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精华版)
6907300000002

第2章 抓住孩子说话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上篇 为孩子大胆说话指路领航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特殊时期,虽然他们的语言系统还不完善,但他们的聪明和感悟力却远远超出了成人的想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父母必须抓住这一孩子说话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1 在婴幼儿时期打好说话的基础】

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已经能够辨别各种声音与乞味了,当这些声音或乞味不断在他面前重复时,小宝宝便会有所反应,小脑袋亦会储存起他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

妈妈必须从接宝宝回家的第一天开始,就学会了解宝宝的需要和如何令宝宝发挥潜能的方法,更要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他感到妈妈是爱他、关心他的,这会帮助他日后对美好的世界产生信赖。

亲子沟通,很多时候是不需要用言语表达的,有时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便可以将妈妈无限的爱意传送给宝宝。

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她)在孕育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地与婴幼儿沟通交流对孩子说话有很大帮助,那么,我们怎样与婴幼儿交流沟通呢?

通过喂奶、抚摸与婴幼儿沟通

婴儿出生后第一个基本生理需要是饥饿,需要马上吃奶,当需要获得满足后,便会安宁地入睡。

许多父母为了训练孩子的起居生活有规律,多会硬性规定孩子的吃奶时间,每隔3至4小时一次,其实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每个孩子的生理要求都是有差异的。例如吃奶,并非每个婴儿都会在同一时间感到饥饿,当孩子要吃奶的时候,妈妈应该马上给他吃,孩子吃饱后,就会满足地再睡觉。否则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和没有安全感。

有时婴儿哭不一定是饥饿引起的,比如身体不适、尿湿等,因此母亲必须清楚婴儿的真正需要,及时满足他的要求。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生理上的基本需要如饥饿要吃奶、撒尿要换尿片外,心理上亦有其基本需要,温柔的爱抚就是其中之一。

在妈妈不断摇动、搂抱和爱抚的动作中,就算不用言语,孩子也能感受到被妈妈爱着的幸福。

拥抱、亲吻的方法向婴幼儿表达爱

拥抱是表达爱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只要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便有无限温暖,知道妈妈爱他、保护他,如果妈妈抱紧他些,这种感受便会更加强烈。

有些人认为,以抱止哭,会宠坏孩子,恐怕日积月累,孩子会变成一个不抱便哭的娃娃。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因为宝宝有了基本的感情需要后,是不会无故地大哭的,因此妈妈无须过于担心。

拥抱也可以代替称赞,孩子做了一件令妈妈满意的事情时,若获得妈妈温柔而紧紧的一抱,便会晓得妈妈是在称赞他、鼓励他了。

看到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相信人人都想将他抱起,亲吻一下他的脸颊,宝宝必定会以微笑回报你对他的爱。

宝宝天生就有辨别气味的能力,每天接触母亲,习惯了妈妈的气味后,当妈妈一走近他的身边,他便会立刻感受到;如果妈妈在他脸颊上亲吻一下,宝宝不用睁开眼睛,也知道这是妈妈的气味,会感到很亲切、很安全,便会愉快地继续睡觉。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接触宝宝的机会,亲吻一下宝宝的脸颊,例如喂宝宝吃饱奶后,轻轻抹去宝宝嘴边的奶渍,然后亲吻他一下;替宝宝换上干爽的尿布后,抱起宝宝吻一吻,不但可以使宝宝获得生理上的满足,还让其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亲子间的感情更进一步。

一边搂抱孩子,一边轻抚他的头发,无限的爱意关怀,都会从万千个发孔中,传送到孩子的每个细胞里。

这种非言语的接触,是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用握手、点头和微笑来表示“爱”

(1)握手

妈妈逗宝宝的时候,会握着宝宝的手说“握握手,做个好朋友”之类的话。宝宝也会握着妈妈的手,发出呢喃的声音开心地笑着,小手不断地摇动着,久久也不肯放下来。因为对宝宝来说,握着妈妈的手,会有无限的温暖、安全和信任的感觉。

