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1卷)
6892000000056

第56章 中奸计魏王犯昏 抢天元秦魏争聘(2)

良久,惠王放下竹简,看向陈轸:“这个林容是何人?”

“元亨楼楼主。”

惠王似有耳闻:“元亨楼?”

“就是个赌场。那个叫初七的是宜阳人,是个玩家,其妹妹是秦国太傅嬴虔的宠妾,他用这个关系向秦贩卖乌金,赚下大钱,听闻元亨楼好玩,就带两箱金子来了。林楼主是个有心人,与他攀谈,又请他喝酒,那人也是喝多了,醉后吐出这些!林楼主不敢怠慢,报到臣这儿来了!”

“哦。”惠王盯住陈轸,“你怎么看?”

“臣以为然。秦人与龙将军前后打过数十年交道,对他定是了如指掌,也必期盼龙将军为主将!”

魏惠王将密折“啪”地扔在几案上,长笑数声:“哈哈哈哈——”

陈轸让他笑愣了。

魏惠王瞄一眼密报:“陈爱卿呀,还真别说,寡人要的正是这个呢!”

“王上?”陈轸用目光征询。

“不瞒爱卿,”魏惠王倾身说道,“寡人思虑几日,终于想定了,此番征秦,还真不用龙贾为主将呢!”

“哦!”陈轸略顿,“敢问王上,欲用何人为将?”

“呵呵呵,爱卿猜猜!”魏惠王端起酒爵,举一下,饮下。

陈轸也忙端起:“若让臣猜,一定是上将军了!”

“你再猜猜!”

“这……”陈轸吃一怔,“不是上将军,有何人能够当此重任?”一气饮下。

魏惠王一字一顿:“公孙衍!”

陈轸一口酒没及咽完,卡在嗓子眼里,又不能在魏王面前吐出,强自憋住,剧烈咳嗽起来。

魏惠王凑近他,几近得意:“怎么样,惊到爱卿了吧?”

陈轸继续咳嗽。

“呵呵呵,”魏惠王不无满意地看着他咳嗽,“寡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莫说是爱卿想不到,直到今天中午,即是寡人也还没想到呢!哈哈哈哈,看寡人杀他们个出其不意!”

陈轸咳嗽停住,闭目沉思。

惠王见他并不配合叫好,问道:“陈爱卿,你睡着了?”

陈轸睁眼:“臣不敢!”

惠王端起酒爵:“来,为寡人这一决断,干!”

陈轸摆手:“臣不能干,也不敢干!”

“哦?”惠王惊愕,“为何不能干,不敢干?”

陈轸端正身子,激昂慷慨道:“为河西七百里,也为十几万甲士!”

“哦?说个理由!”

陈轸长吸一口气,直陈利害:“理由有三,一是公孙衍身贱人轻,压不住阵势,如果拜为主将,必不服众。将不服众,如何能驾驭三军?臣闻河西之失,就是因为公孙衍!龙贾将河西守御重任刻意交给公孙衍,未料河西第一勇将吕甲不服!吕甲当面顶撞不说,还处处与公孙衍对着干,致使长城不守,秦人偷袭得逞!”

“嗯,这算一条,其二呢?”

“文以治立于朝,武以功立于军。公孙衍何功之有?无功而居重位,用人大忌。秦人若是得知我方主将是一门人,士气必振。我方军心不稳,敌方士气大振,只此一起一落,胜负不战已判!”

“还有其三?”

“公孙衍是否大才,臣疑之。截至目前,公孙衍之才皆是龙将军一面之词,而龙将军受了白圭金子,虽说未用于私,却也欠下一份大情。公孙衍赶赴河西,打的是相府牌子,叫龙将军如何处置?臣不怀疑龙将军的品行,想他不会以公谋私,但这个脸不能不给啊!结果如何?龙将军留下两万甲士,外加各城邑守备武卒,河西兵员虽不富足,也相当可观。可结果呢?短短三日,公孙衍就让河西大部沦陷了!”

