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1卷)
6892000000312

第312章 魏侯空巢耍机心 疯人建言纵六亲(3)

庞涓抬头:“在下问一句,苏兄倡导合纵,可为制秦?”

苏秦点头:“知在下者,莫过于庞兄了。”

“再问一句,抛开孙兄之事,苏兄为何对秦人怀此仇恨?”

“唉,”苏秦敛住笑,长叹一声,“说起来都难启齿。不过,庞兄既有此问,在下也就实说了。在下出山之后,西去投秦,本想做出一番大业,岂料秦公不用不说,更将在下一番羞辱,令在下在天下士子面前丢丑。”说到这儿,苦笑一下,摇头再叹,“唉,那个场面,那种尴尬,在下……在下若是有剑在手,当场真就抹了脖子!”

“苏兄莫要说了,”庞涓摆手止住他,“秦人这脓包,早晚得挤。苏兄的合纵大略,在下琢磨过多次了。不瞒苏兄,朝臣对合纵均有抵触,包括王上。苏兄初衷,在下也是今日方知。这事儿急不得,不过,在下一定尽力,说服朝臣,禀明王上,全力支持苏兄。”

苏秦抱拳:“谢庞兄鼎持!”

庞涓朝外大叫:“来人,上酒菜!”又对苏秦抱拳,“苏兄,久别重逢,什么话都不要说了,不醉不休!”

“不醉不休!”

秋雨落下来。

雨势虽已失去两个月前的刚猛,却有后劲,淅淅沥沥连下两日。孙膑是盘地行走,一旦下雨,就无法外出,只能躲在南街口的废弃破庙里。

几个乞儿在庙殿里把玩苏秦赏给的金子,一会儿吹,一会儿弹,爱不释手。孙膑坐在榻上,静静地望着这群乞儿。所谓榻,不过是范厨用土坯为他砌的土炕,很大,横竖可躺五六个人,上面垫着干草,再上面是几张破席,几床被子散乱地堆在炕上。土炕虽是简陋,但对这群乞儿来说,却是天堂。

雨天不好讨饭,最小的乞儿似是饿了,走到门口朝雨幕里张望。

还真让他望到了。

不远处传来脚步声,俄顷,范厨披着蓑衣,提着一个盖了雨布的大篮子,“嚓嚓嚓嚓”走过来,在庙门外重重咳嗽一声。

那乞儿叫一声“范伯来喽”,不无欢喜地冲进雨幕,帮范厨提那篮子。

范厨让出一侧,让他抬上,乐呵呵地走进殿里。

见孩子们围上来,范厨这才打开篮子,根据饭量大小,将馒头逐个分过,吩咐他们道:“你们都到偏殿里吃,范伯要给孙伯伯换衣服呢!”

众乞儿拿起馒头赶往偏殿去了。

范厨提上篮子,走至孙膑跟前,将几个馒头拿出来,端出两碟小菜,摆在炕上,将他的内衣脱下,换上洗过的。又拿出两件新衣服为孙膑穿上。

孙膑静静坐着,默默地望着他,由他摆布。

范厨做完这些,从袖中摸出一函,递给孙膑,小声禀道:“方才小人在送饭途中路遇秦爷,秦爷托小人捎给先生一函,请先生拆看。”

孙膑拆开看过,递给范厨:“烧掉吧!”

范厨应过,拿出火石、火绳,打火烧信。

孙膑看着他,见信烧得差不多了,才小声问道:“范兄,庞将军府上可有什么新鲜事儿?”

“回禀先生,”范厨小声应道,“前日后晌,合纵特使苏大人到访,晚上吃酒,是小人做的饭菜。庞将军与他边吃边聊,谈笑风生,直到人定时分,皇天落雨,苏大人才辞别回馆。小人昨日听说,庞将军还让庞葱备下荆条、搓板之物,说是将军跪在搓板上,定要苏大人拿荆条抽他,因由是他未能照顾好先生。今日晨起,庞将军见雨仍然在下,亲到厨房,特别关照小人,要多送一些饭菜,还要小人为先生增加几件新衣服,说是天气冷了,莫要冷坏先生。听那语气,庞将军对先生颇为关爱,情真意切。”略顿,挠挠头皮,“先生,您与庞将军之间到底怎么回事,小人实在看不明白。”

孙膑眼中泪出,有顷,抬头望着范厨:“在下疯魔,庞将军还存疑否?”

“不曾。”范厨摇头,“先生尽可放心,在这大梁城中,知晓此事的只有秦爷与小人。至于为先生诊病的那个医家,听秦爷说,这辰光已在咸阳安下新家了。自那医家为先生诊过之后,庞将军再也没有追问此事,似对先生的病深信不疑。”

孙膑点头。

范厨凑近,声音更低:“先生,秦爷还说,他想求见先生一面,让小人问问先生之见。”

“不可!”孙膑摇头,“你可转告秦爷,就说‘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

“小人记下了。”范厨应道,“先生用餐,小人告退。”

孙膑抱拳:“谢范兄!”