握手也可以训练孩子对肌肉的控制和培养其智力发展。当妈妈将一个手指放入宝宝手中,宝宝敏感的皮肤便会立刻感受到,且会立刻将妈妈的手指紧紧握着,如此不断地重复着,不但可以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而且透过肌肤的接触,会令亲子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2)点头

当妈妈哄宝宝的时候,喜欢以微笑、说话、点头来逗他,而宝宝也会有即时的反应,手舞足蹈、开心地微笑、口中嘀咕着、学着妈妈的模样。虽然宝宝太小,还未能控制和学会点头这动作,但宝宝会明白这个动作是友善和爱他的表示。

宝宝学步时期,对任何可以触摸的东西,都有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总要去触摸它、碰它、抓它、拨弄它,当看到妈妈微笑地向他点头时,宝宝便会又开心、又放心地触摸了。

(3)微笑

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微笑,对他的个性发展极为重要,而母亲对这个微笑的反应,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般婴儿,到了3个月大的时候,会懂得笑和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并开始注意及记忆身边发生的事物,母亲如能经常对孩子发出慈祥和蔼的笑容,对婴儿智能的发育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婴儿与母亲交换第一个微笑,就是爱的开始,亦即表示婴儿学会“接受”及“给予”

爱,而这个“爱”的教育的“老师”,除了母亲外,再没有更适合的人选了。

当孩子在妈妈身上学会微笑,他将会是世界上最快乐、最令人喜爱的孩子。

用柔和的眼神与婴幼儿沟通

眼睛是灵魂之窗,也是各个器官中,唯一不用语言和动作便可与对方作心灵沟通的部分。

初生的婴儿,虽然不懂得用语言与妈妈沟通,但从妈妈柔和的眼神中,便可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与照顾,孩子会觉得在妈妈身边有满足感及安全感。

初生的婴儿,活动范围有限,只能用眼睛和四肢与妈妈沟通,因此妈妈替幼儿换尿布、喂奶或洗澡时,要常常注视幼儿的眼睛,察看幼儿对需求是否感到满足。

学步阶段的幼儿,喜欢尝试和触摸每一样东西,由于这时的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对妈妈说的话未能完全明白,许多时候只能从妈妈的眼神探索妈妈说话的意思,当孩子想尝试做某件事或触摸某样东西时,看到妈妈柔和的眼神,对孩子来说,是代表着爱、鼓励、默许、认同、支持与安慰的意思,如果能够好好运用,会胜过千百句言语的。

孩子有话向妈妈倾诉时,妈妈千万不要一边工作,一边与孩子说话,最好放下手边的家务,蹲下与孩子一样的高度,一边倾听、一边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让他感到妈妈对自己的尊重,并且重视自己的倾诉。

与婴幼儿沟通的其他方法

(1)按摩

初生的婴儿,全身感觉最发达的部位是皮肤的感觉系统。按摩不但能使孩子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发出热力、消除肌肉疲劳,更会刺激孩子神经中枢的兴奋,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神经更为活跃。

婴儿大部分时间都是睡在床上,甚少活动,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因此,妈妈每天应花上10分钟的时间,替婴儿做点按摩体操。

按摩的部位,由掌心或脚心开始,按照婴儿的年龄分段施行。

体操可以使孩子心情喜悦,这是孩子天生的反应,因此妈妈应该持之以恒,替孩子做按摩体操。

当妈妈的手接触孩子全身各个部位时,孩子的紧张状态会全然放松,满足地任由妈妈按摩,妈妈看到孩子的愉快神情,自然也会感到高兴,这种亲子间的肌肤接触,胜过千言万语的沟通。

(2)指压

指压也是按摩的一种,是利用手指压力,在肌肉上压按的按摩方式。

妈妈替孩子进行指压前,最好参考一些婴儿体操书籍,按照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指压按摩,否则会很容易弄伤孩子。

