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1卷)
6892000000480

第480章 遇高师苏秦悟局解困子张仪使秦(3)

“天下人之私,天下人共营之。”老夫子似乎是备好了答案,“譬如说治水吧。治水是为避害趋利,即避所有人之害,趋所有人之利。其害为百,其利亦为百。治水之时,如果有人出其力百之一,则避其害百之一,得其利亦百之一。如果此人出其力为百之一,避其害为百之二,得其利为百之三,则此人就是损他人之利、拔他人之毛了。事实却是,洪水之时,大禹出其力不足百之一,却使天下之人事其一家,而历世后人竟还争相唱颂他为圣王,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虽然,”苏秦辩道,“就秦所知,大禹治水,当是损私利公,众人讴歌,亦为颂善。至于天下终归夏启,非禹本意。照夫子说来,难道连颂善也不可以了吗?”

“当然不可以。”杨朱语气肯定,“行善则存善之名。存善之名,则有善之利。即使行善之人不为善名,善名仍会远播。成就善名即使不为得其利,其利仍将得来。得利即使不为争夺,争夺仍将发生。是以君子当谨慎行善!大禹治水以利天下人,营就善之名,夏启是以得天下,终又剥损天下人之利!”

夫子之言如醍醐灌顶,直入苏秦心扉,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二人躺在坡上你来我往地聊有至少两个时辰,直到日头过午,老夫子许是累了,呼呼大睡。苏秦候有一时,见他越睡越死,遂下坡为他牧羊,与那条狼犬化敌为友,一人一犬守着数十只羊,在淄水滩头游了个尽兴。

天色黑定,苏秦告别夫子,回到稷下府宅,吩咐飞刀邹搬出一副沉重的棋盘,摆在斋房里。

苏秦吃完晚膳,沐浴薰香,面对空盘坐下,将鬼谷子所赠的四句偈语供在盘上,使出他从大师兄处修来的静定功夫,将这些年来的所历所阅,尤其是近些日来的所见所悟,一一过心,终于在天色将亮时豁然开悟,先生的偈语原来是指点他与张仪如何对弈的。“纵横成局,允厥执中,大我天下,公私私公”讲的当是天下之奕。纵横当是弈盘,捭阖当是对弈之法。没有“纵横”就不能合局,没有捭阖就不能对弈。捭阖所守当是“允厥执中”,“大我天下”当是终盘呈现(大同世界),“公私私公”当是达到终盘呈现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式。这个过程是经由“公……私……私……公……”这条路径,也即人类须从大同起步,缓缓进入小康的私欲之道。私欲是一个漫长、连续的过程,因而是二“私”相连,然后,人类会再次进入大同之世,完成一个循环。实现这一循环过程的支点是处理好中间两个“私”的关系,因为第一个“公”已经成为过往,为三圣时代,往事不可追回,后面一个“公”是终极目标,尚未到来。人类当下面对的除了私,仍旧是私。如何处理好这两个私字,才是解决当今天下纷争的要诀。列国诸子尝试从各个角度予以解决,儒门以仁义束私,法门以苛法禁私,名门以明实界私,墨门以大爱化私,农门以无父废私,杨门以天性纵私……综合观之,各有各的妙,也各有各的不到,没有任何一门能够独立达成。

那么,他苏秦又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将所有这些学说融为一体,构建一个新的模呢?

想到构建一个新的模,苏秦为之一振!

朱威死了。

死前一个月,朱威两番捎信给韩相公孙衍,要他务必回梁一趟,他有话要说。公孙衍没有回来,只托来人回给他一片竹简,上面什么内容也没有,只有落款二字,“犀首”。

朱威晓得,公孙衍是对魏国伤透心了。

朱威远行的前一天,惠王在毗人陪同下第五次到榻前望他。

一进房子,惠王就甩开毗人的搀扶,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扑到朱威榻前,握住他的手。

“王上——”望着惠王疲惫、忧心的眼神,朱威挣扎几下,欲坐起,终未成功,泪水出来,“臣……失礼了……”

“朱爱卿——”惠王的眼眶也湿了,紧握他的手微微颤抖。

朱威哽咽:“臣要走了,臣……不能服侍王上了……”

“朱爱卿呀,”惠王摸着他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的手,“你不能够犯糊涂,你比寡人还小好几年哩,要走也是寡人先走,寡人还巴望着你来为寡人封棺哩!”

“王上……臣……”朱威说不下去了,只是哽咽。

“寡人糊涂啊!”惠王抖着朱威的手,“寡人悔不该不听白相国的话,不听你的话,赶走惠相国,赶走白虎……寡人……是寡人把祖上的基业搞衰竭了……寡人好糊涂啊……”

“王上……”朱威的老泪哗哗落出。

“好爱卿呀,”惠王擦去泪水,盯住朱威,“往事不可追,悔也无用。从今日起,寡人全听你的,你快说说,眼下这副烂摊子,可有办法收拾?”

“谢王上信任!”朱威含泪,挤出个笑,“魏国还是魏国,王上还是王上,怎么会没有办法收拾呢?”

