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1卷)
6892000000422

第422章 出奇策孙膑攻魏 拔邯郸庞涓用强(2)

“将军有能战之士八万,足矣。”孙膑毅然决断,“传令三军,精减之后,去重甲,着轻装,弃战车,第五日之夜兵发宋地定陶。凡裁减将士,原地屯留,看守辎重,保障供给。”

“末将得令!”田忌心悦诚服,俏皮地打个军礼,朝帐外叫道,“来人,传令!”

邯郸郊外,魏营中军帐,斥候报说齐人五都之军陆续赶到甄邑,沿濮水北岸屯扎,连营三十余里。盘查极其严密,斥候无法接近,只能远观其势,在濮水对岸数帐篷,就数量粗略推算,三军不下二十万众。

“二十万众?”庞涓自语一声,闭目盘算。

齐人五都之军,若是出动二十万,每都均达四万,这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就细作所探,西部二都平陆、高唐,堪称齐国边防重镇,真能出战的技击之士合起来不过五万;即墨为东部都邑,因防务意义不重,防军也就一万多,能出一万已是不易;莒城常备驻军倒是不下四万,但对楚防务一日不可懈怠,敢出两万当是极限;至于齐都临淄中军,横竖不会超过三万。几都相加,当不该超过一十二万才是,而今日所探,竟然多达二十万,且与苏秦返赵时所言相符,倒是让人颇费思量。

思来想去,庞涓笃定齐人不可能为邯郸一城倾巢而出,如此张扬,必是虚张声势,想吓退魏军而已。

庞涓想定,细细问过齐人营寨,得知扎寨粗疏,一些寨子几乎是一夜而成,越发认定齐人用的是疑兵之计,要求加派哨马,密切监控齐军动向。同时加紧布局,调派军队,依此前所谋,将宿胥口船夫尽皆换作魏兵,又派得力将军引武卒一万秘密屯驻于云梦山中。地点也是他亲自圈选的,位于出鬼谷入宿胥口的一个山坳子里,若无浓雾,不可造炊。

三军刚刚完成调动,负责哨马的军尉急至,报说齐军营帐已于今晨全部开拔,并未西进,而是涉过濮水,浩浩荡荡地向南拐向大野泽方向。

“大野泽?”庞涓大吃一惊,急急走向沙盘,看向大野泽方向,沉思有顷,半是自语,“奇了怪了,齐人不来邯郸,却到大野泽,难道是……”打个惊怔,疾步踅回,吩咐军尉,“加派哨探,严密监控齐军动向!”

两日过后,军尉报说齐兵已经全部涉过济水,进入宋境,开往定陶。

庞涓惊呆了。

齐兵入宋,庞涓精心构筑的歼击部署顿时成为泡影,且齐人入宋的目的何在,更让他费力思量。齐人入宋,只能产生两个结局:一是趁我伐赵、无暇他顾之机,一举灭宋;二是由宋出击,直入魏境,断我退路,憋死魏军于河水之西。第二种似乎不大可能,因齐人若想断魏退路,大可不必入宋,由甄邑而西,过卫境封死宿胥口即可。

庞涓正思索间,外面一阵喧哗,却是张仪由中山回返。庞涓意外得喜,迎入中军帐中,顾不上寒暄与叙旧,开口就讲齐兵动向。

听见庞涓断魏退路的判断,张仪轻轻摇头。

“既不为断我退路,那就是图宋了。”庞涓几乎是断言。

张仪再次摇头。

“咦,既不为取宋,又不为断我后路,齐人此举意在何为?”

“捣我巢穴。”张仪一字一顿,几步走到沙盘前,指形势解释,“庞兄请看,这是宋国。齐人在这节骨眼上,不可能图宋。齐人若是图宋,楚人必不坐视,齐、楚就有一战。齐、楚即使有战,也断不会在此时。是以齐人入宋,必是冲魏而来,由宋击魏,大梁危矣!”