1个半月到3个月的婴儿,手脚仍会呈现强烈的紧张状态,这段时间,婴儿会出现各种本能的反射运动,不久,四肢开始弛缓,母亲便可以在这时期替孩子进行指压按摩了。

替孩子做指压按摩,力度不宜太轻,也不能过重,要恰到好处,太轻的话,起不到指压作用,太重时又会令孩子不舒服。

指压按摩不但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也可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妈妈替孩子指压时,不要过分集中在指压的部位,应该尽量地注视孩子的眼睛和反应,这样才能兼收健康与沟通之效。

(3)摔跤

婴儿的肌肉和头脑要不断使用才会发达,如果每天只让婴儿躺在床上,缺少活动,会对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运动可以带给孩子喜悦,妈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运动,它不但能使孩子各个内脏器官组织的作用更强、更旺盛,也能使孩子变得更开朗和精神奕奕,对其智力及人格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

妈妈和孩子摔跤,会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反应,因为主动运动,比被动运动来得有趣,且更刺激。这种摔跤运动能使妈妈和婴儿之间产生愉快的交流,在不知不觉间形成健全的亲子关系。

(4)梳头发

当你半躺在理发店,任由发型师替你轻轻梳吹头发时,会感到非常舒服,神经系统完全处于松弛的状态,有时会不自觉地睡着了,在你理完发,踏出理发店时,便会有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

如果你也将这种舒适的感觉给予你的孩子,你的沟通技巧显然又进了一步。

妈妈每日不妨抽出一段时间,替你的宝宝梳理头发,梳子每一次上下拨动,就如按摩一样,将这种舒适的感觉从每条发根传入孩子的皮肤组织中,使其血管扩张,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这种舒适的感觉会使宝宝有被保护的安全感,很想妈妈继续梳下去。

晚上睡觉前,也替孩子梳理一下头发,会令孩子睡得更香甜,若孩子辗转不能入睡,妈妈只要一边拍着孩子的肩膀,一边用手指像梳子般轻轻擦着孩子的头发,孩子很快便会入睡。

(5)剪指甲

曾经有人说过,要知道孩子在家中是否被妈妈关心爱护,可以检查他的指甲,如果孩子的手指是清洁干净的话,说明他有一个爱他和关心他的妈妈。反之,若孩子的指甲过长,又是藏污纳垢的话,其妈妈对他的关心程度,显然是有限的了。

虽然单凭这个小细节来判断妈妈是否爱孩子,未免有点儿武断,但细心一想,也不是全无道理。

不要小看剪指甲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经常利用手来进食、擦眼睛,如果指甲不清洁,会很容易将细菌带入孩子的口腔或眼睛内,引起各种传染病,影响孩子的健康。

(6)看护

近年许多孩子在家中因意外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愈来愈多,究其原因,都是父母疏忽照顾孩子所致。

从你准备怀孕的那一刻开始,你便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就是要做一个全天候的妈妈——有24小时照顾孩子的责任。

孩子从出生那一天开始,便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冒险和不断学习才能茁壮成长。妈妈就如一只照明灯,带领着孩子走向光明大道。当孩子遇到危险,妈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引导孩子到安全的地方。当孩子步入黑暗歧途时,妈妈要将照明灯射向正途,让孩子得到指引。当孩子进入迂回的小道,如果终能到达终点的话,妈妈应放心地让他继续走下去,因为终有一天,他自会发现一条更快捷更方便的康庄大道。

【2 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婴幼儿多说话】

婴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一天一天长大,婴幼儿会从径常接触到的事物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语言,其语言能力迅速发育,往往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时,父母就应积极鼓励孩子发声说话,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增强孩子说话的自信,这对孩子未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通过说话与打招呼,开发婴幼儿的说话潜能

(1)说话

说话有助于刺激婴幼儿的天赋潜能及智力的启发,婴幼儿的天赋和智力能否得到发挥,就要看他在5岁前父母所给予的启发了。

妈妈可以利用与幼儿接触的机会跟他说话,例如洗澡、吃奶或换尿片的时间,随便说什么都可以。虽然这时期的幼儿不会明白妈妈说话的真正意思,但也可以从声音中得到刺激与启发。

