

所以,我想要歇一歇了,和我同样忙碌的你,也该停下来,歇一歇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慢慢来,才更快,有了充足的休息,才能精力满满地重新上路,压力是动力,是促进力;相反,安静也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专注于事情本身,它是心灵的修养,有了它,我们身上,才会注入一种纯粹的、能够创造奇迹的力量。

停下匆忙的脚步,慢慢走,多看看路边烂漫的野花,多瞅瞅天上浮动的白云,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下阳光与晚霞,没什么不好。

那天晚上,我拿起了搁置在床头很久的《纳兰词话》。

那天晚上,我给璐璐发了一封邮件,只有两个字:谢谢!

在“快就是生命”的现代,快一点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急功近利会吃亏,脚步太过匆匆,会摔倒,与其如此,倒不如慢慢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这样才能真正地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