“快说,是何办法?”惠王急道。

“逐走张仪,与秦绝交,结好韩、赵,睦邻齐、楚,守好河防,一力抗秦!”

“这不依旧是……苏秦的合纵吗?”

“是的,王上,”朱威应道,“苏秦说的是,三晋本为一家,免不了吵吵闹闹,齐、楚虽与王上不睦,却也是彼此知底,互相奈何不得。唯有秦国,是要置魏国于死地啊!”

“为什么呢?”

“秦行商君之法,志在外战。秦国已经征服西戎、巴蜀,若是外战,就不会向西,也不会向北,只能向东。秦若向东,第一个挡住它的就是我们魏国啊!”

“你说得是!”惠王思忖良久,缓缓点头,“可……若是逐走张仪,谁来为相呢?”

“王上可使公孙衍为相,白虎为上卿。由公孙衍主政,白虎主财,王上可高枕矣!”

“唉,”惠王闭目,“寡人……错待他二人了,他们……”

“王上,就臣所知,公孙衍、白虎二人无论走到哪儿,其心都在魏国。只要王上诚意召请,托以国事,公孙衍、白虎必舍韩回魏,为王上效力!”

“惠相国在哪儿?”惠王反口问道。

“听说是回他的宋国了。”

“思来想去,这些年来最合寡人心意的仍然是惠相国,寡人如果再把他请回来,如何?”

“好吧,只要能驱走张仪,行施纵策,王上任用谁都成!”

“治军之才呢?”惠王将话题转向这个。

“龙将军之孙,龙虎。”

“他……是不是过于年轻了?”

“王上,上阵征战本就是年轻人的事,龙虎堪称将门虎子,忠勇可嘉,这些年来跟从庞将军也历练出来了,能胜大任。”朱威坚持荐举。

“还有一事,寡人甚想听听爱卿之意。”惠王望着朱威,一脸期待。

“王上请讲。”

“太子。”惠王无比艰难地吐出两个字。

朱威闭目,良久,眼睛缓缓睁开:“王上家事,恕臣……”

老臣朱威的离世犹如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安放在魏惠王那不再壮硕的身体里的那颗依然雄健的心于一夜之间苍老了。

惠王旨令以公卿之礼厚葬朱威。朱威敦厚,主政多年,一心为国,深得魏人喜爱,朱家更与魏室内外蛛丝密结,安葬那日,大梁百姓几乎是倾城而出,披麻戴孝、自发送行的队伍络绎十数里,其阵容远远超过几个月前送葬庞涓和太子申。

朱威入土后的第三日,惠王传旨,破格提拔龙虎为大梁都尉,实摄当年公子卬的上将军之职,奉旨整合三军,重建大魏武卒。与此同时,惠王让毗人暗派宫使前往宋国,带着惠王的亲书密函,求请惠施返魏,又派密使前往韩国,求请白虎回来。至于公孙衍,魏惠王心里仍旧存着一个结。

所有这些未能逃出秦国黑雕的密线。当公子华将种种迹象一一摆出时,张仪吃惊不小,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其实,不用黑雕密报,他早已感觉出来。不知怎么的,自入魏国之后,张仪觉得并不走运。赶走惠施算是一个小成就,但伐赵未成功,伐韩又是功败垂成。

说实在话,张仪来魏连横,不是来弱魏的,而是来强魏的。与秦国合作的绝不能是一个弱国,必须是强强连横。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张仪的预料,他与庞涓的两番行动无不以失败告终,且还搭上了庞涓的性命。

更让张仪郁闷的是楚国。张仪放任楚伐襄陵,真意是让楚、齐交恶。只要能使楚齐交战,莫说是一个襄陵,十个襄陵也是值得的。然而,这个居然没有发生。昭阳竟然把开到齐国边境线的大军收缩回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当然,不久之后他就从黑雕处得知,昭阳撤军与陈轸有关,而在昭阳撤军之前,苏秦密至宋国,约见了陈轸。

想到自己与庞涓结盟对战苏秦与孙膑,两战两败,听任昭阳争齐,又被苏秦悄无声息地化解,张仪感到一股莫名的震撼与悲凉。震撼在于,结果已经出来,无论是明争还是暗斗,庞涓抵不过孙膑,而他张仪,也未抵过苏秦。悲凉在于,曾经的兄弟情义,曾经的生死之誓,曾经的鬼谷岁月,全都成为回忆。

如今,庞兄死了,孙膑走了,出谷四人,剩下他张仪独战苏秦。

张仪明白,天下之弈一旦开局,无论是他还是苏秦,都已没有退路。

张仪搬出他所复制的鬼谷子棋盘,对局凝思。

张仪的目光久久地盯在棋局的中盘上。天下之弈,得中盘者得天下,而方今天下,中盘就是韩赵魏,魏国居中!

