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22

第22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山东旅游(7)

◆烟台简介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全市海岸线长达909公里。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2度左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空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已开通至韩国、日本、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国际航线;国内航线联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海口、大连、沈阳、哈尔滨、成都、昆明、武汉、济南、西安等20多个大中城市,每周航班120多个。海上,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港口货运联网,并有开往韩国群山市、釜山市的国际海上客轮;国内有直达大连、天津、秦皇岛、旅顺、营口等地的客轮、滚装轮、快船。陆上,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客车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佳木斯、西安等城市,并可中转全国各大城市;公路有烟青一级路,烟威高速公路,国道、县乡公路网络密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交通条件。1997年,全市拥有旅行社53处,其中国际旅行社7处,国内旅行社46处;已有旅游涉外饭店80余处,其中星级饭店25座,包括四星级1座,三星级13座,二星级10座,一星级1座。全市旅游涉外饭店床位达到15000多张,高中低档系列组合,基本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食宿接待需求。市区内商业网点繁荣,购物非常方便,繁华商业区有南大街、北大街、西南河等处。新建有美食城、娱乐中心、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等娱乐场所,继边疆两年召开东亚城市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之后,1997年由中国政府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18个成员单位)国际贸易博览会在这里举行。江泽民主席为博览会题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1997年全市有旅游企业523处,旅游从业人员6万多人。八五期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2288万人次,比七五期间翻了一番,旅游综合收入115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了105%,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9.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亿元人民币。1998年接待海外游客11.97万人,创汇6200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7.8亿人民币。烟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全国著名的人文景观蓬莱阁,风光迷人的养马岛,海上乐园长岛,文峰山魏碑刻石,秦始皇三次登临的芝罘岛,中国道教发源地昆嵛山,徐福故里屺母岛,众多的海水浴场,风光绮丽的海岛港湾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烟台市从这些丰富的资源出发,制定了“三区十景一条带,四城五园六条线”的旅游总体规划布局,全市要建成以金沙滩、养马岛、蓬莱阁三个旅游区为主体的十大旅游观光景点;开发建设西起莱州三山岛、东至牟平养马岛的一条沿海旅游观光带;建成中华民俗博览城、黄海游乐城、塔山竞技游乐城、芝罘岛海滨美食城等四城;建设和完善世界水景园公园、南山公园、烟台山国际海洋公园、炮台山公园、毓璜顶公园等五个园;开辟秦始皇东巡线、中日友好徐福东渡线、胶东民俗旅游线、人间仙境旅游线、文物古迹旅游线、海上六岛旅游线等六条热线。目前,全市已按照这一规划,通过多种渠道融资,采取多种形式开发,确保了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蓬勃发展。近年来,烟台市旅游行业管理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先后制定出台了《旅游投诉规定》、《烟台市旅行社管理暂行规定》、《烟台市旅游涉外饭店管理办法》、《烟台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办法》、《烟台市旅游车船管理暂行办法》等行业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旅游业发展健康有序。

◆艾山

艾山位于蓬莱市境内南端,距蓬莱市区42.6公里,海拔814米,是蓬莱境内最高峰。山峰挺拔峻峭,远望如笔架,山脉东西走向,山脊奇峰罗列,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山坡上林木茂盛,野生动物资源丰富。1949年4月成立艾山林场,亦称大庵林场,面积4591亩,树种包括刺槐、赤松、黑松、落叶松、板栗、苹果、核桃等,森林覆盖率84.6%。1991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艾山北麓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此外还有扁担石、蜂窝石、靴子石、通天神水等景点。近年来,场内生态环境良好,山林风光秀丽,山间溪水长流,空气清闲,花香鸟语,气息宜人,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光游览。

◆八仙渡海口

位于海水浴场东侧海中,西与蓬莱遥遥相望的八仙渡海口,是根据八仙过海神话传说填海新建的景区,填海面积3.3万平方米,如果从空中俯视恰似丫腰葫芦一般。游龙起伏脊的南部外墙,龙首位于正门两侧,墙体内侧嵌有诸神如甲子神、日游神、夜游神及生肖图案等汉白玉浮雕70余方。景区内建有民族风格古典式建筑的大型八仙过海汉白玉照壁、流轩、挹清轩、八仙祠、三星殿、财神殿、放鹤亭、环形步廊等,树立各种雕塑20余尊,道教神仙100余尊奉伺在此。景区内还有2处人工池,分别注入海水和淡水,名曰“北海”、“南湖”。长400余米的环步廊景区北部,联结着九处憩息凉亭,步廊梁架间有彩绘174幅,形象地展示了八仙得道成仙的神话传说,真是一步一景,引人入胜。

◆八仙幻宫

在烟台市有一个个根据神话故事建的大型现代游乐项目,那就是位于蓬莱水城东侧海滨,以《东游记》中八仙结伴东游的故事为背景创作而成的八仙幻宫。八仙幻宫虎头大门,坐东面西,琉璃瓦屋顶,八幅八仙宝物浮雕装饰在门上方,宫西侧为5000平方米的广场。“八仙过海”、“太子夺宝”、“龙门雄关”、“龙宫乐舞”、“龙王出征”、“火烧东海”、“水灌八仙”、“群魔乱舞”、“移山填海”、“大战天兵”、“观音调停”、“天宫汉和”等大小场景40个,人、妖、神等艺术造型200多个,设置于八仙幻宫内,并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控制,声光并用,动静结合,栩栩如生,横生一段妙趣,形象的再现了“八仙过海”的故事,给游客展示了富丽堂皇的天宫和神秘的海底世界。游览后赞不绝口的游客国际旅游组织特别顾问拉瓦特曾当场挥笔留言:“蓬莱仙境,幻宫绝胜”,一时传为佳话。