魏惠王叹口气:“唉,陈轸哪,叫寡人怎么说呢?你提的这三条,说小了算作偏见,说大了就是歪理呀。”

陈轸震惊:“王上?”

“先说这第一,据寡人得报,吕甲失守,是因那日晚上召众将酗酒误事,酗酒是为大荔关令赵立,而赵立之死却是因为你陈轸哪!说是你在过关时,令赵立撤去边防,被公孙衍依律斩首!”

陈轸翻身跪在地上,叩首,涕泣道:“王上,臣冤枉啊!”

“你有何冤枉?”

陈轸哭诉道:“赵立的事,臣已禀过王上。臣过边关时,确实见过赵立,可臣并未要他撤去边防啊!赵立擅自撤防是因为吕甲,赵是吕甲爱将,吕甲对公孙衍不满,赵立抗命,实属自然!公孙衍杀赵立,是立威于军,是杀给吕甲看的,非为不设防。再说,当时,秦人率先撤防,作出假象,莫说是赵立,即使……”顿住话头。

“好了好了,”魏惠王摆手,“这一条不说,讲第二条吧,无功而居重位。当年公孙鞅在公叔身边多年,公叔几番荐他,寡人未用,结果让秦人得了便宜,这桩事情寡人想起就心疼啊!”

“王上,”陈轸急切辩解,“公孙衍怎么能与公孙鞅比呢?据臣考证,公孙鞅名为公叔门人,实为公叔心腹,王上拜公叔为将与秦大战河西时,公孙鞅亲历战阵,两军阵上公叔占尽上风,是与公孙鞅的暗中运筹分不开的,这也是公叔深知公孙鞅、几番力荐他的原因。而白相国不同,白相国是以商贾起家,治理产业有一套,但要他领兵打仗,就适得其反了。公孙衍跟从白相国做事,也或通些经济,若是治河修沟、交通有无、充实仓廪,王上可以用他,而眼下是与强秦开战,十几万将士啊,王上!”

陈轸所言也自成理。魏惠王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眉头渐渐凝成疙瘩。

见魏惠王有所动摇,陈轸趁热打铁:“王上,臣与公孙衍素昧平生,无冤无仇,臣之所以提出此谏,是为河西!与秦开战,非同小可啊,王上!此战若胜,河西稳固不说,不定王上还可赶秦人出关中,让他们跟戎狄撕咬去。然而,若是不胜,结局就不堪设想了!”

魏惠王揪住心,倾身问道:“那……依爱卿之意,可使何人为将?”

“在臣眼里,只有一人,上将军!”

昔日公子卬举荐陈轸为相时的情景在魏惠王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心中“咯噔”一震,面上却淡淡道:“说说你为何荐他!”

“臣荐上将军,理由也是三条:其一,上将军年富力强,智勇双全,熟知兵法,且在上将军之位多年,三军信服。其二,上将军虽未历过大战,但就卫境之战来看,进退有度,分寸有握,卫以举国之力相抵,也如龟缩,远在龙将军增援之前,齐、韩、赵三军皆至,却无一擅动。”陈轸手指惠王身边竹简,“就韩人初七所言,公孙鞅已对上将军有所忌惮,而忌惮原因是猜度不透。兵贵密。秦人既已摸透龙贾,王上若用上将军,当是出奇!至于其三,上将军为王上骨血,若做主将,就如王上亲征,三军士气必是高昂啊!”

魏惠王心头一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何人来做副将呢?”

“龙贾。龙贾熟知河西,也熟知秦人,可谓是知己知彼。有龙将军做副将,河西三军也易调遣。上将军有活力,龙贾沉稳。上将军有奇谋,龙贾善战。二人搭配,必将所向无敌!此为天作之合,还望王上圣断!”

魏惠王沉思良久,微微点头:“知道了!”转向毗人:“旨令发出没?”

“已经发出了,”毗人拱手,“这辰光估计已在五十里外。”

“再派人去,暂缓召请!”

毗人惊愕:“王上?”