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尚未完全发育,说话时无法完全控制嘴巴,因此有发音不准确的情况。父母不必刻意模仿孩子这种说话的语调,或故意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腔调和孩子说话。

事实上,婴幼儿到了2岁,大都能明白成人日常说话的意思,所以母亲跟孩子说话时,用日常用语就可以,但说话的速度不要太快。多跟婴幼儿说话,还可以训练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

(2)打招呼

当你在市场买菜的时候,遇到一个相熟的人,便会发问:“买菜呢?”当你向邻居借用东西时,看到人家正在吃饭,又会问:“在吃饭呢?”这是中国人打招呼的习惯。

其实,这些看似无聊的话,正是与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假若上班时,同事见了面,不打声招呼或说声“早晨好”便坐下工作,可以想象这家公司的气氛将是如何的冷漠,又怎会令人产生归属感呢?

在家中也是一样,父母不要以为反正是一家人,或自以为是供养者,没有必要向孩子打这些无谓的招呼。

每天起床,看见孩子,妈妈微笑着说:“宝宝早晨好!”这些亲切的招呼,会令宝宝有归属感,知道妈妈在爱他,不但能缩短亲子间沟通的距离,也为孩子与人相处做出榜样。

用鼓励与称赞,增加婴幼儿说话的自信心

(1)鼓励

何谓鼓励?简单而言,就是某人做了一件被人称赞的事或行为后,对其进行表扬和称赞,这种“称赞”能促使其有再去做的动力。

无论哪种年龄的人,都喜欢被人称赞,如果想要孩子做出某些好行为,鼓励就是最佳的方法。

当父母发现婴幼儿有某方面的兴趣或技能时,便要多鼓励他,让他更努力,做得更好,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称赞婴幼儿时,许多时候只用空泛的形容词,例如“你真乖,真听话”等,这些没有明确意义的话,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他是因为做出了某一种好行为,才受到赞赏的。

(2)称赞

称赞是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人士的,相信没有人可以抗拒别人真心诚意的称赞吧。父母不要小看或吝啬称赞的话,因为它是各种幼儿教育方法中最具效用的万应灵方。父母只要能适当地运用它,必定会事半功倍。

王女士的小儿子经常喜欢看漫画书籍,有时还会依照画中人物,在纸上画出各种有趣的动作。王女士对孩子这种爱好不大欣赏。

有一年的母亲节,儿子送了一张自画的母亲节卡片给她,她才发觉儿子确有绘画漫画的潜质,不禁由衷地赞赏道:

“画得真不错,特别是手的形态,真是活灵活现呢!”

单凭这句神奇的称赞,便使做儿子的将画画潜质得以全力发挥。后来她儿子的漫画作品不但经常被老师贴在课堂上,就连校刊封面也是他的杰作。她还将儿子的漫画投寄到报馆,每次刊登出来的时候,她都在第一时间里展示给周围的人欣赏呢。

给孩子关怀与同情,增进亲子关系

(1)关怀

关怀,是指在态度上留意和了解婴幼儿的所需与感受,并非行动上的干预或说话上的唠唠叨叨,因为过分关怀会变成干涉,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更会阻碍孩子自由发展个性的机会。

许多父母以为关怀孩子是爱的表现之一,于是终日对孩子指指点点,教导他这样做,不许他那样做,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规范和指示而行。

其实孩子希望得到的关怀,是在他有需要时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就像孩子发育时要得到充分的营养,读书时要得到安宁的氛围,情绪困扰时可得到支持、鼓励与安慰,犯错时会得到谅解与信任一般。让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才是父母对子女最大的关怀。

(2)同情

认同对方的处境、了解对方的情况、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过或曾自身感受过,才会产生同情的感觉。

