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CIA超强阅人术
6953600000016

第16章 CIA特工的识人 探人秘诀(2)

才能和社会地位、社会实力一般正相关,但又不绝对。CIA特工在观察细节时主要侧重于两个重要指标:整体层次和社会实力。这是两个对后续交往起绝对重要作用的指标,一般要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求得。

层次最主要是指修养和智慧上的层次(以信仰为支柱);社会实力即是指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这两个指标的考察须与人的其它本质(品性、才能)区分对待。

修养上的层次主要表现于眼神、皮肤、手、身材等身体外象,和服饰、仪容、举止等动态外象;智慧上的层次主要表现于言谈和处事上。层次考察有两个要点:一是以自己的层次为标尺,可识下不识上;二是伪装必败露于细节,需要伪装的人一般属于中下层,不光本身实力有限,连伪装的技术也常有不足。

社会实力的考察主要面对的就是伪装。在生活中的交际上,这通常不成问题,但是在正式场合(商务、事业等)则需要根据专业知识来仔细辨别。

(2)人品考察

CIA特工强调,人品考察重在考察一个人对其人性阴暗面的束缚力。层次较低的人易于考量,他们的人品主要取决于教化(家教、教育程度、境遇);而层次较高的人因其工于自修自饰而稍难辨认,需要加重细节考察力度。但是要注意,性格不在人品考察的范围之内,允许和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性格。

CIA特工认为,通过“细节法”来考察一个人的人品,首先,可以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若一个人既有心胸又有主见,那么,此人必须要帮扶结交。另外诸如尴尬、僵持、冷场、争执等场景,是考察一个人应变和运筹能力的绝佳机会。其次,酒局、赌局、游戏等等,这些场景的共性是人的理性多少会受到压制,更多地处于感性状态,心防会少一些,因此可以窥见真情性。在感性状态下,看得出控制力,不过对于老手来说,不要指望他的理智可以弱化多少。在他人兴奋的时候套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倒是很常见并且有效的手段。CIA还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当你不是主角时,给你“敬酒”的人一般是对你稍有想法、偏见或者敌意的。

(3)真伪之辨

CIA特工们在辨别真伪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观察细节上的矛盾之处。这种矛盾之处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观察:

极端场景。极端场景始终是暴露人性的最好机会。大利当前、死生攸关、理性受到严重压制的时刻(如酒局)、脱离社会群体的场景(人少的时候)……一方面,导演们善于从这些场景中去发掘和表现人类的本性;另一方面,这样的场景,也是观察一个人对本性束缚力强弱的最佳机会。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分为道德和法律两种,其中法律是硬性的明文约束,当有法律规范加之其上时,人的行为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有关人品考察的必要信息;道德的不成文性使得它在人品考察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性相违的举动,除了对崇高精神追求所做的牺牲,一般情况下不是因为愚蠢,就是因为狡诈。因此,大公无私者戒之,舍己为人者戒之,大忍大舍者戒之。

警戒境遇。不同的境遇会改变人们的行为表现,我们需要透过境遇的影响去深入体察一个人的品性。

恒态与时态。我们需要着重留意一个人的时态与其恒态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当时态与恒态出现不一致性时,真伪会不辨自明。考察时态与恒态是否一致往往通过观察细节,这需要观察者能够从大多数人所忽视的细节视角去分析,这对智慧有硬性要求。

(4)喜恶亲疏

人们对事物的肯定即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对事物的否定同样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自然地亲近,是一种隐性的肯定;对于自己讨厌的事物就会下意识的疏远,则是一种隐性的否定。人们喜欢在人前隐藏自己对某事某物的观点,但是却不易在人后隐藏自己的喜恶亲疏。因此,避开正面交锋,重视其喜恶的长期积累现状(如,生活圈、朋友圈等),重视其隐性的肯定与否定,重视对方那些不是主要针对你的行为。任何跟平时习惯不同的举动、在跟自己一起时的矛盾是最应该注意的,不是大善便是大恶。亲疏辨别的最重要视角是观察他与你在一起时是否与平时相矛盾。

可以说,“细节法”能够帮助CIA特工从细节上看穿不同的人,但是CIA专家强调,在运用这一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细节

细节阅人重在抓住细节,细节是无法完全隐藏的。我们需要抓住能准确反应其品性,而又往往被别人所忽视的细节。

2)抓住矛盾

当矛盾出现时,真伪往往不辨自明。首先,不要放过因为客观环境变化而出现的矛盾;其次,很多时候你需要主动给对方创造一点压力,来让一个人的品性自动呈现。

3)辩证看待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优缺一体。正直者过于严厉不讲人情,温柔者缺少主见不懂坚持,忠厚者索然无味,情趣之人又不可托付;放荡不羁之人亦心存宁静,叨陪末座之人实心念显达,开朗者常自叹孤独,贤淑者却常有淫荡出轨之实……人的某一表面特质常常是需要内心的另一个同样权重的相反特质来加以平衡的。

综上所述,若是每时每刻都要注重这些细节,可能对于现代人说太累了,但是CIA特工由于时刻身处在那种特殊的、你死我活的环境中,累或不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自己是不是还活着。所以,对于任何细节他们都不会轻易放过。

3.从“安全距离”看不同类型的性格特征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和你不太熟悉的人渐渐地向你靠拢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压力非常大。同样,你渐渐靠拢一个和你不太熟悉的人时,对方也会突然后退几步。这个现象就是由于个人的安全领空——心理安全距离被侵犯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在距对方1.5米左右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当你走到一个陌生人身边的这个距离的时候,他可能就会问你:“你有什么事吗?”(若是在公交车上或是地铁等交通工具上则属于特殊情况,可以例外)。当然这个距离有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安全距离,以保证自己领空不受侵犯。这是一种个体防御机制的本能作用,保证自己不受侵扰的心理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能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或其它动物侵害,是一种积极防御。

