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35

第35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山东旅游(6)

◆微子墓

子墓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此山海拔91.6米,山虽不高,却是全岛的最高点,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微子为宋国始祖,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他的后裔,以殷为姓,依墓而居,启为殷始祖。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中间主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正文为汉丞相匡衡题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写横额:“仁参箕比。”语出《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碑阴有小字,难以辨认。墓上翠柏丛丛,滴翠凝绿,墓前殿堂亭庑,金碧辉煌。

◆武氏墓群石刻

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在嘉祥县武翟山下,原是东汉末年嘉祥仕宦世家武氏的一处祠堂,祠堂始建于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祠内石刻包括石、石狮、墓碑、画像等。画像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

◆峄山

峄山位于山东邹城东南,方圆10余公里,海拔582米。山上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且多松柏清泉。循盘道登山,沿途荞麦石、虎皮石、左龟石、试剑石、卧虎石、思亲石、探海石等千姿百态,嶙峋兀立。白云洞、居龙洞、盘龙洞、隐仙洞、石鼓洞、妙光洞等层门穴,各有掌故传说,益增神秘玄奥之感。峄山摩崖及洞壁石刻累代以来不计其数,现存500余处,最佳者为北齐的妖精洞(又名佛经洞)壁上的经文石刻,隶书,7行98字。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大字群及刻石等,均为珍贵文化遗迹。峄山碑碣现存70多块,多为元,明,清所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他登临的第一个山即是峄山,峄山碑是他立的第一块记功碑,复制碑现置于孟庙内,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秦峄山碑是秦代保存下来的文字最多的石刻,虽经传刻,仍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字及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

◆张良墓

张良墓在微山西麓,微子墓南1.5公里处,其墓形下方上圆,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立石碑一幢,上书“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颖川)人,是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建功业的开国元勋,是一个难得的军师。刘邦灭了项羽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叫张良选取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说:“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张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聊城

聊城,位于与山东西部,京杭大运河畔,是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格局独特,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错,市内文物古迹众多。1998年3月聊城撤地建市,现辖临清1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县及东昌府区。聊城市交通便利,全市公路四通八达。济(南)聊(城)高速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通,从聊城1小时可达济南空港,4小时可达青岛海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三线相叠,构成“黄金大十字”,使聊城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聊城市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京九线纵穿我国8条东西铁路干线,邯济线与济聊馆高速公路横贯京广、京九、京沪三大南北交通动脉。这一立体交通网络,使聊城成为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山东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占地1500亩的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四大新建编组站之一。京九开通后,每天有22对客车从此经过,110列赀车在此组编。借助京九铁路和亚欧大陆桥的联接,由聊城可南达香港、北至俄罗斯、西连荷兰鹿特丹,聊城从对外开放的“腹地”跃为“前沿”,由“内陆”变为“窗口”。聊城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理想之地。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了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聊城对外加工贸易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兴办实业。为吸引国内外客商来对外加工贸易区投资办实业,山东省政府赋予聊城许多优惠政策,申请国家批准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待遇和政策,建立了对外加工贸易区开发扶持基金,优先解决区内企业按比例应由中方筹措的差额贷款,优先安排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对外商在区内征用的土地实行一次性办理预征手续,对区内出口产品的税收优先足额退还。同时,山东省政府还确定,今后将适宜于加工贸易区的项目,尤其是面向港,澳,东南亚地区的加工装配项目,优先安排到聊城加工贸易区。国家已批准在聊城设立海关办事处和保税仓库,并允许聊城其他加工企业享有保税政策,进出口货物可在当地直接验收。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涉外法律,法规,政策,从聊城实际出发,聊城又制定了六个方面二十八项优惠政策,在企业注册和经营管理,土地征用、税收、投资保障、服务等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和优惠。目前,聊城已与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已达300多家,这些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发展前景广阔,投资者都得到了许多优惠。聊城,正成为生产要素新的聚集点。近几年来,聊城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在火车站附近建成8个大型专用仓储设施;与济南铁路局联手,投资5500万元率先修建了大型现代化集装箱专用货场,年吞吐能力达12万吨。6条修建中的铁路专用线联接着粮食、棉花、石油、物资等国家级储备库及保税仓库。由此,聊城丰富的矿藏资源和鲜活的农副产品可源源不断的上“京九”,走向国内外大市场。聊城国际货物转运中心、海关办事处和陆路口岸正在加紧筹建。道路、通讯、供电等基础建设全面展开:分别长达10华里的三纵三横主干街道,构成了市区的整体框架;通讯已建成数字数据网,连通全国和世界各地;电力上聊城正向山东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迈进,在25万千瓦发电能力的基础上,新上的10万千瓦机组正在加紧建设,4x60万千瓦发电机组也在规划建设中。“营造交通枢纽、开放口岸、中心城市三大功能优势,增强聊城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纳力”。聊城蓄势待发,前途无量。聊城具有区位、交通、煤炭、电力、水利、旅游、劳动力、农产品、骨干企业等多种优势,不仅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淡水养殖、畜牧、蔬菜五大生产基地,还是中原地区商品集散地。聊城工业已初具规模,具有以电力、汽车、轻纺、机械、造纸为主,食品、医药、化工、电子等产品为辅的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山东时风集团、东阿阿胶集团等都是全国知名企业。