庞涓脸色白了,久久盯视地图,良久方道:“张兄所言甚是。齐人若是由宋击我,确实出我于不意了。”

“不过,”张仪又道,“齐人入宋,目的究竟为何,尚须详加观察,庞兄不可急切。”

“兵贵神速,”庞涓握紧拳头,“敌既有变,我亦当速作决断。”

“庞兄是说,渡河与齐决战?”

“不,”庞涓一字一顿,“拿下邯郸。”

得知齐人发兵救赵,朱威、白虎坐不住了,连夜禀报太子申,太子申带他们入见惠王。庞涓不在,惠王听得头大,让他们议出应对方案。太子申三人回到前殿,议有一个多时辰,头绪却越议越乱。

显而易见的是,朝政正在一步一步地验实惠施的预判。

子夜至,太子申熬不住了,挥退朱威与白虎,一脸愁绪地回到东宫。

天香仍在候他。

“申,”天香迎上,为他宽衣解带,“观你愁眉不展,发生何事了?”

太子申将齐人出兵宋境的事约略讲述一遍,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朱威、白虎的话留住惠施,结果引狼入室,致有今日局面。天香劝慰几句,用热巾为他擦拭一遍身体,服侍他在榻上躺下。

天香亦脱光自己,在他身边伴寝。不消半个时辰,二人各入梦乡。

天香却没睡熟。见太子申的呼吸越来越沉,磨牙声也出来了,天香遂悄悄起来,溜到门口,回望一眼,闪身出门,到厅中摸出一套紧身黑衣穿了,走到院中,纵身上房,眨眼不见。

事有凑巧。许是议事时喝水多了,睡没多久,太子申被一泡尿憋醒,摸下身边,空落落的,连叫几声,天香不应。

是夜无月,寝中漆黑。太子申点不来灯,因有天香在侧,身边也没安排其他宫人,而他自己连夜壶放在哪儿也不晓得,大是着急。又憋一阵,实在受不了,太子申嘟哝几声,爬下榻,凭本能摸到房门,走到堂间,方有些许夜光朦胧。

太子申走到门外,在庭院里放完水,听听四周,一丝声音也没,而天香竟然不见了。

太子申越想越是惊惧,不敢进屋,在院中大喊起来:“来人哪,快来人哪!”

太子申连叫几声,几处传来声响,二十几个宫人全都出来。

接下来,灯火齐明。

太子申嘘出一口气,在宫人护持下回到殿里,将殿中角角落落全部查遍,也没有天香的影子,只有她睡觉前脱下的衣服一件不落地摆在一个隐蔽处。

太子申睡不去了。

太子申一直在厅中坐到天亮,天香依然不见。

其实,就在众人四处寻找天香时,天香就在屋顶伏着。

这一次玩大了,但她没有别的办法。公子华来了。

后晌,有金雕在头顶盘旋,她就知道是公子华来了,金雕是在约她。白天她没有时间,能出去的只有夜晚,只有在太子申熟睡之后。然而,她没有想到太子申会醒。她后悔没有为他上迷药。

眼见天色要亮,天香不敢耽搁,悄悄退回,再次来到公子华的客栈。

“你不能再回去了!”公子华思忖良久,断然说道。

“可……”天香迟疑一下,“总得给魏申一个交代,否则……”

“暂不睬他,待过几日,你给他写几句,留他个悬念。”

“那……我做什么?”

“我想到一个人,你去把他搞定。”

“谁?”

“公子嗣!”

“是那个色鬼呀,”天香做个苦脸,“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见女人,全都没个样儿,比公子卬还差一大截子呢。”

“唉,魏王身边没有人了,不定还得指望他呢。”公子华应道,“依你方才所讲,魏申外柔内刚,看着好驾驭,其实固执,与庞将军不在一条道上,很难为我所用!倒是这个公子嗣……”阴阴一笑。

“你的意思是……”天香盯住他。

“先搞定他再说!”