许多父母经常把同情与怜悯混为一谈,这个错误的观念很容易成为孩子逃避责任的借口,他也许会利用父母怜悯和心疼子女的弱点,做出许多令人烦恼的事情。

一个人因一时冲动或情绪不稳而犯了严重错误时,法官虽然同情他,但绝不会因为怜悯他而判他无罪,到头来他还是要承担所犯过错的后果与责任的。

同样地,小孩子犯了错,妈妈应该同情他、谅解他、安慰他,但也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应该受处罚,或要承担过错的后果,妈妈处罚他是针对他犯错的行为,而非针对他个人而言,只要孩子知错和改过,妈妈永远都是爱他的。

给予安慰与原谅,把握亲子沟通的最佳时机

(1)安慰

安慰并非是唠唠叨叨地指出孩子的错,也不只是教孩子解决难题的方法,而是要了解他的感受,认同他的想法,支持他的做法,站在他一边说话。

一天,小明不小心打破了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担心妈妈发觉后,会很气愤地厉声责骂他,小明愈想愈怕,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妈妈回来后,看见小明害怕和畏缩的样子,猜到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小明不敢说出来,只顾不断地自我哭诉:“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碰倒它而已。”

妈妈一看厨房,便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怒气不禁由心里涌出,本想大声责骂小明,但看到他畏缩的神情,不禁心软下来,抚摸着小明的双手,温柔地说:“宝宝有没有被割伤手脚?妈妈知道宝宝不是故意打破花瓶的,又怎会责怪宝宝呢!”

小明听到妈妈安慰的话,立刻破涕为笑,投入妈妈的怀抱里了。

由此可见,一些安慰的话语,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原谅

小孩子做错事,父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责备和处罚,这种带有伤害性的管教方式,会引起孩子的恐惧。但若是采取放任的态度,无疑是鼓励孩子一错再错,不知悔改。

采取原谅的态度,是处理孩子犯错后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孩子受罚后最常见的情形是放声大哭,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哭个够,尽量将情绪发泄出来。哭过后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安慰。

妈妈在孩子心情平静后,可将孩子抱入怀里,一边安慰他,一边告诉他,妈妈是那么喜欢他和重视他,并让他知道为什么会被处罚,以后应如何避免再次犯错。更重要的,是要孩子知道被罚的是他的行为而非他个人,只要不再犯错,妈妈会原谅他、永远爱他的。

以肯定与表扬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1)肯定

成年人对于朋友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极为重视,希望从与人相处和接触中获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肯定。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对小孩而言,更为重要。孩子若被父母接纳、尊重,便会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因此父母口头上的鼓励与称赞,就是促成孩子行为的最大动力。因为鼓励与称赞是令人兴奋的。

有些父母在教导孩子时,往往喜欢用“不要”、“不许”的话来指示孩子的行为。其实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奖励孩子的好行为上,多用“你做得真好!”“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去肯定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价值与地位,所收的效果肯定会更大。

(2)表扬

许多父母认为,在别人面前指出孩子的缺点是一种谦逊的美德。在他人面前表扬自己孩子的优点是自夸的行为,给人有宠坏孩子的感觉,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孩子的自我形象,许多时候是由父母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父母不断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相反,若父母经常公开他的长处和优点,孩子明白父母喜欢他的行为,便会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长处,希望继续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肯定。

表扬孩子的优点,不但可使孩子增加自信,也会使他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孩子有制作天才,父母可以将他的作品展示在家中,在亲友探访时加以表扬与称赞,让孩子运用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来。

父母与孩子一起做游戏

给幼儿智力的刺激,除了说话外,游戏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各种游戏中,妈妈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从婴儿一出生开始,妈妈已经是孩子的最佳伙伴。妈妈哄孩子,与孩子说话,喂奶时对着他微笑,换尿布时向他点头,已经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了。

孩子是要从游戏中学习的。刚学步的幼儿,由妈妈陪着去触摸家中的各样东西,对孩子来说,都是游戏之一。

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游戏。一般家长往往将家务和玩耍分得很清楚,但对孩子而言,只要觉得有兴趣、想去做的事情,就是游戏。

许多家务都有助于身心发展,应该经常分派给孩子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家务,和妈妈一起做,这不但可启发孩子的智力发展,也可增加亲子沟通的机会。