魏惠王大手一扬:“去吧。”

“遵旨!”

魏惠王突然想到什么,叫住他:“还有,传旨太庙,明日正午,寡人祭拜先祖!”

“遵旨。”

从宫中出来,陈轸长嘘一口气,连夜赶到上将军府中,向公子卬扼要叙述了方才之事,掏出丝绢擦汗,叹喟道:“唉,上将军呀,方才的场面那可真叫惊险,虽说是烽烟未起,却是一场真真切切的大战啊!”

公子卬似是没听见,顾自言道:“为什么父王要去太庙呢?”

“这不是明摆着吗?请神明决定主将人选。”

“这……”

“上将军,”陈轸压低声音,“能否成事,也许就在这个祭拜上!”

“哦?”

陈轸附耳低语道:“太庙的卜师是在下同乡,在下请他占过卜,灵验着呢,只要主公点头,在下这就吩咐他莫占偏了!”

神明不可亵渎,公子卬吃一惊道:“这这这……你这不是欺天吗?”

“哎呀我的上将军,”陈轸哭丧起脸,“已经火烧屁股了,你还想着欺不欺天!想想看,王上要去占卜,说明在王上心里,上将军与公孙衍各有轻重,决断不下,这才听凭天命。若是卜师卜定的是公孙衍,上将军岂不后悔终生?如果三军不得不听从一个商贾门人的摆布,十几万将士啊,我的上将军!”

公子卬吸口冷气,一咬牙:“好吧,魏卬听你的!”

翌日,安邑太庙中,场面庄严。

所有目光盯在一只龟甲上,龟甲下面是燃烧的荆枝。随着“啪”的一声响,龟甲开裂。大巫祝凑上去,移开龟甲,细审裂纹。

魏惠王急切问道:“横还是竖?”

大巫祝抬头看他,拱手道:“禀王上,是横!”

魏惠王微微闭目,有顷,睁眼,转对毗人:“拟旨,拜上将军魏卬为主将,西河郡守龙贾为副将,太子魏申监军,大司徒朱威督运粮草,公孙衍为中军司马,参知军务,倾国之力,与秦决战!”

毗人拱手:“臣领旨!”

上将军府后花园的荷花池边,紫云一路赏玩,几个侍女陪在身边。

府宰走过来,对紫云笑道:“夫人,天大的喜事,主公被王上拜为三军主将,明日出征河西,特别吩咐夫人同行,请夫人尽快收拾细软!”

紫云先是一怔,继而喜上眉梢:“真是大喜事!”

“夫人需要携带什么,老奴这就筹备!”

“不需筹备,就让随同我来的那些宫人跟我随行,她们是和我一块儿长大的!”

府宰一脸苦相:“这个不行,主公有吩咐!”

“那就换上两个你府中的人,可否?”

“好好好,”内宰连连点头,赔笑道,“府中的人,夫人随便挑!”

“不挑了,就是那两个最后从我身边换走的人。”

府宰睁大眼睛,似是想起什么:“夫人是说,那个韩人和赵人?”

紫云没好气地说:“我就争口气,不行吗?”

“行行行,”府宰干笑几声,“臣这就吩咐!”

翌日晨起,艳阳高照。

安邑直通河西临晋关的衢道上,一行车马浩浩荡荡。其中一辆豪华、结实的庞大战车上,伐秦主将公子卬一身戎装,英武逼人。

战车后面是一辆同样豪华的庞大辎车,车帘里面,紫云公主随车颠簸,气定神闲。

她的对面赫然坐的是仆女打扮的公子华。

因为河西大战在即,秦国政治中心暂由咸阳挪到栎阳行宫,十几年前被迁空的栎阳宫城再次得到启用。

夜色渐晚,凉风习习。栎阳行宫的后花园里,公子疾详细禀报安邑的事,秦孝公、公孙鞅、景监、嬴驷、车希贤诸人听得个个喜上眉梢。

“呵呵呵,”秦孝公不无满意地冲公子疾竖起拇指,“能够哄住陈轸,疾儿好手段呀!”