CIA专家在对犯罪者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那些有着极端行为的犯罪分子作案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都是对空间要求非常强烈的人。当有人贸然闯进他们内心私密空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行动。这些行为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很温和,但是一旦别人没有退出他们的私密空间,犯罪分子就会对他们实施犯罪行为。因为此时犯罪分子的内心已经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再不会坐视别人继续侵犯他们的空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名大学教授在学校中的表现一直都非常好,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印象都十分不错,认为他是一个学术过硬、平易近人的教授。

不料,几年之后,这名教授的妻子被人杀害了,而这名教授也成为了杀人凶手,这让很多认识和了解他的人感到非常不解。当时,有一名CIA特工参与了案件的调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这名教授虽然在学校非常受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的欢迎,但他却是个压抑自己的人,而且他的家庭生活也不太幸福,妻子是个蛮横无理的人,经常对他乱发脾气,还经常无休止地干涉教授的工作,随意把教授没发表的科研论文撕毁。开始的时候教授还会和妻子进行沟通,但是蛮横的妻子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还变本加厉。对此,教授开始变得烦躁,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化解,在多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教授便采取了极端的行动。

在对这位教授的审讯过程中,这名CIA特工对于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妻子的理由很是不解,而教授的回答听起来又是那么的荒唐而不可信:“因为她不懂得尊重我。”

CIA特工与探员们都不相信有人会因为这样一个听起来很荒唐的、小小的理由就犯下杀人的大罪,再三追问下,这名教授说道:“此前我曾多次与她沟通过,但是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她反而继续冒犯我,并最终触碰到了我的底线。”

从教授的描述中得知,他的妻子由于不懂得收敛而触碰到了教授的底线,使教授缺少必要的空间,这个时候教授感到更多的是内心的压抑与怨恨,于是悲剧便发生了。

对此,CIA心理专家告诫人们说,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空间,不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咄咄逼人。如果总是挤压对方的空间,会使对方感觉到厌烦的。

通过这个案件,CIA心理专家还发现,人们在社会中,普遍都有一种想要获得安全感的心理。而为了得到这种安全感,他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就会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留出一片私人空间。这样,他们心理上才会感到安全。

事实上,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是我们自己身上,比如,去餐厅就餐的时候,如果和自己同桌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话,就会感到非常的不自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会在椅子上放上自己的物品,表示这个座位已经有人,不希望其他人再来坐;再如,乘坐电梯时,被别人挤到的时候,浑身会感觉不舒服,赶紧把身体移到角落中,此时有人内心会非常焦虑,很想尽快走出电梯。这都是因为有人闯进了自己的私人领域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CIA专家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通过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对空间距离的渴望更明显,而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对空间的需求更为强烈。这种情况在陌生人之间表现得最为直接。当两个陌生人交往的时候,由于彼此对对方都不了解,双方都会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与认识的好朋友或者亲人在一起的时候,这种空间距离感就会小很多。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情侣手拉手走,但很少会看到刚认识不久的两个人会表现出这样的动作。因为情侣之间已经交往很久,且双方已经建立了信任;而后者由于交往时间短,或是关系疏远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不会有那样的动作。

CIA的心理专家通过对人们空间渴望和态度方面的心理研究,认为心里安全距离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程度的距离段:身体体表以皮肤为起点至人的一个中指长度左右的这段距离,可以称为亲密距离,这段距离上接触的人大多都是夫妻、情人、亲密无间的朋友、亲人等;另一个距离段就是以亲密距离为起点,再向外延长大约1.3米左右的距离,总长度大约1.5米左右的个人空间,可以称为人际交往距离,在这个范围外围的谈话、交流会比较舒服,在熟悉的朋友圈之间的交往就是在这个距离外围,如果侵犯了这个距离,个体的安全感就会降低,并且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亲密距离之内的人之间的交往是允许有体表皮肤接触的,而人际交往距离则一般不允许有皮肤接触,当过分逼近交往的人时,会把不安全感强烈地传递给对方,这样对方会有拒绝与你交往的感觉产生,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交往。

CIA心理专家在此基础上还总结出了“安全距离”不同的人的性格特征:

(1)保持亲密空间的人

这种人的亲密空间是最小的,也是其最重要且最不可以被轻易触碰的“安全距离”。这个距离一般只有一个人在与自己的家人、密友或者是情侣之间才会出现。保持亲密空间的人,一般来说,就是将自己的空间界限划分的十分明确的人,只有和他们感情最好、关系最亲近的人才能进入到他们的亲密空间之中,如果关系不好的人无意中贸然闯入他们的领地,可能会得到他们的谅解,也可能会被提出警告,甚至还有可能会发生肢体冲突。这种类型的人,性格大多是变化无常的,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遵循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做事做人都非常讲究原则,但是缺少对人的宽容。当他们的私密空间遭到别人无情进犯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非常果断的行动,先向进犯者发出警告,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就会实施一定的行为动作。在他们看来,一切事情都可以迁就,但是对于任何想贸然侵人自己私密空间的人是没有一丝商量余地的,也不会相信任何借口。这种人在众人眼中就是一个做事讲原则、立场十分坚定的人。

(2)留出私人空间距离的人

在CIA心理专家看来,在任何情况下,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都会留出很大的空间距离的人生性多疑,在他们眼中,任何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只有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才能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这些人很冷静,即便是对自己喜欢的人也会表现得很冷淡,不会轻易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会冲动表白。但他们如果对某个人产生好感,便会留意那个人的行为举止。这种类型的人爱情发展的速度不会特别快,一见钟情的事很少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对外界有距离感,也不会让恋人完全融入自己的世界里,而是会与对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外观察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