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可以做毫无隔膜的交谈,是迈向亲子沟通成功的第一步。亲子沟通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感受、闲话家常、娱乐、运动、工作、学业,甚至政治、经济,以及有关人生的意义,只要彼此有兴趣,什么话题都可天南地北地侃一番。

借着谈话,父母循循地灌输给孩子做人处事的正确观念,例如与孩子一起运动或游戏时,让他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体验到“自古成功在尝试”的道理。同时,要多与孩子谈论家庭和其他小朋友,开阔孩子的视野。

【3 孩子的语言天赋越早发现越好】

每个正常发育的孩子,都有着天生的语言能力。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很早就表现出咿呀学语的兴趣和天赋。悉心照料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此时,就要及早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语言天赋,从各个方面积极诱导孩子正确发产,让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事实证明,孩子说话早,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比说话晚的孩子更强些。

仔细观察婴幼儿的语言天赋

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育养成的。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法斯博士说:“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小孩多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美国加州医学院贝格尔教授认为:人的潜在能力是无法测量的。对于儿童来说,只靠智力测验来断定谁有天赋、谁天资聪明并不十分可靠,因此,父母们想要尽早发现孩子的语言天赋,就要仔细观察。法斯博士建议父母多关心小孩,多倾注爱。她认为这是父母能够为孩子形成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得到更多鼓励和悉心照料的小孩会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在台湾,就有这么一个年仅6岁却能讲7国语言的神童。家住新竹的李嵩声,除了中文母语外,还能讲西、英、德、俄、日、法文6种语言,虽然不是非常精通,但对一个6岁小孩而言,已是非常难得。李嵩声的父亲李念祖自豪地说:“我儿子有语言的天分,但绝不是天才;而是我掌握了学习的机会与方法,给了他及时的诱导和训练”。

孩子1岁半时,李念祖被选派到哥斯达黎加工作,他带着妻子与孩子举家赴任。为了教育小孩,在当地聘请保姆边陪他玩,边教他学习西班牙语。2岁时,李嵩声就能与当地同年纪的小孩子一样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了。此时,李念祖与妻子则负责教中、英文。2岁半时,李嵩声被送进美籍儿童的幼稚园,3岁半又进入当地美国私立小学试读。此时,李嵩声的英语与西班牙语已同等流利,可随时以两种语言变换交谈。4岁时,李念祖又帮儿子请了日文的家教。4岁3个月开始学习德文,4岁半又请了俄文家教,4岁9个月学法文。平均3个月,李念祖让儿子多学一种语言,采用渐进式的语言教学,从中去启发儿子的语言潜能。

“为什么那么小就让孩子学多种语言,孩子吸收得了吗?”

李念祖常被问到这一问题,他说:“我们太小看孩子的潜能了。事实上,愈早学习语言,愈容易学会。而且,三四岁的小孩子玩电脑太小,运动容易受伤害,只有学习语言最适合,只要方法对,任何小孩都可以学会多种语言。”李嵩声随着父亲在哥斯达黎加住了3年半,这期间他学会了英、西、德、法、日、俄6国语言,也跟各国老师相处得很融洽。在5岁生日时,李念祖为他举行了一个生日宴会,邀请所有教过他的外籍老师前来庆祝。李嵩声发挥他的语言天分,以各种不同的语言跟不同的教师交谈,直说得所有的外籍教师全都瞠目结舌。

说话早的孩子反应敏捷

说话早说明他大脑神经回路(即大脑细胞)之间有广泛的联系。说话早能学到比一般孩子更多的词汇,能运用大量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意思。有的孩子3岁时能认数百个单词,能念下来简短的文字,并且对图画感兴趣,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对一个问题集中注意力。这类孩子大都口齿伶俐,语言流畅,思维清晰,理解能力强。

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广泛兴趣的孩子有较好的天赋。这类孩子常常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喜欢刨根问底,很早就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方法的引导下,知识不断增多,眼界日益开阔,兴趣逐渐广泛,从被外界事物吸引,进而表现出对一些事物的主动性、倾向性和不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