大梁城外,公孙衍的小土院里,朱威一脸急切地盯住公孙衍。

公孙衍半跪半坐,眼前的地面上画着表明流水地势、城邑关防的道道白痕,旁边搁块专门用来描画的白粉石。

公孙衍闭目冥思。

小土院子静得可怕。

“就算齐人渡河,又能如何?无论如何,就军事而论,田忌不是庞涓的对手。”朱威耐不住了,打破沉静。

“如果齐人不渡河呢?”公孙衍淡淡应道。

“咦,他不渡河,如何救赵?”朱威不解了。

话音未落,一阵车马声由远及近,在院子外面停下。

一人跳下马车,匆匆进来。

是朱威的家宰。

“主公,”家宰急切禀道,“边关急报,齐国大军入宋了!”说毕,掏出急报。

朱威不可思议地看向公孙衍。

公孙衍震惊。

白虎接过,瞄一眼,没有细看,递给朱威,朱威顺手推给公孙衍。

公孙衍将急报搁在一边,问道:“襄陵何人守御?”

“郑将军,”朱威应道,又补一句,“郑克。”

“郑克?大人可知此人?”

“此人为亡郑公室之后,其祖郑幽公被韩哀侯所灭,其父郑爽逃出韩国,落难于大梁,被我王用为大夫,改姬姓为郑姓,以纪念故国。到郑克时,与臣相善,臣见其有文治武功之才,荐举他做襄陵都尉,几年前庞涓与楚战,郑克建功,被我王晋为襄陵令。”朱威如数家珍般将郑克端底一一讲毕,看向公孙衍,“公孙兄怎么对他起兴致了?”

“齐军入宋,襄陵危矣!”公孙衍一字一顿。

朱威、白虎皆是一怔,互望一眼,不约而同地看向公孙衍。

“二位请看,”公孙衍拿起画石,在一处画个小圆,“这儿就是襄陵。齐军入宋,宋人不加拦截,当是两家达成默契。若是不出在下所料,这个默契当是襄陵。”

“你是说,齐人欲助宋公收复襄陵?”朱威眼睛大睁。

“正是。”

“为什么呢?”朱威越发不解了。

“大人请看,”公孙衍指点襄陵,“襄陵于宋室,是永远之痛,梦中也想收复。襄陵于魏室,是战略要地,进可逼泗下,挟宋制楚,退可与大梁成掎角之势,是谓不可失之地。”

“公孙兄是说,齐人攻襄陵,是逼庞将军回撤?”

“正是。”

朱威总算听明白了,起身道:“在下这就奏请大王,驰援襄陵。”

“大人还是免了吧。”公孙衍缓缓起身,“如果在下所料不误,齐人的真正目标是大梁,大王自身怕也难保哩!”说罢,慢悠悠地走回草舍。

朱威脸色白了,痴痴地看向白虎。

二人正自对脸,公孙衍已走出来,手中是老白圭当年赠予他的那柄佩剑:“看来,地是种不成了,在下得走襄陵一趟。”

定陶城外,齐军大营,孙膑首度在中军帐中露面,与田忌并坐,会见三军诸将。

“诸位将军,”田忌讲明形势,朗声问道,“首战襄陵,何人愿夺此功?”

“末将愿往。”田忌话音刚落,牟辛跨前应道。

“好!”田忌拿出令箭,“襄陵主将郑克,有守军八千,本将予你点齐本部人马,即刻出征。”

“末将领命!”牟辛接过令箭,转身欲走,身后传来声音:“将军稍等。”

是孙膑。

牟辛回转身来,看向孙膑。

“将军此去,可知如何攻打襄陵?”

