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异珍奇案录
6898500000202

第202章 定位瓜地

就在石强在技术科与技术刘商量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早达快递的郭松打来了电话,说杜非海又来了一个标注为“危化品”的快件,而且目前这个快件已经被郭松拿到手了。

“事不宜迟!”石强和技术刘立即向张剑东进行了汇报,得到批准后,带着一应工具,火速赶赴早达快递。

在一间办公室里,技术刘面对包裹严密的快件,打开了自己的工具箱。不一会儿,那件包裹,就被仔细地打开了。剥去外面一层缓冲泡沫,一个专门盛放化学试剂的黑色玻璃瓶显露了出来。

“不出所料!”技术刘和石强互相看了看。

由于含有二乙酰基类的物质普遍对光比较敏感,所以其试剂瓶一般都是黑色的。而他们眼前的试剂瓶,就是黑色的。

技术刘再看看瓶底部,这里有一个深深的凹陷。而这里,正是警方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动手吧!”石强给技术刘使了个颜色。

技术刘没有说话,默默地从工具箱中取出一个黑色的、比钮扣略大的小物件,小心翼翼地贴在了瓶底。由于瓶底处的深深凹陷,再加上试剂瓶是黑色,所以,从外部看不出任何异常。

然后,技术刘又有条不紊地一层一层还原包装。直至最后的快递袋被封好后,一旁的石强竟然完全看看不出这个快递曾经被完全打开过的痕迹。而整个过程,竟然没有超过10分钟。

“高手啊!”石强忍不住称赞。

“小意思。”技术刘说着,不忘记自我吹嘘一番:“我这手法,绝对比肩一流外科医生。”

然后,他们把郭松叫来,吩咐他剩下的事情,完全按照杜非海的要求进行就可以了。

随即石强和技术刘火速赶到刑侦队,打开专业监控设备,静待信号的出现。

原来,他们刚才在黑色试剂瓶底安装的是一个微型跟踪定位仪。特点就是体积小巧、重量轻、信号强、易于安装,尤其适用于隐秘侦查领域。但也正因为其以上的优点,它同时也具有电池小、耗电量大的缺点。所以,为了能使其较为长时间工作,技术刘将其设定为每2个小时自动激活一次,并连续快速发射3次定位信号,随即再次进入休眠——发射——休眠……的循环,直至大约1天后电量耗尽。

从安装时被激活,到现在已经过去1个小时了。而来自郭松的消息是,快件已经在半个小时前,被投放到了指定位置。不出意外的话,此时的试剂瓶,应该是已经到了杜非海的秘密制毒窝点了。

焦急的等待中,又1个小时过去了,时钟指向下午13:00整。随着“滴”“滴”“滴”三声电子信号音响过,监控屏幕上先后出现了三个枪靶一样的同心圆。三个同心圆的位置非常近,彼此间发生了重合。而按照这种定位跟踪器的使用规则,三个圆交汇的重叠的区域核心点以及半径10米左右的位置,就是跟踪器的实际所在位置。

再经过简单地一番计算后,技术刘立即得出了跟踪器的准确位置——岱山市区以东,三十里堡小镇最东侧,紧邻去往上海方向的G03号高速公路。

查看了地图后,原本也非常兴奋的石强略微迟疑了一会儿。

因为在地图上,这里非常荒凉,附近都是大片农田,没有多少人烟。而在警方眼里,管理混乱、人员复杂的城中村才应该是最合适的制毒窝点。

不过,目前的信息,也不容他过多质疑。

在得到张剑东“一定注意不要走漏风声和保留现场证据”的嘱咐下,石强立即带领侦查力量,乘坐没有任何涂装的“便衣警车”。由于信号紧邻G03高速公路,也是为了迅速到达,所以他们直接将车辆开上了高速公路,朝三十里堡方向狂奔。而技术刘则以防万一,继续留守监视器前。

早在上车前,警方就根据需要合成毒品的技术条件,以及嫌疑人为了达到掩人耳目而会对制毒窝点进行伪装的情况,对可能是制毒窝点的房屋进行了“模拟画像”—— 第一,房屋应该是独栋,通向房屋的道路只有一条,而且相对狭窄,难以容车辆进出;第二,窗户被封死,或者至少被完全遮盖,从外界完全无法看到内部情形;第三,房前屋后会有监控,很可能还会有狗;第四,房屋一定有外接排气设备和排水设备。

这样的房屋形象已经被车内的警察牢牢刻画在大脑里了。

高速路上,一路警笛呼啸。随着警车畅通无阻的抵近了G03高速三十里堡收费站,石强果断命令关掉警笛。此时的“警车”与一般的社会车辆没有任何区别。

按照提前设定好的坐标,警车下高速后保持中速在乡间小路上行进。

可是,越靠近坐标中心点,石强心里越是没底。“这附近怎么什么都没有啊,全是大片稻田。起码得有个像样的屋子吧?”石强小声嘀咕着。

显然,同行的警员也有同样的疑惑。“看来,是隐藏的够深的!”大家疑惑的同时,对于跟踪器信号的准确性,毫不质疑。

随着大家接近中心点,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还真有一个“独栋建筑”。不过,再仔细一看,警察们都无奈地笑了——眼前是一个10平米见方的瓜棚,给经营温室蔬菜的塑料大棚的看瓜人用来临时休息的地方。而两面透风的瓜棚中,一位老瓜农正在打盹中。不过,可惜,除了符合“模拟画像”中的第一条外,显然其他的都不符合。

“棚子里的那位‘化学专家’,打扮是不是也过于接地气了啊?”一位刑警开了个小玩笑。

“还别说,这个‘独栋建筑’前的小路还真的是符合我们的‘模拟画像’呢。确实很窄啊。”另一个刑警附和着,“最要紧的,‘建筑’旁边确实有一条中华田园犬!”

“诶,你还别说,这瓜棚下面,弄不好会隐藏着一个地下室啊?”

这边的情况被通过电话,汇报给了张剑东。

显然,定位是失败的。

而制作定位器的技术刘也知道了相关情况。

听着同事们在电话里无害的自嘲,技术刘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因为定位器是他安装的,信号是他接收的,具体位置的坐标也是他计算的,如果说这里面出现错误的话,那么这个错误来自技术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工作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任何一点负面影响。

“老石,看来这回是我错了,害大家白跑一趟。”技术刘在电话中愧疚地说道。

张剑东和石强对于这种事情,倒是看的很淡,“别灰心!这种事,常有。不是还有多次发射机会嘛!回去好好总结一下,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争取在下一次信号发射前找到问题。”身在现场的石强,对技术刘报以充分理解。

技术刘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现在已经是14:10,也就是距离下一次15:00的信号二次发射,还有50分钟的时间。

经过简单商量,刑警队决定,石强的抓捕小组原地待命。技术刘利用这剩下的50分钟,抓紧时间排查定位失误的原因。以便第二次定位信号出现的时候,准确判断位置。而石强领导的抓捕小组则可以快速出击,争取在15:00的时候,找到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