近几年来,张仪使出浑身解数,凭借其所取得的秦国厚势杀入中盘腹地,好不容易在魏国攻取一块宝地,做好一只眼,看着就要做活,不想却……

张仪知道,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做活另一只眼,他的这块棋就将因失气而死,被苏秦的纵子全部吃掉,魏惠王就会于瞬间投入纵亲,几年来他为横棋所做的所有努力也将成为徒劳。

好在眼前情势于他张仪并不算差。虽然失去庞涓,但太子申这个最大的对手没了,朱威也没了,新立太子魏嗣是他的人,朝政基本掌控在他张仪手里,魏王身边除毗人之外,几乎是个孤家寡人。

然而,如果魏惠王真的把惠施与白虎请回来,再加上已经手握军权的龙虎,情况就会不同,天平就将倾向于苏秦。只要苏秦杀回来,赵、魏就会结盟,韩国有公孙衍在,也必加入纵子。那时,他的横棋就将在中盘全面溃败,再难落子了。

“陛下,”张仪不敢再拖,当即携太子嗣入宫,问过安好后直入主题,“如果楚王与齐王都坐在这儿,您最想揍他一顿的是哪一个?”

张仪显然抓住了魏惠王的脾性,也吃准了他的心事,出口就是解气的一句。

魏惠王两眼顿时睁圆,射出不可思议的光,直逼张仪,庞大的身躯也随着他呼吸的加重而有节奏地颤抖。

张仪一脸严肃,目光中充满热切的期待,似乎他讲的不是如果,而是行将到来的现实!

魏惠王盯他一会儿,呼吸恢复均匀,身体不再颤抖,眼睛也慢慢闭上了。

“陛下,殿下与臣在恭候您的旨意呢!”张仪不失时机地逼进一步。

“你们觉得他们之中谁该挨揍呢?”魏惠王将皮球踢回,嘴角现出不屑。

“儿臣以为,楚王最该挨揍,尤其是昭阳,趁火打劫!”魏嗣气呼呼道。

“相国意下如何呢?”魏惠王眼睛没睁,嘴角依然含着不屑。

“臣听陛下!”

“张仪,从今天开始,你就叫我王上吧,陛下二字是你们秦国的公孙鞅最开始叫的,寡人听起来刺耳!”魏惠王直抒胸臆。

张仪心头一凛。惠王这是将他与公孙鞅划为一体了,且明显地表达了对秦国的不悦。

“王上,”张仪略顿,改过称呼,“臣是臣,公孙鞅是公孙鞅!”

“说说,区别在哪儿?”惠王眼睛睁开了,盯住张仪。

“公孙鞅是秦国大良造,臣是魏国相国!”张仪一字一顿。

显然,这是二人之间的根本不同。

惠王无话了,良久,长叹一声:“张仪,说吧,你究竟想做什么?”

“臣之意,”张仪拱手,言辞慷慨,“伐齐,为先太子,为武安君,也为先后为国捐躯的三万虎贲烈士讨个公道!”

张仪的理由不可反驳。

惠王又叹一声,追问:“是你张仪去伐吗?”

“不是。”

“那……谁人来伐?”惠王盯住他。

“秦人!”张仪一字一顿。

惠王震了。

惠王长吸一口气,盯住张仪,似乎他在开玩笑。

“陛下,”张仪改回称呼,“臣请使秦!”

“准奏!”惠王盯住他,良久,缓缓闭上眼睛。

张仪奉惠王旨风光使秦,率领副使史举在内的三百人使团,旌旗招展地穿过崤塞,驰入函谷关,驰往咸阳。

秦惠王先是派出由公子疾为首的迎宾团队在咸阳东十里长亭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继而使公子华、甘茂乘王辇迎出东城门,将手持魏国使节的张仪请上王辇,招摇过市,将国与国的邦交仪式做到最隆重。

待这些仪式完成,公子疾将所有使臣安置在馆驿,设国宴招待。

待这一切完毕,夜色已经深重,张仪在公子华陪同下,入宫密见惠王。

站在张仪身后的是公子华,站在惠王身后的是公子疾。

君臣久久相对,至少过有三十息,谁也没出一声,只是彼此凝视。

“你瘦了!”秦惠王终于说出第一句。

“王上壮了!”张仪应道。

秦惠王张臂扩胸,秀出肌肉:“是你的肉移到我这儿了!”

“是王上洪福,不关仪事!”张仪拱手。

“叫驷哥!”秦惠王纠正。

“驷哥!”张仪迟疑一下,叫道。

“哎!”惠王美美地应过一声,笑道,“呵呵呵,驷哥最大的福就是得到妹夫你,张仪!”转向公子华,“华弟,你这就去,将你家范厨的好酒借来几爵,让这个酒鬼尝尝!”

公子华笑笑:“已经借来了。”

公子华击掌,几名侍从进来,摆好一席宴,范厨出场,端着一只酒壶。

一股沁人心扉的陈年酒香从壶嘴里溢出,弥漫宫室。

张仪深吸一口气,良久方道:“好酒啊!”

四人席坐品酒。

惠王持刀割下一块烤肉,递给张仪:“妹夫,尝尝!”

张仪尝肉。

“尝出味儿来了吗?”

“鹿脊肉!”

“不是让你尝这个,是让你尝出是何人所烤!”

“这个难了!”张仪摇头。

惠王击掌,一个紫衣女端着托盘走出来,跪地,为他们献上另一块烤肉。

“诸位大人,烤熊掌来了!”紫衣女举案,齐其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