公子疾憨憨一笑:“是公父谋划有方!”

“哈哈哈哈,”秦孝公大笑起来,“你就直说大良造谋划有方好了!”

公孙鞅拱手道:“臣不敢当,是天助君上!”

秦孝公摆下手,指向他的脑袋:“天助寡人,也得借用你公孙鞅的脑瓜子啊!”

景监不无振奋道:“魏卬血洗平阳,屠人数万,可谓是人神共怒,臭名远播,魏王用他做主将,不战已是输了!”

车希贤点头:“此人色厉内荏,过于招摇,该让他吃点儿苦头了!”

公孙鞅微皱眉头:“不能这么看哪!”

几人皆看过来。

“就在下观之,魏卬这人知兵好武,是个难得的将才。眼下做主将虽说稚嫩了点儿,但左有龙贾辅佐,右有公孙衍参知军事,仍旧不可小觑!”

“大良造说得是,”秦孝公目光扫过众人,“无论是谁做主将,我们都不可掉以轻心!此战,秦国实在败不起啊!”

众人皆点头。

秦孝公转向景监:“景爱卿,列国都在忙活什么呢?”

“禀君上,”景监拱手,“臣已得信,赵压兵中山,中山戒备,韩、燕尚无异动,齐五都之兵撤离卫境后并未分散,屯驻于大野泽,显然是在觊觎宋地,齐上大夫田婴赴宋,楚左司马昭阳闻报,发三军五万屯于苦县,齐、楚为宋较力;楚右司马屈武引兵数万征伐黔中,近闻大捷,得地不下千里!”

“唉,”秦孝公长叹一声,不无羡慕道,“还是南蛮子潇洒啊,动不动就是千里!”

“呵呵呵,”公孙鞅颇为不屑,“不毛之地,君上纵得万里,又有何益!”

“是哩!”秦孝公转对公孙鞅,“魏人拜将了,魏军也在陆续赶往河西,这一战该如何打,下一步如何落子,还得爱卿拿个主意!”

“谢君上信任!”公孙鞅拱手道,“臣以为,大国对局,胜负可有四判,一是伐交,二是伐谋,三是伐兵,四是攻城。伐兵与攻城,我与魏兵力相抗,互有克制,难分伯仲。伐谋我略胜一筹,已成功避开公孙衍,使魏卬为将。至于伐交,迄今可谓各有一输,战个平手!”

“这个……还请爱卿详解!”

“伐交即张义。自平王东迁,天下虽无义战,但出师不可无名,对阵不可失义,否则,民心不凝,天下不服,胜负不战自判。魏罃称王失义,天下共伐之,先失一着,我等约盟在先,偷袭于后,胜之不武,亦失一着。”

公孙鞅讲到这个高度,众人无不震服。

秦孝公沉思有顷:“局已铺开,这个交怎么伐,这个义如何张,下一子该落何处,爱卿可有谋划?”

公孙鞅一字一顿:“天元!”

“天元?”秦孝公凝视公孙鞅,“这……爱卿可有解说?”

“拿棋局来!”

宫人拿来棋盘与棋子。

公孙鞅摆出棋局,边角摆下定势之子,黑子为秦,白子为魏,指向中空:“君上,棋局既开,边角皆定,决定胜负的就是中腹了。”指天元:“这就是中腹的核心!”

秦孝公眼睛睁大:“你是说,周室?”

公孙鞅“啪”地落下一枚黑子:“正是!”

秦孝公盯住天元,陷入深思。

嬴虔嗓子眼里咕噜出声:“枪就是枪,刀就是刀,一个没用的周室,关它屁事!”

公孙鞅早已习惯了他的刁难,朝他拱手,诡秘一笑:“回禀太傅,此位眼下虽无大用,若是占住了,则是大赢!”

秦孝公盯一会儿棋局,豁然开悟,“啪”地击掌:“妙哇,魏不尊周,我来尊周!”

经孝公这么一点,所有人都明白了,即使嬴虔,也是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