堂堂大齐边邑将军,身经数战,竟然不知如何攻城?牟辛先是一怔,继而苦笑,半是揶揄:“末将不知,还望军师赐教。”

“襄陵易守难攻,将军不可用强。当多扎营寨,凌乱阵容,布伏兵于郊野林中,诱敌出城,设伏歼之。”

“如果敌人不肯出城,又该如何?”牟辛语气不无讥讽。

“围城打援,相机而动。”

“末将领命!”牟辛略略抱拳应过,一个转身,大踏步离去。

回到军帐,牟辛坐下,好不容易平下心头闷气,使人召请先锋邹昊,道:“将军有喜了!”

“喜从何来?”邹昊急问。

“主将传令,首战襄陵。在下为将军请来首功,图个吉利再说。”

“这这这,”邹昊不以为喜,反而急道,“瞧这仗打的!田忌为何不插向宿胥口,断魏归路,而后渡河,与赵人两边夹攻,围歼庞涓于邯郸城下呢?”

“唉,”牟辛本欲发火,又觉不妥,长叹一声,摆手,“昊弟有所不知,这般战法在下也是不解。莫说是在下,即使匡章将军,也颇有微词,可……”再叹一声,重重摇头。

“必是田忌那厮让庞涓打怕了,怯战了,不敢与其交锋,方才想出这等馊主意,拣个软柿子向大王交差了事。”邹昊气恨恨道。

“算了,不讲这个吧。将在外,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大王既已授权于主将,身为下属,你我只有服从。”牟辛苦笑一下,从案下拿出羊皮做成的形势图,指襄陵道,“这儿就是襄陵,右为睢水,左为濊水,犹如魏国伸向泗下腹地的一支独角。离襄陵最近的魏国城邑有两个:一是承匡,有守军五千;二是雍丘,有守军七千。承匡虽近,却隔濊水,濊水不宽却深,不利涉渡,将军大可无忧,将军所忧者当是雍丘。现将两万步卒交付昊弟,本将亲引五千骑手插入此地,绝敌援路。一旦援绝,襄陵即为孤城,城中八千军兵,任由将军屠宰。”

“两万步卒?”邹昊豪气上涌,妄自托大道,“邹昊就引本部五千人马,三日之内,定请将军入城安民。”

“五千人马,三日之内?”牟辛闻言略怔,苦笑一声,小声提示,“昊弟,襄陵为魏国边邑重镇,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莫说是五千,纵使一万,也难复命。受命之时,军师特别叮嘱,要我等围而不攻,诱敌出城,歼敌于城门之外。”

“膑人也来发号施令。”邹昊不知深浅,以拳击案,“区区八千军兵,竟要我等歼敌于城外,传扬出去,岂不丢我大齐国威?一万既然不足,也好,邹昊就请精兵一万,外加骑手三千,擒那郑贼于城门楼上,将军只管静候捷报就是!”

邹昊引带步卒一万,骑手三千,星夜起程,一路穿过宋境,天明时分,赶至襄陵城下,在北城门外开阔地带布下阵势,挺枪挑战。

城门未开,城门楼上一阵骚动,不一时,城头上旌旗林立,影影绰绰尽是人影。邹昊候至中午,城门依旧紧闭,无一人回应,好似来到鬼城。

邹昊火气上行,喝令攻城。

齐人如蚁般填平护城河,架起云梯,分多路攀爬城墙。眼见就要登顶,魏人陡现,万弩齐发,滚石落下,齐人纷纷滚落云梯,死伤一片,哀号不绝。

邹昊震怒,又要强攻,牟辛终是放心不下,快马驰至,见状急令鸣金,齐军后退五里下寨,检点人马,已折损数百。

邹昊经此一挫,也学乖了,此后两日,只在城门之外一箭开外搦战,不再攻城。魏人则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

如是两日,齐军毫无进展。邹昊想出一计,令兵士们在城下轮番辱骂叫战。

第三日后晌,齐兵正自叫骂,城门楼上传来应声,说是主将郑克不忍辱骂,愿意接受齐将挑战。

邹昊大喜,引军布阵。

不多时,城门洞开,魏将郑克一车冲出,引战车三十,兵士三千,列阵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