◆宝塔礁

位于庙岛西北处的犁具把岛处的宝塔礁,因礁石似宝塔而得名。它高约21米,直径约5米,其状巍然,像一座挺立的巨塔,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变换不同的位置,总会领略出不同的天然妙韵,让人为自然力之伟大而赞叹。由石英岩交替叠压而成的宝塔礁,横石纹路将塔分成几直层,竖立的岩线,又将每一层都割裂成多段,在这纵横交错之下仿佛这塔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整体,而是一个由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石块堆砌而成的松散的建筑。宝塔还生出一圈环形的断裂层,在距满潮水位约3米高的地方,将整座塔身的三分之一悬在空中,使塔更加奇伟。宝塔礁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重要,因此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是船只进塘避风的好地方。看到宝塔礁,那些遇难的落海人在危难中挣扎时,总是能获得避险的力量,因此,后人又在它南侧相邻的小岛上修起了一座洁白的灯塔,用强烈的光芒为船只导航,岛上的白塔与海中的宝塔并肩而立,既为海上平添一道美丽的风景,又真正成为海上安全的忠实卫士了。

◆彩石回廊

砣矶天然艺术彩石回廊,一个神奇的壁画世界,位于砣矶岛西部磨石嘴村,被海浪长久冲蚀形成的几千米长的石壁,分布着这些美妙绝伦的图案,诗人至此诗兴勃发,画家至此自叹丹青不如,摄影家至此只恨胶片带得太少,游人至此驻足不前。

◆长岛航海博物馆

目前中国第一家有关航海的综合博物馆就是长岛航海博物馆,馆址设在庙岛显应宫内,共有八个展室,开设了中国航海史、中国航海技术史、航海起源、郑和纪念馆、天妃史迹等五个专题陈列室和一个预展厅,总陈列面积约500平方米,收藏并展出了有关航海方面的文物、典籍、模型、图片1000余件,其中包括的有珍贵文物鲸舟形陶器、岛石文化时期的陶器、铜镜及历代海船模型等。

◆长岛县博物馆

于县城东侧长岛县博物馆,是一古朴典雅的仿古园林建筑。馆内陈列有旧石器时期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三彩、宋代瓷器及明清文物等等过万件,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有陶器中的鸟形规,母氏族社会的十足无鎏陶规,西周时期的方腹青铜鼎,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及铜鉴等。这里的丰富馆藏引得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评价说:“长岛虽然文物多,但能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起来,这在全国县一级博物馆中是罕见的”,由此可见一斑。

◆长山尾

苍翠青碧的南长山岛,蜿蜒如龙,头向西北,尾甩东南,到得根部,陡然变细,只一腑长约里余,宽仅十余米的玉色石滩插向登州海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山尾,旧时称礓头。长山尾是由各色卯石堆砌而成的。千载洪波,将满滩的卵石洗刷得光洁如玉;一条“龙尾”,把一海碧水分为两个世界。尾之东,汪洋浩淼,鱼跃鸥鸣,为天然的捕捞渔场;尾之西,风平浪静,贝藻同生,为水产养殖的万顷良田。最奇的还是那海面,无论是潮涨潮落,尾东的海面比尾西的海面总要高出一截,舟船过此,总要跌撞一下,仿佛过了个台阶一样。谜一般的长滩,引得无数游人来此览胜。长山尾距县城3公里,游人多乘出租车前往。

◆大基山北朝摩崖刻石

大基山又名道士谷,上千年来,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山摩崖留有题刻。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达24处。1998年这里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书法家、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其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这里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联成一体,成为了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保护碑亭,一时传为佳话。该景点山深林茂,古时为修炼之所,就在目前尚不具备其它旅游要素,但是交通很方便,从城区沿莱海路向东直行10公里可达山谷,进山路是5.5米宽的水泥路面。

◆登州古船博物馆

位于蓬莱阁东,坐北朝南,1990年建,为仿古园林式建筑,正门为仿古彩绘牌楼,琉璃瓦覆顶,门额“神游”,大门西侧镶嵌“登州古船博物馆”阴刻大理石字碑,东侧镶嵌4方古船航海花岗岩浮雕。馆内设3个展厅:一展厅置蓬莱水城(古登州港)沙盘和两方PVC显示板,显示板分别显示“登州港古代海内外交通图”和“登州港变迁图”。二展厅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时出土的元代古战船、宋元两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三展厅展出小海出土文物79件和明代八年(1375)铸造的铜炮两尊。1995年,登州古船博物馆内共陈列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件,是国内第二个陈列古船的专题性博物馆。

◆登州古市

登州古市一条街位于小海东沿,路面为花岗岩块石铺砌,东西宽6米,南北长500余米,南端立仿古牌坊,坊额是书法家吴作人题的“登州古市”,坊柱楹联为“供飨十洲三岛客,欢迎五湖四海人”。仿古园林建筑登州钱庄、常生客栈、水城鱼行、古市饭店、古市商场,仿古商贸店铺等,建在路东侧占地18504平方米。水城旧为登州古港,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盛。不过因时代久远,已湮没多年。1984年始在此兴建登州古市一条街,1989年后,每年一届的蓬莱经贸恳谈会和1991年世界旅游日登州古市庆典都在此举办活动,90年代以来,古市一条街临海一侧辟为旅游纪念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