苏秦与三位副使在馆驿里等候三日,终于觐见殿下。

苏秦备陈三晋纵亲、四国合纵的祈请,呈上燕、赵、韩三国缔结纵亲的和约副本。太子申审过,客套几句,坦陈自己是代为主政,是否加入纵亲,尚需廷议之后,由魏王裁定。

见太子申无意再谈,苏秦等告退。

回驿馆后,几位副使,尤其是韩、燕二位公子,皆现躁态。

“二位公子莫急,”苏秦笑道,“好事必须多磨!魏王不在,相国不在,武安君也未上朝,此等大事,一个空头太子自然无法确定呀!”

“苏子是说,”公子章急了,“我们只能在此日日傻等吗?”

“呵呵呵呵,”苏秦笑应道,“如果你们不想傻等,大可在这大梁城里转上几转。魏人做事的确了得,从安邑迁都过来,仅几年,就将大梁变成天下名都,可追临淄了。”

二人互望一眼,以为苏秦在开玩笑。

“还有,”苏秦接道,“你们亦可前去看看鸿沟,真是一个大工程呀,利国利民,泽润子孙。几年前在下去过,嗬,站在堤边,实在让人感慨呀!唉,人生在世,莫过于成就功业。别的不说,单此一举,白相国足以永垂不朽了!”

听话音,苏秦显然胜券在握。公子哙、公子章无不松下一口气,转对楼缓道:“走走走,上大夫也去,人多了热闹。”

“多谢抬爱!”楼缓抱拳应道,“二位去吧,在下守值,陪陪苏子,省得苏子闷着!”

二公子以为然,各带从人去了。

送走二位公子,苏秦坐下,指对面席位道:“坐吧,在下真也闷了。”

楼缓坐下,面色忧郁。

“观你脸色,”苏秦盯住他道,“是有坏消息了!”

“是哩,”楼缓轻叹一声,“我见朱上卿了,他东拉西扯,只是不谈正事。在下几番开口,都让他岔过去了。”

“难怪今日没见他上朝!”苏秦苦笑一声,“看来,我们真还是热屁股坐到冷席子上了。”

“苏子,”楼缓不无忧虑,“三国特使上朝递交国书,这是何等大事,可魏人呢?朝堂上是空头太子,朝堂下是两个一无用处的中大夫,惠施不说了,庞涓、朱威、白虎等几大权臣皆不在朝,”略顿,“苏子,照规矩说,合纵于魏并无坏处,为何他们……”打住话头。

苏秦长吸一口气,憋了许久,方才缓缓吐出:“是啊!”眼睛微闭,“在下这也纳闷,庞涓本已承诺在下了,今日竟也未见上朝,显然是在有意躲避。”

“堂堂武安君,怎么也说变就变?”

苏秦朝外叫道:“邹兄!”

飞刀邹疾步跨进:“主公?”

“这两日可有人去过武安君府?”

“昨日后晌,秦使公孙衍前往拜访。”

“还有何人?”

飞刀邹摇头。

苏秦再入冥思,有顷,抬头又问:“孙兄的事,可有音讯?”

“孙先生与几个乞儿住在南街口的破庙里。”

苏秦从袖中摸出一块丝帛,递过去:“你设法引开乞儿,将此信呈给孙兄。待孙兄看过,你就约他今夜三更,悄悄溜到庙门外面。”又转对楼缓,“楼兄在南街口附近寻处僻静房舍,待孙兄出来,就由邹兄背他过去,在下在那儿会他。”

“孙兄?”楼缓惊道,“他不是疯了吗?”

“有时不疯。”苏秦淡淡说道,“去吧,绝对保密。”

二人快步出去。

傍黑时分,商人打扮的公子华见周围无人,快步闪进秦国馆驿,直入公孙衍住处。公孙衍听出脚步声,迎出来,呵呵笑道:“真是巧了,在下正在想你,你就到了。”携其手,将他打量一番,“嗯,像个大商人。这趟生意可有进展?”

“在下正为此事而来。”公子华跟他走进厅中,在客位坐下。

“看这样子,是发财了。”公孙衍亦坐下来,斟上一杯茶水,“来,喝杯茶水。”

公子华接过茶水,小啜一口:“在下托范厨转呈孙子一封密函,大意是说,庞涓已经懈怠,孙子脱离虎口的机缘已至,在下已经安排救他赴秦,最后又将君上的切盼之情一并讲了。”

“孙子作何反应?”

“孙子捎出一句话:‘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听这话音,孙子认为机缘未到。”公子华又啜一口,神色犹疑,“信中已经讲明,我们有十足把握救他出去,可孙子仍旧这么说,倒叫在下百思不解,特来听听公孙兄释疑。”

公孙衍沉思有顷,抬头道:“只有一个解释,孙子不想赴秦。”

“为什么?”

“这得去问孙子。”公孙衍缓缓说道,“按照常理,以孙子眼下的境况,只要能脱虎口,莫说是他大可施展抱负的秦国,纵使狼窝,他也不应迟疑。”

“嗯,”公子华点头,“眼下他已成为废人,活得猪狗不如,装疯卖傻不说,还得处处小心庞涓,万一被那厮得知实情,命亦不保!”