◆曹植墓

曹植墓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0公里鱼山西麓,依山而建。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1951年,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湖

东昌湖,始成于宋熙宁三年(1070),素有“北方西湖”之誉。登上光岳楼,举目四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水域辽阔的环城湖,清澈的湖水像一幅巨大的彩缎环绕古城,古城区又有片片湖水似明镜镶嵌其间,湖光波影与铁塔、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名胜古迹相映生辉,为聊城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东昌湖面积4.2平方公里,水深2—3米,略小于杭州西湖,为济南大明湖的五倍,是我国北方罕见的人工湖泊。东昌湖是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早在宋熙宁三年,掘土筑城时,便形成了护城河及周围洼地,后来为防止附近河水深沉浸城,在城四周洼地之外修筑了护城堤。建国后,政府对护城河采取了“挖沟排污水,修闸引清流,建造人工湖,鱼藕齐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修建后的东昌湖,已成为一个景色优美的风景区和资源丰富的水产基地,但其巨大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光岳楼

聊城旧城中央,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木结构,4层5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1956年,该楼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源阁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它与江苏常熟县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翟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杨氏第四代人杨保彝编著《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及《海源阁书目》计有208300卷有余。另有不载于书目者尚多。

◆景阳岗

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旅游区总占地面积500亩,其中水面150亩,集水浒文化游、龙山文化游、水上娱乐游为一体。景区内林荫蔽日、杂木丛生,迷漫着荒野自然的古朴气息。主要景点有:武松打虎处碑:相传武松当年即在此打死猛虎,此处的“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据传这座庙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共三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当年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小碑碣就立在庙前,由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高三米的大“虎”字碑立在庙右前方,更为景阳冈增添虎威神韵。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著名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自武松打虎以来,到景阳冈参观游览的学术界名人都为之题词赋诗作书绘画,整理后刻石立碑。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武松打虎”浮雕石像:在山冈前,由著名画家卤继酉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相传是武松打死的那只猛虎的化身。“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它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书法家刘艺所书“景阳春晓”四字。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聊城市美丽的东昌湖畔。正门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8个烫金大字。馆高15米,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为双重檐,四周环廊式结构。馆前广场宽阔,周围绿草如茵,龙柏、塔松、云杉郁郁葱葱,使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典雅、肃穆。馆内1个纪念大厅和3个展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大型塑像,正面墙上镌刻着江泽民、李鹏的题词。展览为“深刻怀念”、“齐鲁之子”、汗洒雪城、“情系高原”、“廉洁清正”、“光耀神州”6大部分,陈列着上千件实物,254幅大照片,3部录像片,全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壮丽一生和崇高精神。纪念馆为全党全国深入、广泛、持久地学习孔繁森提供了教育基地。