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法则
6966600000018

第18章 永远不要放弃最后的努力

当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者就是失败者,而坚持者就是成功者。因此,人生决不能放弃最后的努力。每一次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项成就都要付出艰辛。对于志在成功的人而言,不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多大的打击,他都不会放弃最后的努力,因为,“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业家哈默踏上了利比亚的土地。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在王宫的宴会上对哈默说:“真主派您来到利比亚。”这话表示了这位胡子全白的西奴西部落的领袖对哈默这位世界出名的人物的尊重与敬佩。

哈默到了利比亚才发觉,除了美国为维持其轰炸机基地而支付的费用外,利比亚几乎无其他外来财政资助。在早年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寻找石油花费了千万美元而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也花费了数百万美元,打了好几口井仍不出一点油,只好打道回府。另外还有壳牌公司,耗资5000万美元打出的全是废井,法国公司也只好不到那里去。

只是当埃索公司准备撤离时却打出了一口油井。于是许多人又重新对利比亚这块土地产生了兴趣,认为说不定这里是一块聚宝盆。

哈默到达利比亚时,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地大多是原先某些公司所放弃的地域。根据利比亚法律,各国的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其租得的地域,如开不出油,就须将部分租借地归还利比亚政府。

谈判开始后,来自9个国家的40多个公司参加了投标。这些公司大致分为三类公司:一类是财大气粗的国际性大石油公司,像埃索、美孚、壳牌等;第二类是像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这样的二梯队。它们的规模较小,但具有行业经验,利比亚也希望其参与竞争;第三类是一些投机性的转包公司,希望得标后再转手卖出,以从中渔利。

尽管哈默同伊德里斯国王建立了私人良好关系,但公司的势力还是很有限的。哈默与匆匆赶来的董事们分析了第二轮谈判的形势,在四块租借地上投了标。等到开标时,哈默得到了其中的两块。一块是被壳牌等几家组成的“沙漠绿洲”财团认为无望出油而放弃的;另一块是莫尔比石油公司耗资百万美元探出尽是干井而匆匆撤走的地块。

哈默对得标的两块地并不很满意。但他还是下了大本钱,立即开始打井。刚开始,公司在第一块租借地打的头三口井滴油不见。西方石油公司第二大股东里德坚持要撤出利比亚,说:“这里不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应该走的地方,已扔了500万美元,还能扔得起多少?”

这是一番经验之谈。小公司不可能花大本钱开采这种没有几分把握的地块。但是哈默的第六感觉却促使他坚持在这里打下去。他认为应该不放弃最后的努力。

几周后,一台西方石油公司的钻机在几家优柔寡断的大石油公司所放弃的地块下面钻出了油,接着又打出了8口油井。而且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含硫量极低,每天可产10万桶原油。

更重要的是,这个奥吉拉油田在苏伊士运河以西,产出的石油通过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不到10天就可以运抵石油奇缺的欧洲国家。而当苏伊士运河不通时,大量的阿拉伯石油只有被迫绕道好望角历时两个月才能运抵欧洲。

与此同时,哈默的好运气又在第二块租借地上出现了。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新的地震勘探技术,仅耗资100万美元就打到了一口珊瑚礁油藏,不用油泵,石油也会无休止地喷涌而出。不久又打出了第二个日产7.3万桶原油的珊瑚礁油藏。

至此为止,哈默这个规模不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竟成了利比亚最大油田的主人。他得到了比奇特尔公司的支持,着手进行一项耗资达1.5亿美元的油田开发计划。要铺设一条耗资巨大的输油管道,全长130英里,日输送原油100万桶,是利比亚境内最大的输油管。

哈默这种“追求目标,不放弃最后的努力”的执著精神,是我们每个创业者必须学习的。浅尝辄止,遇难就退,是创业的大忌,也是人生失败的致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