“近日可曾有人寻过孙子?”公孙衍问道。

公子华摇头。

“若是不出在下所料,苏秦此来,不会不去救他。孙子这么推托,抑或与此有关。”

“是了!”公子华一拍大腿,“苏子初到那日,当街向他下跪。苏子声势显赫,又是他的故知,孙子自是信他,也必指望苏子救他。”

“公子可盯牢孙子,见机行事!”

“遵命!”

是夜,淫雨虽停,乌云却未退去,天色黑漆漆的,如倒扣的锅盖。

三更时分,庙门悄悄闪开一道细缝,孙膑以手撑地,缓缓爬出。早已候在附近暗处的飞刀邹飞身闪出,将他背在身上,快步而去。

飞刀邹背着孙膑潜行到一家独院。

门开着,楼缓迎出,四顾无人,接二人进去,关上院门。

苏秦迎出厅堂,与楼缓一道将孙膑架下,搀进厅中。飞刀邹退出,在院门外面候立。楼缓亦走出去,顺手关上房门。

屋里亮着火烛,但所有门窗皆被密封,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

见孙膑已在席上坐好,苏秦也坐下来。

二人相视,没有谁说话。

不知过有多久,苏秦打破沉默,颤声:“孙兄,你……受苦了!”

孙膑淡淡一笑,微微点头。

“唉,”苏秦长叹一声,“在下是在赶去邯郸的途中得知此事的,在下……万未想到,事情会是这样。”顿了一下,“孙兄,你……恨庞兄吗?”

“恨!”孙膑又是一笑,“起初那些日子,恨得咬牙!后来……渐渐不恨了。”

“为什么不恨了?”

“想通了吧。”孙膑说得很慢,“说到底,师弟也不容易。只是他想得太多了。”沉吟一时,又补一句,“为他自己。”

苏秦肃然起敬,拱手:“孙兄修为已臻此境,在下叹服!”

孙膑苦笑一声,拱手还礼:“这算什么修为呀?随顺而已。”

“人生在世,”苏秦再次拱手,油然赞道,“做到随顺才是修为,是真正的大修为啊。”

“随你说吧,”孙膑笑一下,转过话头,抱拳,“几个乞儿都有夜间出恭的毛病,在下不能待得过久,免得多生枝节。”

苏秦遂将合纵方略及近日赴魏的情势约略讲过,看向孙膑:“孙兄,按照常理,合纵于魏有百利而无一害,可……魏王、庞涓不消说了,惠施、朱威竟也反应冷漠,实令在下不解。”

“从大处看,”孙膑思忖有顷,应道,“列国纵亲是悲悯之道,既有大爱,也是可行,不失为解决天下纠纷的上上之策。至于魏室反应冷淡,在下以为,原因可以理解。”

“请孙兄指教!”苏秦倾身问道。

“依苏兄方才所讲,合纵旨在谋求三晋合一,与燕结盟,从而实现以弱抗强,达到势力制衡,强行和解。”

“正是。”

“三晋纵亲,旨在对抗齐、楚、秦三个大国。魏国朝臣皆不热心,或是有所顾忌。他们或许会问,既然三晋可以纵亲,齐、楚、秦为何不能横亲?”

“在下也有考虑,”苏秦解释,“在下的步骤是,首先合纵三晋与燕国,然后至楚,邀请楚国入纵,从北冥到江南,结成纵亲,将秦、齐二国分隔东西,迫使其不敢妄动。”

“嗯,”孙膑应道,“这就好多了。不过,在下在想,即使五国合纵,将秦、齐排除在外,也似不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南北合纵,如一字长蛇,假使东西连横,就如拦腰两截棍子,这在用兵,当是大忌。一旦开战,长蛇势必瞻前顾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左支右绌,首尾难顾。”

“孙兄之意是……”苏秦盯住孙膑,期待下文。

“善搏击者,不腹背树敌,”孙膑应道,“苏兄既然合纵五国,何不再加一国,将齐国纳入纵亲,使六国合一,以秦为敌。六国纵亲,内可无争。秦有四塞之固,苛法之威,列国纵有强兵,亦难以加害,天下势力由此制衡,岂不是好?”

苏秦大是叹服,拱手:“听孙兄之言,如拨云见日矣!”

孙膑回礼:“苏兄过誉了。”

“怎么是过誉呢?”苏秦赞道,“只此一言,孙兄格局就远高在下了!”转过话头,盯住孙膑,“孙兄,在下此来,还有一事,就是营救孙兄。假使孙兄逃出此地,欲去何处?”

“齐国。”孙膑不假思索。

“甚好!”苏秦缓缓点头,“孙兄若有此意,待三晋纵成,在下就先到齐国,一来说服齐国入纵,二来为孙兄做些铺垫。”

“谢苏兄了。”

“只是,”苏秦略作迟疑,“此事尚需一些时日,委屈孙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